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穿城而过。西汉时,这里始设县治,取“金城汤池”意,名为金城;隋初,始称兰州。自两汉至唐宋,随丝绸之路的凿穿,兰州逐渐成为丝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拥有着近300万人口的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以及连接中亚、中东以至欧洲的重要通道,其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群山环抱中的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石英岩为代表的非金属矿藏相对丰富;市郊有77万公顷天然草场以及近20万公顷林业用地。兰州的白兰瓜、百合、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
位于兰州城关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了20多个科研单位。近万人的科研队伍,在有机化学、重离子核物理、生物工程、高原大气等科研项目上处于前沿地位,拥有较先进的科研设备与测试手段。
兰洽会尽展魅力
2007年7月6日,第1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和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开幕式前为第14届兰洽会投资洽谈馆揭幕。
本届洽谈会坚持“开放、开发、合作、发展”的宗旨,集论坛研讨、商品展销、投资洽谈及文化旅游于一体,会期精简、活动紧凑。开幕式结束后,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兰洽会组委会承办的“友好合作与甘肃发展论坛”随之拉开帷幕。
作为本届兰洽会的亮点,在“友好合作与甘肃发展”、“陇台经贸合作”等等6个不同类型的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合作发展思路、谋划合作发展举措,对促进甘肃对外交流合作以及推动甘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兰州是历次兰洽会的大赢家,在第14届兰洽会的省市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兰州共签订合同项目62个,总投资157.81亿元,引进内资137.51亿元、外资2.65亿美元。法国威利雅集团、香港利嘉集团、大连万达集团、青岛银河水务集团等海内外著名企业负责人带着各自的合作意向,给兰州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东、中、西部互动交流,开启了兰州发展的新篇章。
“兰州模式”政通人和
比起改革、开放先行的沿海地区,兰州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而且特定时期形成的、鲜明的老工业特色对于产业发展构成的瓶颈影响严重。近几年,兰州一方面较为成功的实现了自身经济模式的转轨,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到兰州寻求合作、签约落户。取得这样的成就,“兰州模式”的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以政治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兰州市领导班子“抛开就经济抓经济”的老思路,结合地区发展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观念,从政治和经济互动的视角,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治政理事行之有效的“兰州模式”。
从2004年底开始,兰州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切入点,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综合起来,全面治理。市领导首先落实“治庸计划”,建立起了集干部教育、管理、奖惩于一体的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积极进取,培养其执行力;同时,兰州市各单位主要领导轮流在电视中亮相,实施电视办公,解疑答惑,接受群众投诉,为兰州政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更具现实意义的则是“民主评议机关政风行风活动”,让百姓评价政府工作作风的好坏,让投资者评价政府开放开发和服务意识的强弱,让社会各界评价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兰州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兰州模式既反腐又治庸,”甘肃省社科院哲学所于维民所长谈到,“向多年久治不愈的政坛痼疾开刀,是治政理事的妙招。”
国企改革“无震荡”
“2006年,兰州市生产总值达到638.47亿元,比上年增長12.01%。”甘肃省省长助理、兰州市长张滓梁表示,“近年来,兰州市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兰州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0.88亿元,增长16.6%。这受益于兰州自己探索出的富有兰州特色的经济增长和国企改革模式。”
2005年以来,兰州针对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两个置换、资产重组、规范发展”三年三步走的改革战略。实施一年后,就得到国资委高度评价,“一个城市在一年内完成100户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兰州240户国有企业中,已有231户完成了以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两个置换”为核心的改制任务,8.27万名职工的国有身份得到置换,分别占改制企业和职工总数的96.3%和98.8%;33户大中型国有企业引进国内外合作资金实现了资产战略重组,引进资金40.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4.3亿元;74户企业通过内部重组组建了新公司,百户企业资产重组任务全面完成……绝大多数企业在改革中获得重生。兰州国企改革因其成功的实践被国务院国资委称为老工业基地“无震荡”改革的典范。
投资兴业有朋来
良好的置业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到金城投资,带动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希尔顿控股国际集团公司投资11.5亿元与兰州益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兰州希尔顿益通摩尔商业广场项目,将为兴盛的兰州东部商圈增添一支“劲旅”。
香港万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兰州市建兰路东扩工程项目,规划投资达29.3亿元,是整体推进西站商圈建设的重点项目。
浙江义乌成强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在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建设的兰州市标志性会展中心项目,建成后可以每年为兰洽会免费提供贸易投资洽谈场所,成强公司还将在兰州银滩大桥西侧建起超五星级的酒店及配套的高档商业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就在第14届兰洽会上,一批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纷纷签约,让不少人感到引资项目离自己竟然如此之近。由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参与的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投资25.4亿元,二期工程完成后,可以全部解决西固城区的集中供热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陕甘宁三省区项目部与永登县政府合作的天然气项目一旦实施,将让6万永登县城居民用上天然气。
还有甘肃飞天文化产业大厦、兰州永新国际商城……也纷纷签约落户兰州。
科学规划构建“和谐兰州”
2007年,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兰州市政府公布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这一条主线,争取实现“加快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任务及取得构建‘和谐兰州’重大进展”的三大任务。
“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在问题,改善经济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张津梁市长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说,兰州要坚持打好国企改革和项目建设攻坚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城市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人均占有社会公共资源水平、人居环境水平以及社会和谐文明进步水平。
兰州人民正在市委、市府的带领下,着力加强各项社会建设,全面强化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兰州”。
新世纪,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拥有着近300万人口的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以及连接中亚、中东以至欧洲的重要通道,其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战略地位日益显著。
群山环抱中的兰州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石英岩为代表的非金属矿藏相对丰富;市郊有77万公顷天然草场以及近20万公顷林业用地。兰州的白兰瓜、百合、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
位于兰州城关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中了20多个科研单位。近万人的科研队伍,在有机化学、重离子核物理、生物工程、高原大气等科研项目上处于前沿地位,拥有较先进的科研设备与测试手段。
兰洽会尽展魅力
2007年7月6日,第1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和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开幕式前为第14届兰洽会投资洽谈馆揭幕。
本届洽谈会坚持“开放、开发、合作、发展”的宗旨,集论坛研讨、商品展销、投资洽谈及文化旅游于一体,会期精简、活动紧凑。开幕式结束后,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兰洽会组委会承办的“友好合作与甘肃发展论坛”随之拉开帷幕。
作为本届兰洽会的亮点,在“友好合作与甘肃发展”、“陇台经贸合作”等等6个不同类型的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合作发展思路、谋划合作发展举措,对促进甘肃对外交流合作以及推动甘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兰州是历次兰洽会的大赢家,在第14届兰洽会的省市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兰州共签订合同项目62个,总投资157.81亿元,引进内资137.51亿元、外资2.65亿美元。法国威利雅集团、香港利嘉集团、大连万达集团、青岛银河水务集团等海内外著名企业负责人带着各自的合作意向,给兰州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东、中、西部互动交流,开启了兰州发展的新篇章。
“兰州模式”政通人和
比起改革、开放先行的沿海地区,兰州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而且特定时期形成的、鲜明的老工业特色对于产业发展构成的瓶颈影响严重。近几年,兰州一方面较为成功的实现了自身经济模式的转轨,同时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到兰州寻求合作、签约落户。取得这样的成就,“兰州模式”的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以政治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兰州市领导班子“抛开就经济抓经济”的老思路,结合地区发展优势和产业特色,创新观念,从政治和经济互动的视角,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鲜明、治政理事行之有效的“兰州模式”。
从2004年底开始,兰州把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切入点,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综合起来,全面治理。市领导首先落实“治庸计划”,建立起了集干部教育、管理、奖惩于一体的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积极进取,培养其执行力;同时,兰州市各单位主要领导轮流在电视中亮相,实施电视办公,解疑答惑,接受群众投诉,为兰州政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更具现实意义的则是“民主评议机关政风行风活动”,让百姓评价政府工作作风的好坏,让投资者评价政府开放开发和服务意识的强弱,让社会各界评价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兰州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
“兰州模式既反腐又治庸,”甘肃省社科院哲学所于维民所长谈到,“向多年久治不愈的政坛痼疾开刀,是治政理事的妙招。”
国企改革“无震荡”
“2006年,兰州市生产总值达到638.47亿元,比上年增長12.01%。”甘肃省省长助理、兰州市长张滓梁表示,“近年来,兰州市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兰州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0.88亿元,增长16.6%。这受益于兰州自己探索出的富有兰州特色的经济增长和国企改革模式。”
2005年以来,兰州针对开放程度和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两个置换、资产重组、规范发展”三年三步走的改革战略。实施一年后,就得到国资委高度评价,“一个城市在一年内完成100户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兰州240户国有企业中,已有231户完成了以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两个置换”为核心的改制任务,8.27万名职工的国有身份得到置换,分别占改制企业和职工总数的96.3%和98.8%;33户大中型国有企业引进国内外合作资金实现了资产战略重组,引进资金40.1亿元,盘活存量资产44.3亿元;74户企业通过内部重组组建了新公司,百户企业资产重组任务全面完成……绝大多数企业在改革中获得重生。兰州国企改革因其成功的实践被国务院国资委称为老工业基地“无震荡”改革的典范。
投资兴业有朋来
良好的置业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到金城投资,带动了兰州地区经济的发展。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希尔顿控股国际集团公司投资11.5亿元与兰州益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兰州希尔顿益通摩尔商业广场项目,将为兴盛的兰州东部商圈增添一支“劲旅”。
香港万骏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兰州市建兰路东扩工程项目,规划投资达29.3亿元,是整体推进西站商圈建设的重点项目。
浙江义乌成强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在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建设的兰州市标志性会展中心项目,建成后可以每年为兰洽会免费提供贸易投资洽谈场所,成强公司还将在兰州银滩大桥西侧建起超五星级的酒店及配套的高档商业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就在第14届兰洽会上,一批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纷纷签约,让不少人感到引资项目离自己竟然如此之近。由中国大唐电力集团参与的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投资25.4亿元,二期工程完成后,可以全部解决西固城区的集中供热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投资有限公司陕甘宁三省区项目部与永登县政府合作的天然气项目一旦实施,将让6万永登县城居民用上天然气。
还有甘肃飞天文化产业大厦、兰州永新国际商城……也纷纷签约落户兰州。
科学规划构建“和谐兰州”
2007年,兰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兰州市政府公布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这一条主线,争取实现“加快推进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任务及取得构建‘和谐兰州’重大进展”的三大任务。
“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在问题,改善经济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张津梁市长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说,兰州要坚持打好国企改革和项目建设攻坚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城市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人均占有社会公共资源水平、人居环境水平以及社会和谐文明进步水平。
兰州人民正在市委、市府的带领下,着力加强各项社会建设,全面强化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