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作品中的语言词汇代表了中古时期汉语词汇的特点。本文从语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系统考察了《神仙传》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词特点。
关键词:《神仙传》 联合式复音词 词汇特点
一、引言
魏晋南北朝历时四百年,是汉语词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南北文化及汉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的冲撞,使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法形式新旧交替,新词新义产生,词的复音化趋势较之东汉大大增强。从构词方面看,双音词显著增加,构词法也更趋完备。
联合式复音词是由两个在意义上并列的成分A、B联合而成的,又称为“并列式”。联合是汉语词汇构造的重要特征,联合式复音词是汉语词汇史上最早出现的复音词类型之一,从先秦到中古,联合式构词形式一直都是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之一。《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的语言有一定的特色,虽语多重复,但其中的一些词语却带有明显的中古汉语以及道家特有的特征。据本文统计,《神仙传》中的复音词共1104个,而联合式的复音词有383个,占复音词总量的34.69%。下面分别从语义、词性和语序三方面,讨论《神仙传》中这类复音词的构词特点。
二、从语义看构成
上面提到联合式复音词又称为“并列式复音词”,由两个在意义上并列的成分A、B构成。根据组成联合式复音词的两个语素A、B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同义近义联合、类义联合和反义联合三大类。
(一)同义近义联合
同义近义联合指A、B两个语素意义大致相同,这是就它们的一个或几个义位而言的。语言中完全同义的词很少,此类复音词的大多数A、B只是意义相近而已。例如:
(1)陈家曾无疾病死丧,奴婢皆然(卷二·王远)
疾病:《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即重病也”,疾病即同义联合表病也。
奴婢:“奴,奴、婢皆古人辠人也;婢,女之卑者也”,段注曰“婢为贱人也”奴婢表女之卑下者,句中指仆人也。
(2)忧喜悲哀伤人,喜乐过差,忿怒不解伤人(卷一·彭祖)
悲哀:《说文》:“悲,痛也”“哀,闵也。”《淮南子·精神》:“故终身为悲人。”高诱注:“悲,哀也。”《广韵》:“哀,悲哀也。”故悲即哀,哀即悲也,悲哀属同义联合也。
忿怒:《说文》:“忿,悁也。” 《玉篇》:“忿,恨也。”《说文》:“怒,恚也;恚,恨也。”可见忿、怒都有恨的意思。
(3)棺中翕然作雷霆音(卷五·壶公)
雷霆:《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雷者,土气也。”凌署注:“阴阳合而为雷。”《说文》:“霆,雷余声也。”《尔雅》:“疾雷谓之霆也。”《集韵》曰:“霆,雷也。”在此雷霆即表示打雷也。
(4)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
医疗:《说文》:“医,治病工也。”医作名词,指能治病者也;“疗,治也”,医、疗都指治病之意,合并表示疾病的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清澄、臭浊、虚妄、恬淡、星辰、游行、使役、文字、恬静等252个。
(二)类义联合
类义联合指A、B两个语素虽然不同义,但意义相关。从义素分析的角度看,类义词是重在以限定性义素彼此区别,又因某方面的联系而共处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这类复合词的意义相对语素义而言,大多或者引申,或者比喻,甚至产生全新的意义。如:
(5)元冬中能为客设生瓜,夏致冰雪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
温实:《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偟侃疏:“敦美润泽谓之温也。”《玉篇·水部》:“温,善也。”《广韵·魂部》:“温,良也。”《吕氏春秋·审应》:“必有其实。”高诱注:“实,诚也。”《礼记·礼运》:“此顺之实也。”郑玄注:“实,犹诚也,尽也。”“温、实”在此都是形容人的优良品质,合在一起就是“善良 诚实”的意思。
情行:在此“情”指性情,“行”指行为,属类义联合。
(6)屍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卷五·壶公)
巷陌:《说文》曰:“巷,里中道也。”《集韵·陌韵》:“陌,阡陌,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为陌。”“巷、陌”皆为道也,只是限定性义素彼此区别,“巷陌”在此表“道路”义。
(7)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
规矩:《诗·小雅·沔水序》:“规宣王也。”孔颖达注:“规以正圆,矩以正方。”《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朱熹注:“矩,所以为方也。”“规矩”合在一起表示一定的标准,法则。
除此之外还有精魄、神灵、精神、神异、兄弟、仁义、风气、言笑、毛发等共107个。
(三)反义联合
反义联合是由相反相对的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复音词。所谓相反并不是指意义的绝对相背或完全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如:
(8)出入无间,呼吸千里(卷四·刘安)
呼吸:《说文》:“呼,内息也;吸,外息也。”“呼”即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吸”即生物体把气体吸入体内。
(9)行气导引,俛仰屈伸(卷四·阴长生)
俛仰:《类篇》曰:“俛,俯首也。”《说文》曰:“仰,举也。”即举首也,俛仰即指俯首举头也,后来引申为时间的短暂如俯仰之间也,但在句中只是表示俯首和举首。
(10)所润洋洋如此,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卷一·老子)
乾坤:《说文》:“乾,上也,易之卦也;坤,地也,易之卦也。”后乾坤引申为天地,阴阳也。
此类还有交接、阴阳、死生、悲喜、繁息、教授、起居、大小等共24个。
三、从词性看构成
在词性构成上,联合式复音词基本保持了构成语素的词性相一致的特点。异性的只占很少部分。
(一)大多数复音词的词性同组成语素的质一致
1.名+名→名
(11)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为。(卷一· 彭祖)
(12)又能徙官府宫殿城市屋宅于他处。(卷六·太元女)
(13)当见壁又文字,则得道矣。(卷七·帛和)
2.形+形→形
(14)骨节坚强,颜色和泽。(卷一·彭祖)
(15)孝子遂说其孤苦,公度为之怆然。(卷九·尹轨)
(16)驴羊避去不食,或欲抵触,主人大惊愕。(卷六·沈建)
3.动+动→动
(17)能易形变化,隐见无方。(卷七·东陵圣母)
(18)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尔。(卷七·麻姑)
(19)共入山游戏採药。(卷六·王烈)
4.副+副→副
(20)应声即便为一狸。(卷五·乐巴)
(21)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卷九·茅君)
(二)少数复音词的词性同组成语素的性质不一致
1.形+形→名
(22)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十丈。(卷三·河上公)
(23)象又能读诸符文如读书,无误谬者。(卷九·介象)
除此之外还有:凶吉、兴衰、大小、功过、虚实。
2.动+动→名
(24)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
(25)未至百步,以下骑乘。(卷七·葛元)
(26)以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卷十·封衡)
除此之外还有:费用、言论、言语、消息、教化等
3.名+动→名
(27)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卷九·郭璞)
(28)云伏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卷三·刘根)
4.动+名→动
(29)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卷二·王初平)
5.动+名→名
(30)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卷一·老子)
6.方位词+方位词→名
(31)方平语左右曰,不足。(卷七·麻姑)
7.动+形→形
(32)韬形隐遁,尤为开明。(卷一·彭祖)
(33)至其道径,了了分明。(卷六·王烈)
8.形+动→形
(34)寄谢二弟子,乃始懊恨。(卷一·魏伯阳)
(35)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中山推求叔卿。(卷八·卫叔卿)
9.形+名→名
(36)及诸隐士共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卷一·老子)
四、从语序看构成
“复音词大量产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由此可见中古时期是汉语从先秦的单音节词向复音化发展的时期,很多刚产生的复音词词序还不够稳定,出现了同素异序的现象。《神仙传》中同语素异语序的联合式复音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的,另一类是和现代汉语相比只有BA式的。
(一)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
虚空/空虚
(37)公即扶掌坐擢,冉冉在虚空中。(卷三·河上公)
(38)能飞行终日,又能坐空虚之中。(卷十·班孟)
[使役/役使]
(39)无有使役,故以太元清生符与汝。(卷一·老子)
(40)服药草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卷一·彭祖)
札符/符札
(41)房以札符付之,令送与年。(卷五·壶公)
(42)使人追视之,乃见符札立陂旁。(卷五·壶公)
(二)同现代汉语比,《神仙传》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只有BA式的
(43)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卷九·茅君)
(44)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卷一·魏伯阳)
(45)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卷七·麻姑)
(46)供给行旅不逮者。(卷六·董奉)
这类“BA”式和现代汉语中存在的“AB”式相比,意义基本相同,有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抽象程度的相异上,比如“鬼魔”在例句中是名词,指鬼怪之类的事物,但现代汉语中的“魔鬼”除了指名词鬼怪之类的事物外还表示事物的魔鬼性状,如“魔鬼身材”。尽管如此,它们是现代汉语中“AB”式的直接来源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五、结语
(一)《神仙传》是一部叙述关于修道成仙的志怪小说,在对联合式复音词的考察中可以看到书中很多描述修道、炼丹、升天以及鬼怪的词语。如精魄、神灵、精神、神异、神仙、邪魅、方术、鬼魅、精邪、造化、隐逸、隐遁、云汉等,这些具有道家特色的词语在书中使用频率极高,表现出了一定的语词特点。
(二)从词义上看,同义、近义组合最多,类义组合其次,反义组合最少。从词性上看,主要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在结构类型上,以合成前单音词词性和合成后复音词词性相同为主,其中又以“名+名→名”“形+形→形”和“动+动→动”三种类型最为常见。合成前单音词词性和合成后复音词词性不同的结构类型,数量虽然不多,但构成方式已比较丰富。
(三)从词序构成上看,《荀子》中联合式复音词有很多同语素异词序现象。一种为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另一种和现代汉语相比只有BA式。这是因为新的复音词在产生之初,形式还不稳定的缘故,也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葛洪.神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向熹.简明汉语史·词汇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
2002,(3).
[4]李丹葵.《战国策》中联合式复音词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0,(3).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陈琳.魏晋南北朝小说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4).
[7]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8]董玉芝.《抱朴子》联合式复音词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4.(1).
[9]于为.《吴越春秋》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廖梦华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
关键词:《神仙传》 联合式复音词 词汇特点
一、引言
魏晋南北朝历时四百年,是汉语词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南北文化及汉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的冲撞,使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法形式新旧交替,新词新义产生,词的复音化趋势较之东汉大大增强。从构词方面看,双音词显著增加,构词法也更趋完备。
联合式复音词是由两个在意义上并列的成分A、B联合而成的,又称为“并列式”。联合是汉语词汇构造的重要特征,联合式复音词是汉语词汇史上最早出现的复音词类型之一,从先秦到中古,联合式构词形式一直都是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之一。《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的语言有一定的特色,虽语多重复,但其中的一些词语却带有明显的中古汉语以及道家特有的特征。据本文统计,《神仙传》中的复音词共1104个,而联合式的复音词有383个,占复音词总量的34.69%。下面分别从语义、词性和语序三方面,讨论《神仙传》中这类复音词的构词特点。
二、从语义看构成
上面提到联合式复音词又称为“并列式复音词”,由两个在意义上并列的成分A、B构成。根据组成联合式复音词的两个语素A、B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同义近义联合、类义联合和反义联合三大类。
(一)同义近义联合
同义近义联合指A、B两个语素意义大致相同,这是就它们的一个或几个义位而言的。语言中完全同义的词很少,此类复音词的大多数A、B只是意义相近而已。例如:
(1)陈家曾无疾病死丧,奴婢皆然(卷二·王远)
疾病:《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即重病也”,疾病即同义联合表病也。
奴婢:“奴,奴、婢皆古人辠人也;婢,女之卑者也”,段注曰“婢为贱人也”奴婢表女之卑下者,句中指仆人也。
(2)忧喜悲哀伤人,喜乐过差,忿怒不解伤人(卷一·彭祖)
悲哀:《说文》:“悲,痛也”“哀,闵也。”《淮南子·精神》:“故终身为悲人。”高诱注:“悲,哀也。”《广韵》:“哀,悲哀也。”故悲即哀,哀即悲也,悲哀属同义联合也。
忿怒:《说文》:“忿,悁也。” 《玉篇》:“忿,恨也。”《说文》:“怒,恚也;恚,恨也。”可见忿、怒都有恨的意思。
(3)棺中翕然作雷霆音(卷五·壶公)
雷霆:《春秋繁露·五行五事》:“雷者,土气也。”凌署注:“阴阳合而为雷。”《说文》:“霆,雷余声也。”《尔雅》:“疾雷谓之霆也。”《集韵》曰:“霆,雷也。”在此雷霆即表示打雷也。
(4)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
医疗:《说文》:“医,治病工也。”医作名词,指能治病者也;“疗,治也”,医、疗都指治病之意,合并表示疾病的治疗。
除此之外还有:清澄、臭浊、虚妄、恬淡、星辰、游行、使役、文字、恬静等252个。
(二)类义联合
类义联合指A、B两个语素虽然不同义,但意义相关。从义素分析的角度看,类义词是重在以限定性义素彼此区别,又因某方面的联系而共处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这类复合词的意义相对语素义而言,大多或者引申,或者比喻,甚至产生全新的意义。如:
(5)元冬中能为客设生瓜,夏致冰雪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
温实:《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偟侃疏:“敦美润泽谓之温也。”《玉篇·水部》:“温,善也。”《广韵·魂部》:“温,良也。”《吕氏春秋·审应》:“必有其实。”高诱注:“实,诚也。”《礼记·礼运》:“此顺之实也。”郑玄注:“实,犹诚也,尽也。”“温、实”在此都是形容人的优良品质,合在一起就是“善良 诚实”的意思。
情行:在此“情”指性情,“行”指行为,属类义联合。
(6)屍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卷五·壶公)
巷陌:《说文》曰:“巷,里中道也。”《集韵·陌韵》:“陌,阡陌,田间道也,南北曰阡,东西为陌。”“巷、陌”皆为道也,只是限定性义素彼此区别,“巷陌”在此表“道路”义。
(7)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
规矩:《诗·小雅·沔水序》:“规宣王也。”孔颖达注:“规以正圆,矩以正方。”《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朱熹注:“矩,所以为方也。”“规矩”合在一起表示一定的标准,法则。
除此之外还有精魄、神灵、精神、神异、兄弟、仁义、风气、言笑、毛发等共107个。
(三)反义联合
反义联合是由相反相对的语素构成的联合式复音词。所谓相反并不是指意义的绝对相背或完全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如:
(8)出入无间,呼吸千里(卷四·刘安)
呼吸:《说文》:“呼,内息也;吸,外息也。”“呼”即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吸”即生物体把气体吸入体内。
(9)行气导引,俛仰屈伸(卷四·阴长生)
俛仰:《类篇》曰:“俛,俯首也。”《说文》曰:“仰,举也。”即举首也,俛仰即指俯首举头也,后来引申为时间的短暂如俯仰之间也,但在句中只是表示俯首和举首。
(10)所润洋洋如此,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表哉(卷一·老子)
乾坤:《说文》:“乾,上也,易之卦也;坤,地也,易之卦也。”后乾坤引申为天地,阴阳也。
此类还有交接、阴阳、死生、悲喜、繁息、教授、起居、大小等共24个。
三、从词性看构成
在词性构成上,联合式复音词基本保持了构成语素的词性相一致的特点。异性的只占很少部分。
(一)大多数复音词的词性同组成语素的质一致
1.名+名→名
(11)此道至大,非君王之所能为。(卷一· 彭祖)
(12)又能徙官府宫殿城市屋宅于他处。(卷六·太元女)
(13)当见壁又文字,则得道矣。(卷七·帛和)
2.形+形→形
(14)骨节坚强,颜色和泽。(卷一·彭祖)
(15)孝子遂说其孤苦,公度为之怆然。(卷九·尹轨)
(16)驴羊避去不食,或欲抵触,主人大惊愕。(卷六·沈建)
3.动+动→动
(17)能易形变化,隐见无方。(卷七·东陵圣母)
(18)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尔。(卷七·麻姑)
(19)共入山游戏採药。(卷六·王烈)
4.副+副→副
(20)应声即便为一狸。(卷五·乐巴)
(21)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卷九·茅君)
(二)少数复音词的词性同组成语素的性质不一致
1.形+形→名
(22)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十丈。(卷三·河上公)
(23)象又能读诸符文如读书,无误谬者。(卷九·介象)
除此之外还有:凶吉、兴衰、大小、功过、虚实。
2.动+动→名
(24)璞尽规矩制度,仰范太微星辰。
(25)未至百步,以下骑乘。(卷七·葛元)
(26)以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卷十·封衡)
除此之外还有:费用、言论、言语、消息、教化等
3.名+动→名
(27)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卷九·郭璞)
(28)云伏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卷三·刘根)
4.动+名→动
(29)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卷二·王初平)
5.动+名→名
(30)喜又请教诫,老子语之五千言。(卷一·老子)
6.方位词+方位词→名
(31)方平语左右曰,不足。(卷七·麻姑)
7.动+形→形
(32)韬形隐遁,尤为开明。(卷一·彭祖)
(33)至其道径,了了分明。(卷六·王烈)
8.形+动→形
(34)寄谢二弟子,乃始懊恨。(卷一·魏伯阳)
(35)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中山推求叔卿。(卷八·卫叔卿)
9.形+名→名
(36)及诸隐士共遵老子之术者,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卷一·老子)
四、从语序看构成
“复音词大量产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由此可见中古时期是汉语从先秦的单音节词向复音化发展的时期,很多刚产生的复音词词序还不够稳定,出现了同素异序的现象。《神仙传》中同语素异语序的联合式复音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的,另一类是和现代汉语相比只有BA式的。
(一)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
虚空/空虚
(37)公即扶掌坐擢,冉冉在虚空中。(卷三·河上公)
(38)能飞行终日,又能坐空虚之中。(卷十·班孟)
[使役/役使]
(39)无有使役,故以太元清生符与汝。(卷一·老子)
(40)服药草可以长生,但不能役使鬼神。(卷一·彭祖)
札符/符札
(41)房以札符付之,令送与年。(卷五·壶公)
(42)使人追视之,乃见符札立陂旁。(卷五·壶公)
(二)同现代汉语比,《神仙传》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只有BA式的
(43)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卷九·茅君)
(44)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卷一·魏伯阳)
(45)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卷七·麻姑)
(46)供给行旅不逮者。(卷六·董奉)
这类“BA”式和现代汉语中存在的“AB”式相比,意义基本相同,有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抽象程度的相异上,比如“鬼魔”在例句中是名词,指鬼怪之类的事物,但现代汉语中的“魔鬼”除了指名词鬼怪之类的事物外还表示事物的魔鬼性状,如“魔鬼身材”。尽管如此,它们是现代汉语中“AB”式的直接来源这个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五、结语
(一)《神仙传》是一部叙述关于修道成仙的志怪小说,在对联合式复音词的考察中可以看到书中很多描述修道、炼丹、升天以及鬼怪的词语。如精魄、神灵、精神、神异、神仙、邪魅、方术、鬼魅、精邪、造化、隐逸、隐遁、云汉等,这些具有道家特色的词语在书中使用频率极高,表现出了一定的语词特点。
(二)从词义上看,同义、近义组合最多,类义组合其次,反义组合最少。从词性上看,主要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在结构类型上,以合成前单音词词性和合成后复音词词性相同为主,其中又以“名+名→名”“形+形→形”和“动+动→动”三种类型最为常见。合成前单音词词性和合成后复音词词性不同的结构类型,数量虽然不多,但构成方式已比较丰富。
(三)从词序构成上看,《荀子》中联合式复音词有很多同语素异词序现象。一种为AB式和BA式同时存在,另一种和现代汉语相比只有BA式。这是因为新的复音词在产生之初,形式还不稳定的缘故,也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葛洪.神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向熹.简明汉语史·词汇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祖生利.《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古汉语研究,
2002,(3).
[4]李丹葵.《战国策》中联合式复音词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0,(3).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陈琳.魏晋南北朝小说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4).
[7]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8]董玉芝.《抱朴子》联合式复音词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4.(1).
[9]于为.《吴越春秋》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廖梦华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