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市场中单亲家庭子女为何被挑剔?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者通过对12名来自华东六市(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的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深度访谈,对他们在婚恋匹配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进行阐释和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其独特表现,给他们婚姻与恋爱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婚姻市场;社会资本
  家庭变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婚姻制度的改变,使得中国社会原有的家庭形态以及它们所依赖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当代中国离婚率的上升,使得单亲家庭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在对单亲家庭子女过往的研究中,我国学者一直对单亲家庭子女持有负面态度。无论是各类政策报告还是学术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似乎都与暴力、犯罪或者自闭等不良表现有关,尽管有学者极力地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学术拨正,但效果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在中国社会里,单亲家庭子女一直都被贴有各类负面标签,在婚姻市场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为了研究这种现象,笔者对12名华东地区的单亲家庭子女进行了深度访谈,这些受访者是通过熟人介绍或者从网络社区中相关问题的跟帖者中挑选的。访谈从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中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受访者进行提问,来探究都市单亲家庭子女在这几个维度上是否与普通家庭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婚恋择偶的。笔者通过该研究方法,发现以下几个现象:
  一、经济资本仍旧是婚姻择偶中的首要因素
  在当代都市环境下,金钱仍旧是年轻人婚恋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访谈中,多名受访者表示在家庭变故后家庭的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改变。
  “我的父母之前都是工薪阶层。因为家庭的这个经济条件本身就比较差的,然后就是离婚之后更是雪上加霜。”(芳芳,22岁,女,随母生活)
  “(离婚)那阵子正好赶上把国企单位买断,然后我跟我爸最穷的时候家里的煤气灶坏了都没钱修。”(小伟,22岁,男,随父生活)
  中国传统家庭不仅是为了满足生育需要,更有经济需要:婚姻本质上是家族为了扩大人丁、增加劳动产出和财富积累而存在的制度。可以看到,在当代社会里,对经济的看重依旧延续了下来(徐安琪,2004)。从人数上看单亲家庭只是少了一名家庭成员,但事实上单亲家庭也相应减少了一半甚至更多的家庭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单亲家庭的子女也就较少能承担恋爱或者婚姻中的各类高昂消费,例如住房、轿车、彩礼或嫁妆等,婚姻双方的经济水平不对等,自然单亲家庭子女会遭到更多的挑剔。
  二、社会关系不再是单亲家庭子女结识潜在配偶的
  主要途径
  尽管在访谈过程中多名受访者表示在家庭变故后家庭与外界的交往有所减少,但是许多也表示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减少并不对他们的婚姻择偶产生显著影响,年轻人更愿意利用自己业缘、地缘等个人生活世界去结识潜在的结婚对象。
  “相亲我感觉大多数都是闹着玩的……自己去认识的,跟生活有交集的人才会更加合适。”(阿强,24岁,男,随母生活)
  结合本研究的研究范围,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都市是一种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依靠各类制度进行有机整合。本案中的受访者尽管学历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大体上通过同学关系、工作关系等有机联系,也能够有较多机会扩充人际交往从而结识潜在的婚姻对象。
  三、文化资本因素决定婚姻择偶的个人意愿
  如同以前的研究中发现的那样,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素质上与普通家庭子女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当家长一方离开家庭后,家庭的亲职资源也显著减少了,这种缺乏第三人进行的亲子互动,容易给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我觉得我对男性的身体是感到恐惧……后来慢慢长大了才发现,我从心底对男生的不信任在那个时候就生根发芽了。”(小梅,24岁,女,随母生活)
  “在男女关系上面,我不得不承认可能因为和父亲相处少,我在这方面有些畏首畏尾,也因为缺乏安全感有些敏感……”(阿强,24岁,男,随母生活)
  “情感上会压抑自己,不太信任别人,恋爱的时候随时准备分手走人,父母做了不好的示范才会这样的吧……” (阿美,28岁,女,随父生活)”
  除了单亲家庭子女在性别和角色认知上存在一定距离外,家庭声望的减弱与外界对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负面文化标签也是导致单亲家庭子女在婚姻市场中被挑剔的很重要因素。
  “我爸妈离婚的事被当时的语文老师知道了以后,我记得她还是班主任, 基本上天天对我翻白眼……”
  “……结婚之后才知道我老婆家人当初极力反对我俩的婚事就因为我单亲……” (大牛,33岁,男, 婚前随母亲生活)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很多已经准备结婚的单亲家庭子女还会遇到在婚礼上自己的父母无法全部到场而引起的尴尬,也让很多双亲配偶的家长觉得“丢脸”。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在多个维度上的资本是受到损害的。由于现代中国的婚姻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门当户对的经济匹配,更随着时代发展在结婚双方精神交往中对个体的性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对其家庭和个人声望评价也非常重视,因此单亲家庭子女作为婚姻市场里青年男女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也造成了他们被其他潜在结婚对象挑剔的窘境(王爱丽,2010)。
  在访谈中,受访者们面对这一事实困境,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
  “我以前的同学基本上都已经结了婚,生了小孩,他們都是家庭条件本身就很好的……我不想委屈对方……等收入上去了,这些问题解决了再来考虑结婚。”(阿强,24岁,男,随母生活)
  “我跟我男朋友的结婚时间也是拖了很久……晚婚是肯定的,同学这几年结婚的很多,现在总算要轮到我了。”(芳芳,22岁,女,随母生活)
  由于意识到自身经济状况上的劣势,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也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经济帮助,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都选择了晚婚。他们希望用多一点的时间积攒自己的经济实力,让自己也能拥有一个体面的婚姻。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对婚姻持有抗拒的心态:   “我总觉得爱情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看到我妈妈这样……我也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样的,就是感觉自己可能永远都好不了……所以我自己一个人,以后也不养小孩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小梅,24岁,女,随母生活)
  “不想结婚,总觉得会给别人添麻烦。有些伤害感觉是无法逆转的。”(小艳,27岁,女,随父生活)
  除了选择晚婚或有不婚意愿之外,在研究者的参与观察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包含单亲家庭子女在内的婚姻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会采取“涉外”的买卖婚姻办法,例如“购买”越南或者菲律宾新娘等在近年来经常见诸媒体报道的方式完成婚姻。通过上述证据,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在婚姻市场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并且经济资本的缺乏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也通常是围绕经济资本的加强而展开的。此外,相当多的人也会受到社会上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负面评价的影响,把可能出现在任何人身上的问题都认为是单亲家庭子女特有的问题。
  通过对华东地区的这12名适婚年龄的个案进行访谈,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明显地感受到了他们在婚姻市场当中正在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他们三种不同资本形式的设问,本研究可以形成如下几个结论:第一,当代社会门当户对的择偶模式是单亲家庭子女婚恋困境的重要背景。尽管在当代中国,婚姻匹配模式已经不完全像封建社会中那样看重对方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但是在追求浪漫之爱的现代,男女双方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和性格是否契合也成为了重要的考量对象。单亲家庭子女的经济地位下降、家庭声望弱化之外,还存在亲职教育资源的缺失,从而呈现出他们在各个层面的资本都处于劣势。第二,单亲家庭子女更依赖自身的社会关系去寻找潜在配偶。相比于一般家庭的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在研究中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了对相亲这一形式的排斥,而更希望另一半是通过自己的社会交际而结识,因此家庭的社会关系资本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亲职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单亲家庭子女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单亲家庭中的代际互动模式为一对一模式,在缺少第三人协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各类问题,例如角色距离、性别认同障碍,等等。第四,文化排斥和社会阻力是单亲家庭子女必须面对的客观外部事实。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负面标签化由来已久,在研究过程中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也发现大量的报道都持有负面态度,单亲家庭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遭受到各类区别对待。第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婚姻策略缺乏长期效用。很多单亲家庭子女在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环境时,已经处于适婚年龄,因此只能采取一些权宜之计来应对,然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子女在婚姻市场中表现出来了一定的独特性。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社會关系多个维度都存在弱化现象,违背了门当户对的择偶模式,使得他们在婚姻市场中困境重重。本研究粗略地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婚恋困境进行了描述和解释,也希望以后能够用以更多的样本,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去详细阐释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更多见解。
  参考文献:
  [1]Ji,Y.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Leftover” women in Shanghai.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15,(05):1057-1073.
  [2]徐安琪,李煜.青年择偶过程: 转型期的嬗变[J].青年研究,2004,(01):2.
  [3]王爱丽,郭砾.中国女性单亲家庭: 社会资本的弱化与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0,(01):114-117.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农村景观面临着地域文化缺失、农村传统丧失、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结合株洲市茶陵县湖口镇八旦村景观设计实例,探讨了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如何综合运用新乡土主义理念,解决当下我国在新农村景观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景观;新乡土主义  新乡土主义是指强调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的设计,不拘泥于某一种设计形式,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地域性强的材料,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
期刊
摘 要:江南是现我国遗存的文化古镇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独特的江南景观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缘,通过对常州市齐梁故里孟河镇的研究,探索江南文化古镇独树一帜的缘由,拨开江南文化的历史,寻找江南山水情的诗意景观。  关键词:文化古镇;江南村落景观;江南山水;孟河镇  杜甫在《季秋江村》一诗中写道:“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古人对古村落
期刊
摘 要:时空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展示空间的重要因素,对于时空概念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展馆设计的方向,因此在设计统筹安排中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展示最终的呈现需要有一定的预判,从展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完成个性化的塑造,并从材料、空间、设备等方面进行设计的提升,完成设计重构与展示内容的有机组合和完整叙述与再现。  关键词:展示空间;时空;解读;重构  [科研项目: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社科规划2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的生活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很多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文化的研究与挖掘中,然而这些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从多个角度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支持我国少数民族民间
期刊
作者單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期刊
摘 要:乡村建设来势汹涌,受到社会各界较高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然而中国乡土聚落具有广泛的分布位置及巨大的现状差异,其背后还涉及复杂的社会学问题。现有的乡建实验成果难以被范围性推广,乡土复兴理论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乡村人民的话语权被城市所湮灭,聚落的脉络与变迁规律无法得到尊重。通过介绍当代中国乡建的背景与现况,提出了针对乡建的保底与适度的设计模式。  关键词:乡村复兴;乡土聚落;城乡二元化;地域性  
期刊
摘 要: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一般以生存技艺的方式承传下来,但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红陶制作工艺承载了古老的民族技艺,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当地傣族陶艺文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因此,研究傣族红陶技艺对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傣族;民族文化;红陶;制作工艺
期刊
摘 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寻求的日常生活的可持续正是现代农村居民生活实践中正在抛弃的东西。通过对L村进行实地观察和个案访谈来呈现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的变化,力图实现农村家庭的可持续,改变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关键词:农村;庭院变化;家庭的可持续  庭院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空间,是家庭可持续困境的关注点之一。庭院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机会,比如,种植食物、晾干衣物、增加植物多样性、收
期刊
摘 要:国务院提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1]。以广西突出的摩化电动车为例,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对广西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服务业;广西摩化电动车;行业融合发展  一、引言  “双十二”除了是大家购物血拼的日子之外,也是江苏省2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旅游作为人们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种重要方式,使旅游业发展得更加迅速,同时也使得旅游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那么,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大众牢记于心,就成为旅游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性景区兵马俑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自己对兵马俑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品牌形象设计在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