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称之为“词语盘点”。其内容有两项:一是“读读写写”,这类词语都是本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中的词语,要求学生三会,即会读会写会运用;二是“读读记记”,这类词语一般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中的词语或精读课文的一些较难的词,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词语盘点不隶属于语文园地,目录中也有单独标注,成了新教材中独特的“第五课”。教学中,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规范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以图引词,引人入胜重运用
教材的编排都是有规律和意图的,有的单元是写事物的,有的是写风景的,有的是写人物的,依据课文的编排,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识记。比如,四下第六单元,都是描写乡村风光的课文,词语盘点里也都是些乡风十足的词语,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景入情。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展示许多漂亮的风景,春夏秋冬,梅兰竹菊,房前屋后,鸡鸭狗猪,层出不穷。当学生为美丽的风景陶醉时,教师可以话锋一转:“看到这张图画,你能用词语来概括它吗?”每张图片都能用本单元的一个词语来描述,学生说出一个词语,便把这个词语出示在黑板上。简单的引导,便让学生瞬间刮起了头脑风暴。不管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引向了词语。“词——景——词”这样的主线贯串课堂教学始终,更易深入人心,更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
二、自主识记,拒绝重蹈覆辙
部分学生总容易写错词语,而且一错再错,造成词语识记难度大、效率低的现象。仔细分析研究后可发现,错误的词语是因为学生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所以在脑海里的印象模棱两可。在指导学生记住正确的写法时,还可以运用挑错法。可以先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自己曾经写错过的词语,或者容易写错的词语,进行抄写识记。一定时间后,再次把球踢回给学生,列出自己在学习课文时、作业中写错过的词语,再进行细细比较,并指名进行改正。一来二去,错误的词语、错误的原因都深深地印入了脑海里,能有效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重犯。
三、分组积累,合作与竞争共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分小组学习成了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把这种方法搬到词语教学中,也是非常有效的,每个盘点的词语形式多样,类别众多,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定能得到更高的识记效率。教师可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按照给出的四个不同结构的词语——abb式(白茫茫), abac式(若隐若现),近义词式(倾斜),四字词语式(不可计数), 自由结合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找出与自己选定词语结构类似的词语,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其他单元的,数量最多者为胜利。学生的好胜心都是深不见底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平时沉默的学生也能锦上添花。当词语类型比较多时,教师可以更加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分组,自主制定竞赛规则,通过多变的竞赛,让学生在乐趣中收获知识。
四、润物无声,游戏中体验乐趣
通过词语激发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以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造句,因为看词语说句子是体现词语运用能力的最好体现。但单纯的造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激发不了太多兴趣。所以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更加新颖的方式。有创造性的教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巧妙地借用娱乐节目中“谁来比划谁来猜”(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词语)或者“猜猜画了什么”(一人画简笔画,一人猜词语)的游戏方式,遵循一定的规则,让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竞猜。在这样的表演中妙趣横生,可以把电视中的画面生动地搬到课堂上,而游戏过程中,学生也会把自己的成果牢记在心,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词语。
五、趣味识记,学习效果深入人心
很多教师为了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常常通过听写来考查,在听写时,也可用多样的方式。如,解释词语的意思,写下相应的词语;报一个近义词或反义词,写下相应的词语;或者出示具体的语境,写下相应的词语。实践证明,语境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识记的上策。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先出示盘点中的部分词语——从容不迫、扬长而去、屏息凝视、不胜其烦、局促不安、变化多端、风平浪静、漫天卷地、随遇而安、隐藏、隐蔽、静寂,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中——A.我们即使( )地听,也听不出异样,江面也依旧( )。B.潮水来了!只见巨浪( )般涌来,那巨浪一会儿像奔腾的战马,一会儿像高大的水抢,真是( )。C.( )的森林里,猎人开始显得( ),感到危险在慢慢逼近。
这样的形式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理解运用词语,同时还复习了课文。如果习题中常能联系前面学到的词语,将这些词语一起进行比较、理解,还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一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的组成特点,让学生选择一些或几个词语串编一个故事、创作一首小诗等,这些也是词语有效运用的好方法。总之,要注重学用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灵活运用于口语表达和写话习作之中。
一、以图引词,引人入胜重运用
教材的编排都是有规律和意图的,有的单元是写事物的,有的是写风景的,有的是写人物的,依据课文的编排,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识记。比如,四下第六单元,都是描写乡村风光的课文,词语盘点里也都是些乡风十足的词语,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景入情。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展示许多漂亮的风景,春夏秋冬,梅兰竹菊,房前屋后,鸡鸭狗猪,层出不穷。当学生为美丽的风景陶醉时,教师可以话锋一转:“看到这张图画,你能用词语来概括它吗?”每张图片都能用本单元的一个词语来描述,学生说出一个词语,便把这个词语出示在黑板上。简单的引导,便让学生瞬间刮起了头脑风暴。不管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引向了词语。“词——景——词”这样的主线贯串课堂教学始终,更易深入人心,更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
二、自主识记,拒绝重蹈覆辙
部分学生总容易写错词语,而且一错再错,造成词语识记难度大、效率低的现象。仔细分析研究后可发现,错误的词语是因为学生的第一印象先入为主,所以在脑海里的印象模棱两可。在指导学生记住正确的写法时,还可以运用挑错法。可以先出示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几个自己曾经写错过的词语,或者容易写错的词语,进行抄写识记。一定时间后,再次把球踢回给学生,列出自己在学习课文时、作业中写错过的词语,再进行细细比较,并指名进行改正。一来二去,错误的词语、错误的原因都深深地印入了脑海里,能有效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重犯。
三、分组积累,合作与竞争共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分小组学习成了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把这种方法搬到词语教学中,也是非常有效的,每个盘点的词语形式多样,类别众多,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定能得到更高的识记效率。教师可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按照给出的四个不同结构的词语——abb式(白茫茫), abac式(若隐若现),近义词式(倾斜),四字词语式(不可计数), 自由结合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成员的集思广益,找出与自己选定词语结构类似的词语,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其他单元的,数量最多者为胜利。学生的好胜心都是深不见底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又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平时沉默的学生也能锦上添花。当词语类型比较多时,教师可以更加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分组,自主制定竞赛规则,通过多变的竞赛,让学生在乐趣中收获知识。
四、润物无声,游戏中体验乐趣
通过词语激发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以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造句,因为看词语说句子是体现词语运用能力的最好体现。但单纯的造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激发不了太多兴趣。所以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更加新颖的方式。有创造性的教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巧妙地借用娱乐节目中“谁来比划谁来猜”(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词语)或者“猜猜画了什么”(一人画简笔画,一人猜词语)的游戏方式,遵循一定的规则,让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竞猜。在这样的表演中妙趣横生,可以把电视中的画面生动地搬到课堂上,而游戏过程中,学生也会把自己的成果牢记在心,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词语。
五、趣味识记,学习效果深入人心
很多教师为了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常常通过听写来考查,在听写时,也可用多样的方式。如,解释词语的意思,写下相应的词语;报一个近义词或反义词,写下相应的词语;或者出示具体的语境,写下相应的词语。实践证明,语境练习是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识记的上策。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先出示盘点中的部分词语——从容不迫、扬长而去、屏息凝视、不胜其烦、局促不安、变化多端、风平浪静、漫天卷地、随遇而安、隐藏、隐蔽、静寂,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括号中——A.我们即使( )地听,也听不出异样,江面也依旧( )。B.潮水来了!只见巨浪( )般涌来,那巨浪一会儿像奔腾的战马,一会儿像高大的水抢,真是( )。C.( )的森林里,猎人开始显得( ),感到危险在慢慢逼近。
这样的形式往往能激起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理解运用词语,同时还复习了课文。如果习题中常能联系前面学到的词语,将这些词语一起进行比较、理解,还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一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的组成特点,让学生选择一些或几个词语串编一个故事、创作一首小诗等,这些也是词语有效运用的好方法。总之,要注重学用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积累的内驱力,真正使学生习得的大量词汇内化为积极语言,灵活运用于口语表达和写话习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