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待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班主任平时应注重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心理疏导,当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兴”时,应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可使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待进生;闪光点;敏感点;兴奋点
我自从教以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感到要管好一个班,尤其是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既要花大力气,又要方法灵活。我说的“待进生”并不是指品行坏的学生,而是指身体健康,但由于父母溺爱而厌学,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行为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做好这些“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下面谈谈我对转化“待进生”的做法。
一、拆除心理障碍
“待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待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待进生”学习的信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
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待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却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并及时地对其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心理障碍被拆除,就能激发他们创造出新的成绩,从而逐步走上进步的轨道。如我班有名“待进生”,在刚入校的第一年里基础很差,我接任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后,发现他有上进心,便找他谈话,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帮他订好学习计划,适时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他不仅学懂了专业课,而且其他考查课的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还经常获得较好成绩,成为学习进步的典型。
二、身教胜于言教
在感化“待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身体力行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每次上课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待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身教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使“待进生”最终能够形成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善于利用“闪光点”
学生天生是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支持老师的工作。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关爱学生,善于利于“待进生”的“闪光点”开展教育,会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如我班有名学生,他平时吃饭“穷凑合”,有钱花在游戏厅(周末两天必是游戏厅),开学才几周,已迟到二十多次,休息不好,导致经常上课打瞌睡,经常欠交作业,学习成绩当然落在后面。对于这样的“待进生”,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发现其优点,精心培植,使其在感化中转变。一次班里组织了默写电器元件的知识竞赛,他也积极参加了,从测试成绩来看,还有差距,但他有参与意识,我就肯定表扬他;又如本学期的秋季运动会中,他带头为班级写宣传稿件,其中有一篇号召全体学生:《爱护环境卫生,不要乱扔垃圾》的文章,被大会宣传组定为最佳稿件,反复重播,为我班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做出了贡献,我也在班会上予以表彰。这两件事使他深受感动,并转化成上进的动力。一年多来,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一个主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班积极办事,好学肯问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有些科目还达到优秀。
寻找“待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育人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及时的送去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待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且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四、激励“兴奋点”
人都有“兴奋点”,“待进生”也不例外。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发挥3 0 % — 4 0 % ,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 0 % — 9 0 % ,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激励的作用,不容忽视。
激励点落在被激励对象的兴奋点上,同落在抑制点上的效果大不一样,激励点落在兴奋点上,如同干柴火种,一点火便起燃,而且可以熊熊燃烧;激励点落在抑制点上,犹如湿柴遇火种,虽然也可以燃烧,但要有一段的“烘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感化“待进生”,应尽量首先在兴奋点上予以激励,容易获得预期的成功,之后再去激励非兴奋点,往往也就比较容易了。
班主任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待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兴奋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待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性向其他方面扩展,从而使其不断进步。例如我班还有一名“待进生”,以往不但组织纪律差,学习成绩也差,期中期末几门功课不及格已是常事,他平时很爱表现自己,说话声大气粗,处处突出自己,于是我安排他干小组长负责班级的值日及卫生区,让他尽显“风骚”,展示才能,结果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就抓紧机会教育他:“你看组里的同学很听从你的领导,你可要处处以身作则带一个好头啊。”自此,他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不仅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学习成绩也明显的提高了,上学期各科成绩全部及格。
五、寻找教育的“敏感点”
在感化“待进生”的教育中,如果老师始终把育人的“敏感点”放在学生“问题”上,对“待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顽石”、“泰山”,而对“待进生”所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睛总是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学生管得死气沉沉,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只能产生严重对立情绪,带来不良的教育结果。相反,如果老师把教育的“敏感点”,放在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方面,善于捕捉“待进生”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及时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加以鼓励,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待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要善于捕捉“待进生”的“敏感点”,通过诚恳的交谈,充分了解他们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引导他们觉醒,并处理好他们存在的问题,调动“待进生”进步的积极性。感情贴近了,转化教育也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只要我们在转化“待进生”的教育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其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消除“待进生”的心理障碍,挖掘“闪光点”,激励“兴奋点”,运用“敏感点”,言传身教,正面引导教育,就一定能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为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培育出大批合格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宝祥 主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必读——全中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
[2] 李冲锋 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的50个细节》
[3] 林 岩 主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社《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
【关键词】待进生;闪光点;敏感点;兴奋点
我自从教以来,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感到要管好一个班,尤其是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既要花大力气,又要方法灵活。我说的“待进生”并不是指品行坏的学生,而是指身体健康,但由于父母溺爱而厌学,使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形成的行为偏差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做好这些“待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感化,目的是转化。下面谈谈我对转化“待进生”的做法。
一、拆除心理障碍
“待进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待进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客观环境和人为的因素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其结果就是“待进生”学习的信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
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待进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却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并及时地对其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心理障碍被拆除,就能激发他们创造出新的成绩,从而逐步走上进步的轨道。如我班有名“待进生”,在刚入校的第一年里基础很差,我接任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后,发现他有上进心,便找他谈话,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帮他订好学习计划,适时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他不仅学懂了专业课,而且其他考查课的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还经常获得较好成绩,成为学习进步的典型。
二、身教胜于言教
在感化“待进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身体力行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要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例如:你叫学生不能随地乱掉垃圾,那你一定要有几次拾起地上纸屑放回垃圾桶的行为。你要学生不要迟到,每次上课你应该在教室门口等学生进来。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待进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身教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使“待进生”最终能够形成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善于利用“闪光点”
学生天生是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支持老师的工作。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关爱学生,善于利于“待进生”的“闪光点”开展教育,会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如我班有名学生,他平时吃饭“穷凑合”,有钱花在游戏厅(周末两天必是游戏厅),开学才几周,已迟到二十多次,休息不好,导致经常上课打瞌睡,经常欠交作业,学习成绩当然落在后面。对于这样的“待进生”,我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发现其优点,精心培植,使其在感化中转变。一次班里组织了默写电器元件的知识竞赛,他也积极参加了,从测试成绩来看,还有差距,但他有参与意识,我就肯定表扬他;又如本学期的秋季运动会中,他带头为班级写宣传稿件,其中有一篇号召全体学生:《爱护环境卫生,不要乱扔垃圾》的文章,被大会宣传组定为最佳稿件,反复重播,为我班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做出了贡献,我也在班会上予以表彰。这两件事使他深受感动,并转化成上进的动力。一年多来,这位同学逐渐成为一个主动维护班集体利益,为班积极办事,好学肯问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有些科目还达到优秀。
寻找“待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育人教育,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及时的送去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待进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且能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四、激励“兴奋点”
人都有“兴奋点”,“待进生”也不例外。据专家考证,不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只发挥3 0 % — 4 0 % ,而经过激励的人,内在潜力可以发挥到8 0 % — 9 0 % ,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激励的作用,不容忽视。
激励点落在被激励对象的兴奋点上,同落在抑制点上的效果大不一样,激励点落在兴奋点上,如同干柴火种,一点火便起燃,而且可以熊熊燃烧;激励点落在抑制点上,犹如湿柴遇火种,虽然也可以燃烧,但要有一段的“烘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感化“待进生”,应尽量首先在兴奋点上予以激励,容易获得预期的成功,之后再去激励非兴奋点,往往也就比较容易了。
班主任应从日常的观察中,了解“待进生”的兴奋点,抓住兴奋点,想方设法进行激励,就会使“待进生”产生宝贵的进取动力,并使其积极性向其他方面扩展,从而使其不断进步。例如我班还有一名“待进生”,以往不但组织纪律差,学习成绩也差,期中期末几门功课不及格已是常事,他平时很爱表现自己,说话声大气粗,处处突出自己,于是我安排他干小组长负责班级的值日及卫生区,让他尽显“风骚”,展示才能,结果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就抓紧机会教育他:“你看组里的同学很听从你的领导,你可要处处以身作则带一个好头啊。”自此,他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不仅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学习成绩也明显的提高了,上学期各科成绩全部及格。
五、寻找教育的“敏感点”
在感化“待进生”的教育中,如果老师始终把育人的“敏感点”放在学生“问题”上,对“待进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顽石”、“泰山”,而对“待进生”所取得的成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睛总是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学生管得死气沉沉,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只能产生严重对立情绪,带来不良的教育结果。相反,如果老师把教育的“敏感点”,放在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方面,善于捕捉“待进生”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及时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加以鼓励,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待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要善于捕捉“待进生”的“敏感点”,通过诚恳的交谈,充分了解他们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引导他们觉醒,并处理好他们存在的问题,调动“待进生”进步的积极性。感情贴近了,转化教育也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只要我们在转化“待进生”的教育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其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消除“待进生”的心理障碍,挖掘“闪光点”,激励“兴奋点”,运用“敏感点”,言传身教,正面引导教育,就一定能做好“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为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培育出大批合格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宝祥 主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必读——全中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
[2] 李冲锋 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的50个细节》
[3] 林 岩 主编 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社《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