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矿井下混凝土砌碹工程较多,主要工程包括:井筒、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主副水仓、机头硐室以及煤仓等。混凝土砌碹工程在施工期间容易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一些质量问题,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技术难题。现结合多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就混凝土裂缝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控制措施及處理方法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井下混凝土工程;裂缝危害;裂缝原因;控制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1)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发展为深层裂缝。
(2)混凝土裂缝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也是结构破坏的先兆。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有些裂缝造成保护层剥落,严重损害工程的耐久性,缩短工程服务年限。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1)钢筋设计参数不合理(包括:钢筋数量、直径)。
2)混凝土的收缩: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收缩是混凝土的主要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2.2材料质量
1)粗细骨料含泥量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粒径小,颗粒配级不良,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诱导裂缝产生。
2)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增加了混凝土收缩。
3)水泥品种: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
4)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等级越高,水泥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越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易开裂。
2.3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水泥品种及等级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大。
3)水泥用量比例大,掺水量高,坍落度大,收缩大,易开裂。
2.4施工现场及养护
1)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或插入不当、深度不够,漏振、过振或振动棒抽插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易产生裂缝。
2)有掺和料的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时,易产生裂缝。
3)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4)现场模板拆除不当或拆模过早,引起拆模裂缝。
3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设计
1)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2)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合理选择(包括:直径和数量)。
3.2材料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择粒径合适、优质的砂子、石子。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3.3配合比
1)合理选择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
2)控制好混凝土用水量、水泥量、水灰比,采用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等。
3)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3.4现场施工及养护
1)浇筑及振捣。浇筑时,应对称浇筑,防止受力不均,每循环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振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混凝土的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为不少于28天。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表面处理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不漏水、不伸缩、深度浅的裂缝,通过表面涂抹水泥浆。
4.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宽度≯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也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3灌浆法
灌浆法应用较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将浆液注入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
4.4置换法
此法适用范围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种是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置入新的混凝土或其它材料,常用的材料主要有:普通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
对于井下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施工中注意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1
[3]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5,(02)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靳德宝(1978—),男,工程师。,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任同煤集团宏泰公司项目部技术主管,长期从事技术工作。
关键词:井下混凝土工程;裂缝危害;裂缝原因;控制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1)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发展为深层裂缝。
(2)混凝土裂缝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也是结构破坏的先兆。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有些裂缝造成保护层剥落,严重损害工程的耐久性,缩短工程服务年限。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设计方面
1)钢筋设计参数不合理(包括:钢筋数量、直径)。
2)混凝土的收缩: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收缩是混凝土的主要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2.2材料质量
1)粗细骨料含泥量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粒径小,颗粒配级不良,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诱导裂缝产生。
2)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增加了混凝土收缩。
3)水泥品种:矿渣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
4)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等级越高,水泥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越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易开裂。
2.3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水泥品种及等级选用不当。
2)配合比中水灰比大。
3)水泥用量比例大,掺水量高,坍落度大,收缩大,易开裂。
2.4施工现场及养护
1)现场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或插入不当、深度不够,漏振、过振或振动棒抽插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易产生裂缝。
2)有掺和料的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时,易产生裂缝。
3)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4)现场模板拆除不当或拆模过早,引起拆模裂缝。
3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3.1设计
1)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
2)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合理选择(包括:直径和数量)。
3.2材料
1)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选择粒径合适、优质的砂子、石子。
3)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3.3配合比
1)合理选择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
2)控制好混凝土用水量、水泥量、水灰比,采用引气剂、引气减水剂等。
3)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3.4现场施工及养护
1)浇筑及振捣。浇筑时,应对称浇筑,防止受力不均,每循环浇筑高度不超过500mm。振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混凝土的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为不少于28天。
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表面处理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不漏水、不伸缩、深度浅的裂缝,通过表面涂抹水泥浆。
4.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宽度≯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也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3灌浆法
灌浆法应用较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利用压送设备,将浆液注入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
4.4置换法
此法适用范围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种是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置入新的混凝土或其它材料,常用的材料主要有:普通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
对于井下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施工中注意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1
[3]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5,(02)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靳德宝(1978—),男,工程师。,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现任同煤集团宏泰公司项目部技术主管,长期从事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