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政治课堂上自主式、交互式的学习能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使之百分之百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政治教师如何提高重组、调整和编排教材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教材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86-01
现代中职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政治课是一门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文化课,这要求政治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往的政治教学都片面强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只是播音员,单纯呼喊教材内的政治口号,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讲就怎样教,教师拥有教材便拥有权威,学生全无主动学习的动力。当今,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这种自主式、交互式的学习能大大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应付教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围绕教材展开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教材,使之百分之百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材意识。所谓教材意识,就是指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重组、调整和编排教材的思维能力。一位教师如果仅仅“照书读”,对教材毫无筛选和补充,这无异于把知识简单重复,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教师有教材意识,就是要重视教材,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教材,教材中有错的地方要及时更正。教师的教材意识是反映在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上。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科新教材于2009年秋季开始在各地使用,本文试以政治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谈谈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教材意识和教材整合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内容
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首先就要熟读课程标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可凭借的话题、范例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忠实执行者,是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最主要、最便利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是统领教材的主动脉,其各项要求都在教材中得到全面落实。教材实质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是教学目标的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了解课程标准意旨,并在此基础上,通读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比如说,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某些内容一定要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分层次讲等。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研读教材,根据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思想目标,抓住重难点,有的放矢地找资料,适当补充教材的不足,计划授课的细节,给予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和思考问题的空间,合理安排教学的步骤,掌握好讲课与练习的时间,预测面临冷场的情况,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节时,书中的小字讲到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我结合地图以及一些相关图片展示,让学生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广阔的地区是国家最贫困的地区?”;并从旁作简要的解释;而讲到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目标的制定时,因书中出版时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来编写,我就结合十六大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报告精神,及时向学生反映当前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党的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关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是确定授课深浅难易的关键,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光是知道学生的名字,哪些学生表现好,哪些学生成绩不够理想,还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反应力、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找多些机会了解学生,科任教师为了避免教学上的尴尬,也要多花时间与班主任沟通,与学生交流接触,关心当今学生的心态和時尚潮流,因为结合教材讲授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了解生活。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备课时设计问题时,就是要“打有准备的仗”。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问题要适当有点难度,要学生“跳一跳”才够得着。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要设计得最基本的,让学生能答到,增强其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安排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安排教学,这是教师辛劳备课的结晶。充分利用教材,不是凭空捏造乱堆砌,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摆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编辑教材和安排教学。
例如,在讲授《纸币》时,书上开篇部分用黑体字作为正文,再编排小字介绍纸币的历史。我认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钱”的由来和种类,为了吸引学生,我对本节内容作了一番改动,先用PPT放出“古代各类型的货币“图片,介绍我国从原始人到先秦以来的各朝代的货币,并提问使用这些金属铸币有什么不方便,原始人的最开始用“贝”,可以在我们的汉子上有找到答案的,如“赚”、“赊”“贫”等,都与“贝”字有关;接着我又在PPT上列出古代人交换的需要,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要求班上分成四个小组,扮演“布”、“羊”、“斧头”、“盐”的交换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白,货币的用处是一般等价物。
然后,我在PPT上写:经历了漫长的试验阶段,人类终于找到一种合理的一般等价物。它就是“钱”——纸币。“四川的交子”,“为什么纸币在四川产生?”,“纸币有什么利弊呢?”,“什么是纸币?”。由于学生对纸币的产生过程有所认识后,这样引入纸币的概念,学生较易理解。
最后,我在电脑屏幕上打出“电子货币”,让学生自行总结,从货币的发展趋势来看,无形货币最终会代替有形货币。我给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货币。这样经过处理的课文,教师讲授起来更有条理性,更易引导和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也更有趣味。
这样安排从总体上把握了该节的重难点,弥补了教材中欠缺材料、概念冗长的不足,从而用丰富的数据处理和最显浅的事例讲述了较难理解的经济学常识。
综上所述,教师整合教材,是教学技巧的一次演练,是教师教材意识的体现,是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次创新;教师整合教材,就是活用教材,真正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擦出师生互动的火花,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轻松从容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琴著.《经济政治与社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关键词】教材;教材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86-01
现代中职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政治课是一门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文化课,这要求政治课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以往的政治教学都片面强调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只是播音员,单纯呼喊教材内的政治口号,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怎样讲就怎样教,教师拥有教材便拥有权威,学生全无主动学习的动力。当今,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这种自主式、交互式的学习能大大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应付教学。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围绕教材展开教学,是每一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教材,使之百分之百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个教师应具有的教材意识。所谓教材意识,就是指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重组、调整和编排教材的思维能力。一位教师如果仅仅“照书读”,对教材毫无筛选和补充,这无异于把知识简单重复,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教师有教材意识,就是要重视教材,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教材,教材中有错的地方要及时更正。教师的教材意识是反映在教师的教材整合能力上。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科新教材于2009年秋季开始在各地使用,本文试以政治新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谈谈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教材意识和教材整合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内容
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首先就要熟读课程标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可凭借的话题、范例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忠实执行者,是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最主要、最便利的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是统领教材的主动脉,其各项要求都在教材中得到全面落实。教材实质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是教学目标的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了解课程标准意旨,并在此基础上,通读教材,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比如说,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某些内容一定要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分层次讲等。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研读教材,根据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思想目标,抓住重难点,有的放矢地找资料,适当补充教材的不足,计划授课的细节,给予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和思考问题的空间,合理安排教学的步骤,掌握好讲课与练习的时间,预测面临冷场的情况,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节时,书中的小字讲到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我结合地图以及一些相关图片展示,让学生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广阔的地区是国家最贫困的地区?”;并从旁作简要的解释;而讲到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目标的制定时,因书中出版时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来编写,我就结合十六大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报告精神,及时向学生反映当前最新的国家政策和党的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关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备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是确定授课深浅难易的关键,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光是知道学生的名字,哪些学生表现好,哪些学生成绩不够理想,还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接受能力、反应力、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找多些机会了解学生,科任教师为了避免教学上的尴尬,也要多花时间与班主任沟通,与学生交流接触,关心当今学生的心态和時尚潮流,因为结合教材讲授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了解生活。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备课时设计问题时,就是要“打有准备的仗”。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问题要适当有点难度,要学生“跳一跳”才够得着。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要设计得最基本的,让学生能答到,增强其信心。
三、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安排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安排教学,这是教师辛劳备课的结晶。充分利用教材,不是凭空捏造乱堆砌,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摆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编辑教材和安排教学。
例如,在讲授《纸币》时,书上开篇部分用黑体字作为正文,再编排小字介绍纸币的历史。我认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钱”的由来和种类,为了吸引学生,我对本节内容作了一番改动,先用PPT放出“古代各类型的货币“图片,介绍我国从原始人到先秦以来的各朝代的货币,并提问使用这些金属铸币有什么不方便,原始人的最开始用“贝”,可以在我们的汉子上有找到答案的,如“赚”、“赊”“贫”等,都与“贝”字有关;接着我又在PPT上列出古代人交换的需要,产生了“一般等价物”要求班上分成四个小组,扮演“布”、“羊”、“斧头”、“盐”的交换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白,货币的用处是一般等价物。
然后,我在PPT上写:经历了漫长的试验阶段,人类终于找到一种合理的一般等价物。它就是“钱”——纸币。“四川的交子”,“为什么纸币在四川产生?”,“纸币有什么利弊呢?”,“什么是纸币?”。由于学生对纸币的产生过程有所认识后,这样引入纸币的概念,学生较易理解。
最后,我在电脑屏幕上打出“电子货币”,让学生自行总结,从货币的发展趋势来看,无形货币最终会代替有形货币。我给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货币。这样经过处理的课文,教师讲授起来更有条理性,更易引导和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也更有趣味。
这样安排从总体上把握了该节的重难点,弥补了教材中欠缺材料、概念冗长的不足,从而用丰富的数据处理和最显浅的事例讲述了较难理解的经济学常识。
综上所述,教师整合教材,是教学技巧的一次演练,是教师教材意识的体现,是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次创新;教师整合教材,就是活用教材,真正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擦出师生互动的火花,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轻松从容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琴著.《经济政治与社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