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为什么要研究学生和怎样研究学生,探讨了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标准以及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从而论述了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学生 教育起点 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角色
一、研究学生,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医生看病。总要先开方子,后抓药,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医生倘若不了解病情就开方子,必然会被大家唾骂,甚至会误人性命。农民每天都会蹲在庄稼旁守望,叶尖干枯顶芽死,那是缺钙:叶小泛红,那是少磷,这是连老农民都有的见识。教育工作显然也是这样,只有先研究透教育的对象,教育才能开出有效的“方子”,才能找准方向和目标,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教育”,这同样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因此我们说,研究学生,即研究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研究学生什么呢?这需要回答很多问题:学生是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尤其是精神需要)?学生的生存状况和学习状况怎样?对这些问题,我们真的没有认真去好好的研究,更谈不上研究透、研究好,于是教育往往在没有起点和基点的情况下就匆忙上路了。就如建筑工程还没找准“基点”就搭起“脚手架”,所以我们说研究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现实的状况是,我们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教法,但是我们却相对忽视了更值得研究的对象——学生。我们总是在深挖教材、研究教法,但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在研究学生?我们忽视或冷落了学生的真实自我和精神需求,或对学生的呻吟充耳不闻,把学生驱逐出教育研究的视野,可是我们还在叫嚷“学生是主体”、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总是固守着教育独裁和霸权,一厢情愿地按照成人的意愿去设计教育的“图纸”,然后绞尽脑汁地去“加工”,学生鲜活的个性、个体潜质和内心需求,并没有真正进入教育服务和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弄得教师累、学生苦,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所以说,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改革教育方式真的是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二、研究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学生,是为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到底就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所谓弹琴要看对象。教育要看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人,是独立的主体,其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必定不会相同,其情商和智商必定不会相同。用统一的教法去筛选学生,会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也许就是这样子产生了:用学生的学情去筛选教法,会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优秀的教法也许就这样产生了。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医生学习。医生看病必定是“个体化的诊断方案”,他对求医者一一接待,望闻问切是第一道必经程序,在全面了解、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医治方案。而我们对求学者是大批量接受,鲜有摸底调查和个性化观测,实施一个教育模式、一个课程标准、一种教学方案,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个体差异,往往还要责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别人听得懂,你为什么就听不懂呢?”“你怎么这么笨呢?”我们应该知道,钱钟书不是华罗庚,袁隆平不是王选,他们不能放在一块稻田里比高低,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农民种瓜时施的是种瓜的肥,种豆时施的是种豆的肥,他们知道禾苗需要水分和肥料,也知道水份多了会烂根,肥料多了会烧苗。我们就差劲了,我们常常把果树插在秧田里,希望它们一起长大;我们对禾苗施同样的肥,希望它们长得一样高;我们愿意去当“园丁”,把枝叶都修得一样整齐:我们用同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希望他们同样成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个中意味,给我们很多启迪。工业是标准化、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农业是对生命天性的尊重和彰显。教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而应是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几步导入、几个环节、边讲边练等,而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才是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同衣服的大小要看身材,吃饭的多少要看饭量。因此必须研究学生,吃透学生,因材施教。
三、研究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你想禾苗长得壮,你首先得问问禾苗需要什么:你想果树挂满果,你首先得清楚果树缺什么。你想学生喜欢你,你首先得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为了完成有关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你心目中的好教师”的问卷调查,问卷是完全开放的。没有设置选项,由学生自由回答,按意思相近的内容填写的多少排序如下:(1)和蔼可亲,容易接近,与学生做朋友;(2)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一视同仁:(3)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出口伤人;(4)大度包容,能容忍学生的不足,并给予认真帮助:(5)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6)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不向家长打小报告:(7)工作敬业,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8)形象优雅,富有风度,举止文明;(9)教学方法独到,语言幽默,课堂生动;(10)有丰富的学识;(11)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12)不加班加点补课:(13)不拖堂:(14)布置作业适当。
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位的。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震动,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教师?我们心目中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了吗?
中日美三国的研究机构曾经对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作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但答案却惊人的相似: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教师,甚至不很喜欢“事业型”、“专家型”教师,而一无例外地喜欢“交流型”教师。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教育工作犹如自然界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其作用是很大的,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四、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法规范:(一)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三)热爱学生;(四)严谨治学;(五)团结协作;(六)尊重家长;(七)廉洁从教;(八)为人师表。
上述这些规定和精神就是我们作教师的基本准则。
五、研究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尊重型的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学生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温暖学生就是温暖自己。
尊重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和具体的细节上。如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开启沟通的阀门;让学生坐下来谈话,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后进生转化,让所有的云朵都见阳光;赞美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提前2分钟进教室与学生交流,带着饱满的情绪进课堂;让微笑滴落在学生胸前,老师的微笑是学生心中的阳光;倾听学生的呼声,和学生打成一片;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对学生说“对不起”。
尊重学生的前提是要切实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从师道尊严转到师生平等。要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转到不求回报。尊重、沟通、交流、平等、和谐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储备。
我们应该做一个交流型的教师。苏轼写过一首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启示我们,只有共鸣,才会有美妙的琴声。同理,只有师生间心灵相通,彼此理解,教育才会达到美妙的境界。而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加强交流和沟通。平等树自尊,交心转乾坤。
我们应该做一个民主型的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尊重。孔子的学生三千,贤者七十,办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孔子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今天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应该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的途径很多,向学生学习也是重要的一环,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我们要求学生要好好学习,我们自己应该做好表率。
我们应该做一个关爱型的教师。学生都是孩子,孩子应该得到关爱,能够成为师生也是一种缘份,努力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吧。爱是一座桥,是一座通往心灵彼岸的桥。教育的真谛就是爱。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我们应该做一个情感型的教师。教育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不同于农民种庄稼,教育的作品是人,因此教育是最富于情感的事业。教育要摒弃冷漠,教师要有真性情。我们要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感情,勇于发表自己的真见解。敞开心扉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赢得情感,以真诚赢得真诚。
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型的教师,从事教育就要享受教育。教师化作了泥土,付出了青春,成就了满园春色,收获了满园桃李,我们的工作多么有意义啊。抛弃烦恼,热爱学生,享受教育,做一个快乐型的教师吧!
我们应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研究是教师的应有之义,研究什么呢?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应用教材。研究课堂,把握课堂,用智慧激发课堂。研究教法,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我们应该做一个智慧型教师。教育需要智慧,教师要有智慧。有容乃大,博大如海,是智慧;远见卓识,富有洞见,是智慧;见解深刻,富有高度,是智慧;以人为本,促人发展,是智慧;驾驭课堂,技艺高超,是智慧;善于反思,用心体验,是智慧。智慧从何而来?学习+实践+反思,实践出真知,内涵在学习,反思促进步。
我们应该做一个理解型的教师。现在的学生有多苦啊。他们一天要“工作”多少小时呢?我们还能忍心去责备他们、苛求他们吗?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努力解放他们吧。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做学生,又会怎样呢?
我们应该做一个服务型的教师,服务本来就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学生就像植物,土壤要服务于它,阳光要服务于它,春雨要服务于它,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我们应该做一个气量型的教师。气量就是力量,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拥有气量可成事,小肚鸡肠难成事。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也要能包容学生的短处。有气量、有肚量、能容事、能容人、能容话,不斤斤计较,“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我们应该做一个健康型的教师。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以从事繁重的工作。我们尤其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心理不健康,不独个人烦恼无穷,且会误尽天下苍生。我们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理,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应该做一个美丽型的教师。一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二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美。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内在美,这体现在教师的修养和学识,它是最有生命力、最经得住考验、最深厚的美,也是最让人感动的、最永恒的美。
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完美的教育,没有缺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反思。没有完美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所以我们要反思。
我们应该做一个守信用的教师。守信是为人的根本。守信才有威信。我们对学生一定要守信,要一诺千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自己绝不能做。我们还应该做一个严谨守时的教师,守时也是守信。
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养护学生的鲜活个性是我们永远的功课。
[关键词]研究学生 教育起点 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角色
一、研究学生,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医生看病。总要先开方子,后抓药,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医生倘若不了解病情就开方子,必然会被大家唾骂,甚至会误人性命。农民每天都会蹲在庄稼旁守望,叶尖干枯顶芽死,那是缺钙:叶小泛红,那是少磷,这是连老农民都有的见识。教育工作显然也是这样,只有先研究透教育的对象,教育才能开出有效的“方子”,才能找准方向和目标,才有可能有所作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教育”,这同样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因此我们说,研究学生,即研究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研究学生什么呢?这需要回答很多问题:学生是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尤其是精神需要)?学生的生存状况和学习状况怎样?对这些问题,我们真的没有认真去好好的研究,更谈不上研究透、研究好,于是教育往往在没有起点和基点的情况下就匆忙上路了。就如建筑工程还没找准“基点”就搭起“脚手架”,所以我们说研究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石。
现实的状况是,我们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教法,但是我们却相对忽视了更值得研究的对象——学生。我们总是在深挖教材、研究教法,但是我们有多少时间在研究学生?我们忽视或冷落了学生的真实自我和精神需求,或对学生的呻吟充耳不闻,把学生驱逐出教育研究的视野,可是我们还在叫嚷“学生是主体”、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我们总是固守着教育独裁和霸权,一厢情愿地按照成人的意愿去设计教育的“图纸”,然后绞尽脑汁地去“加工”,学生鲜活的个性、个体潜质和内心需求,并没有真正进入教育服务和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弄得教师累、学生苦,大家都感到压力很大。所以说,研究学生,尊重学生,改革教育方式真的是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二、研究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学生,是为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说到底就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所谓弹琴要看对象。教育要看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人,是独立的主体,其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必定不会相同,其情商和智商必定不会相同。用统一的教法去筛选学生,会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也许就是这样子产生了:用学生的学情去筛选教法,会筛选出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优秀的教法也许就这样产生了。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医生学习。医生看病必定是“个体化的诊断方案”,他对求医者一一接待,望闻问切是第一道必经程序,在全面了解、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医治方案。而我们对求学者是大批量接受,鲜有摸底调查和个性化观测,实施一个教育模式、一个课程标准、一种教学方案,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个体差异,往往还要责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别人听得懂,你为什么就听不懂呢?”“你怎么这么笨呢?”我们应该知道,钱钟书不是华罗庚,袁隆平不是王选,他们不能放在一块稻田里比高低,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农民种瓜时施的是种瓜的肥,种豆时施的是种豆的肥,他们知道禾苗需要水分和肥料,也知道水份多了会烂根,肥料多了会烧苗。我们就差劲了,我们常常把果树插在秧田里,希望它们一起长大;我们对禾苗施同样的肥,希望它们长得一样高;我们愿意去当“园丁”,把枝叶都修得一样整齐:我们用同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希望他们同样成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个中意味,给我们很多启迪。工业是标准化、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农业是对生命天性的尊重和彰显。教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而应是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几步导入、几个环节、边讲边练等,而是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因材施教,才是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同衣服的大小要看身材,吃饭的多少要看饭量。因此必须研究学生,吃透学生,因材施教。
三、研究学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你想禾苗长得壮,你首先得问问禾苗需要什么:你想果树挂满果,你首先得清楚果树缺什么。你想学生喜欢你,你首先得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为了完成有关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你心目中的好教师”的问卷调查,问卷是完全开放的。没有设置选项,由学生自由回答,按意思相近的内容填写的多少排序如下:(1)和蔼可亲,容易接近,与学生做朋友;(2)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一视同仁:(3)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出口伤人;(4)大度包容,能容忍学生的不足,并给予认真帮助:(5)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6)不随便找家长来学校,不向家长打小报告:(7)工作敬业,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8)形象优雅,富有风度,举止文明;(9)教学方法独到,语言幽默,课堂生动;(10)有丰富的学识;(11)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12)不加班加点补课:(13)不拖堂:(14)布置作业适当。
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位的。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震动,也引起了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教师?我们心目中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了吗?
中日美三国的研究机构曾经对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作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但答案却惊人的相似:中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放任型”教师,甚至不很喜欢“事业型”、“专家型”教师,而一无例外地喜欢“交流型”教师。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教育工作犹如自然界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的文明之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其作用是很大的,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四、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 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法规范:(一)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三)热爱学生;(四)严谨治学;(五)团结协作;(六)尊重家长;(七)廉洁从教;(八)为人师表。
上述这些规定和精神就是我们作教师的基本准则。
五、研究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尊重型的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学生在人格上和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温暖学生就是温暖自己。
尊重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和具体的细节上。如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开启沟通的阀门;让学生坐下来谈话,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后进生转化,让所有的云朵都见阳光;赞美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提前2分钟进教室与学生交流,带着饱满的情绪进课堂;让微笑滴落在学生胸前,老师的微笑是学生心中的阳光;倾听学生的呼声,和学生打成一片;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对学生说“对不起”。
尊重学生的前提是要切实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从师道尊严转到师生平等。要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转到不求回报。尊重、沟通、交流、平等、和谐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储备。
我们应该做一个交流型的教师。苏轼写过一首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启示我们,只有共鸣,才会有美妙的琴声。同理,只有师生间心灵相通,彼此理解,教育才会达到美妙的境界。而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加强交流和沟通。平等树自尊,交心转乾坤。
我们应该做一个民主型的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是尊重。孔子的学生三千,贤者七十,办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孔子教育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他和学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今天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应该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活到老,学到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的途径很多,向学生学习也是重要的一环,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我们要求学生要好好学习,我们自己应该做好表率。
我们应该做一个关爱型的教师。学生都是孩子,孩子应该得到关爱,能够成为师生也是一种缘份,努力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吧。爱是一座桥,是一座通往心灵彼岸的桥。教育的真谛就是爱。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我们应该做一个情感型的教师。教育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不同于农民种庄稼,教育的作品是人,因此教育是最富于情感的事业。教育要摒弃冷漠,教师要有真性情。我们要大胆吐露自己的真感情,勇于发表自己的真见解。敞开心扉讲真话。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赢得情感,以真诚赢得真诚。
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型的教师,从事教育就要享受教育。教师化作了泥土,付出了青春,成就了满园春色,收获了满园桃李,我们的工作多么有意义啊。抛弃烦恼,热爱学生,享受教育,做一个快乐型的教师吧!
我们应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研究是教师的应有之义,研究什么呢?研究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应用教材。研究课堂,把握课堂,用智慧激发课堂。研究教法,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我们应该做一个智慧型教师。教育需要智慧,教师要有智慧。有容乃大,博大如海,是智慧;远见卓识,富有洞见,是智慧;见解深刻,富有高度,是智慧;以人为本,促人发展,是智慧;驾驭课堂,技艺高超,是智慧;善于反思,用心体验,是智慧。智慧从何而来?学习+实践+反思,实践出真知,内涵在学习,反思促进步。
我们应该做一个理解型的教师。现在的学生有多苦啊。他们一天要“工作”多少小时呢?我们还能忍心去责备他们、苛求他们吗?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努力解放他们吧。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做学生,又会怎样呢?
我们应该做一个服务型的教师,服务本来就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学生就像植物,土壤要服务于它,阳光要服务于它,春雨要服务于它,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我们应该做一个气量型的教师。气量就是力量,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拥有气量可成事,小肚鸡肠难成事。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误,也要能包容学生的短处。有气量、有肚量、能容事、能容人、能容话,不斤斤计较,“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我们应该做一个健康型的教师。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以从事繁重的工作。我们尤其应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心理不健康,不独个人烦恼无穷,且会误尽天下苍生。我们要永远保持乐观的心理,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我们应该做一个美丽型的教师。一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二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美。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内在美,这体现在教师的修养和学识,它是最有生命力、最经得住考验、最深厚的美,也是最让人感动的、最永恒的美。
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完美的教育,没有缺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反思。没有完美的课堂,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所以我们要反思。
我们应该做一个守信用的教师。守信是为人的根本。守信才有威信。我们对学生一定要守信,要一诺千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自己绝不能做。我们还应该做一个严谨守时的教师,守时也是守信。
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养护学生的鲜活个性是我们永远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