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的“四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七年。这七年中,话题作文已成为语文高考成熟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这一命题形式以其内容的开放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给予学生的自主性受到语文界的好评。因此2007年高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仍会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众所周知,话题作文积极倡导“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管怎样,命题者的要求和导向还是隐含在命题中。这使得考生在获得上述“自由”的同时,还是会受到诸多限制即他们必须“扣题”,也就是按照命题者的要求和预设的导向去“自由”发挥。
  因此仔细而慎重地审题是高考语文取得好成绩的必由之路。高考作文题目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审题时对这四部分都必须仔细阅读并加以思考。具体步骤如下 :
  (一)看话题,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把材料放在前面,话题放在后面。学生也习惯性地先看材料后看话题,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学生的思维首先受到材料的束缚,无法跳出材料把文章的立意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以及更高更深的思想层次。实际上,材料只是为解释所对应的话题举的一个例子,如果学生的文章拘泥于这个例子而无法拓展、超越的话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在审题时应叫学生先看话题。纵观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尽管各年的话题有别,但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词的形式,如2001年的全国高考题“诚信”和2004年的北京高考题“包容”,2005年广东的高考题“纪念”,这样的题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存在审题的难度,但要注意的是像“诚信”这样的具褒义色彩的话题考生在立意时价值取向是固定的,那就是必须肯定和倡导诚信。第二种是短语的形式,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湖南省2004年的高考题“家庭教育”和2005年高考题“跑的体验”,以及2005年山东的高考题“双赢的智慧”,2005年天津高考题“留给明天”,都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这样的话题,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到短语的构成方式,对于构成短语的两个词要在立意时兼容。以“心灵的选择”为例话题既要关涉选择而且选择时还要触及心灵这样的理解才是对话题的真正把握。第三种话题形式是关系型话题,这种话题已连续三年被全国高考卷选用,各省市单独命题时也多选用它。这种话题以其关注人本、注重思辩而吻合新课标精神,因此它的势头方兴未艾,今年依然应是高考作文的话题形式。考生在审这种话题时往往出现偏差,容易跑题。正确的审题方式应是:首先明晓关系型话题各概念的内涵,以2003 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为例,“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中有两个概念:一是感情的亲疏,学生的理解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即感情的浓淡远近,第二个概念对事物的认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些学生就出现了偏差,他们把对事物的认知单一地理解为能不能认识这个事物。其实对事物的认知应该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它既包含肤浅的认识也包含深入的理解,它既会有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也会有对事物错误的看法。2003年是全国首次以关系型话题命题,学生对此很生疏,再加上对概念理解的模糊,因此这一年作文跑题的比例比较大。明晓概念内涵还只是审话题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明辨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大多具有思辩色彩,以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为例,“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就关涉到哲学中的必然和偶然的辨证统一关系,情理之中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意料之外是事物发展的偶然,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意料之外的事往往正是情理之中的,理解了这一点在行文过程中就能紧扣话题了。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两个概念看似对立其实又是统一的,当年高考优秀作文《画》的作者很显然透彻地理解了话题的辩证关系,因而在文章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敦实而又聪慧的市长“廉内助”形象。2005年浙江高考话题“一叶,一枝,一世界”,谈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2006年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涉及的是人类生存方式的辩证法。此外,2004年的辽宁、重庆、浙江的高考作文无不带有思辩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兼顾话题各构成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近年来话题越来越呈现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再是唯一的。以2003年的高考话题为例,既可以谈关系的亲密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深入全面,也可以说感情的亲疏会影响甚或左右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真正明晓了话题的意旨,我们在写作中就能做到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既“宏其中”又“肆其外”了。
  (二)看材料,材料是为解释和说明话题服务的,大多数情况下材料是为解释话题举的一个例子,如果考生在看过话题后还不明白话题的意旨,那么材料能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话题。除此之外,材料往往还会透露命题者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点,以2005年四川省的高考作文为例。
  
  四川2005作文题目:忘记与铭记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它的话题是“忘记与铭记”,它的材料却包含了这样的导向即我们要多忘人之过记人之好,要宽以待人。尽管材料有这样的作用,但它依然只能是帮助我们读懂话题的手段,考生不能把自己的立意圈定于这则材料之中甚或只叙写或仿写类似的故事。之所以把它放在话题之后读就是不让它成为束缚我们的思维的枷锁。2002年高考作文卷中,之所以有那么多以高考途中遇到突然事故需要自己救助而面临兩难选择为内容的套话文章,原因除了考生自身的思路狭窄外,材料的影响也在其中。
  (三)看提示语,一般在材料之后会有短短的提示语,粗心的考生往往一掠而过,其实这几句话甚或是一句话的意义却非比寻常。以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为例,如果不先看话题只看材料不看提示,我们很容易把话题往“成功的秘诀在于诚实”上想,但如果我们再看提示就明白命题者的意图了:“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说提示语跟材料一样都是为阐明话题服务的,一般材料举的是事例,而提示语则是说的事理。因此在审题时提示语是我们不能不看的。另外也有没有材料全部是提示语的,如2005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就是如此。那此时提示语就成了我们理解话题的唯一途径显得尤其重要。
  (四)看要求,一般而言在高考作文的要求一栏里对此次作文的立意、文体、标题、字数都会做出具体的规定。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要求基本没变一直倡导“ 三自”方针,字数不少于800。如今年的全国卷的要求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但各省市的要求却有变化,就文体而言有些省市已把诗歌排除在外了,而湖南省去年的高考作文则只准写记叙和议论两种文体,今年高考更是明确表明只准写成议论文。字数的规定也有变化,2004年高考就有几个省市要求不少于1000字。自从某些省市单独命题以来作文的要求每年都有变化,因此考生切忌先入为主草率成文,一定要看清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超声(ultrasound,US)对无症状女性乳腺癌筛查的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1—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测到的996例单侧不可触及乳腺癌(non-pa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