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石:和谐的师生关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此言不虚。笔者以为:和谐师生关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谈谈自身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爱是建立师生关系之桥梁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后进生,我经常课后找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谈谈心,了解学习情况,对所学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整理和归纳,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同时教给他们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对他们的进步及时加以赞许。日积月累,老天不负有心人:这些后进生上课不再病恹恹了,开始认真听讲做笔记了,个别同学还主动找我探究问题来了,成绩自然大为改观。由此可见:爱学生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是多么的重要。
  二、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备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产生自信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进而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有学者对初中生展开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教师的第一条品质是尊重、热爱、同情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多叛逆,个性强,有自己的主见,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也比较敏感而脆弱。他们一旦认为没有自尊,就会意志消沉,失去学习的动力。反之,如果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就会情绪激昂,积极地配合老师,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我们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比如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一味指责谩骂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于事无补。所以每当在历史课堂上遇到听讲不认真的学生或者作业没有按时完成的同学,我总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拍他的后背以示警告,课后再找这些学生了解情况,耐心疏导。这些学生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让人欣慰。
  三、教师要宽容与理解学生
  宽容不是放纵,是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认识到: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例如去年在我教的班里有一个男生非常喜欢体育活动,在历史课上常常睡觉,属于历史后进生。在课余时间,我经常找他交流,对他喜欢体育给予肯定,但又指出他课堂表现不佳,人要努力上进,全面发展。给他阐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周末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这引起了他的共鸣,师生心灵真诚沟通,他慢慢开始喜欢上历史课,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四、教师要倾听、欣赏、赞美学生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具有伯乐的慧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学会欣赏学生,激起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扬起在知识海洋畅游远航的风帆。学生总是期望被教师欣赏,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成功,努力让学生有一个好心情,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想法被老师给予肯定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反复钻研、探讨;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历史学一分为二的方法,多发现后进生的正能量。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为人师表,展现魅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从事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历史教学的基石。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诗文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谐统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生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建立在高尚的教师人格修养前提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好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一条沟通的桥梁,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达到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吴立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学生之友:下》,2010
  [3]戴智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江西教育》,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人格品质以及在教师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后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所以学生本人就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是一面镜子,以学生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关键词: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有效利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08-001一、什么是学生的历史课程资源历史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很多,既
针对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资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陈舒联合广东代表团的3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修改<建筑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三工
隐喻的重要功能在于揭示各类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与尚未言说的意义。环保部门"无人机夜间巡航"已成为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巡视利器,如将其中的"夜间"、"无人"机、"空中"巡航等要素作为喻体,其所建构的隐喻图景恰好映射了企业偷排、人的执法效能(治理能力)、"中央—地方"环保权力结构(治理体系)等纷繁的本体事物之间内在的统一性。其多重内涵为构建刚性环境治理提供了方法论视角,也为人、技术与制度间的法哲学之思植入了
视觉追踪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之一,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养老等领域.以低成本树莓派作为下位机机器人平台,通过在上位机运行事先训练好的深度学习SSD模型实现对人手的
鉴于美术课的特殊性,学生学习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缺少学具会严重影响到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然而,此现象在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屡见不鲜。教师要改变这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明确了“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思想和目标任务。文章简述“健康中国”的内涵和全民健身发展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