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诸子散文“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探究“天人之际”,意在探讨解决个人在社会、自然中生存的种种问题。因此,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生活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并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1.当我们在蒙昧无知时,阅读领悟经典能使我们拨云见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浪潮、思想领域,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这不仅仅是困扰当今中学生的疑难杂症,也是困扰老师、困扰当今中国人的重大疑难杂症,而学习先秦诸子散文,领悟经典内涵,可以为我们对症下药,解忧排难,可以使我们从蒙昧中解脱。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学无止境,先秦诸子散文就像一粒回味丹,他会告诉我们学习有何意义,如何学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论语》),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作为学生,我们只有安贫乐道,才不会被物欲所诱,才会学有所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只有不断的砥砺品格,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真正成为一个知礼守法的优秀中学生;“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如何面对富与贵、贫与贱,是“以其道得之”而处,还是“不以其道得之”而处,这的确令人难以选择,但只要我们牢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切将迎刃而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是非恩怨,随时羁绊着我们,如何远离是非,如何远离怨忿?只要善于反省,不断的自我反省,是非恩怨自然也就渐离渐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善恶本身就是一线之隔,方向对了,目标对了,努力才会有价值,人生才会有意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教育从年少开始,从小事抓起,抓好了青少年的教育,也就是抓住了祖国的未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先秦诸子,感悟诸子内涵,努力让每个学生从蒙昧中解脱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孳孳为善”,从而成为“舜之徒”,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2.当我们勇往直前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精神振奋,倍增动力
一个人,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后,就是要付出实践,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拥有这种勇往直前的人生价值追求;“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正义,面对大道,我们不用谦虚,也不能谦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尽人事,听天命,这不是宿命观,这是一种大丈夫的社会责任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每个人只有勇往直前,才会走出自己的道路,才会走向成功。
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人生的精彩在于前进路上的每一次碰撞。而每个人,只有让自己的追求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我们的奋斗才会有动力,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3.当我们途经坎坷时,阅读经典能让我们重拾信心,不畏艰险
人生的成长之路总是起起伏伏,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却总是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总想在热情高涨时把什么事都轻松解决,而稍稍受点风雨侵袭,却又觉得大祸临头,不敢正视,不能正视。面对此种现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指导好他们抗挫折能力,指导学生认真领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道德经》)、“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
总之,成功需要循序渐进,成功需要百折不挠,成功需要时时反省。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又何必担心走不出坎坷,走不到成功。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的确,既然目标是正前方,我们就应该风雨兼程,无畏无惧。
4.当我们长风破浪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心怀天下,心系黎民
人生天地间,我们总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特别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这应该成为每个中学生的座右铭。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作为中学生,作为青年人,我们前程远大,但肩负的责任也重大,因此要有“任重道远”的心理准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这是一种“仁孝”之道,也是一种成大事之道,一种王道;“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身体力行,行动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应生生不息,为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孳孳而行。
一个人,不应碌碌无为的终其一生。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我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祖国、为社会、为全人类的发展积极进取。
5.当我们功成名就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多份清醒,多份担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也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只有能经历严寒酷暑的考验仍不凋零,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真正的成功;遥想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有许多不也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经不注考验而凋落?“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不企不跨不彰不矜,低调做人,多份清醒,多份安全;“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汤誓》,学会与众同乐,多份担当,不让历史重演。
总之,“逝者如斯夫”,当我们功成名就时,我们应该牢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当我们无路可走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多份淡泊,多份释然,最终柳暗花明
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长命千年,不是御风而行,不是金玉满钵,更不是高官厚禄,而是获得生命的自由,是曳尾于涂中,是击盆而歌,是不辨蝶我,是鱼之乐,是不偏执于自我、不汲汲追求于功迹和名声的至人、神人或圣人,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自弃者天弃。任何时候,我们只有永不言弃,才能柳暗花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面对物欲横流而心生矛盾时,我们要能知足常乐,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境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近年”(《庄子》),不计名利,淡泊名利,这是生存的快乐,也是一种境界;“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庄子》),超然于物外,寒暑不浸,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人生天地间,总难免一死,如何认知生死,如何看待生死,超脱于生死的悲喜,这是一种境界;“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顺其自然本性,享受生命之乐,这是人生之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阅读诸子散文,在困境之时学会感受生活中的雾霾风雨、蓝天白云,满足于所见的事物,多份淡泊,多份释然,你会发现——世界很美丽,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
总之,学习诸子散文,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儒家的刚健有为、公忠为国、以义制利、仁爱奉献等精神,领悟到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领悟到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安时处顺”,领悟到法家的“废私立公”、“以法治国”……领悟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诸多智慧。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中的诸多问题,并帮助每个人健康成长。
1.当我们在蒙昧无知时,阅读领悟经典能使我们拨云见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浪潮、思想领域,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这不仅仅是困扰当今中学生的疑难杂症,也是困扰老师、困扰当今中国人的重大疑难杂症,而学习先秦诸子散文,领悟经典内涵,可以为我们对症下药,解忧排难,可以使我们从蒙昧中解脱。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学无止境,先秦诸子散文就像一粒回味丹,他会告诉我们学习有何意义,如何学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论语》),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作为学生,我们只有安贫乐道,才不会被物欲所诱,才会学有所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只有不断的砥砺品格,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会真正成为一个知礼守法的优秀中学生;“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如何面对富与贵、贫与贱,是“以其道得之”而处,还是“不以其道得之”而处,这的确令人难以选择,但只要我们牢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切将迎刃而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是非恩怨,随时羁绊着我们,如何远离是非,如何远离怨忿?只要善于反省,不断的自我反省,是非恩怨自然也就渐离渐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善恶本身就是一线之隔,方向对了,目标对了,努力才会有价值,人生才会有意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教育从年少开始,从小事抓起,抓好了青少年的教育,也就是抓住了祖国的未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先秦诸子,感悟诸子内涵,努力让每个学生从蒙昧中解脱出来,让每个学生都“孳孳为善”,从而成为“舜之徒”,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
2.当我们勇往直前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精神振奋,倍增动力
一个人,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之后,就是要付出实践,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拥有这种勇往直前的人生价值追求;“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正义,面对大道,我们不用谦虚,也不能谦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尽人事,听天命,这不是宿命观,这是一种大丈夫的社会责任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每个人只有勇往直前,才会走出自己的道路,才会走向成功。
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我价值,人生的精彩在于前进路上的每一次碰撞。而每个人,只有让自己的追求和国家、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我们的奋斗才会有动力,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才有意义。
3.当我们途经坎坷时,阅读经典能让我们重拾信心,不畏艰险
人生的成长之路总是起起伏伏,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却总是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总想在热情高涨时把什么事都轻松解决,而稍稍受点风雨侵袭,却又觉得大祸临头,不敢正视,不能正视。面对此种现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指导好他们抗挫折能力,指导学生认真领悟“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道德经》)、“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
总之,成功需要循序渐进,成功需要百折不挠,成功需要时时反省。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又何必担心走不出坎坷,走不到成功。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的确,既然目标是正前方,我们就应该风雨兼程,无畏无惧。
4.当我们长风破浪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心怀天下,心系黎民
人生天地间,我们总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特别青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未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这应该成为每个中学生的座右铭。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作为中学生,作为青年人,我们前程远大,但肩负的责任也重大,因此要有“任重道远”的心理准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这是一种“仁孝”之道,也是一种成大事之道,一种王道;“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孟子》,身体力行,行动是最好的榜样,我们应生生不息,为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孳孳而行。
一个人,不应碌碌无为的终其一生。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我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祖国、为社会、为全人类的发展积极进取。
5.当我们功成名就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多份清醒,多份担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这既是对松柏的礼赞,也是对一种坚强人格的称颂,只有能经历严寒酷暑的考验仍不凋零,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真正的成功;遥想历史上多少英雄豪杰,有许多不也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经不注考验而凋落?“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不企不跨不彰不矜,低调做人,多份清醒,多份安全;“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汤誓》,学会与众同乐,多份担当,不让历史重演。
总之,“逝者如斯夫”,当我们功成名就时,我们应该牢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当我们无路可走时,阅读领悟经典能让我们多份淡泊,多份释然,最终柳暗花明
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长命千年,不是御风而行,不是金玉满钵,更不是高官厚禄,而是获得生命的自由,是曳尾于涂中,是击盆而歌,是不辨蝶我,是鱼之乐,是不偏执于自我、不汲汲追求于功迹和名声的至人、神人或圣人,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自弃者天弃。任何时候,我们只有永不言弃,才能柳暗花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面对物欲横流而心生矛盾时,我们要能知足常乐,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境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近年”(《庄子》),不计名利,淡泊名利,这是生存的快乐,也是一种境界;“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庄子》),超然于物外,寒暑不浸,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人生天地间,总难免一死,如何认知生死,如何看待生死,超脱于生死的悲喜,这是一种境界;“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顺其自然本性,享受生命之乐,这是人生之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阅读诸子散文,在困境之时学会感受生活中的雾霾风雨、蓝天白云,满足于所见的事物,多份淡泊,多份释然,你会发现——世界很美丽,人生没有什么不可以。
总之,学习诸子散文,可以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儒家的刚健有为、公忠为国、以义制利、仁爱奉献等精神,领悟到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领悟到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安时处顺”,领悟到法家的“废私立公”、“以法治国”……领悟到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诸多智慧。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能帮助我们解决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中的诸多问题,并帮助每个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