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6月9日,恰逢成都青年剧评团周年庆,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支持、成都青年剧评团出品的首部“蓉漂”题材大学生原创话剧《我在成都等你》于武侯区梦想剧场迎来首次公演。该剧以风俗画般的白描方式勾勒出蓉城一日的众生相。剧中人物的愁苦与欢愉,正映衬着时代的步伐与成都的姿态。相信无论是“蓉漂”还是“土著”,五湖四海的人们为了梦想汇聚此地,奋斗才是打开成都这座被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的正确方式。
关键词:原创话剧;《我在成都等你》;“蓉漂”;奋斗者的梦想;心安处即吾乡
一、“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成都是奋斗者的梦想
得益于历代文人脍炙人口的诗章,成都在外地人眼中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福地。“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民谚也传递着天府之国的安逸与富饶。作为天府之国的首府,古蜀文明的璀璨历史孕育出成都开放包容的特质和创新创造的基因。从去年市政府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设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到今年“4.28蓉漂人才日”前夕国内七大省会城市地铁站轮番上演“蓉漂”公益广告,成都已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成都不仅是世界美食之都、旅游之都,更是国际创业之都,奋斗之都。在国内门户网站今年春季发布的求职期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上,成都已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二,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最受求职者追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在成都等你》的创作者以敏锐的时代触角,结合自身“蓉漂”经历,以主人翁的姿态书写出对成都的热爱和新时代下万千奋斗者的梦想。本剧创作者并没有着墨成都历史的厚重,没有渲染“花重锦官城”的喜悦,也没有描绘“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而是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城市一隅的市井百态。作者仿佛在告诉观众:这一夜,我们都是成都人。“我在成都等你”,“我”既是创作者,又是无数生活在成都的人。而“你”也不仅仅是“蓉漂”,是即将跨越千万里,来成都追梦的新时代奋斗者。
二、白描式风俗众生相,青春漫卷共画你我
如同海报图案所示,本剧采用了白描的方式,勾勒出《清明上河图》般的城市风俗画卷。灯光亮起,熙熙攘攘的都市早高峰一景跃然舞台之上。清洁工、小摊贩、旅游者、白领、城管、街头艺人、快递小哥、大学生、母亲、老师、茶馆老板、保险销售员、电台播音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悉数登场。电台主持人仿佛上帝之声娓娓道出一个个令人心酸的百姓故事。无论是卖包子担心被城管追堵的小摊贩,还是送包裹迟到被投诉的快递小哥;无论是买不起房和女友闹分手的保险销售,还是玩世不恭失去人生目标的大学生,几多欢喜几多忧愁,有人甜蜜有人哀叹。母亲千里迢迢送女儿求学拜师,学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受到感化,男女朋友在路人的帮助下消除了误会……这里有亲情、友情、爱情,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全剧没有设立主角,却让每一位观众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曾经的面貌或当下的影子,每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在新成都的画卷里找到属于你我的青春故事。这是剧作的智慧,更是创作者的胸怀。全剧弱化了塑造主角具体身份带来的限定性,规避了构建复杂人物关系图谱的疏离感,而是将叙述的目光投向普通人,为百姓书写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二十名演员全部来自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他们用真诚和投入的表演为观众展现了成都的普通百姓在一天当中的生活面貌与工作轨迹。成都的乐观向上、包容并蓄,让天南地北的人们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三、音乐动情舞蹈写意,大爱谱写故乡之歌
本剧的原创配乐旋律大气温婉、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深情感人。同名主题曲《我在成都等你》于剧中首尾呼应,反复多次出现。歌词以“芙蓉”“宽窄巷”“茶馆”“火锅”四大意象为线索,借“我在成都等你”直抒胸臆。20年多前,電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将海外华人的奋斗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主题曲《千万次的问》里唱到“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曾经漂洋过海远离故乡追寻人生梦想,不远千万里,“可是你却并不在意”。而今20多年后,本剧的主题曲里也有一句“不枉你也曾跨过千里万里”,但“我在成都等你”。这不禁令人感怀,时代沧桑巨变,强大的祖国,崛起的城市,青春的奋斗者渴望热血洒故园的壮志豪情从未改变。
本剧另一首插曲《你是我的成都》恰似写给成都的情书。歌曲活泼灵动,歌词对成都的标志性事物如数家珍,代入感极强。配合剧末男女双人写意现代舞的联袂演绎,将若即若离、你情我侬的男女之爱幻化成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眷恋,小爱汇成大爱,最终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故乡之歌。成都是奋斗者的梦想,“我在成都等你”,心安处即吾乡。
作者简介:
李姝(198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戏剧导演理论与创作、广播电视文艺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关键词:原创话剧;《我在成都等你》;“蓉漂”;奋斗者的梦想;心安处即吾乡
一、“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成都是奋斗者的梦想
得益于历代文人脍炙人口的诗章,成都在外地人眼中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福地。“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民谚也传递着天府之国的安逸与富饶。作为天府之国的首府,古蜀文明的璀璨历史孕育出成都开放包容的特质和创新创造的基因。从去年市政府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设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到今年“4.28蓉漂人才日”前夕国内七大省会城市地铁站轮番上演“蓉漂”公益广告,成都已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成都不仅是世界美食之都、旅游之都,更是国际创业之都,奋斗之都。在国内门户网站今年春季发布的求职期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上,成都已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二,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最受求职者追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在成都等你》的创作者以敏锐的时代触角,结合自身“蓉漂”经历,以主人翁的姿态书写出对成都的热爱和新时代下万千奋斗者的梦想。本剧创作者并没有着墨成都历史的厚重,没有渲染“花重锦官城”的喜悦,也没有描绘“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胜景,而是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城市一隅的市井百态。作者仿佛在告诉观众:这一夜,我们都是成都人。“我在成都等你”,“我”既是创作者,又是无数生活在成都的人。而“你”也不仅仅是“蓉漂”,是即将跨越千万里,来成都追梦的新时代奋斗者。
二、白描式风俗众生相,青春漫卷共画你我
如同海报图案所示,本剧采用了白描的方式,勾勒出《清明上河图》般的城市风俗画卷。灯光亮起,熙熙攘攘的都市早高峰一景跃然舞台之上。清洁工、小摊贩、旅游者、白领、城管、街头艺人、快递小哥、大学生、母亲、老师、茶馆老板、保险销售员、电台播音员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悉数登场。电台主持人仿佛上帝之声娓娓道出一个个令人心酸的百姓故事。无论是卖包子担心被城管追堵的小摊贩,还是送包裹迟到被投诉的快递小哥;无论是买不起房和女友闹分手的保险销售,还是玩世不恭失去人生目标的大学生,几多欢喜几多忧愁,有人甜蜜有人哀叹。母亲千里迢迢送女儿求学拜师,学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之下受到感化,男女朋友在路人的帮助下消除了误会……这里有亲情、友情、爱情,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全剧没有设立主角,却让每一位观众在剧中都能找到自己曾经的面貌或当下的影子,每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在新成都的画卷里找到属于你我的青春故事。这是剧作的智慧,更是创作者的胸怀。全剧弱化了塑造主角具体身份带来的限定性,规避了构建复杂人物关系图谱的疏离感,而是将叙述的目光投向普通人,为百姓书写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二十名演员全部来自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他们用真诚和投入的表演为观众展现了成都的普通百姓在一天当中的生活面貌与工作轨迹。成都的乐观向上、包容并蓄,让天南地北的人们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三、音乐动情舞蹈写意,大爱谱写故乡之歌
本剧的原创配乐旋律大气温婉、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深情感人。同名主题曲《我在成都等你》于剧中首尾呼应,反复多次出现。歌词以“芙蓉”“宽窄巷”“茶馆”“火锅”四大意象为线索,借“我在成都等你”直抒胸臆。20年多前,電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将海外华人的奋斗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主题曲《千万次的问》里唱到“千万里我追寻着你”,曾经漂洋过海远离故乡追寻人生梦想,不远千万里,“可是你却并不在意”。而今20多年后,本剧的主题曲里也有一句“不枉你也曾跨过千里万里”,但“我在成都等你”。这不禁令人感怀,时代沧桑巨变,强大的祖国,崛起的城市,青春的奋斗者渴望热血洒故园的壮志豪情从未改变。
本剧另一首插曲《你是我的成都》恰似写给成都的情书。歌曲活泼灵动,歌词对成都的标志性事物如数家珍,代入感极强。配合剧末男女双人写意现代舞的联袂演绎,将若即若离、你情我侬的男女之爱幻化成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眷恋,小爱汇成大爱,最终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故乡之歌。成都是奋斗者的梦想,“我在成都等你”,心安处即吾乡。
作者简介:
李姝(1984-),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戏剧导演理论与创作、广播电视文艺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