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基于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本文中,本人将与小学科学教学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生活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科學;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化教学;教学对策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规律,树立科学精神,发展科学素养。因此,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树立生活教育理念,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与生活互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内涵,牢牢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所学,为养成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情境是连接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桥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既能将生活化的科学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使学生自主地体验情境,建立科学认知。因此,我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科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借助情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给予学生们体验情境的的机会,为学生们挖掘科学内涵,扎实掌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们展示了这样具有差异性的生活现象:首先,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小闹钟咋叮铃铃地响的画面。接着,我展示一个放在真空罩中的小闹钟,在相同的时刻响起的画面。如此熟悉的生活场景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可以听到第一个画面中闹钟的响声,但是听不到第二个画面闹钟的响声。在认知冲突的作用下,学生们就此产生了探究兴趣。于是,我顺其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借此引导学生们根据生活现象探寻科学规律。而且,在对两个生活画面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轻松地获取答案,建立对所学的认知。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科学教学与活动密不可分。想象一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根据课本内容机械地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而学生们面对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能掌握多少呢?能理解多少呢?教学实践证明,如此教学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此外,学们在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受知识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很浓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立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教学所需,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进而驱动学生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探寻到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学习水平。
以“土壤里有什么”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我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土壤中有什么呢?如此不仅直接展现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还使学生们把握了学习要点。在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围绕着研究主题为学生们展现了这样三个实验活动:第一个,学生们需要从学校小花坛中挖取一块土壤,用镊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第二个,将所挖取的土壤放到盛有清水的水杯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思考土壤中有什么?第三格,在将土壤放到清水中之后,轻轻的晃动水杯,使清水变混,静止片刻,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土壤中有什么。如此实验活动的设置,不仅给予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机会,还使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观察到科学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挖掘科学规律,自然而然地建立对所学的认知。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可谓是一举双得。
三、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积累科学经验,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科学认知能力,增强生活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为他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对此,我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会为学生们设计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以“太阳和影子”为例,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较高的物体,无法直接测量它们的高度。据此,我在组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之后,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何”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作业任务,借此驱动学生们回归生活,同时以小组为形式,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进而实现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运用。
总之,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把握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实验操作活动,设计家庭作业,使学生们在多样的生活活动体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积累科学经验,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同评.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8):46-47.
[2]关天赐.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17-218.
关键词:小学科學;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化教学;教学对策
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规律,树立科学精神,发展科学素养。因此,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就,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树立生活教育理念,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使学生们在与生活互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内涵,牢牢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所学,为养成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情境是连接学科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桥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既能将生活化的科学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使学生自主地体验情境,建立科学认知。因此,我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科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借助情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给予学生们体验情境的的机会,为学生们挖掘科学内涵,扎实掌握科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先向学生们展示了这样具有差异性的生活现象:首先,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小闹钟咋叮铃铃地响的画面。接着,我展示一个放在真空罩中的小闹钟,在相同的时刻响起的画面。如此熟悉的生活场景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在自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可以听到第一个画面中闹钟的响声,但是听不到第二个画面闹钟的响声。在认知冲突的作用下,学生们就此产生了探究兴趣。于是,我顺其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借此引导学生们根据生活现象探寻科学规律。而且,在对两个生活画面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轻松地获取答案,建立对所学的认知。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科学教学与活动密不可分。想象一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根据课本内容机械地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而学生们面对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能掌握多少呢?能理解多少呢?教学实践证明,如此教学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的。此外,学们在被动地坐在座位上接受知识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很浓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立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教学所需,组织各种活动,使学生们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进而驱动学生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探寻到有价值的科学知识,提升科学学习水平。
以“土壤里有什么”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初,我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土壤中有什么呢?如此不仅直接展现了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还使学生们把握了学习要点。在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围绕着研究主题为学生们展现了这样三个实验活动:第一个,学生们需要从学校小花坛中挖取一块土壤,用镊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第二个,将所挖取的土壤放到盛有清水的水杯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思考土壤中有什么?第三格,在将土壤放到清水中之后,轻轻的晃动水杯,使清水变混,静止片刻,观察有什么现象,分析土壤中有什么。如此实验活动的设置,不仅给予了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机会,还使学生们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观察到科学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挖掘科学规律,自然而然地建立对所学的认知。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可谓是一举双得。
三、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积累科学经验,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科学认知能力,增强生活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为他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对此,我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会为学生们设计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以“太阳和影子”为例,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较高的物体,无法直接测量它们的高度。据此,我在组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之后,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何”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作业任务,借此驱动学生们回归生活,同时以小组为形式,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进而实现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践运用。
总之,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把握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实验操作活动,设计家庭作业,使学生们在多样的生活活动体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积累科学经验,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同评.小学科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28):46-47.
[2]关天赐.关于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