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78-01
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新会计准则)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笔者就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以下的探讨。
一、计税基础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显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允许未来抵税的资产价值,即未来不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即现在不能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也是现在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显然,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也就是未来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是现在不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现在可以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
二、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在上述资产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与分析基础上,可引申出暂时性差异。
其计算公式为: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具有以下特点: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值是一個累计值。由于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是累计的,暂时性差异也是一个累计值。暂时性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除,即暂时性差异可以转回,且转回数与原发生数总额相同。
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这里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是指未来应纳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涉及的几个科目(账户)及其关系
所得税会计处理所涉及的几个主要科目(账户)如下:
1.所得税费用。
2.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3.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然后结合期初余额计算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数额)。
4.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然后结合期初余额计算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数额)。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期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目的之一是要确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般程序为:
(1)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2)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来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其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借方余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贷方余额。
(5)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计算出本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数额。
(6)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确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
要比较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其次,按所得税会计准则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金额。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核算程序复杂,而且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本期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来已经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影响额,将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有用的经济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6-83.
[2]吕佳桥.新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操作详解[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3).
[3]刘敏.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解读[J].金融会计,2007,6:28-29.
作者简介:沈飒(1974-),女,江苏镇江人,职称:会计师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78-01
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程序和方法。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称新会计准则)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笔者就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以下的探讨。
一、计税基础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与负债分别根据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要求进行计价,简称会计计价基础和税法计价基础。会计计价基础即账面价值,是在账面上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税法计价基础即计税基础,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为计算应交所得税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是申报所得税时该资产或负债的计税金额。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显然,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允许未来抵税的资产价值,即未来不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即现在不能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也是现在需要纳税的资产价值。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显然,负债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也就是未来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是现在不需要纳税的负债价值,或现在可以税前列支抵扣的金额。
二、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在上述资产计税基础与负债计税基础的确认与分析基础上,可引申出暂时性差异。
其计算公式为: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具有以下特点:暂时性差异的计算值是一個累计值。由于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是累计的,暂时性差异也是一个累计值。暂时性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消除,即暂时性差异可以转回,且转回数与原发生数总额相同。
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这里的“可抵扣”是指未来可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是指未来应纳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涉及的几个科目(账户)及其关系
所得税会计处理所涉及的几个主要科目(账户)如下:
1.所得税费用。
2.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3.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然后结合期初余额计算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数额)。
4.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然后结合期初余额计算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数额)。
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期初) 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目的之一是要确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般程序为:
(1)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2)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来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其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借方余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贷方余额。
(5)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计算出本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数额。
(6)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确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
要比较资产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计算暂时性差异;其次,按所得税会计准则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金额。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核算程序复杂,而且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本期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来已经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影响额,将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有用的经济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76-83.
[2]吕佳桥.新企业会计准则使用操作详解[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03).
[3]刘敏.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解读[J].金融会计,2007,6:28-29.
作者简介:沈飒(1974-),女,江苏镇江人,职称:会计师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