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时互相交流的必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师要巧妙设置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想说、主动说,如在教《伤仲永》一课时,曾问学生:方忡永有天赋,是个奇才,但“泯然众人”,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有说在其父,有说在其邻,有说在其母,有说在自己,并都说明了理由,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个个都想说、愿说。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学生进入中学后,课程难度大,学生有畏难情绪,再者学生有面子观点,怕答不好被同学笑话。针对这种情况,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我们必须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能说一两句都给予鼓励,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敢于开口说话的同学,则大力表扬,营造一个敢于开口说、积极发言光荣的氛围。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谈他解出了一道趣味题后的兴奋心情时,显得非常激动,但词不达意,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为及时启发和引导其将内心的兴奋及甜美之情表达清楚,我马上表扬他发言积极,说得生动,还能用手势帮助表达非常好,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调动了他说话的兴趣。比如,在讲《背影》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如何感人这一点,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正是由于作者写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才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他的父亲,这也是本文感人的重要因素,师生分析完课文,当堂课我就找学生做口语练习,要求描述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物,關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这时,教室里异常的静,他们都在构思,我叫了一位男同学,只见他不敢抬头,满脸通红,我是这样引导他的:“你觉得你最了解谁?”他放松了些,说:“我班班长,我们从小就在一个班读书。”“好,既然很熟悉班长,你不妨就他的外貌、衣着、性格等描述一下,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这个同学此时落落大方,慢条斯理地讲完了一个小故事——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他的表现也让其他同学看出了门道,那就是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才感到有话可说,同学们兴致勃勃,我又叫了几个同学做了口语作文。这样做,不但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也为今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做好了准备。
三、巧妙训练,让学生会说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无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要让学生会说、善于说,需要老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首先要引导学生会听话,听是说的基础。老师在上课时,要张弛有致,不疾不徐,快慢结合,随时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气、重音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会听才能说,一个人只有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才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有层次、明确而生动地表达思维。其次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系统训练口语能力。可以从扩词造句开始,逐步扩展,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句子;从一段话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复述课文内容到根据课文进行辩论、讨论;从课内的教材到课外的阅读赏析,逐步扩充内容,加大容量。对于学生在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要求迅速改正,重新组织。如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该课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青海湖景,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把口语训练融入课文教学中来。第一步,加强课文朗读。把青海湖的美丽风光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为学生放映出来,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优美的语句来,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从而增加对文章的印象。第二步,看图说话。让学生找出纪录片中拍摄到的美丽风光的画面,作为看图说话的内容,互相间说出图画的美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步,介绍景点。可以把课堂内容引申到课外,把平时学生们所见到的美景,特别是风景名胜介绍给其他同学。可安排在下一节课来展示成果。这样可鼓励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归纳整理后再把这些写景的内容在班上作介绍。这种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加说的信心,满足说的欲望,提高说的能力。例如利用早自习的部分时间,让每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看图说话,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学到的知识,对图画的内容、主题、结构、层次进行生动的说明;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玩具,向同学说明制作过程;或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老师对这些活动,及时进行讲评,评出优胜者,给予鼓励。教师应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让学生想说,精心设置语言环境,令学生愿说。我在口语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采访活动,把全班学生分组,五六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中安排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被采访的对象,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该学生进行采访。每个学生都必须提出采访问题,尽量是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又可以请教到好的学习经验。
五、拓展兴趣,让学生乐说
每个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见闻要多加思索与讨论,并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由此来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如果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都有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就有了说的“兴趣”,也就有了与人交谈的内容,从而达到与人“乐说”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让说话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教育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师要巧妙设置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想说、主动说,如在教《伤仲永》一课时,曾问学生:方忡永有天赋,是个奇才,但“泯然众人”,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有说在其父,有说在其邻,有说在其母,有说在自己,并都说明了理由,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个个都想说、愿说。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
学生进入中学后,课程难度大,学生有畏难情绪,再者学生有面子观点,怕答不好被同学笑话。针对这种情况,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我们必须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不管说什么,只要能说一两句都给予鼓励,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敢于开口说话的同学,则大力表扬,营造一个敢于开口说、积极发言光荣的氛围。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谈他解出了一道趣味题后的兴奋心情时,显得非常激动,但词不达意,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为及时启发和引导其将内心的兴奋及甜美之情表达清楚,我马上表扬他发言积极,说得生动,还能用手势帮助表达非常好,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调动了他说话的兴趣。比如,在讲《背影》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如何感人这一点,我告诉学生们,文章正是由于作者写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才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朱自清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他的父亲,这也是本文感人的重要因素,师生分析完课文,当堂课我就找学生做口语练习,要求描述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人或事物,關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人或事物的特征,这时,教室里异常的静,他们都在构思,我叫了一位男同学,只见他不敢抬头,满脸通红,我是这样引导他的:“你觉得你最了解谁?”他放松了些,说:“我班班长,我们从小就在一个班读书。”“好,既然很熟悉班长,你不妨就他的外貌、衣着、性格等描述一下,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这个同学此时落落大方,慢条斯理地讲完了一个小故事——他们两人之间的友谊。他的表现也让其他同学看出了门道,那就是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物才感到有话可说,同学们兴致勃勃,我又叫了几个同学做了口语作文。这样做,不但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也为今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做好了准备。
三、巧妙训练,让学生会说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实情个别指导,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言之无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要让学生会说、善于说,需要老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首先要引导学生会听话,听是说的基础。老师在上课时,要张弛有致,不疾不徐,快慢结合,随时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气、重音等,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记能力。会听才能说,一个人只有思路清晰,思维敏捷,才能运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有层次、明确而生动地表达思维。其次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系统训练口语能力。可以从扩词造句开始,逐步扩展,从简单的句子到复杂的句子;从一段话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复述课文内容到根据课文进行辩论、讨论;从课内的教材到课外的阅读赏析,逐步扩充内容,加大容量。对于学生在说话中出现的错误,要求迅速改正,重新组织。如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课文,该课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青海湖景,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把口语训练融入课文教学中来。第一步,加强课文朗读。把青海湖的美丽风光通过纪录片的形式为学生放映出来,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优美的语句来,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从而增加对文章的印象。第二步,看图说话。让学生找出纪录片中拍摄到的美丽风光的画面,作为看图说话的内容,互相间说出图画的美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三步,介绍景点。可以把课堂内容引申到课外,把平时学生们所见到的美景,特别是风景名胜介绍给其他同学。可安排在下一节课来展示成果。这样可鼓励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归纳整理后再把这些写景的内容在班上作介绍。这种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增加说的信心,满足说的欲望,提高说的能力。例如利用早自习的部分时间,让每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看图说话,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学到的知识,对图画的内容、主题、结构、层次进行生动的说明;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玩具,向同学说明制作过程;或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老师对这些活动,及时进行讲评,评出优胜者,给予鼓励。教师应巧妙设计所提的问题,让学生想说,精心设置语言环境,令学生愿说。我在口语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采访活动,把全班学生分组,五六个学生为一组,每组中安排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被采访的对象,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向该学生进行采访。每个学生都必须提出采访问题,尽量是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又可以请教到好的学习经验。
五、拓展兴趣,让学生乐说
每个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见闻要多加思索与讨论,并多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由此来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如果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都有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与人进行口语交际的时候就有了说的“兴趣”,也就有了与人交谈的内容,从而达到与人“乐说”的效果。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让说话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