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分析了居住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居住建筑空间的设计构成、从空间角度分析可变性设计的方法等,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构成;需求
1引言
对于建筑的空间设计来说,要满足设计的基本准则,这是人们的基本的要求,也是住房的最基本的功能所在。居住建筑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在各个住宅建筑中,各功能房间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应根据具体情况满足起居、做饭、就餐、如厕、就寝、工作、学习以及储藏等功能需求。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家庭人口构成、职业性质、文化生活、业余爱好和个人牛活情趣等特点,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的居家环境。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住户不同的生活需求,我们又由居住建筑的空间设计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户型,户型就是住房的结构和形状,根据其空间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层户型、跃层户型、错层户型和复式户型四大类,因为在平层户型的空间设计中,所有的房间均处于同一层面上,所以我们又可以称其为普通平面户型,而跃层户型、错层户型以及复式户型因为各个房间在层高上会有所差异,所以又可被称为立体户型[1]。
2居住建筑空间设计构成
3空间角度分析可变性设计方法
3.1空间合并
空间合并即可理解为空间功能的可变性(一个具有不同属性的空间),例如起居室可单独作为起居室置于大户型中,在住宅中以公共或私人属性相近的空间合并为主,例如书房、卧室、衣帽问都具有私人属性,必要时可以合并为较大的卧室空间;公共生活空间应当是自由开放,而在套型所具备的基本空间中,起居室和厨房都符合这个特性,所以可以合并为公共的生活空间[2]。
3.1空间置换
建筑的空间置换即建筑空间功能的置换,空间置换的核心是在保留空间本真的基础上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例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设计者将泰晤士河边的废弃的旧发电厂改造成艺术品的展示空间,同时也将它作为泰晤士河畔的工业遗址纪念碑。设计师充分尊重原有古典建筑风格,保留了建筑教堂般的体量和表面褐色的砖石肌理,99米高的烟囱被保留下来依旧作为控制整个构图的中心。内部更新时,裸露的结构构件没有被简单的拆除,而是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新:或保留,或加建;或依托,或延伸[3]。例如,在同一套型中,可以选择两卧室均向阳,也可以将某一卧室空间与起居空问交换位置,获得起居空间良好朝向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4空间比例和尺度对居住心理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创造者,又是环境的使用者,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只有当居住环境与人的活动方式一致时,才能达到心理平衡,心理环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对外界事物感知而体验到的具体环境。居住环境时刻影响着居住的人,只有当人与环境相互协调时,人才算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心理。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住空间的比例和尺寸以及住宅的朝向都会对人们的居住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住宅的朝向对居住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朝向并不是楼的走向,而是采光通风口的朝向,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在我国人的眼中,坐北朝南为最佳,东西朝向的住宅依靠东西两侧采光通风,虽然保证了太阳光照射时间充足,使得室内充满阳光且通风自然,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大能源的损耗从而增加居住的成本,南北朝向的住宅则可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冬暖夏凉,并且这样的房子具有更强的私密性,即便是设计成多人居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各自的生活空间。同时,在室内照明上,使其满足各室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他们又能默契配合,创造出一种不同心理效果韵气氛。
5居住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需求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住宅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室内公共空间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
(1)我国普通住宅居住标准提高,同时由于经济水平、地域、文化等差异,社会各层次人群对居住的要求不同,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的比例分配中,室内公共空间占有比例有提高的趋势。
(2)人们已经认识到住宅的内部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居住建筑内各空间的采光、通风、隔热、保温的性能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内部公共交通系统对住宅内的卫生污染、声音干扰等环境质量。
(3)家庭中人口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现如今子女在成家后普遍脱离父母出外居住,但又因为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导致子女仍与父母的住所毗邻。
(4)提高安全防范性一直是住宅内居民的普遍要求。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安全性要求,是新世纪住宅发展的方向之一,这种安全性主要来自住宅的内部公共交通系统空间的创造。
6结论与建议
住宅建筑的套内空间设计一定要在符合相应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更新。在当下,住宅已经由生存空间向发展空间过度,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速度,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和弹性,并且设计要向精品化发展,但精品化并不代表奢侈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住宅建筑美、奇、怪及奢华高档,需要更加推崇那些考虑建筑本身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苏运升,丁宇新.保障性住房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设计建造运营策略[C].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3.
[2] 袁大顺.空问可变住宅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 袁于荟.北京市廉租房室内卒闻适应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9
作者简介
黄成龙(1996—),浙江义乌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构成;需求
1引言
对于建筑的空间设计来说,要满足设计的基本准则,这是人们的基本的要求,也是住房的最基本的功能所在。居住建筑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在各个住宅建筑中,各功能房间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应根据具体情况满足起居、做饭、就餐、如厕、就寝、工作、学习以及储藏等功能需求。根据房间使用性质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家庭人口构成、职业性质、文化生活、业余爱好和个人牛活情趣等特点,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的居家环境。具体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健康、适用、美观”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住户不同的生活需求,我们又由居住建筑的空间设计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户型,户型就是住房的结构和形状,根据其空间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平层户型、跃层户型、错层户型和复式户型四大类,因为在平层户型的空间设计中,所有的房间均处于同一层面上,所以我们又可以称其为普通平面户型,而跃层户型、错层户型以及复式户型因为各个房间在层高上会有所差异,所以又可被称为立体户型[1]。
2居住建筑空间设计构成
3空间角度分析可变性设计方法
3.1空间合并
空间合并即可理解为空间功能的可变性(一个具有不同属性的空间),例如起居室可单独作为起居室置于大户型中,在住宅中以公共或私人属性相近的空间合并为主,例如书房、卧室、衣帽问都具有私人属性,必要时可以合并为较大的卧室空间;公共生活空间应当是自由开放,而在套型所具备的基本空间中,起居室和厨房都符合这个特性,所以可以合并为公共的生活空间[2]。
3.1空间置换
建筑的空间置换即建筑空间功能的置换,空间置换的核心是在保留空间本真的基础上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例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泰特”现代美术馆,设计者将泰晤士河边的废弃的旧发电厂改造成艺术品的展示空间,同时也将它作为泰晤士河畔的工业遗址纪念碑。设计师充分尊重原有古典建筑风格,保留了建筑教堂般的体量和表面褐色的砖石肌理,99米高的烟囱被保留下来依旧作为控制整个构图的中心。内部更新时,裸露的结构构件没有被简单的拆除,而是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新:或保留,或加建;或依托,或延伸[3]。例如,在同一套型中,可以选择两卧室均向阳,也可以将某一卧室空间与起居空问交换位置,获得起居空间良好朝向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4空间比例和尺度对居住心理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创造者,又是环境的使用者,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只有当居住环境与人的活动方式一致时,才能达到心理平衡,心理环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对外界事物感知而体验到的具体环境。居住环境时刻影响着居住的人,只有当人与环境相互协调时,人才算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心理。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很多,其中居住空间的比例和尺寸以及住宅的朝向都会对人们的居住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住宅的朝向对居住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朝向并不是楼的走向,而是采光通风口的朝向,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在我国人的眼中,坐北朝南为最佳,东西朝向的住宅依靠东西两侧采光通风,虽然保证了太阳光照射时间充足,使得室内充满阳光且通风自然,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大能源的损耗从而增加居住的成本,南北朝向的住宅则可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冬暖夏凉,并且这样的房子具有更强的私密性,即便是设计成多人居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各自的生活空间。同时,在室内照明上,使其满足各室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他们又能默契配合,创造出一种不同心理效果韵气氛。
5居住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需求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住宅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室内公共空间的需求也随之改变,主要表现为:
(1)我国普通住宅居住标准提高,同时由于经济水平、地域、文化等差异,社会各层次人群对居住的要求不同,主要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的比例分配中,室内公共空间占有比例有提高的趋势。
(2)人们已经认识到住宅的内部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居住建筑内各空间的采光、通风、隔热、保温的性能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内部公共交通系统对住宅内的卫生污染、声音干扰等环境质量。
(3)家庭中人口组成结构发生变化,现如今子女在成家后普遍脱离父母出外居住,但又因为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导致子女仍与父母的住所毗邻。
(4)提高安全防范性一直是住宅内居民的普遍要求。在住宅设计中体现安全性要求,是新世纪住宅发展的方向之一,这种安全性主要来自住宅的内部公共交通系统空间的创造。
6结论与建议
住宅建筑的套内空间设计一定要在符合相应规范的前提下,根据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更新。在当下,住宅已经由生存空间向发展空间过度,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速度,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和弹性,并且设计要向精品化发展,但精品化并不代表奢侈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住宅建筑美、奇、怪及奢华高档,需要更加推崇那些考虑建筑本身经济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苏运升,丁宇新.保障性住房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设计建造运营策略[C].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3.
[2] 袁大顺.空问可变住宅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
[3] 袁于荟.北京市廉租房室内卒闻适应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9
作者简介
黄成龙(1996—),浙江义乌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