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边疆职校年轻教师存在不愿担班主任、怕担班主任的“怪现象”,据调查其原因就是“了解学生不够不深入、教育管理学生方法不恰当、抓不住学生的心灵需要”,导致学生百分之六十左右流失,以致形成“学生难招、招来的留不住、留住的不学习、毕业的难就业”的怪圈,学校不理解、家长不理解、社会不理解,他们认为“担中职生班主任不如不担,担了既费精力、时间,又费钱(就是学生跟班主任借钱不还),特别是学校、家长、社会对他们还会有‘贬义评价’”。致使广大年轻教师的身心受损、不够健康。就其现象,本文从“如何深入了解学生、如何进行常规教育管理、如何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心灵”三方面进行探讨,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进行共勉。
【关键词】 中职生 班主任工作 闪光点 心灵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与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的桥梁与技术技能教育的重要力量。而我们边疆职校又存在“怪现象”,广大年轻的中一、中二教师不愿担班主任、怕担班主任。可他们是精力充沛的、有活力的教师,是知识更新快、学技术技能快的教师,是教育教法观念更新快的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骨干教师。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担班主任、怕担班主任呢?问其原因就是“了解学生不够不深入、管理教育学生方法不恰当、抓不住学生的心灵需要”导致的。那么如何教育、管理好边疆中职生,担好班主任呢?笔者经过多年教育管理实践摸索,总结获取了一套确实可行的“管理教育好中职生”的方法,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进行探讨。
1 如何深入了解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了解学生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人管教”,把班级组织好、管理好、建设好。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去深入了解中职生呢?
1.1 要深入了解中职生,首先就要认知中职生的特点。下面就分析介绍其特点:
1.1.1 基础太薄弱:随着历史的车轮,基础太薄弱的问题是多年逐渐形成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考难度大,上了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也很难,因此,边疆基础好的学生常常会选择考中专学校。今天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千千万万学子们的梦想、难事,而多数家长又有经济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因此,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导致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很差。
1.1.2 缺乏学习兴趣:多数中职学校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很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教师、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甚至还受到一些教师的冷讽、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或放任自流、隔壁邻居的嘲笑、亲朋好友的嘲笑……的影响,中职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中职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有的发呆,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看消遣书,有的捣乱,……上课与他们无关啊!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的,甚至有极端的例子,如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付工资(当然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之外的一笔收入)。也就是说,多数家长、学生抱着“混混”的心态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这样就导致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成了难题、难事,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枯燥乏味、很难。
1.1.3 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进入学校、教室,不是为学习,或不知该如何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的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有的是来混毕业证……。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没有任何学习目标、没有进取心,想要让他们真正学知识、学技术技能是痴人说梦、很难。
1.1.4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在多年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多数中职生相当的聪明、脑子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技术技能不好呢?据观察、了解发现,智商超常的学生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学习一般、做事一般,而他们又需要专门的人、教师、师傅来引导,这就说明智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这“后天的努力”,取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最佳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如,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段、章,课上重点听教师讲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课后再向教师请教不明白的知识,最后自己再复习。这样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的中职学生没有几个会做、懂得。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天昏地暗,有趣的好玩的记住了、会了,重点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再如,要求学生早读期间朗读、诵读,我们中职生没有几个做的,大多数在吃早点、趴在课桌上睡觉,或者发呆、玩手机。
1.1.5 学习的自制力差: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就是正常的作业也有学生没完成、不交。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1.1.6 学习无压力不努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压力、生活压力,再加上现在社会崇尚“以收入高低和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而这又没有和学历、技术技能挂上钩,学习对他们来讲是可有可无的,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将来就业获得收入在这些学生看来和自己现在读书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就更加没有什么动力了,因此,不努力学习的中职学生占了很大部分。从整个学校、班级来讲,学风并不会很强。虽然他们也是学生,但似乎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学习。
1.2 要深入了解中职生,其次要用恰当、最佳的方法。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老师要打破侦探的技术。高明的教育者永不会以发号施令身份出现,而会把自己的意图化为孩子的意图。”因此,只要方法找准、应用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了解中职生的惯用方法:
1.2.1 用查阅学生档案法,初步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刚接一个新班,面对新的陌生的面孔,怎样才能快速熟悉、了解学生呢?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表、对学生过去的表现进行了解,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及学生成绩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
1.2.2 用参与学生活动法,深入了解学生: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闪光点”的理念;其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术技能操作比赛、球类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与学生共享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可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品质及人际关系,既发现了学生身上的缺点,也看到了学生身上潜在的动力和闪光点。
1.2.3 用师生双向互动法,全面了解学生:既然是交往,就应该互相来往,具有双向性,即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学生也要了解教师。在双向互动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且不要因教师而摆盛气凌人之式,给学生以功高自居之感。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教师的诚意、心意,才能使学生更尊重教师,更信任教师,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更能接受教师的教导。
1.2.4 用观察法,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给我们教师的第一印象我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只是第一印象,夹杂有太多的主观因素,真实他们和第一印象里的他们有很大差异。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观察、针对性的引导。如我们班的小龙,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调皮捣蛋”,在打扫卫生时招来很多同学对他的不满。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天,当时来了两位新教师,他或许很兴奋,才不专心打扫卫生。我心想,“一定要严格对他”。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他根本不是那样的,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而且做事很塌实、诚恳;再如小雨,我以为她是一个很腼腆的女生,计划着以后要如何细腻地与她交流。在观察中发现,她很出色,课间休息的时候故意扭在同学中间走来走去,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所以,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观察都尤其重要,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5 用家访法,进一步了解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这是由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因此,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必须有效地联合起来。由于学校和学生的家都深处山区,不方便家访,于是我采取了电访和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2 进行常规教育管理
《孟子·离娄上》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因此,一个集体,如果缺少高尚道德情操的熏染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必将是一盘散沙。据此,我们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要树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在于如何去整治学生,而在于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学习、落实,使其内化为学生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导向”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要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制度、一日常规、学生行为安全规范、学生礼仪规范、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制度、考试纪律制度、体育锻炼纪律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等制度,着重很抓养成教育,并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宽严并济、持之以恒。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居于各种教育手段之首位。因此,学校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习,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到了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制能力。同时,这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的帮助。就此,我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制定制度、让学生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狠抓制度,致使班级的纪律好、学风好,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
3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心灵,因势利导
3.1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优秀的潜能。我们教师要抓住它,通过了解把学生的闪光点、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其成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才不会厌倦、冷漠,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才会顺从我们班主任教师的引导。
3.2 抓住学生的心灵,因势利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我们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教师是可以坦诚信任的师长、倾诉衷肠的良师益友,从中我们教师就洞察了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按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施管,学生才会从心理接纳班主任、顺从班主任的教导,我们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在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发表见解、看法、做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参与、敢于实作、敢于发表意见,我们要多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学生才会“大胆”参与我们教育、管理,当好“领头羊”,从中给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理念。
总而言之,边疆职校年轻教师们首先要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中职生的特点,掌握必须的确实可行的了解学生的方法;其次要懂得常规管理怎么做;再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心灵,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我们班主任才能管理好中职生,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从而保证流失率低,甚至流失率为零。这样,我们边疆职校才会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贵新等主编.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6
2 张行涛等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3 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08
【关键词】 中职生 班主任工作 闪光点 心灵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与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的桥梁与技术技能教育的重要力量。而我们边疆职校又存在“怪现象”,广大年轻的中一、中二教师不愿担班主任、怕担班主任。可他们是精力充沛的、有活力的教师,是知识更新快、学技术技能快的教师,是教育教法观念更新快的教师,是学校的顶梁柱、骨干教师。那他们为什么不愿担班主任、怕担班主任呢?问其原因就是“了解学生不够不深入、管理教育学生方法不恰当、抓不住学生的心灵需要”导致的。那么如何教育、管理好边疆中职生,担好班主任呢?笔者经过多年教育管理实践摸索,总结获取了一套确实可行的“管理教育好中职生”的方法,与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进行探讨。
1 如何深入了解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了解学生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前提条件。作为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人管教”,把班级组织好、管理好、建设好。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去深入了解中职生呢?
1.1 要深入了解中职生,首先就要认知中职生的特点。下面就分析介绍其特点:
1.1.1 基础太薄弱:随着历史的车轮,基础太薄弱的问题是多年逐渐形成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考难度大,上了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也很难,因此,边疆基础好的学生常常会选择考中专学校。今天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千千万万学子们的梦想、难事,而多数家长又有经济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因此,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导致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很差。
1.1.2 缺乏学习兴趣:多数中职学校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很强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教师、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甚至还受到一些教师的冷讽、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或放任自流、隔壁邻居的嘲笑、亲朋好友的嘲笑……的影响,中职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中职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有的发呆,有的睡觉,有的玩手机,有的看消遣书,有的捣乱,……上课与他们无关啊!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的,甚至有极端的例子,如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付工资(当然这个钱是除了学杂费,生活费等之外的一笔收入)。也就是说,多数家长、学生抱着“混混”的心态进入到中职学校学习、生活。这样就导致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成了难题、难事,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枯燥乏味、很难。
1.1.3 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进入学校、教室,不是为学习,或不知该如何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的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有的是来混毕业证……。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没有任何学习目标、没有进取心,想要让他们真正学知识、学技术技能是痴人说梦、很难。
1.1.4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在多年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多数中职生相当的聪明、脑子很灵活,但是为什么聪明却成绩、技术技能不好呢?据观察、了解发现,智商超常的学生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同样也会学习一般、做事一般,而他们又需要专门的人、教师、师傅来引导,这就说明智商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不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努力”,而这“后天的努力”,取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最佳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如,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段、章,课上重点听教师讲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课后再向教师请教不明白的知识,最后自己再复习。这样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我们的中职学生没有几个会做、懂得。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天昏地暗,有趣的好玩的记住了、会了,重点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再如,要求学生早读期间朗读、诵读,我们中职生没有几个做的,大多数在吃早点、趴在课桌上睡觉,或者发呆、玩手机。
1.1.5 学习的自制力差:布置作业的时候,经常布置让学生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内容,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完成,就是正常的作业也有学生没完成、不交。课余的时间学生宁愿选择发呆,都不会去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这样看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1.1.6 学习无压力不努力: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现在的中职学生多数没有学习的压力、生活压力,再加上现在社会崇尚“以收入高低和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而这又没有和学历、技术技能挂上钩,学习对他们来讲是可有可无的,更别说会有什么学习压力了。将来就业获得收入在这些学生看来和自己现在读书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就更加没有什么动力了,因此,不努力学习的中职学生占了很大部分。从整个学校、班级来讲,学风并不会很强。虽然他们也是学生,但似乎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学习。
1.2 要深入了解中职生,其次要用恰当、最佳的方法。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老师要打破侦探的技术。高明的教育者永不会以发号施令身份出现,而会把自己的意图化为孩子的意图。”因此,只要方法找准、应用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谈谈了解中职生的惯用方法:
1.2.1 用查阅学生档案法,初步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刚接一个新班,面对新的陌生的面孔,怎样才能快速熟悉、了解学生呢?最有效的突破口就是查看每一名学生的档案材料,结合学生的学籍表、对学生过去的表现进行了解,进而初步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品德表现、家庭情况及学生成绩等基本情况,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学生打好基础。
1.2.2 用参与学生活动法,深入了解学生: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闪光点”的理念;其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术技能操作比赛、球类比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投身于活动,与学生共享活动的乐趣。通过活动,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可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品质及人际关系,既发现了学生身上的缺点,也看到了学生身上潜在的动力和闪光点。
1.2.3 用师生双向互动法,全面了解学生:既然是交往,就应该互相来往,具有双向性,即教师要了解学生,同时,学生也要了解教师。在双向互动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和睦的交往氛围,且不要因教师而摆盛气凌人之式,给学生以功高自居之感。只有使学生感悟到教师的诚意、心意,才能使学生更尊重教师,更信任教师,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更能接受教师的教导。
1.2.4 用观察法,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给我们教师的第一印象我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只是第一印象,夹杂有太多的主观因素,真实他们和第一印象里的他们有很大差异。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细心观察、针对性的引导。如我们班的小龙,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调皮捣蛋”,在打扫卫生时招来很多同学对他的不满。记得,那是开学的第一天,当时来了两位新教师,他或许很兴奋,才不专心打扫卫生。我心想,“一定要严格对他”。后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他根本不是那样的,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而且做事很塌实、诚恳;再如小雨,我以为她是一个很腼腆的女生,计划着以后要如何细腻地与她交流。在观察中发现,她很出色,课间休息的时候故意扭在同学中间走来走去,逗得同学们开怀大笑。所以,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观察都尤其重要,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5 用家访法,进一步了解学生: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这是由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因此,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必须有效地联合起来。由于学校和学生的家都深处山区,不方便家访,于是我采取了电访和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家长沟通。
2 进行常规教育管理
《孟子·离娄上》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因此,一个集体,如果缺少高尚道德情操的熏染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必将是一盘散沙。据此,我们学校、尤其是班主任要树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不在于如何去整治学生,而在于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学习、落实,使其内化为学生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导向”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要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制度、一日常规、学生行为安全规范、学生礼仪规范、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制度、考试纪律制度、体育锻炼纪律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等制度,着重很抓养成教育,并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宽严并济、持之以恒。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居于各种教育手段之首位。因此,学校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习,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到了这些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并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明确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制能力。同时,这对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的帮助。就此,我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制定制度、让学生学习制度、落实制度、狠抓制度,致使班级的纪律好、学风好,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
3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心灵,因势利导
3.1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急于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优秀的潜能。我们教师要抓住它,通过了解把学生的闪光点、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其成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才不会厌倦、冷漠,才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才会顺从我们班主任教师的引导。
3.2 抓住学生的心灵,因势利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我们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使他们亲身体会到教师是可以坦诚信任的师长、倾诉衷肠的良师益友,从中我们教师就洞察了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按学生的心理需要施教、施管,学生才会从心理接纳班主任、顺从班主任的教导,我们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在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发表见解、看法、做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参与、敢于实作、敢于发表意见,我们要多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学生才会“大胆”参与我们教育、管理,当好“领头羊”,从中给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理念。
总而言之,边疆职校年轻教师们首先要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中职生的特点,掌握必须的确实可行的了解学生的方法;其次要懂得常规管理怎么做;再次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心灵,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我们班主任才能管理好中职生,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从而保证流失率低,甚至流失率为零。这样,我们边疆职校才会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贵新等主编.新时期师德修养简明读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6
2 张行涛等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3 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