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登上“雪龙 ”号破冰船2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bey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破冰前行的“雪龙2”号

  “雪龙2”号是一条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兼具极地考察站后勤物资运输能力的“绿色”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于2019年7月11日在上海正式交付,当年年底被编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首航南极,与“雪龙”号一起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自此,我国极地科考进入了“双龙探极”新时代。

强大的破冰能力


  “雪龙2”号总长122.5米,排水量约1.4万吨,满足包括极区在内的无限航区航行和作业需求。作为一艘现代化的破冰船,它的破冰能力最为令人关注。“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艏向破冰时能以二三节船速连续破1.5米厚的冰加0.2米的雪;艉向破冰可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中不被卡住,可实现冰区快速掉头,这意味着“雪龙2”号具有更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将极大拓展我国的极地考察区域,并延长在南极和北极的考察时间。
动力定位操作台
驾驶台

智能化程度更高


  “雪龙2号”拥有集智能航行、智能能效、智能機舱、智能船体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全船共安装设置了7000多个智能感应“神经系统”。这套智能化平台可以对内、对外收集信息,优化船体功能,也可以满足在复杂的环境中实现自动驾驶,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机舱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主柴油机、发电机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估,为船舶操作提供决策建议,提前发现船体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并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机动性更强

AW169型直升机

  “雪龙2”号续航力2万海里,载员90人,自持力60天。由于安装了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并配备两套动力定位系统,可在6级风、1.5节流速时满足漂泊调查作业要求,通过船上的电力推进器、艏艉侧推协调配合,船艏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可以动态克服风、浪和海流,使船“稳如泰山”,实时地把船稳定在需要的位置和方位,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定位收放要求,为定点的科学考察提供精准的位置。
  当遇到坚硬高大的海冰冰坝时,“雪龙2”号可以利用艉向破冰能力,船艉的螺旋桨就像“粉碎机”那样,将冰脊下方的冰块“掏空”,帅气地原地360度调头,在冰区航行和作业时可以做到“闪展腾挪”。
  随船配有一架莱奥纳多AW169型直升机,用于承担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人员运送、远距离科考和物资吊运等任务。

先进的调查观测平台


  作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雪龙2”号科技含量更足,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实现了诸多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利用配备的各型绞车、吊架、海底取样器、温盐深仪(CTD,一种用于探测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等信息的探测仪器)、声学设备、水下机器人等,科研人员可在船上开展极地海洋、海冰、大气、生物等环境基础综合调查和观测,进行有关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综合观测取样,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海底地形、生物资源调查。船上配备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可以对现场采集的数据和样品进行分析和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极地科考中,科考队员进行取样调查和布放海水探测器的时候都是站在船边,安全隐患很大,如果船边浮冰太多,取样器甚至无法下水。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雪龙2”号建有一个160平方米的月池车间,设置一个约10平方米、直通海水的“井口”,被称为“月池”,科考仪器设备可以从这里直接入水,即便是100%海冰覆盖的海区也能进行采样作业,极大提升了在极地冰区的作业能力。
π型吊架,用于绞车缆绳或者仪器设备的施放
月池系统与分层采水装置

  “雪龙2”号还在甲板上配备了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可提高海洋科学考察的机动性。同时,随着破冰能力的增强,甲板设备抗低温性能和保温设计也更好,可以把原有的仅限于夏季的考察延展到春季和秋季,有利于更加系统地掌握极地海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柱状海底取样器
移动式科考集装箱
化学实验室

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雪龙2”号每次出航经常要半年时间,在设计上也考虑了乘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住舱和实验室均有保温设计,配备双层玻璃,全船可以保持恒温恒湿。科考队员不需要房门钥匙,一款腕带式装置就是门卡,这款装置还自带定位系统,可随时获知人员位置。
  “雪龙2”号在通信能力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即便是在南极,也能实现WiFi全覆盖,与外部世界联系非常便捷,可快速传输图像、声音和科考数据。依托船载的卫星通信系统,“雪龙2”号开通手机基站,考察队员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与家人通话,费用相当于国内漫游。此外,“雪龙2”号针对船上人员的生活起居进行了多处人性化设计,如房间加热设施、舱室保温、室内防滑处理、淡水的充足供给等。
登船大厅和餐厅

  船上主通道甲板下面采用加热电缆,是为了让主通道在低温的环境下不容易结冰,提高了安全性。船内设有医务室、阅览室、健身房、浴池等设施,并配有气调保鲜装置、淡水净化装置,为科考队员提供生活保障。

保护极地环境,实现绿色环保


  “雪龙2”号是一艘执行最为严格的环保措施、具有CLEAN船级符号的“绿色”船舶,不仅装备了常规的防污染设备,还配置了主机SCR系统,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使其还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减少对大气的排放污染。船舶实时严格的垃圾分类管理,遵照极地相关国际条约,确保在南北极和航行中不会造成海洋污染。
  “雪龙2”号的命名人是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陈大可院士,他在命名词中这样写道:“我命名你为‘雪龙2’号,愿你:承续永恒的南极精神,满载极地人和祖国的期许,承载起极地求索的使命与担当,承载起兴海强国的光荣与梦想,面向南北两极,劈波斩浪,破冰前行,顺利平安!”
主机
其他文献
许多动物具有五彩缤纷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在动物进化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且也使它们和其他生物一道,装点着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在诸多色彩中,蓝色给人一种神秘、美丽、冷静与广阔的感觉,那些蓝色动物尤为令人惊奇,天蓝、湖蓝、紫蓝、深蓝、宝石蓝……堪称动物中的“蓝精灵”。  蓝色的兽  蓝色的动物是如此的稀有,在兽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是被毛的,还是皮肤裸露的,纯正的蓝色兽类几乎没有,基本上
世界最大冰山形成  一座巨型冰山从位于南极洲威德尔海的龙尼陆缘冰架脱离,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该冰山被命名为A-76,它长约170千米,宽约25千米,面积约4320平方千米,超过此前最大的冰山A-23A。这座冰山由英国极地海洋学家首次发现,并由美国国家冰中心(NIC)利用欧洲航天局的“哨兵-1”卫星所拍摄的图像予以确认。科学家们没有将此次发生的冰山脱离现象归因于气候变化,认为这是该地区冰山自然
“比基尼”泳衣名称的由来  比基尼原本是一个地名,它是一个无人岛屿的名字,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附近。1946年,美国杜鲁门总统批准在比基尼岛上进行核试验。6月30日,一枚威力空前的原子弹在岛上引爆,震惊了世界。同年7月18日,法國人路易斯·里尔德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3块布和4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形式简便、小巧玲珑。若穿上它,身体的绝大多数都会裸露出来。而在当时的欧洲,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约2500枚,内容多为经史类典籍。其中有21支形制非常特殊,竹简上端凿有圆孔,孔内有丝带残留。数学史专家鉴定后认为,这21支竹簡不仅具有数字特质,更具有运算功能,是一份实用的运算表,并将之命名为《算表》。日前,该《算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作为中国留存最早的数学文献实物,填补了先秦数学文献实物的空白。这也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乘法表实物。《算表》呈表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结束任务回归地球  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天宫”一号进入了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大气层中烧蚀销毁。  “天宫”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目标飞行器,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重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两年。2011年“天宫”一号迎来第一次挑战,与“神州”八号
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基因和早年生活环境对肠道菌群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的5万多个基因变化,最终发现其中有100多个基因片段影响肠道中菌群数量。研究人员还研究了生活环境变化对小鼠腸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他们把刚出生的小鼠分别寄养在环境不同的两个设施,提取其粪便样本分析肠道菌群。4周以后,再将它们转移到第3个设施。结果发现,小鼠生活在多种菌群相对密
大豆(黄豆)的唯一起源中心为中国,历来没有争议。豆科植物众多,但以“豆中之王”大豆的重要性最为突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世界的影响也最大。大豆是用养(地)结合、轮作倒茬的重要作物,其重要性在古代历史上一度超过稻和麦。大豆的旅行轨迹  与粟、稻相比,大豆走向世界的时间较晚,因此它的旅行时间脉络比较清晰。公元前3000多年前,中国大豆传入日本;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大豆传入朝鲜。  在汉代
罗曼·罗兰有一句名言:“法国人之所以浪漫,是因为他们有普罗旺斯。”而在彼得·梅尔的笔下,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一种闲适的意境。  普罗旺斯是欧洲最大的薰衣草产地,被称为“薰衣草之都”。这里似乎总是和色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年中足足有300天的日照,将地中海的湛蓝、阳光的赤金、薰衣草的蓝紫……糅成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  普罗旺斯的全称是“普罗
亚洲首现霸王龙足迹  中外古生物学家研究了一个在江西赣州发现的巨大的恐龙足迹,证实这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发现的暴龙类足迹,对研究中国白垩纪晚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暴龙又名霸王龙,是一种超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它们生活在白垩纪的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至6550万年前,随后在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中销声匿迹。暴龙类的足迹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地方。中国的大多数恐龙足迹都发
《百科知识》是伴随《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起步而问世的,将近40年后的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已然上路。徜徉在“百科之林”,让我们欣赏根植知识沃土的棵棵秀木,采撷科学文化结出的累累硕果,见证《中国大百科全书》如何成长为世界百科之林中的参天大树。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几部百科全书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历时15载、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