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鼓励儿童学习麻胶版画,了解这一材质的特殊性,激发儿童对于特殊材质创意的开发,提高儿童动手能力,让儿童在学习艺术中掌握更多材料的变化和特性,对儿童早期接受艺术启蒙有积极的影响。根据艾力克森发展心理学中,儿童在艺术创作中获得勤奋感的同时,努力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在儿童早期进行艺术创作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对儿童早期艺术启蒙进行探究。
关键词 美术教育;麻胶版画;儿童早期;艺术启蒙
1 艺术启蒙中的多材料实践应用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中指出: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时不止是浅尝辄止,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发挥优势,表明在美国若要深入学习艺术课程,不止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联系社区资源进行经常性的学习。版画课程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麻胶版画因其材料手感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相较于木刻版画在儿童艺术课程中,更容易进行开设的课程。《澳大利亚课程:幼儿园至10年级艺术咨询草案》(2012)中,关于艺术课程设置,列举了艺术课程的三个跨学科重点,分别是艺术课程对于多元文化和民族文化都有义务理解,艺术课程对于亚洲多元文化有责任提供调查,以及艺术课程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反应,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条重点均对校外资源给予艺术课程价值持肯定态度。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并把语文、数学、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列为三门主要课程。主张多学科相融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体验,版画因为独特的功能性,即需要儿童进行画面的设计创作,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多种技能,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课程有一定的优越性。
2 国内对于艺术启蒙的探究
在我国,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甚至是跨领域的学科学习,艺术创作和体验,已经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在知网中近几年来,对于不同材料在艺术中启蒙的探讨这一类文章,有上升的趋势,同时跨领域掌握多种材料的尝试学习,是近年来国际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国内对于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于青少年儿童发展与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和记录,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挖掘出人性的美好和优良的品质,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学习青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更加充分地理解儿童,懂得如何去培育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保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儿童的同时也增长丰富着我们的智慧。
3 探究麻胶版画特性
开设麻胶版画课程的同时,筛选名家作品让儿童进行欣赏以及学习,很多的大师作品中都有麻胶版画作品,例如马蒂斯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利用麻胶板制作了大量的绝版版画,使得麻胶版画,得以在欧美普及开来。麻胶版画得制作技巧与木刻版画类似,只是更易于刻制,但不适合制作风格精简细致的作品。进行艺术创作时,运用多种材料及表现手法,对于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对艺术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4 探索麻胶版画与木刻版画的不同
麻胶版画的刻制技法同木刻版画的刻制技法是一致的。麻胶,在前期更容易上手,而木刻版画,需要在刻制之前有较为繁琐的制作步骤,两者的不同在于,木刻版画的硬度首先木刻版画需要将木板用细砂纸磨平,均匀上蜡,用熨斗加热,一定要保证均匀的手法,同时,在木板上,刷深颜色水粉颜料。接下来的步骤是要反着透稿,需要使用复写纸,将画稿透在木板上。而麻胶版画则可以直接进入,透稿这一环节。这是在前期,透稿中两者的不同之处。之后麻胶版画同木刻版画使用的雕刻工具是一致的,不过在刻制的过程中,二者的手感则有很大的不同,木质版画材料的硬度,同麻胶版画材料比,硬度很强,所以雕刻时的每一刀能够有力度的在里面,一刀一个力度,而麻胶板子用刻刀刻上没有硬度的感觉,是软腻的手感,和木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去白留黑。
5 结合小学美术课标制定课程方案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要求掌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7-9岁的儿童,这一阶段强调,儿童认识“版”,老师在课堂中首先引导儿童认识制作版画的材料以及工具,儿童了解版画的基本语言和版画的表现方式。让儿童逐渐发现认识,版画材质的肌理。10-12岁的儿童,拥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具备一定的写生创造能力,对于版画中涉及到的材料的应用不是问题,在制作版画中更为自信,所选择创作的范围更广阔,儿童版画相对于木刻版画,并不过多注重儿童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基本掌握,并由此儿童进行创意即可。7-12岁这一阶段,主要功能在于儿童对于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视觉性,实践性以及人文性。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中逐渐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要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 美术教育;麻胶版画;儿童早期;艺术启蒙
1 艺术启蒙中的多材料实践应用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1994)中指出: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艺术课程时不止是浅尝辄止,对社区资源的创造性和经常性的利用发挥优势,表明在美国若要深入学习艺术课程,不止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联系社区资源进行经常性的学习。版画课程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麻胶版画因其材料手感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相较于木刻版画在儿童艺术课程中,更容易进行开设的课程。《澳大利亚课程:幼儿园至10年级艺术咨询草案》(2012)中,关于艺术课程设置,列举了艺术课程的三个跨学科重点,分别是艺术课程对于多元文化和民族文化都有义务理解,艺术课程对于亚洲多元文化有责任提供调查,以及艺术课程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反应,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条重点均对校外资源给予艺术课程价值持肯定态度。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开始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改革,并把语文、数学、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列为三门主要课程。主张多学科相融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体验,版画因为独特的功能性,即需要儿童进行画面的设计创作,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多种技能,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课程有一定的优越性。
2 国内对于艺术启蒙的探究
在我国,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甚至是跨领域的学科学习,艺术创作和体验,已经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在知网中近几年来,对于不同材料在艺术中启蒙的探讨这一类文章,有上升的趋势,同时跨领域掌握多种材料的尝试学习,是近年来国际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国内对于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结合理论和实践,对于青少年儿童发展与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和记录,在《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挖掘出人性的美好和优良的品质,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学习青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更加充分地理解儿童,懂得如何去培育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保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儿童的同时也增长丰富着我们的智慧。
3 探究麻胶版画特性
开设麻胶版画课程的同时,筛选名家作品让儿童进行欣赏以及学习,很多的大师作品中都有麻胶版画作品,例如马蒂斯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利用麻胶板制作了大量的绝版版画,使得麻胶版画,得以在欧美普及开来。麻胶版画得制作技巧与木刻版画类似,只是更易于刻制,但不适合制作风格精简细致的作品。进行艺术创作时,运用多种材料及表现手法,对于儿童来说有助于他们对艺术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4 探索麻胶版画与木刻版画的不同
麻胶版画的刻制技法同木刻版画的刻制技法是一致的。麻胶,在前期更容易上手,而木刻版画,需要在刻制之前有较为繁琐的制作步骤,两者的不同在于,木刻版画的硬度首先木刻版画需要将木板用细砂纸磨平,均匀上蜡,用熨斗加热,一定要保证均匀的手法,同时,在木板上,刷深颜色水粉颜料。接下来的步骤是要反着透稿,需要使用复写纸,将画稿透在木板上。而麻胶版画则可以直接进入,透稿这一环节。这是在前期,透稿中两者的不同之处。之后麻胶版画同木刻版画使用的雕刻工具是一致的,不过在刻制的过程中,二者的手感则有很大的不同,木质版画材料的硬度,同麻胶版画材料比,硬度很强,所以雕刻时的每一刀能够有力度的在里面,一刀一个力度,而麻胶板子用刻刀刻上没有硬度的感觉,是软腻的手感,和木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去白留黑。
5 结合小学美术课标制定课程方案
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要求掌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7-9岁的儿童,这一阶段强调,儿童认识“版”,老师在课堂中首先引导儿童认识制作版画的材料以及工具,儿童了解版画的基本语言和版画的表现方式。让儿童逐渐发现认识,版画材质的肌理。10-12岁的儿童,拥有一定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具备一定的写生创造能力,对于版画中涉及到的材料的应用不是问题,在制作版画中更为自信,所选择创作的范围更广阔,儿童版画相对于木刻版画,并不过多注重儿童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基本掌握,并由此儿童进行创意即可。7-12岁这一阶段,主要功能在于儿童对于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美术课程具有一定的视觉性,实践性以及人文性。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中逐渐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要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