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管理背后的法律博弈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y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自主管理是一个经久不息讨论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又会产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关系如何定位?行政部门、司法部门能否介入教育的管理工作?该怎么介入?比如对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管理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限到底有多大?
  教育法律专家劳凯声给教育法的定义是:“教育法是调整国家行使教育权力和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以国家机关所实施的教育管理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进行的办学活动、公民的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所从事的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中发生的,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或其监护人)、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的规范内容。”
  可见,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父母、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当教育行政机关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时,上述的其他主体便构成了它的相对方;当学校以办学者的身份出现时,教育行政机关、教师、学生及其父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便成为其相对方;当学校以一个社会组织出现时,社会其他组织作为其评价者而成为主体,其他主体将转化为相对的客体;当教师作为施教的主体出现,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学生及其父母便是其主要相对方;当学生、父母作为公民以受教育者出现时,其他的主体会变为它的相对的客体;当司法机关作为教育的法律纠分的裁决者出现时,其他的主体又会转化为相应的客体。
  由于法律主体的多样性、教育发生领域的复杂性,需要用法律制度来明确规定学校、政府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会是部门的权限,只有通过法律才可能理顺学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提出了依法治教。并提出要建立我国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社会依法参与。但是我们在现实中,即使法律规定得很清楚,我们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仍然会面临着两难的境地。
  
  一、学校、学生、司法部门的博弈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比如在校其间,一位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被抓到,学校依据自己的校规对这位学生作出了开除学籍的惩罚措施。而学生又以学校侵犯其受教育权把学校告上了法庭。这里在法律上就有了三方的权利冲突和矛盾——学生、学校和司法机关。一方面法律赋予了学校这一方面的自主权,规定学校有权“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有权“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所以学校作出这一决断是合法;一方面法律又赋予了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以按照这一规定,学校对于这位学生的惩罚似乎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作为司法部门,有权利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但这似乎又侵犯了学校的自主管理权。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该怎么办?这三方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合法的,但可以说又都是不合法的,法律赋予它们的权利在现实中却得不到很好的维护,一方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牺牲其他两方中至少一方的权利为前提。在和学校的对抗中,学生是弱势群体,若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司法部门有必要保护学生的权益。但是另一方面是学校的自主管理权不容破坏,而且学校也拥有一定的裁量权和管理权。也许我们会认为,学生考试作弊,应该受到惩罚,但没有必要开除学籍!何况公民的受教育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但从学校方的立场看,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以其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前提的,既然学生进了学校,学校定的校规、校纪也应该遵守,学生认为处罚的力度过于严厉,但是对于考试作弊不严加管理,就会助长这种不正之风,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面对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的学生,如果连对他的处理权都没有,学校还怎样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学校的自主管理权怎么体现?三方博弈造成了学校管理学生的诸多难题。
  
  二、学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博弈
  
  在教师的管理方面,比如有一位老师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后进生补课,但是由于一位后进生有不守纪律、不爱听讲的习惯,在老师的多次提醒、劝说之下仍然不改。并出口顶撞其至辱骂老师,于是老师在情急之下掐了该生的脸颊一下,事后家长到学校里闹事,并带了新闻记者对此事件进行大肆渲染,于是教育局领导迫于社会压力,当即作出裁断,马上开除该教师,要求其对学生及家长赔款并公开道歉。
  首先我们来看,教育局有没有权利开除教师,教师工作是和学校签订的合同,因此按照合同,教师的管理权应由学校来执行,而非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是否开除教师。也理应有由学校决定。在没有对情况进行调查,没有听取教师的申辩的情况下,只是迫于压力,教育行政部门武断地开除教师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正当的程序原则(正当的程序是在作出涉及学生、教师的根本利益或前途的决定、处分之前,必须听取相对方的意见,给予申辩的机会,保证相对方程序权利的实现),更是一种越权的行为。
  其次我们要问什么是体罚?义务为后进学生补课算不算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作为施教者,自主权利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不应该干涉?多大程度上干涉?迄今为止,我国还并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什么是体罚。即使认定这位老师的行为是体罚,那么行政部门能不能因为体罚而解雇老师呢?教育法里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这位老师是否“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呢?经学校其他教师、学生证实,该教师从教30余年,从没有体罚学生的行为,敬业爱生,且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因此,该教师仅此一次,教育局便给予开除,是违反教师法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违法的行政决定。那么义务为后进生补课算不算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了解每个孩子在学习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但是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只能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利益,而课后为后进生义务补课,正是可以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且可以达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好的结果,这也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教师连这点自由都没有,何谈教师的施教主体性?时下,由于学生和家长的法律意识的觉醒,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认为当学校与学生发生矛盾时,总是学校、老师的错,如果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一味地屈从于这些压力而做出有损于教师的行为,那么一线教师就会如履薄冰,担心被“伤害”的学生引起麻烦,一味迁就、放任不管,那么这除了导致教育的无序、混乱和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失之外,别无益处。
  
  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博弈
  
  教育涉及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政府行政部门介入学校教育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学校本身教育的发展方面,却非常不利,往往阻 碍学校健康发展。
  学校的自主权的权利有多大?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现在的政府是不是过于干涉学校的自主权了?比如由行政权力的干预,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赋予不同学校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从而不同学校的学生也被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而处于不同的地位。
  对于国家来说,只需要从法律的层面对办学设定具体的条件,并对照办学条件去监管学校是否符合要求就可以。凡是依法成立的学校,对其学历、学位都应该享有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四、小结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内部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学校外部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的互动,要使它们形成良性互动实属不易,何况学校内外部并不是平行发展。正如前面所讲,由于不同环境里有不同的主体,学校、家长、学生、老师等的身份也随着变化,学校内外部不但有自己相对的发展,更有交叉互动。所以教育中无论出现的是好的现象或坏的现象我们都难以预料、把握。正如我们一直认为有教育规律的存在一样,但究竟教育规律是什么?它在怎么影响教育我们并不清楚。面对这么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必须通过法律来明确规定各自的权责,学校有哪些权利,比如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对学生、教师的自主管理权;教育行政部门有哪些权利?比如宏观的指导权、对学校的监督权等;老师有哪些权利?比如施教自主权等;学生有哪些权利?比如受教育权等。一旦明确了各自的权限,就应该严格依法行使自己的权责,而不能越权或滥用职权。其次,在作出涉及学生、教师的根本利益或前途的决定之前,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给予中辩的机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要举行听证会,保证对方程序上权利的实现,剔除过去那种学校、管理者居于绝对权力地位的状况。第三,为了使教育良性发展,只靠法律的硬性规定是不够的,法律在每个人面前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任何法律也都有它的漏洞,所以,我们不但需要制度,还需要人的因素参与其中,不但需要法律的规范,还需要道德习俗、社会规范、人的良知约束。做到情理结合,我们在法律面前不再只是感到冷冰冰,也会感到整个社会的温暖。这就需要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参与,不但要接受法律、行政部门的监督,更要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比如第一个例子,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委员会来专门处理这些纠纷,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司法部门的代表、律师组成,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希望逐步建立尊重学生、教师人权的学校制度,建立开放、民主的学校体系。使我们的教育在情、理、法相统一的体制下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付一静)
其他文献
通过对河北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在耕种、生长及收获环节中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生产成本最高,小麦其次;在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
当前,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高校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随着信息系统使用时间越来越长,积累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庞大的数据量一旦丢失或是受到攻击而破坏将会给所在单位造成工作的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安全建设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结合上海市级信息化共享建设项目,对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网络安全建设要求,探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技术部署、防护对策等,为患者隐私信息提高保障。
教学实绩考核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给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各中小学校和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如果教学实绩考核实施不当,会产生负面效应。    一、 考核不当的负面效应    1.南辕北辙的误导效应。就是中小学教师把完成考核指标当成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增加公共利益的手段,造成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完成考核指标不计代价、不择手段
对姜黄属SRAP反应体系进行了Mg2+、dNTPs、Taq酶、引物及模板DNA浓度等方面的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反应总体系为26.5μL,包括DNA20 ng、Mg2+2.5 mmol/L、dNTPs 0.05 mmol/L、Taq
学校危机是指在学校内外突然爆发的,干扰和破坏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威胁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对学校发展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事件。学校危机具有爆发的突然性、情境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迫性、强烈的破坏性、社会的敏感性等特点。信息公开是学校危机应对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危机应对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公开相关的事实信息,可以满足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需要,稳定公众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提高公众对危机
当下时代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在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大数据的出现也使信息安全面临着一些问题,本研究对数据分析和信息安全防护做出探讨。
本文通过对企业公文电子审批系统的实施和规划,探究文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的是一套用于企业收发文的电子审批信息系统。
一、问题提出    目前部分学校中的教师处于疲于应付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状态。常常听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说工作真累,一天到晚要工作很长时间,不仅要教学、进行学生管理,还要应付其他的杂事,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用于吃饭、睡觉,不要说有其他的活动。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名普通的高中班主任A老师的平常工作的一天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  A老师的一天只有8小时50分钟是给自己的,包括吃饭
历史表解法是将历史事件名称、背景、过程、特点、作用、意义等要素,以特定的范式概略呈现与展示的一种复习方法,具有項目周详、内容简要、高度归纳、利于对比等优点。它是一种常用的历史复习方法,在章节、单元复习课中被用得较多,在高考复习课中被用得更多。然凡事皆须有度,历史表解法的使用也有“度”的规定性,这主要表现在:(1)方法操作规程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宜过度。过分的越俎代庖,对于表格中要填的内容全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