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还小时,每年秋天,我都会带她去巴黎待上一阵。我们住在巴黎一区Palais Royal与Passage Vivienne之间的一幢位于三层的两居室公寓里。房东穆雷夫人住在我们楼上,这个地道的巴黎人是一名退休的艺术老师。她丈夫已经去世,平日里陪伴她的是法鲁克——一只小巧玲珑、皮毛光滑、眼球突出的沙色小宠物狗。这种常见的喜欢腻人的宠物经常被女士们装在手提袋中,漫不经心地为之梳毛。
每次去拜访穆雷夫人时,我们都会送给她牛津橘子果酱和沃克斯姜汁白脱甜酥饼,因为她在20世纪60年代被父亲送到英国的暑期学校时爱上了英国。她常一边感谢一边说:“要想在巴黎买到这些东西,我只能去波马榭百货商场(Le Bon Marchd)的La Grande Epicerie食品店。不过一旦去了那里,诱惑可就太大了……”她叹了口气,把手捂在胸前,仿佛是在为她的钱包惋惜。
我们常坐在一堆吊兰及高更和马蒂斯的书籍中,一边喝着草莓味的味美思酒,一边小口吃着费南雪蛋糕——这是从Hediard糕点店而不是从附近更有名的Fauchon买来的。正如她告诉我们的,Hediard的甜点是纯粹买回家吃的,而Fauchon的甜点是买来带去看戏时吃的。
每次聊天,她都喜欢问我们去了哪里,对我们的游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她对我们吃的东西也很感兴趣,尤其是甜品。她对巴黎城里所有甜点沙龙都如数家珍,并且对应该在哪里品尝都有毫不妥协的观点。她告诫我们说:“去了Angelina,你一定要尝尝Mont Blanc,绝不要吃他家的马卡龙——要吃马卡龙得去Ladurde。不过,Pierrc Herme的马卡龙味道可能更好,唔……到底谁更好很难说。不过没关系,我说的这两家都在波拿巴大街(Rue Bonaparte)上,你最好两家都去尝尝,自己做判断。”她指引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一旦我们自己发现了好去处,她也为我们感到由衷地快乐。“啊,没错!La Loir Dartsla Theiere,那家店很可爱。你们没有试试那里的巧克力火锅吗?”
毫不夸张地说,穆雷夫人就是一部甜点大百科全书,可惜几年前她去世了。而葬礼后没多久,她最爱的一家糕点店——Maison Cador也关张了。她对这家店的评价是,“要吃那里的法式朱古力蛋糕,可别吃它家的手指饼”。如今,糕饼店原来金绿色相间的雅致招牌被盖上了,曾经的店面改建成Cojean法餐厅的分店。我能想到如果穆雷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脸上会露出的轻蔑表情:“Maison Cador被改成沙拉吧!哼!”
不过,有老的糕饼店关张,就有新的开业。Hugo&Victor开业就引发了全城的热议——巴黎到底哪家店的马卡龙最好吃?还有Le Cafe Pouchkine,这是一家法式与俄式风味结合的糕点店,如今在巴黎春天百货也有了分店。以下我挑选的这些糕点店,依据本人的味觉体验——当然我承认添加了主观因素。不过,如果你在自己国家碰巧也遇见其中任何一家开的分店,那么你应该感到非常非常幸运才对。
Angelina
尽管总是挤满一堆游客,但Angelina依然会吸引当地的富裕阶层,他们穿着香奈儿的千鸟格外套,戴着珍珠项链,从杜伊勒里公园(Jardin Des Tuileries)穿过马路走来,还带着可爱的宠物吉娃娃。这间甜品店的内部装饰着拿破仑时代的新古典主义风景壁画,盛满维也纳甜面包的早餐篮子令人愉悦。穆雷夫人当年大力推荐的Mont Blanc,是用Chantilly奶油填充的一大块甜味蛋白酥皮,上面摆放了螺旋状的香草口味栗子泥。这家店的香草口味千层酥,味道也很好。无论哪一款甜点,搭配他们醇厚的“非洲人”热巧克力(浓厚得更像是肉汤,而非饮品),都足以让人们趋之若鹜——即便是最冷静的游客,也能在塞纳河边狂奔,像大猩猩那样喋喋不休。
Pierre Herme
这间位于波拿巴大街上的糕点店会在陈列柜上做文章,他们把每款甜品单独摆放,就像高档珠宝店的做法。海报上写有“所有蛋糕均不过夜”的标语,在这里没啥稀奇。一直以来,Pierre Herme都是甜点世界的卡地亚,身处法国糕点行业改革的前沿——这个改革是他的导师贾斯通·雷诺特(Gaston Lenotre)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关于马卡龙的争论一直很激烈:究竟Herme的马卡龙是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显然,马卡龙制作老手Laduree和态度傲慢的Hugo&Victor都表示反对。对于那些想回避争论的人来说,不妨绕开马卡龙,去尝尝此处的“无限香草”——一款冰凉的巧克力挞,混合墨西哥、马达加斯加和大溪地三款顶级香草。味道醇厚的咖啡鞑也是一大诱惑。
Sadaharu Aoki
论及日本对法餐的影响,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提倡新式烹调的鼻祖,如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开始摒弃传统法餐中的繁琐环节,而偏向于简单的摆盘方式及食物口味。把奢华的法餐与历来强调节制的日本美学结合起来,并非一蹴而就。但Aoki用他的专长实现了这一点。例如,他把焦糖挞和咸味黄油搭配起来,这款糕点自推出以来一直大受好评,还进入著名的玛莎百货商场(Marks&Spencer)。最棒的当然是制作精致的千层酥,馅料是抹茶口味的奶油。与他的竞争对手不同,Aoki的店铺装修十分简单,地方很小,甚至没有坐的地方,不过你可以带着你的糕点去附近的卢森堡花园。花园里,有女佣正帮她们的雇主遛狗;也有上了年纪的绅士,小胡子修得很精致,一口口吸着哈瓦那雪茄,为网球运动做热身。我女儿曾提醒我:“你写的时候一定要说,这些是巴黎最好吃的蛋糕。”当时她正大口吃着一份树莓口味千层酥。我想她说得也许没错。
Hugo&Victor
Hugo&Victor的老板雨果·宝爵(Hugues Pouget)曾是米其林三星餐厅Guy Savoy的糕点大师。2010年,他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的甜品店开业。每个小小的黑色陈列格里都陈列着一款甜点,仿佛它们是高级定制的帽子(当然,它们的确是高级定制的甜点)。黑白搭配的装饰井然有序,富有流线感的玻璃柜台彰显了它的时尚品位——这种设计颇受巴黎人推崇,之前只在类似Colette的地方采用。马卡龙是此店特色,有三种经典口味:巧克力、焦糖和香草。此外还有时令性的五种特色口味,如春天会供应青柠口味和香茅口味(从南法的种植园运过来)。 这里的马卡龙尝起来脆脆的,不失湿润的口感,精心调配的口味令人印象深刻。这几家糕饼店(在巴黎春天百货和Marche Saint-Honore有分店)还提供精选的葡萄酒来搭配甜点。在老店的不远处是Bon Marche百货商场,那里的Delicabar吧历史悠久,水果冻值得一试,当然前提是你在经过Marc Jacobs精品店后钱包里还能剩点儿零钱。
Stohrer
巴黎市中心著名的雷阿尔广场(Les Halles)曾被称为“巴黎的肚子”(源自作家Emile Zola在其小说Le Ventre de Paris中的描述)。Stohrer与雷阿尔广场仅隔一条街,是巴黎历史最悠久的糕点店之一。创建人Nicolas Stohrer是当时国王路易十五的点心厨师。店铺内部金碧辉煌,到处是镀金和镜子的装饰,镜面上还有身穿轻薄纱裙的仙女托着装有美味食物的盘子,十足的巴洛克风格。这种奢华风格也很好地反映在Stohrer最著名的一款点心上——puitsd’amour(爱的源泉),这是一款用香草奶油做馅料的圆形糕饼,顶部有用烙铁烤制的焦糖。另外,Stohrer也曾为波兰国王工作过,专门为喜欢烈酒但又不喜欢太干口感蛋糕的国王发明了一款Babaau Rhum(朗姆糕)。至今,朗姆糕依然是这家店铺的明星产品;后来,他们又推出了改良产品Ali-Baba,用朗姆酒浸渍的伊利里亚葡萄干作为原料,当然,新产品也好评如潮。
Pain de Sucre
糕点师娜塔莉·罗伯特(Nathalie Robert)与迪迪埃·马特雷(Didier Mathray)擅长高端美食“搞怪”。自从2004年在Le Marais开业第一家店,这对搭档就开始重新让棉花糖风靡起来。他们推出的棉花糖有卵石大小,当然和你在加油站买的袋装棉花糖完全不同,两者的差别就仿佛日光灯与自然光。你可以选择香蕉、橘子花或玫瑰花瓣口味的,保准不会让你失望。但对于那些想体会真正非凡口味的顾客来说,藏红花和绿茶口味的棉花糖是强烈推荐的。店主热爱“找乐”的风格也体现在他独创的蛋白酥皮毛毛虫里——这款糕点令人想起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确,罗伯特和马特雷崇尚自由自在的大胆创新,但你别因此误以为他俩对糕点制作这事态度马虎。
一款名为Baobab的朗姆糕要搭配一根吸管来品尝香草朗姆味的潘趣酒,这样的组合恐怕让最保守的苏丹也会眉开眼笑。此外,还有美妙的树莓杏仁口味奶油挞,上面撒着绿色的开心果。用小玻璃杯盛着的各色甜点(法语称为Verrines)也是巴黎城里最棒的,尤其是混合了食用大黄的大
Du Pain et Des Idess
法国人把糕点店和烘焙坊分得很清楚。这里是一家烘焙坊,店主克里斯多夫·瓦瑟(Christophe Vhsseur)一度严肃地“警告”顾客:“这儿可不是你买甜点的地方。”烤好的东西堆在大陶瓷盘上,或放在木块上切片。Chausson用新鲜水果而非果泥制作,具体做法是把苹果切成薄片,接着用糕点原料裹起来再烤熟。开心果巧克力是填充了开心果奶油和苦巧克力的馅料,外面是糕点原料,味道很好。如果你在下午四点后过去,还能买到友谊面包(Pain desamis),那是一款发酵速度缓慢的酸面包,很多内行人士都评价它为法国最好的面包。
Laduree
马卡龙最初是一种尝起来很干的普通饼干,被当时凯瑟琳·德·梅第奇皇后(Catherine de Medicis)的意大利厨师带到法国。直到20世纪初,Laduree的老板Pierre Desfontaines才将之改良为我们熟知的脆脆的小甜点。100年后,他的后代们仍然是巴黎马卡龙行业的翘楚。巴黎城里有很多分店,但是这家位于波拿巴街的店铺别具魅力。甜品店的一楼充满东方风情,饰有中国元素、棕榈叶和产自土耳其的地毯。楼上是温馨的客厅,处处可见镶铜与镀金,也许曾属于第一帝国时代的某位有着风流韵事的寡居贵妇。
这里的马卡龙种类繁多,有些是经典口味,有些是时令性的。此外,玫瑰树莓口味的圣奥诺雷泡芙蛋糕添加了胡椒和青柠风味的爪哇巧克力蛋糕,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待上20分钟你就能理解巴黎人为何会在不好的年景里如此评价这家店铺:“只要你置身于Ladurde,就会相信,一切终究会好起来的。”
每次去拜访穆雷夫人时,我们都会送给她牛津橘子果酱和沃克斯姜汁白脱甜酥饼,因为她在20世纪60年代被父亲送到英国的暑期学校时爱上了英国。她常一边感谢一边说:“要想在巴黎买到这些东西,我只能去波马榭百货商场(Le Bon Marchd)的La Grande Epicerie食品店。不过一旦去了那里,诱惑可就太大了……”她叹了口气,把手捂在胸前,仿佛是在为她的钱包惋惜。
我们常坐在一堆吊兰及高更和马蒂斯的书籍中,一边喝着草莓味的味美思酒,一边小口吃着费南雪蛋糕——这是从Hediard糕点店而不是从附近更有名的Fauchon买来的。正如她告诉我们的,Hediard的甜点是纯粹买回家吃的,而Fauchon的甜点是买来带去看戏时吃的。
每次聊天,她都喜欢问我们去了哪里,对我们的游历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她对我们吃的东西也很感兴趣,尤其是甜品。她对巴黎城里所有甜点沙龙都如数家珍,并且对应该在哪里品尝都有毫不妥协的观点。她告诫我们说:“去了Angelina,你一定要尝尝Mont Blanc,绝不要吃他家的马卡龙——要吃马卡龙得去Ladurde。不过,Pierrc Herme的马卡龙味道可能更好,唔……到底谁更好很难说。不过没关系,我说的这两家都在波拿巴大街(Rue Bonaparte)上,你最好两家都去尝尝,自己做判断。”她指引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一旦我们自己发现了好去处,她也为我们感到由衷地快乐。“啊,没错!La Loir Dartsla Theiere,那家店很可爱。你们没有试试那里的巧克力火锅吗?”
毫不夸张地说,穆雷夫人就是一部甜点大百科全书,可惜几年前她去世了。而葬礼后没多久,她最爱的一家糕点店——Maison Cador也关张了。她对这家店的评价是,“要吃那里的法式朱古力蛋糕,可别吃它家的手指饼”。如今,糕饼店原来金绿色相间的雅致招牌被盖上了,曾经的店面改建成Cojean法餐厅的分店。我能想到如果穆雷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脸上会露出的轻蔑表情:“Maison Cador被改成沙拉吧!哼!”
不过,有老的糕饼店关张,就有新的开业。Hugo&Victor开业就引发了全城的热议——巴黎到底哪家店的马卡龙最好吃?还有Le Cafe Pouchkine,这是一家法式与俄式风味结合的糕点店,如今在巴黎春天百货也有了分店。以下我挑选的这些糕点店,依据本人的味觉体验——当然我承认添加了主观因素。不过,如果你在自己国家碰巧也遇见其中任何一家开的分店,那么你应该感到非常非常幸运才对。
Angelina
尽管总是挤满一堆游客,但Angelina依然会吸引当地的富裕阶层,他们穿着香奈儿的千鸟格外套,戴着珍珠项链,从杜伊勒里公园(Jardin Des Tuileries)穿过马路走来,还带着可爱的宠物吉娃娃。这间甜品店的内部装饰着拿破仑时代的新古典主义风景壁画,盛满维也纳甜面包的早餐篮子令人愉悦。穆雷夫人当年大力推荐的Mont Blanc,是用Chantilly奶油填充的一大块甜味蛋白酥皮,上面摆放了螺旋状的香草口味栗子泥。这家店的香草口味千层酥,味道也很好。无论哪一款甜点,搭配他们醇厚的“非洲人”热巧克力(浓厚得更像是肉汤,而非饮品),都足以让人们趋之若鹜——即便是最冷静的游客,也能在塞纳河边狂奔,像大猩猩那样喋喋不休。
Pierre Herme
这间位于波拿巴大街上的糕点店会在陈列柜上做文章,他们把每款甜品单独摆放,就像高档珠宝店的做法。海报上写有“所有蛋糕均不过夜”的标语,在这里没啥稀奇。一直以来,Pierre Herme都是甜点世界的卡地亚,身处法国糕点行业改革的前沿——这个改革是他的导师贾斯通·雷诺特(Gaston Lenotre)在20世纪70年代发起的。关于马卡龙的争论一直很激烈:究竟Herme的马卡龙是不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显然,马卡龙制作老手Laduree和态度傲慢的Hugo&Victor都表示反对。对于那些想回避争论的人来说,不妨绕开马卡龙,去尝尝此处的“无限香草”——一款冰凉的巧克力挞,混合墨西哥、马达加斯加和大溪地三款顶级香草。味道醇厚的咖啡鞑也是一大诱惑。
Sadaharu Aoki
论及日本对法餐的影响,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提倡新式烹调的鼻祖,如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开始摒弃传统法餐中的繁琐环节,而偏向于简单的摆盘方式及食物口味。把奢华的法餐与历来强调节制的日本美学结合起来,并非一蹴而就。但Aoki用他的专长实现了这一点。例如,他把焦糖挞和咸味黄油搭配起来,这款糕点自推出以来一直大受好评,还进入著名的玛莎百货商场(Marks&Spencer)。最棒的当然是制作精致的千层酥,馅料是抹茶口味的奶油。与他的竞争对手不同,Aoki的店铺装修十分简单,地方很小,甚至没有坐的地方,不过你可以带着你的糕点去附近的卢森堡花园。花园里,有女佣正帮她们的雇主遛狗;也有上了年纪的绅士,小胡子修得很精致,一口口吸着哈瓦那雪茄,为网球运动做热身。我女儿曾提醒我:“你写的时候一定要说,这些是巴黎最好吃的蛋糕。”当时她正大口吃着一份树莓口味千层酥。我想她说得也许没错。
Hugo&Victor
Hugo&Victor的老板雨果·宝爵(Hugues Pouget)曾是米其林三星餐厅Guy Savoy的糕点大师。2010年,他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的甜品店开业。每个小小的黑色陈列格里都陈列着一款甜点,仿佛它们是高级定制的帽子(当然,它们的确是高级定制的甜点)。黑白搭配的装饰井然有序,富有流线感的玻璃柜台彰显了它的时尚品位——这种设计颇受巴黎人推崇,之前只在类似Colette的地方采用。马卡龙是此店特色,有三种经典口味:巧克力、焦糖和香草。此外还有时令性的五种特色口味,如春天会供应青柠口味和香茅口味(从南法的种植园运过来)。 这里的马卡龙尝起来脆脆的,不失湿润的口感,精心调配的口味令人印象深刻。这几家糕饼店(在巴黎春天百货和Marche Saint-Honore有分店)还提供精选的葡萄酒来搭配甜点。在老店的不远处是Bon Marche百货商场,那里的Delicabar吧历史悠久,水果冻值得一试,当然前提是你在经过Marc Jacobs精品店后钱包里还能剩点儿零钱。
Stohrer
巴黎市中心著名的雷阿尔广场(Les Halles)曾被称为“巴黎的肚子”(源自作家Emile Zola在其小说Le Ventre de Paris中的描述)。Stohrer与雷阿尔广场仅隔一条街,是巴黎历史最悠久的糕点店之一。创建人Nicolas Stohrer是当时国王路易十五的点心厨师。店铺内部金碧辉煌,到处是镀金和镜子的装饰,镜面上还有身穿轻薄纱裙的仙女托着装有美味食物的盘子,十足的巴洛克风格。这种奢华风格也很好地反映在Stohrer最著名的一款点心上——puitsd’amour(爱的源泉),这是一款用香草奶油做馅料的圆形糕饼,顶部有用烙铁烤制的焦糖。另外,Stohrer也曾为波兰国王工作过,专门为喜欢烈酒但又不喜欢太干口感蛋糕的国王发明了一款Babaau Rhum(朗姆糕)。至今,朗姆糕依然是这家店铺的明星产品;后来,他们又推出了改良产品Ali-Baba,用朗姆酒浸渍的伊利里亚葡萄干作为原料,当然,新产品也好评如潮。
Pain de Sucre
糕点师娜塔莉·罗伯特(Nathalie Robert)与迪迪埃·马特雷(Didier Mathray)擅长高端美食“搞怪”。自从2004年在Le Marais开业第一家店,这对搭档就开始重新让棉花糖风靡起来。他们推出的棉花糖有卵石大小,当然和你在加油站买的袋装棉花糖完全不同,两者的差别就仿佛日光灯与自然光。你可以选择香蕉、橘子花或玫瑰花瓣口味的,保准不会让你失望。但对于那些想体会真正非凡口味的顾客来说,藏红花和绿茶口味的棉花糖是强烈推荐的。店主热爱“找乐”的风格也体现在他独创的蛋白酥皮毛毛虫里——这款糕点令人想起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确,罗伯特和马特雷崇尚自由自在的大胆创新,但你别因此误以为他俩对糕点制作这事态度马虎。
一款名为Baobab的朗姆糕要搭配一根吸管来品尝香草朗姆味的潘趣酒,这样的组合恐怕让最保守的苏丹也会眉开眼笑。此外,还有美妙的树莓杏仁口味奶油挞,上面撒着绿色的开心果。用小玻璃杯盛着的各色甜点(法语称为Verrines)也是巴黎城里最棒的,尤其是混合了食用大黄的大
Du Pain et Des Idess
法国人把糕点店和烘焙坊分得很清楚。这里是一家烘焙坊,店主克里斯多夫·瓦瑟(Christophe Vhsseur)一度严肃地“警告”顾客:“这儿可不是你买甜点的地方。”烤好的东西堆在大陶瓷盘上,或放在木块上切片。Chausson用新鲜水果而非果泥制作,具体做法是把苹果切成薄片,接着用糕点原料裹起来再烤熟。开心果巧克力是填充了开心果奶油和苦巧克力的馅料,外面是糕点原料,味道很好。如果你在下午四点后过去,还能买到友谊面包(Pain desamis),那是一款发酵速度缓慢的酸面包,很多内行人士都评价它为法国最好的面包。
Laduree
马卡龙最初是一种尝起来很干的普通饼干,被当时凯瑟琳·德·梅第奇皇后(Catherine de Medicis)的意大利厨师带到法国。直到20世纪初,Laduree的老板Pierre Desfontaines才将之改良为我们熟知的脆脆的小甜点。100年后,他的后代们仍然是巴黎马卡龙行业的翘楚。巴黎城里有很多分店,但是这家位于波拿巴街的店铺别具魅力。甜品店的一楼充满东方风情,饰有中国元素、棕榈叶和产自土耳其的地毯。楼上是温馨的客厅,处处可见镶铜与镀金,也许曾属于第一帝国时代的某位有着风流韵事的寡居贵妇。
这里的马卡龙种类繁多,有些是经典口味,有些是时令性的。此外,玫瑰树莓口味的圣奥诺雷泡芙蛋糕添加了胡椒和青柠风味的爪哇巧克力蛋糕,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待上20分钟你就能理解巴黎人为何会在不好的年景里如此评价这家店铺:“只要你置身于Ladurde,就会相信,一切终究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