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技术院校及相关的培训机构培养技能人才,要完成对学生的理论文化教育与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两项教育任务。理论教学组织易于实现,而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则需要足够的硬件设施、训练耗材和具备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组织好对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培养,被社会认可,一直是办学单位寻求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技能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实践中,归纳了一些可行性强的高效运作方法,可提升办学能力,亦可完善技能教学培训结构模块化,培养出专业技术好、综合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创新教学过程——技能人才教学培训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技术教育由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两项教学模块组成。
1.理论教学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阶段(基础文化)。二是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专业相关知识)。三是专业课教学阶段(专业知识和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第一部分集中教学,严格要求。第二部分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课程与内容,有针对性、应用性地组织教学。第三部分要结合专业技术技能课题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内容要为专业技能服务,并渗透到专业技能教学模块中。
2.专业技术培训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实操基本训练阶段。主要学习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特点:内容独立,各项技能关联性不强,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巩固掌握。这个部分教学训练单一,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耗材。第二阶段是单项专业技能的应用性训练阶段。开始运用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特点:需用设备、设施训练耗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补充,仍需采取集中训练的形式实施。第三阶段是复合技术技能应用与专业技能的形成阶段。特点:培训要求的设备、设施及辅助器材、训练材料等种类多、性能高。满足这个阶段教学培训需要的硬件条件,除办学多年产教结合较好的学校外,一般教学单位短时间很难达到。所以,要寻求办学最佳的运作途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可采取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内部实习与外部实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培训目标。
二、学校规范性培养与企业应用性培训——成就综合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可以考虑争取联合办学或校企结合的办学形式,来实现投资大、实作性强的技能教学,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体方法是集中精力、资金办好第一、二阶段的教学与培训。这个阶段无论哪种专业的技术工种,都处在基本基础技能的训练和专业认识的形成阶段,在组织形式上为理论课集中教学。第二阶段的技能教学尽量在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基础技能要达标。第三阶段是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学校在选择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基地时,要选准企业、选准岗位。企业生产技术规模、学生实习工种岗位、设备、操作工艺技术等,能满足学生在企业得到本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操作训练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习,培养了应用能力,同时又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得到一个双赢的
结果。
三、校企合作——创建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办学单位尽可能安排专业课教师和技能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把工厂的新工艺、新技术带回来,并及时渗透到专业课中去,锻炼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运作有五大好处:一是学生通过企业先进设备、工艺、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可较快强化与提高综合专业水平,尤其是操作应用能力;二是学校弥补了实习训练设备、材料等办学条件的不足;三是让学生走入企业。企业认可学生、吸纳学生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四是实习基地中的企业也相应得到无偿或廉价劳动力;五是学生在应用技能的培训中可获得少量的生活
补贴。
四、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技能教学培训水平,提升办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硬件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诸多办学项中是最关键和难度大的运作主项。民办学校要想建立一支能担负高等级教学组织的教师队伍,可以精选一定量的优秀专业专职教师;聘高知高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门专项技能教师;多创造与专业生产接近的实践机会作为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催化剂。按照教学培训需要、教学实施组织能力选择教师。优秀的教师能实现高等级职业技术培训和低消耗的高效教学训练结果。因此,学校不但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且要借助社会力量请高技术能人提升教学能力,人才共享,实现培训培养
目标。
(作者单位:济宁技师学院 )
一、创新教学过程——技能人才教学培训课程结构模块化
职业技术教育由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两项教学模块组成。
1.理论教学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部分。一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阶段(基础文化)。二是专业基础课教学阶段(专业相关知识)。三是专业课教学阶段(专业知识和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第一部分集中教学,严格要求。第二部分可根据专业需要选择课程与内容,有针对性、应用性地组织教学。第三部分要结合专业技术技能课题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内容要为专业技能服务,并渗透到专业技能教学模块中。
2.专业技术培训模块
这个模块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实操基本训练阶段。主要学习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特点:内容独立,各项技能关联性不强,需要学生反复训练巩固掌握。这个部分教学训练单一,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耗材。第二阶段是单项专业技能的应用性训练阶段。开始运用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特点:需用设备、设施训练耗材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补充,仍需采取集中训练的形式实施。第三阶段是复合技术技能应用与专业技能的形成阶段。特点:培训要求的设备、设施及辅助器材、训练材料等种类多、性能高。满足这个阶段教学培训需要的硬件条件,除办学多年产教结合较好的学校外,一般教学单位短时间很难达到。所以,要寻求办学最佳的运作途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的优化模式。可采取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内部实习与外部实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培训目标。
二、学校规范性培养与企业应用性培训——成就综合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可以考虑争取联合办学或校企结合的办学形式,来实现投资大、实作性强的技能教学,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体方法是集中精力、资金办好第一、二阶段的教学与培训。这个阶段无论哪种专业的技术工种,都处在基本基础技能的训练和专业认识的形成阶段,在组织形式上为理论课集中教学。第二阶段的技能教学尽量在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基础技能要达标。第三阶段是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学校在选择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基地时,要选准企业、选准岗位。企业生产技术规模、学生实习工种岗位、设备、操作工艺技术等,能满足学生在企业得到本专业技能的应用性操作训练的需求。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参与生产实习,培养了应用能力,同时又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得到一个双赢的
结果。
三、校企合作——创建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办学单位尽可能安排专业课教师和技能教师跟随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技术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把工厂的新工艺、新技术带回来,并及时渗透到专业课中去,锻炼提高了教师的技能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运作有五大好处:一是学生通过企业先进设备、工艺、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可较快强化与提高综合专业水平,尤其是操作应用能力;二是学校弥补了实习训练设备、材料等办学条件的不足;三是让学生走入企业。企业认可学生、吸纳学生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四是实习基地中的企业也相应得到无偿或廉价劳动力;五是学生在应用技能的培训中可获得少量的生活
补贴。
四、走出去引进来——提高技能教学培训水平,提升办学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硬件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诸多办学项中是最关键和难度大的运作主项。民办学校要想建立一支能担负高等级教学组织的教师队伍,可以精选一定量的优秀专业专职教师;聘高知高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门专项技能教师;多创造与专业生产接近的实践机会作为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催化剂。按照教学培训需要、教学实施组织能力选择教师。优秀的教师能实现高等级职业技术培训和低消耗的高效教学训练结果。因此,学校不但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而且要借助社会力量请高技术能人提升教学能力,人才共享,实现培训培养
目标。
(作者单位:济宁技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