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引导探究性学习,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创新能力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3
  创新能力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发挥情商和潜能的敏锐性、应变能力,体现出人格的特征。因此,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而且能形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育创新动力
  好奇心是智慧之花,求知欲是学习动力。中学地理教材,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的渴望,也包含探求未知的欲望,它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会努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精心设计课题导言,制造悬念引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或以问题引发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组织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合理化。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揣摩以下问题:为什么冬天冷而夏天热?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区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教师讲课,激发了兴趣和求知欲,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营造鼓励创新和充满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时,笔者让学生先聊聊家乡最近的天气状况,说说周末都去哪里玩,谈谈自己喜欢或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学生的大胆直言,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他们的所知所想,及时解决他们在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给予直接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容易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鼓励学生质疑反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设计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例如:为什么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煤炭?乞力马扎罗山是著名的“赤道雪山”,在20世纪初,有许多欧洲人不相信它的存在,你知道导致其顶部出现积雪的原因吗?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核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运用假设、对比、逆向、拓展、递进等多种启发方式,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何把南极洲丰富的水资源运到撒哈拉沙漠,使其变为绿洲良田;家乡的交通状况对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等问题,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集中思维就是从已知的种种信息中产生一个结论,从现成的众多材料中寻找一个答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图中相关内容,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时,在课堂上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图,让学生思考长江流经的省区沿岸的地形、气候降水、支流分布、植被特点等,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从而得出答案。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化文为图、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地球运动的变化过程 时,笔者用多媒体配以动态演示,使地球运动形象直观,
  简单明了,展现在学生眼前,清楚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着眼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探究新知,提高其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于是产生了求得解决问题的欲望与探究的兴趣。
  四、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世界地形》前,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沙土等材料,分小组制作陆地五种基本类型的地形模型,在课堂上介绍本组的作品,并对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这种课内外合作探究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而且使学生深刻了解地形的特征,在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才能智慧,从而使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等科学素质得以培养。
  地理教师要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而且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 教育创新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调动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做好经济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为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奠定了坚实根基。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穷二白到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
课堂阶段化即将课堂教学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又相辅相成,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不同的人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划分持不同观点.例如,孔子的观点是,“学、思、行”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内涵;昆体良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三段论学习法,即模仿阶段、理论学习、实践练习;赫尔巴特则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而杜威则将学习过程归结为疑难问题的发现、疑
本研究分析了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2种优势植物叶热值、灰分含量和C、N含量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2种优势植物叶平均干重热值为乔木(20.95 kJ.g-1)>灌木(20.50 kJ.g-1)>草本(17.49 kJ.g-1),去灰分热值为灌木(21.78 kJ.g-1)>乔木(21.73 kJ.g-1)>草本(18.62 kJ.g-1),灰分含量为草本(5.94%)>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文章集中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简要叙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三年是决定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因公民素质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较多必修课。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学校部分资源配置欠合理,学生常出现部分学科
我国有句非常有名的古谚“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经有了感恩的理念。从当前来看,感恩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恩、感恩、报恩、识恩、施恩等为中心,将这些感恩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初中数学既是一门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课程,又是重视学生知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能力评价的一门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区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近年来中国许多旅游区都在积极培育旅游产业集群,要真正实现由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演变,必须深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必须具备的空间集聚性、集群网络性、集群创新性、根植性4个基本特征,理解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内涵,找出培育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依据.本研究以阴那山旅游区为例,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角度对该旅游区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
文章在分析当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功能诉求,并以此理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评价的几大导向,以期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