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文献研究,同时以湘南学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新思路:牢固树立“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培训机制;构建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关键词: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 “双师型” 湘南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5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务院2015年11月5日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指出,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地方高校差别化发展和转型发展急需一大批“双师型”教师来有力支撑。
  校企合作教育能将传授间接经验的教学环境与获知直接经验的生产现场环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方面上的不同优势,培养出有企行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以及市场需求的学生,校企合作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有效方法。
  1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深入认识
  部分地方高校对“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不全面,重视不够,价值观念上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知识考核,重学历学位、轻实质业绩,不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职称评定上强调以科学研究成果为主导,重研究、轻應用, 重文凭、轻能力,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双师型”教师必须将主体精力放在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写作等硬性条件上,这就直接导致“双师型”教师存在不足的现状。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培训机制
  大部分地方高校并没有将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人才工程建设与“双师型”教师建设联系在一起,同时在职称评聘中没有做好分类评审工作,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评审标准和评价机制。在日常管理中,缺乏系统性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一方面,学校因为认识不到位,对自有“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素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培养不够。
  1.3 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不畅通,“双师型”教师培养效果显著降低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高校虽然有与所设专业相对应的合作企业,但由于没有成立专门的协调部门,没有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不顺畅。在实际合作中,企业一些技术部门和生产工艺不欢迎高校教师学习,最新的企业技术和知识有很多老师无法跟上,同时企业生存压力大以及对科学研究效益要求高,因此,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效果显著降低。
  2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
  2.1 牢固树立“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
  地方高校应树立“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凝练特色,集中精力发展应用型优势、特色学科,争创应用型特色一流学科,培养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帮助教师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整合,建设一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在教学改革上,要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模式。地方高校学生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阶段(2.5年)、企业学习阶段(1.5年),校内学习阶段,重新构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工程实践课程、工程设计课程与工程创新课程,工程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必须由近5年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1年及以上教师担任,加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合作教学、科学研究。
  企业学习阶段,深入企业学习最新生产技术知识、企业实践操作课程和企业文化,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实践,指导学生的论文毕业,论文须与企业生存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成为既有工程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教学改革为抓手,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形成一支具有丰富企业、行业经验“双师型”专任教师为主,高级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教师为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2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培训机制
  2.2.1 构建“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先后制定了《湘南学院关于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南学院“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湘南学院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明确规定 “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条件和奖励条件,奖励“双师型”教师每人5000元到10000元不等,对符合奖励要求的二级学院奖励每个单位20000元,鼓励教职工积极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截至目前,湘南学院有“双师型”专任教师共348人。同时,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在高层次人才工程推荐、师资培养培训人员遴选以及职称评审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实施优先推荐和加分政策,大力实施百名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工程,有效的激励教师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2.2.2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职称评价导向作用,明确“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性研究的评价导向,考核评价从以科研项目、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科技成果、技术服务为主,克服唯论文、唯奖项、唯职称、唯学历倾向,探索代表业绩评价体系。同时对于特别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设立职称直通条件。教师已有职称并聘任在岗,申报同一等级另外一个系列(专业)职称,不受所在单位评审职数限制,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机制。   将“双师型”教师评价结果与待遇相关,“双师型”教师每年必须指导学生参与工程设计或者指导学生取得科研项目一项或者指导学校参加行政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一项,且担任相关实践课程一门,满足上述条件者才能给“双师型”教师相应奖励待遇。
  2.2.3 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出台相应的“双师型”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百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制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等文件、制度。对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的教职工提供全额工资资助;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所有培训开支,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大赛取得成绩予以奖励,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大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實施专职“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培养工程,工程涵盖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学院每个学期举办教学技能竞赛,并每年组织对“双师型”教师能力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每月进行教研室教学观摩和学习,每年组织教师教学比武,每年为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能力培训。校企双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校企“双向交流、双向培训”的机制。
  2.3 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资源共享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制定。
  通过互派专家常驻模式,学校派教师常驻企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前沿技术开发与研究,负责企业的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企业安排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实践课程授课以及论文指导,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人才资源的共享。
  通过资源共建模式,共同投资建立实验室,实现资源集约和资源共享。同时,校企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特色实训教材,共建体现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的课程标准,共担教学任务。学校与企业联合搭建产教研平台,校企积极开展多项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实现校企共建教学和科研建设。
  3 结语
  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急需一大批“双师型”教师作为有力支撑,地方高校面临着“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寻求符合地方高校发展实际需要且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可以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谢广霞.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视角[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5-108.
  [2] 邢赛鹏.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9):4-8.
  [3] 杨新焕.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综述[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3-2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依托校企合作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针对管理机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校企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校企混合所有制的探讨,深刻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及该校企合作中各种机制的改革和实现方式方法,从而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构建管理共同体、师资共同体、资源共同体、产学研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使得该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中形成示范作用。  关键词:校企混合 共同体育人机制机制 创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怎样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税务会计岗位是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本文以行动导向为指导理念,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环节等几个方面,对纳税实务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促进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摘 要:护理院校的校园环境是每一位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氛围对于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不一样的创新环境,能够造就出不一样的创新人才。帮助每一位护理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顺利就业,能够应对今后就业岗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护理本科院校最终的培养目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学观念也随之改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
期刊
摘 要: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以上海高校志愿者为典型,梳理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概况与模式。鸟瞰国际视野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生态状况,并以传播主体——上海高校志愿者为中心。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客观的数据分析。从志愿者培训、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等环节逐个寻查与梳理,尝试建构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培养模式。洞察以志愿者为能量点的中华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流行病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介绍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研究综合性实验教学设计,通过现场调查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实施、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尝试解决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主题分散且多属于验证性内容的教学难题。以期在更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
期刊
摘 要: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目标,有意识的将企业文化和特征主动的向社会进行传播和扩展。企业通过形象识别系统向公众展示其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为宣传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跨国公司在CIS设计中需将跨文化因素考虑其中。本文通过分析肯德基的形象识别系统,探讨CIS在跨国企业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和建议,为我国跨国企业的
期刊
摘 要:在“科教兴国 科普在我”的新时代背景下,我校充分利用特有的“水土保持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平台,策划并实施了一次大型特色科普示范活动。从天文地理展示、气象服务演示、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趣味科普实验、径流小区实地展示讲解、3D打印现场演示和解读、果蔬的科学种植和食用等8个板块,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竞猜竞答和互动体验活动。青少年学生和来宾都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科普体验,该活动也为区域其它机构做了一次良好的科普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基于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9—2011年上海2119家高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的平均技术创新效率为0.24,表明有大量的低效企业存在;(2)2009—2011年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为稳定;(3)对企业创新有显著推动作用的是产值规模、产学研、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出口和技术改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与行业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提升创新效
期刊
摘 要:通过对15家副省级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的调研,从平台建设、讲座、培训专栏设置、信息推送等方面入手,对讲座、培训信息推广效果进行量化和总结。针对调查的结果探讨公共图书馆开展微信讲座、培训信息阅读推广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微信公共平台 讲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c)-0198-02  根据微信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中绿色技术的采用,对建筑微环境,包括热环境、空气环境、光环境等的建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建筑工程给人以健康、舒适、绿色、生态的使用感受。江宁开发区科技展览馆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双龙大道西侧,百家湖边。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对建筑微环境,包括热环境、空气环境、光环境等的建构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江宁开发区科技展览馆 建筑微环境 热环境 空气环境 光环境  中图分类号:T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