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根茎类中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材饮片效能比较分析。方法:选取中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材饮片类型的人参、党参和黄芪各50g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煎煮,观察其有效成分的效能。结果:中药颗粒剂的初次提取效率较高,但是在3次之后,基本上有效成分会流失殆尽,而中药饮片虽然初次提取效率相对较低,但是可以提取5次左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茎类中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材饮片效能比较分析,可以作为中药生产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颗粒剂 中药材饮片 效能分析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根基类中药颗粒剂和中药材饮片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但是对两者之间的效能分析却缺乏有效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人参、党参和黄芪来对根茎类中药颗粒剂和中药材饮片的效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中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材饮片类型的人参、党参和黄芪各50g作为研究对象。
1.2 检测方式及仪器
1.2.1 仪器的选择
在对人参、党参和黄芪的研究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其主要包括:(1)由美国生产的1100型高效液相色普仪。(2)RE-52C旋转蒸发仪。(3)FQC-100和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清洗机。(4)SC202-1的电热恒温干燥箱。(5)FA1004电子天平。(6)恒温电热水热锅。
1.2.2 煎煮方式
对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加入6倍的水进行煎煮,每次煎煮15min,共煎煮5次,对其煎煮后的有效成分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定方式
根据我国修订的中国药典中的药物测定方式,对实验药材进行测定,并且对其有效成分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参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人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74.2%,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3.1%,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9.1%,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0%,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8%。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91.3%,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6.7%,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8%,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3%,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党参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党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1.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4.1%,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5.0%,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8.1%,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2%。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0.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6.3%,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8%,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6%,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黄芪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黄芪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8.2%,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4.9%,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9.9%,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4%,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6%。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6.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8.7%,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4.0%,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颗粒剂及中药饮片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中药饮片是通过对药材的加工而获取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在对根茎类药物的提取中,将中药材适当的粉碎,并且经过2次煎煮,即可获取相应的有效成分,如果粉碎的数目过大,容易导致药物糊化,继而不利于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由于糊化部位的包裹,导致有效成分难以科学的提取[1]。而生物颗粒剂的粉碎程度相对较大,其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效能,从而可以快速的提取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2]。
在对人参进行煎煮的过程中,发现有效成分会随着煎煮次数的不断增多而逐渐减少,并且中药饮片的煎煮次数相对较多,可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会过度的流失。而中药颗粒剂的初次煎煮有效成分相对较高,但是后期的有效成分却流失较快[3]。由此可见,中药饮片适合多次煎煮服用,而中药颗粒剂却只适合在前3次煎煮服用。在本次研究中,党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1.9%,
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2%。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0.9%,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党参和黄芪有效成分的煎煮研究中发现,其有效成分的保留与人参的含量基本相同,中药饮片的初次提取有效成分相对于中药颗粒剂相对较低,而在后续的提取中,却可以多次提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由此可见,中药饮片适合多次服用,符合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而中药颗粒剂的初次提出效率较高,相对适用于急症的治疗,可以在短期内达到相应的效果,类似于西医的治疗手段。在本次研究中,党参和黄芪中药颗粒剂初次煎煮提取的有效成分相对较高,但是在后续提取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明显低于中药饮片。并且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我国对中药饮片和重要颗粒剂的生产中,对其效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为我国药品事业的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宽宽.活血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片有效部位提取效能比较研究[J].新中医,2015,11(05):209-210.
[2]刘起华,文谨,章军,等.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对比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4,05(08):591-595.
[3]肖龙泉.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比较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07(11):729-731.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颗粒剂 中药材饮片 效能分析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根基类中药颗粒剂和中药材饮片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但是对两者之间的效能分析却缺乏有效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人参、党参和黄芪来对根茎类中药颗粒剂和中药材饮片的效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中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材饮片类型的人参、党参和黄芪各50g作为研究对象。
1.2 检测方式及仪器
1.2.1 仪器的选择
在对人参、党参和黄芪的研究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其主要包括:(1)由美国生产的1100型高效液相色普仪。(2)RE-52C旋转蒸发仪。(3)FQC-100和频率为40kHz的超声波清洗机。(4)SC202-1的电热恒温干燥箱。(5)FA1004电子天平。(6)恒温电热水热锅。
1.2.2 煎煮方式
对中药颗粒剂和中药饮片加入6倍的水进行煎煮,每次煎煮15min,共煎煮5次,对其煎煮后的有效成分进行统计分析。
1.3 判定方式
根据我国修订的中国药典中的药物测定方式,对实验药材进行测定,并且对其有效成分的百分比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参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人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74.2%,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3.1%,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9.1%,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0%,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8%。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91.3%,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6.7%,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8%,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3%,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党参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党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1.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4.1%,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5.0%,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8.1%,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2%。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0.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6.3%,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8%,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6%,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黄芪中药颗粒剂和饮片的有效成分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黄芪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8.2%,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24.9%,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9.9%,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4%,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6%。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6.9%,煎煮2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8.7%,煎煮3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4.0%,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颗粒剂及中药饮片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中药饮片是通过对药材的加工而获取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在对根茎类药物的提取中,将中药材适当的粉碎,并且经过2次煎煮,即可获取相应的有效成分,如果粉碎的数目过大,容易导致药物糊化,继而不利于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由于糊化部位的包裹,导致有效成分难以科学的提取[1]。而生物颗粒剂的粉碎程度相对较大,其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效能,从而可以快速的提取有效成分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2]。
在对人参进行煎煮的过程中,发现有效成分会随着煎煮次数的不断增多而逐渐减少,并且中药饮片的煎煮次数相对较多,可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不会过度的流失。而中药颗粒剂的初次煎煮有效成分相对较高,但是后期的有效成分却流失较快[3]。由此可见,中药饮片适合多次煎煮服用,而中药颗粒剂却只适合在前3次煎煮服用。在本次研究中,党参中药饮片煎煮1次后的有效成分比例为51.9%,
煎煮5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1.2%。而中药颗粒剂煎煮1次后有效成分为80.9%,煎煮4次的有效成分比例为0.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党参和黄芪有效成分的煎煮研究中发现,其有效成分的保留与人参的含量基本相同,中药饮片的初次提取有效成分相对于中药颗粒剂相对较低,而在后续的提取中,却可以多次提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由此可见,中药饮片适合多次服用,符合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而中药颗粒剂的初次提出效率较高,相对适用于急症的治疗,可以在短期内达到相应的效果,类似于西医的治疗手段。在本次研究中,党参和黄芪中药颗粒剂初次煎煮提取的有效成分相对较高,但是在后续提取的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明显低于中药饮片。并且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我国对中药饮片和重要颗粒剂的生产中,对其效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为我国药品事业的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宽宽.活血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片有效部位提取效能比较研究[J].新中医,2015,11(05):209-210.
[2]刘起华,文谨,章军,等.根及根茎类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对比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4,05(08):591-595.
[3]肖龙泉.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比较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07(11):72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