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绘画迹象论》的研读渐熟,从而对作迹生象的过程重新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从古至今,绘画活动都离不开人类作迹的本能。本文主要阐述在综合绘画中媒介的意义和各种媒材的迹表现,依附于《绘画迹象论》对综合绘画中的媒介简单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媒介 肌理 迹表现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3-02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这是钟孺乾先生在从事绘画事业中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绘画迹象论》的开篇之句。从绘画方面讲,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这是最早的做迹成象的绘画作品。看似简单的形状和色彩,却能反映出人类对于绘画艺术最初的作迹本能。迹象论,“迹”与“象”之论,“迹之象”,“象之迹”,“迹大于象”,以作迹为手段,以成象为目的。
一、材料媒介在绘画活动中的意义
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观念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媒介上。但无论怎么变化,艺术作品的创造都逃不开一个必要因素:作迹。而在作迹的过程中,媒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一般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观念和媒介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而媒材在艺术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的、革命性的。15世纪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他改良了油画技法,在调色中加入一种新的媒介:油。他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覆色,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是富有巨大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在绘画艺术中,综合绘画以其丰富多彩的媒介材料,无所顾及地展示出作迹效果的独特性、表现性。综合绘画,是“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在绘画上的统称,只是作为绘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媒材或综合材料。它可以使用各种媒材,如油性、水性颜色,也有染料、矿物色或玻璃、泥土、钢铁、化学品等等来绘画创作。在技法风格上,它表现得更为自由,符合现代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二、部分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迹表现
(一)纸
纸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绘画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质地、纹理、颜色和性能。如中国画绘画一般使用的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在不同洇墨程度的宣纸上作画写字,其作品效果各有各的妙处。又如素描用纸。古代常用羊皮纸,而现在我们常用的是一些浅色的纸,有各种不同的灰色、暗红、土黄、灰褐色等来作画。由于用纸和绘画的工具不同,作迹所产生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在现代艺术中,一切材质都可以被利用。在综合绘画中,大量被运用的是身边现成的各类纸,比如报纸、包装纸、纸箱和废弃的广告纸、文件等等。这些直面有各种痕迹,或者是文字、图像……或者是划痕、撕裂和破损,这些痕迹子啊不同的时间、空间多表现出的状态效果又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材质如果合理使用,便具有了材料本身特有的语言、观念和感受——材料能说话。纸不仅是作迹材料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作为成象的迹。纸本身的纹理或被揉搓所产生的肌理效果,都被艺术家们所青睐。
(二)基底
做好绘画基底是综合绘画中对材料处理的最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艺术家为预先构思的艺术创作作迹成象的关键之一。通常综合绘画作品的主要媒材有很多种,因此,基底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多种材料之间的协调、衬托、对比的有机关系,也就影响了迹的效果、象的形成。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质感和肌理,因此,基底的制作也要有相应的相应的质感和肌理。依次推出基底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1)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2)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3)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①从而材料的可选性也就非常的广泛和具有个性。
1、 丙烯与塑形剂的迹表现
丙烯在综合绘画中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色相好、易干、可保存时间长等。
用丙烯做底可厚可薄,配上塑形剂可以使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再进行塑造和肌理制作。做基底本身就是一个作迹的过程,其色调、质感和体积感大大的表现了迹的效果。
在综合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加强迹的表现力度,扩大迹的表现范围,或者为了传达给观者某种强烈的感受,往往采用真正能体现质感和量感的材料。如帕拉蒂运用大尺寸的紫铜底板和青铜头像面具;劳申伯运用实心陶(与真实梯子大小)制作梯子,等等。因此,按照前面提到过的基地制作原则,此时的基地也应该是具有体积感和厚重感的。
厚重肌理的制作通常用到的材料有石膏粉、水泥、沙、细石、粉、各种布料、绳子以及某些现成品(如旧服装等)等等。当然,用这些材质做基底少不了的是用黏着剂来固定,常用的有水、胶、漆、树脂等等。
2、 现成品结合的迹表现
综合绘画可以是通过材质来表现迹与象,也可以是以一些现成品来表现。以油画和水墨的结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一幅现有的油画(当然油画的内容、色调等要与将要创造的作品相协调)为基底,把胶涂在画布上(常用的白乳胶即可,涂的时候可薄可厚),再把一张水墨画折皱、揉搓出褶皱不规则、疏密错落、厚薄不均的效果覆于画面上粘合(之后可浇水或再涂一层胶,渗透),这样,褶皱疏薄的地方会透出底层的油画(或用刮的方式刮出底层)。最后将水墨或泼,或洒,或浇于表面,倾斜画面,水墨自然流穿于褶皱之间,留下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印迹。
3、木板上的迹表现
在木板上做肌理效果比起许多纸和布来说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木板的承受力大,不易损坏等。因此在木板上制作特殊的迹象给许多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激情。在木板上可以用烧、烤、熏、刻、挖等方法来做痕迹。用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痕迹是许多常用材料中无法做到的。
当然,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到的媒材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艺术跟时代一样,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实践活动产生导致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而新的观念又促使各种新的實践,越来越多的媒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各种各样的作迹方式被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如克莱因的“火画”所用到的材料:石棉;蔡国强利用燃烧或爆破火药后所留下来的痕迹来构成作品中的象;再如在人的脸上绘画,即我们常说的“脸谱”;人体彩绘;“大地艺术”利用自然材料(自然生成存在的,非人工合成和生产的。如山川、草木、石头等)为迹点,再赋予独特的艺术理解和鲜明的主题,等等。因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力,加上不同的技法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处理,作迹成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在综合绘画中,各种媒材因其质地、性能、肌理以及表现力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迹象,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迹与象是统一的,作迹生象,象由迹的聚集而成。刘骁纯先生在为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写的书序中说:“迹在象中,象由迹生。”“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②,作迹成象的过程是有意识的,也有的偶然成象,却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而正是这种有意识和偶然的结合,才让这个过程变得那么生动和有意义。
注释:
①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出版社,1005年1月第1版,第89页.
②钟孺乾.绘画迹象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版.
关键词媒介 肌理 迹表现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3-02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这是钟孺乾先生在从事绘画事业中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绘画迹象论》的开篇之句。从绘画方面讲,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这是最早的做迹成象的绘画作品。看似简单的形状和色彩,却能反映出人类对于绘画艺术最初的作迹本能。迹象论,“迹”与“象”之论,“迹之象”,“象之迹”,“迹大于象”,以作迹为手段,以成象为目的。
一、材料媒介在绘画活动中的意义
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观念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媒介上。但无论怎么变化,艺术作品的创造都逃不开一个必要因素:作迹。而在作迹的过程中,媒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一般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观念和媒介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而媒材在艺术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的、革命性的。15世纪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他改良了油画技法,在调色中加入一种新的媒介:油。他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覆色,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是富有巨大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在绘画艺术中,综合绘画以其丰富多彩的媒介材料,无所顾及地展示出作迹效果的独特性、表现性。综合绘画,是“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在绘画上的统称,只是作为绘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媒材或综合材料。它可以使用各种媒材,如油性、水性颜色,也有染料、矿物色或玻璃、泥土、钢铁、化学品等等来绘画创作。在技法风格上,它表现得更为自由,符合现代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二、部分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迹表现
(一)纸
纸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绘画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质地、纹理、颜色和性能。如中国画绘画一般使用的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在不同洇墨程度的宣纸上作画写字,其作品效果各有各的妙处。又如素描用纸。古代常用羊皮纸,而现在我们常用的是一些浅色的纸,有各种不同的灰色、暗红、土黄、灰褐色等来作画。由于用纸和绘画的工具不同,作迹所产生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在现代艺术中,一切材质都可以被利用。在综合绘画中,大量被运用的是身边现成的各类纸,比如报纸、包装纸、纸箱和废弃的广告纸、文件等等。这些直面有各种痕迹,或者是文字、图像……或者是划痕、撕裂和破损,这些痕迹子啊不同的时间、空间多表现出的状态效果又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材质如果合理使用,便具有了材料本身特有的语言、观念和感受——材料能说话。纸不仅是作迹材料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作为成象的迹。纸本身的纹理或被揉搓所产生的肌理效果,都被艺术家们所青睐。
(二)基底
做好绘画基底是综合绘画中对材料处理的最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艺术家为预先构思的艺术创作作迹成象的关键之一。通常综合绘画作品的主要媒材有很多种,因此,基底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多种材料之间的协调、衬托、对比的有机关系,也就影响了迹的效果、象的形成。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质感和肌理,因此,基底的制作也要有相应的相应的质感和肌理。依次推出基底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1)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2)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3)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①从而材料的可选性也就非常的广泛和具有个性。
1、 丙烯与塑形剂的迹表现
丙烯在综合绘画中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色相好、易干、可保存时间长等。
用丙烯做底可厚可薄,配上塑形剂可以使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再进行塑造和肌理制作。做基底本身就是一个作迹的过程,其色调、质感和体积感大大的表现了迹的效果。
在综合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加强迹的表现力度,扩大迹的表现范围,或者为了传达给观者某种强烈的感受,往往采用真正能体现质感和量感的材料。如帕拉蒂运用大尺寸的紫铜底板和青铜头像面具;劳申伯运用实心陶(与真实梯子大小)制作梯子,等等。因此,按照前面提到过的基地制作原则,此时的基地也应该是具有体积感和厚重感的。
厚重肌理的制作通常用到的材料有石膏粉、水泥、沙、细石、粉、各种布料、绳子以及某些现成品(如旧服装等)等等。当然,用这些材质做基底少不了的是用黏着剂来固定,常用的有水、胶、漆、树脂等等。
2、 现成品结合的迹表现
综合绘画可以是通过材质来表现迹与象,也可以是以一些现成品来表现。以油画和水墨的结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一幅现有的油画(当然油画的内容、色调等要与将要创造的作品相协调)为基底,把胶涂在画布上(常用的白乳胶即可,涂的时候可薄可厚),再把一张水墨画折皱、揉搓出褶皱不规则、疏密错落、厚薄不均的效果覆于画面上粘合(之后可浇水或再涂一层胶,渗透),这样,褶皱疏薄的地方会透出底层的油画(或用刮的方式刮出底层)。最后将水墨或泼,或洒,或浇于表面,倾斜画面,水墨自然流穿于褶皱之间,留下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印迹。
3、木板上的迹表现
在木板上做肌理效果比起许多纸和布来说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木板的承受力大,不易损坏等。因此在木板上制作特殊的迹象给许多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激情。在木板上可以用烧、烤、熏、刻、挖等方法来做痕迹。用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痕迹是许多常用材料中无法做到的。
当然,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到的媒材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艺术跟时代一样,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实践活动产生导致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而新的观念又促使各种新的實践,越来越多的媒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各种各样的作迹方式被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如克莱因的“火画”所用到的材料:石棉;蔡国强利用燃烧或爆破火药后所留下来的痕迹来构成作品中的象;再如在人的脸上绘画,即我们常说的“脸谱”;人体彩绘;“大地艺术”利用自然材料(自然生成存在的,非人工合成和生产的。如山川、草木、石头等)为迹点,再赋予独特的艺术理解和鲜明的主题,等等。因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力,加上不同的技法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处理,作迹成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在综合绘画中,各种媒材因其质地、性能、肌理以及表现力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迹象,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迹与象是统一的,作迹生象,象由迹的聚集而成。刘骁纯先生在为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写的书序中说:“迹在象中,象由迹生。”“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②,作迹成象的过程是有意识的,也有的偶然成象,却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而正是这种有意识和偶然的结合,才让这个过程变得那么生动和有意义。
注释:
①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出版社,1005年1月第1版,第89页.
②钟孺乾.绘画迹象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7页.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