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历史课堂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中学一线教师,在面对众多教学理念时大都采用“拿来主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找寻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历史课堂,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前景 历史 有效教学
如果说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高中教学就是风向标的标尖。长期以来,为了在高考中胜出,教师们尽可能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题海战术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教和学本来都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大家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怎样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好的方法是采取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既明确了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组成一个有层次、有联系的问题体系。
在制定学案的教学目标时,不能按照课本顺序一成不变,应该具有“大教材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敢于打破教材顺序进行“目标重组”和“建构”。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本质要求。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以下就简列几种。
1.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的导入语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动力。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可以让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为高效的历史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不仅要用教材教,还要整合其他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巧设问题、引人入胜。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效的目的,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提问。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以前,我国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不能再把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要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那么,使学生喜欢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则成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其次, 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收入课本的只是极少部分。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都有好处,而且还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恵其一世。”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提供重要的保证。
1.记忆方法指导。对于历史,有大量的历史信息需要记忆,但是记忆并不代表死记硬背。记忆应该建立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要让学生“学习有路方法为径”,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通史”意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外历史的发展,抓住“中国特色”与“世界联系”之间的接合点,推进对历史发展趋势、中外历史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构建大歷史观。
总之,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并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花,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能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前景 历史 有效教学
如果说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高中教学就是风向标的标尖。长期以来,为了在高考中胜出,教师们尽可能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通过题海战术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教和学本来都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情,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大家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怎样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
一节高效的历史课,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好的方法是采取学案教学,学案教学既明确了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组成一个有层次、有联系的问题体系。
在制定学案的教学目标时,不能按照课本顺序一成不变,应该具有“大教材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敢于打破教材顺序进行“目标重组”和“建构”。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的、高效的、合理的,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目标的本质要求。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历史教学中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以下就简列几种。
1.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生动形象的导入语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内在动力。精彩的课堂导入,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可以让学生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可以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为高效的历史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新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不仅要用教材教,还要整合其他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巧设问题、引人入胜。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效的目的,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地提问。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以前,我国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不能再把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要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那么,使学生喜欢学习以及如何学习则成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呢?
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其次, 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资料。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收入课本的只是极少部分。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都有好处,而且还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人以渔,恵其一世。”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提供重要的保证。
1.记忆方法指导。对于历史,有大量的历史信息需要记忆,但是记忆并不代表死记硬背。记忆应该建立在对内容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去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要让学生“学习有路方法为径”,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培养“通史”意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中外历史的发展,抓住“中国特色”与“世界联系”之间的接合点,推进对历史发展趋势、中外历史间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理解,构建大歷史观。
总之,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并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花,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就能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历史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