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景状物 始于观察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q_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和能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观察“是对周围世界对象和现象的有意义、有计划的知觉”(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人的丰富知识的绝大部分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观察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观察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积累感性材料,储备大量知识,为写作创造条件。它是写作活动的起点,是从事写作的基础。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为被反映对象的客观事务,必须通过作者主动、细心、认真的观察,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受,而后进入思维,经大脑加工创作,表现于文章之中。
  观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鲁迅先生曾说过:要“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著名作家列·谢可知洛夫也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这些话都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描景状物的文章,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景物习作的教学中,特别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储备大量的习作素材。究竟如何做到有效观察呢?
  1要细致观察
  细致观察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来。如《梅雨潭》,作者写梅雨瀑的上部“像”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往下由于受到岩石的阻隔“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再往下由于受岩石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这些,都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要抓住重点
  观察中抓重点,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如《梅雨潭》,作者重点观察的是梅雨瀑的“声”——“分外地响了”;再观察的是“形”——“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最后观察了“色”——“像白梅”“像杨花”。这样,梅雨瀑壮观幽美的景色便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3要抓住动态和静态
  如《第一场雪》的作者在观察这场雪时做到动静结合,所以作者写雪后的景色采用了先“静”后“动”的描写。静态:“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动态:“一阵风吹来……簌簌地落下来……随风飘扬”。这段景色描写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大自然的雪景之中。
  4要深入反复地观察
  观察景物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做到深入而反复的观察,这样才会对观察的对象感到新奇,越是新奇,越会深入反复观察。通过反复而深入的观察就能找到前几次没有发现的东西。郑板桥画竹坚持四十年,正是他这样反复深入的观察,所以“成竹在胸”。他画的竹才那样风格独具,生动逼真。
  5要抓住特征的观察
  什么是特征呢?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特有,而其它事物所没有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认识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最能发现景物之间的差异,这样,作文时就能准确地反描写景物的特点,从而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6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只有这样观察才能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描写出景物的全貌。对某种物体的观察,就可以先总体观察,再局部观察。如对电视机的观察,就可以先外部观察,再内部观察。对景物的重要部位或不熟悉的部位作重点观察,有一些景物有明显地变化,要抓住这一类景物的特点,就要按时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观察。
  7观察要积极思考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观察事物时,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还要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只有在观察中做到一边看一边想,观察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如不思考,即使眼睛睁得大大的也是没有用的。
  观察景物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精细地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这样才能使所写的景物特别逼真,使别人读完了以后,闭上眼睛就能立刻想象出你所描写的风景,似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要注意选好取景的角度。取景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景物情形也就不同。同一个景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那么写出来的景物也就各具特点。取景的角度有远和近,前后左右,以及上、中、下等,在观察时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角度。③要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特定场所的景物,会不断地变化,这时就要注意把景物的动态层次分明地写出来,做到条理清楚,给人逼真和传神的感觉。④要注意把景物描写同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一致。只有本着人物当时的思想情绪写出他对于当时景物的感受,才能使描写既动人,又具有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传授知识已成为我们教学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尊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内心更多的是紧张和忧虑,但不管怎样终将面对。未来学家埃利亚德说过,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为了决胜高考,我认为毕业班的同学应做好如下准备:  1思想准备  1.1调整心态,改变认识。高考前,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顾虑思想。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语感能力。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大多容易理解,学生对全篇课文若能读得正确、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读懂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说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就可
期刊
1实行分层教学的起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尽管年龄相同的学生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但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一相情愿的“输出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规定。它明确提出了: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那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这一环节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以教学《相遇问题》
期刊
【摘 要】 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给条件——让学生尝试,给机会——让学生善问,给权利——让学生选择,给空间——让学生飞翔”的指导策略,启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指导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它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形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语文教师是语文改革中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热情地、高度负责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适应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激情和活力,让爱充满整个教学的环节。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尤其小学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很好的感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
期刊
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改必然具有鲜明的学科个性。忽略这一点,任何教研探索都会与语文教改的真门经失之交臂。试想,近几年语文教学的以“某某为主”也好,“某步法”也好,凡此种种,无非是说教师要导为主,学生要学为主、练为主。细想一下,什么学科不适用这些教学原则呢?什么学科不分步骤、划阶段地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呢?因此,我以为:以上说法和做法固然都是专家们的经验之谈,但我们一直觉得这不见得就是他们教学的
期刊
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看似很老套的话题,但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一个全新的方式让学生们接受知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  听,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