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角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它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形式、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改革。语文教师是语文改革中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热情地、高度负责地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更新观念,转变模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要有全新的语文观
  1.1全面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作了全面的阐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由于受单一“工具性”认识的片面影响,忽视了其浓烈的人文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2要有“活语文”“大语文”的教学观。语文学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源又开流。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有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反之,脱离生活,语文学习必然陈旧枯燥,劳而寡效。语文教师要知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花木皆有情”,生活处处有语文,要树立“活语文”“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教学学语文。
  2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2.1从“灌输者”转换为“引导者”。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往的语文教师就是这样。教师“一言堂”,采取灌输法和填鸭式方式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感悟、体验完全被忽视了,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下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不能以灌输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感知、思考、做事的规律方法。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不是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勤于思考的果实。平时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不干涉”的原则,做一名引导者、促进者,以积极旁观的身份来引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习。
  2.2从“权威者”转换为“交流者”。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权威者,“居高临下”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以一名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参与课堂讨论。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心理,高度融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亲其师、信其言”,才能“学其道”。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3从“传授者”转换为“合作者”。在新课标形势下,教与学的方式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学会合作,我们的社会是需要合作的,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合作,语文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合作,要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前进。
  2.3.1与学生合作。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没有合作,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积极地默契地合作,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很融洽了,教室里就会形成一种民主的气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才能爆发出热情,激起勇气,寻得力量。
  2.3.2与其他老师合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上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孤立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老师打交道。
  2.3.3与家长合作。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家长对新课程不能理解,教师应注意与家长密切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健康和谐地发展,达到教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
  3要有创新精神
  江泽民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3.1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作为人文知识传播者的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知识来充实自己。
  3.2要不断改革,勇于探索。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突破、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情景 学习方式 转变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提出:教师的任务并不单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自己去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要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期刊
新课程教学方法是一种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是教学方法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的代称。这些新的变化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结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
期刊
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是由学习者主动根据当前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新课程提倡主动、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要发展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以此为基础,我们要转变“作业就是为了课后巩固”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作业导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似乎不是那么令人乐观。记得一位朋友有一次向我诉苦:“我的女儿每次作文都能得高分,可文章的内容几乎都是编造出来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传授知识已成为我们教学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尊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内心更多的是紧张和忧虑,但不管怎样终将面对。未来学家埃利亚德说过,今天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为了决胜高考,我认为毕业班的同学应做好如下准备:  1思想准备  1.1调整心态,改变认识。高考前,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顾虑思想。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语感能力。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浅显,大多容易理解,学生对全篇课文若能读得正确、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读懂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说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就可
期刊
1实行分层教学的起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尽管年龄相同的学生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心理特征,但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相信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教师一相情愿的“输出
期刊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的规定。它明确提出了: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那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这一环节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以教学《相遇问题》
期刊
【摘 要】 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给条件——让学生尝试,给机会——让学生善问,给权利——让学生选择,给空间——让学生飞翔”的指导策略,启发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指导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