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源于“体验”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初中学生面对数学问题不会思考、无从下手,并且时有产生畏难情绪等现状,通过还原思维初始状态,借助数学典例,师生共同体验思考过程,在操作、观察、方法、情感等深切的体验中,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发展自身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操作体验;观察体验;方法体验;情感体验;思维发展
  时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形:这道题目曾经做过、讲过不止一遍,学生再次遇到,依然不会;一道陌生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成绩犹如过山车,一下很高,一下很低……这些现象的背后蕴含着一个相同的本质:学生不会思考问题。对于熟悉的问题,他能够采用正确的解题方法独立地完成,老师不讲他也会;对于陌生的问题,由于思维障碍,无从下手,老师讲了他也不会。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呢?如何有效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思考”这一方面的目标呢?下面结合常见的几类数学问题,回顾笔者与学生之间的几段体验。
  一、操作体验—将小小纸片动起来
  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试题已经成为近几年中考及课程改革的热点试题。这类题以运动为载体,集代数与几何的知识于一体,并渗透了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数形结合、函数方程等重要数学思想,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和探究性,因为持续运动将会引发系列变化,所以学生怕做这类问题,觉得难以把握动中之静。有的学生遇到动态问题便会卡住,有的学生遇到动态问题往往漏解,这群孩子有个共性:面对这类问题仅凭想象解题,常常面对试题苦思冥想缺乏动手操作。每逢遇到这类问题,笔者会事先制作一个教具,与学生一起感受、一起体验运动的全过程,以此抓住特殊位置进行分类、抓住不同形状解决问题。
  【案例1】如图1,抛物线y=-(x-1)2+4交x正半轴于点A,交y轴于点E,B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AB、AE、BE。①求四边形ABEO的面积;②设△AOE沿x轴正方向平移t个单位长度(0  分析:如何准确理解这类问题呢?通过想象获知变化之中的形状并非易事;通过讲评之后获取答案无法有效发展学生能力。于是笔者把拿到这类问题以后的原始思维呈现出来:制作一个与试卷上大小相同的纸片,沿着x轴正方向进行平移,并注意观察重叠部分形状的变化。通过动态演示,学生不难发现:重叠部分的形状有四边形、三角形;然后出示“慢镜头”,提醒学生观察越过哪个地方形状发生改变?(寻找特殊位置),学生亦能发现:当点E,落在AB上;接着,动中求静,画出下列各图(如下页图2),结合图像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数学知识、运用割补法或面积公式等数学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反思】通过经历一个操作的过程,把握行进之中的整个状态,体验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在千变万化的动态问题中,能够抓住基本的解题思路:即借助手边的工具(纸片等),通过动态的演练,体验运动的整个过程,抓住运动过程中特殊位置进行讨论并加以解答。通过上述初始思维形态的呈现,意在教给学生以不变(基本的解题思路)应万变(变化的图形、变化的背景、变化的问题)的解题策略。这样,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对于动态问题就能抓住关键,把握要领,学会解题,享受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观察体验—将基本模型找出来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说:“大自然用数学的语言讲话,这个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图形,研究数学,我们的学习中充斥着大量的图形,在形态各异的几何图形中,存在着许多基本的图形。在求解几何问题时,往往需要抓住“基本图形”,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辨认、分解出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构造基本图形;或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产生基本图形。这是一类几何问题解决的初始想法或基本思路。
  【案例2】如图3,在△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BC=6,CE=5,动点P在射线EF上,BP交CE于点D,∠CBP的平分线交CE于Q。当EP+BP=18时,则CQ的值为 。
  分析:遇到这一问题,不少学生被难倒了,面对多条线,多个点,无法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解决。讲评时,我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呈现出来:由E、F分别是AB、AC的中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中位线及中位线的性质);由EE//BC,BQ平分∠CBP,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基本图形:平行线+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如何构造基本图形呢?(延长BQ交射线EF于点G,如图4所示),这样,不难得到BP=GP,∵EP+BP=18,∴EP+GP=18,即EG=18,要求CQ的值,利用△BCQ~△GEQ的性质即可。学生解答不出的原因主要是,无法将题目已知条件整合推出新的结论,再将结论与其他条件整合获取新的信息;难以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由陌生的情境转向熟悉的对象。
  【反思】通过这题的分析与思考,意在告诉学生首先熟悉数学中的基本图形,不断发展自己的眼力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这样,面对初次遇见的几何问题,能够快速抽象基本模型,运用已有知识加以解决。
  三、方法体验—将基本方法用上来
  数学在其漫长的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建立了严密的知识体系,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要善于解题。所谓“善于解题”,并非陷入“就题论题”的困境,而是进入“以题论法”的境界。只有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并会融会贯通时,新看法、新点子自然喷涌而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本方法的传授与基本思想的渗透,发展学生“由已知想可知”、“由未知想需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圆中的计算是作业中错题率较高的一类问题,究其原因,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准确。   【案例3】如图5,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直径AB上的一点(不与A、B重合),过点P作AB的垂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Q。若cosB= ,BP=6,AP=1,求QC的长。
  分析:引导学生由已知想可知,如见直径想直角,在Rt△BPQ中,cosB= = ,AB=BP+AP=6+1=7等,再由未知想需知,从图形可以看出,CQ=BQ-BC,只要求出BQ与BC的值即可。BQ放置在Rt△BPQ中,BP=6,cosB= ,便可求出BQ的值;BC呢?不妨连接AC,如图6,将BC放置在Rt△ABC中,AB=7,cosB= ,亦能求出BC的值。当然,BC是⊙O的弦,要求弦长,可以先求弦长的一半,因此,过点O作OE⊥BC于点E,如图7,在Rt△BOE中,OB= ,cosB= ,便可求出BE的长,由垂径定理,得出BC=2BE,这样,问题就能得以解决。
  【反思】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由已知想可知”及“由未知想需知”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掌握数学问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如求线段的长、求角的度数等都有自身常用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法,学生能够在“做”的过程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积淀,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体验—感受挫败与成功带来的韧性与动力
  1.尽管失败,依然呈现碰壁折回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一个陌生的数学问题,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浮现的解题思路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需要换个角度、换种思路才能正确地解答出来。数学老师在讲评这一问题时,仅仅展示正确的解题思路,往往回避思维碰壁、如何折回这一过程的呈现。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解题中常常会有碰壁的情形,卡住了,不知所措,思维停滞,最终无法正确解答。所以,笔者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壁折回这一历程的回溯,对学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教学中,我们无法回避,不能忽略。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呈现自身初始的思维状态,通过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
  2.因为成功,所以说出自我想法
  课堂上,我们不仅需要呈现教师原始的思维状态,也有必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时候,谈谈自己的想法往往比汇报一个答案更能掀起课堂的高潮。学生智慧的匣子在霎那间打开,猛然发现“我们的孩子非常优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同样需要陶老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引领,让我们的孩子动起手来,通过眼睛观察,动脑思考,以及由挫败或成功带来的韧性与动力的体验,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案例呈现  初一刚开学,一天早晨接到罗某某父亲的电话,说罗某某在校门口不肯进学校上课,请我到门卫处去劝劝她。我眉头微皱,心想:她的座位已经空了两天了,还以为她要回原籍念书,不打算来了呢。因为刚开学不是很了解她的情况,现在她的父亲在校门口,正好去问问清楚。走到校门口,看到罗爸爸正怒斥着她,骂她懒、不懂事,旁边的几个门卫师傅好心地帮忙劝着,而罗某某死死地抓住父亲的电动车不肯松手,低头一声不吭。我走近一
期刊
一个没有热情写作的人,自然也不会生活。然而,现实作文课堂中,不少学生正在成为“被动”写作的牺牲品,他们迫于考试的压力,作文中不乏陈词滥调,虚情假意,让原本丰满的文字支离破碎。因此,如何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呼唤心灵的回归,让浪漫浸润作文课堂是笔者和所有语文教育者应当思考的话题。  一、激发写作兴趣,用诗意丰沃心灵的荒野  兴趣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产生写作欲望,才能在兴趣的引导下诗意地行走在文字间,用文
期刊
为了搞科研,他停过薪,留过职,开过照相馆,修理过摩托车,做过煤碳经营,干过房建和装修,在车辆厂承包过内装生产线;为了搞科研,他曾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几百万元都花了个精光;为了搞科研,他疾病缠身,债台高筑,20多年骑坏了6辆自行车。他就是山东苍山新洁能源科技研究所所长刘文国。  作为一个有着4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几十年来,刘文国走过了一条异乎常人的坎坷之路。由于训练时腰椎伤残,部队给办伤残
期刊
刚刚落幕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又一次明确揭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方向。  而在此前,自今年两会后,“互联网+”成为热词。  “互联网+”能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教育+互联网”是否等同于“互联网+教育”?  关于教育方式的重塑和课堂生态的建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未来课堂互动教学现场观摩”活动中,对此进行了诠释
期刊
获得“中国诚信经营AAA级示范企业”、“全国石油石化装备质量信誉有保障供应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重点推介企业”、“2012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石油化工节能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入选杰出华商理事会理事单位;产品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为“低碳PDC钻头”。获得这些荣誉的就是位于华北石油所在地—任丘市的河北金曼金刚石钻头公司,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赞
期刊
现代班集体理论认为,班集体不仅是一个规范化的组织,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字“人”。班集体研究表明:班集体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力量。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命活力的班集体不仅可以给学生以一种归属感和价值认可,而且可以成为每个学生向上的动力。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建设关注班级集体的规范和统一,而现代班集体建设把焕发班集体的个性活力置于核心地位。因此,当代班主任工作应当把焕发班集体的个性活力,建设个性化班集体作为核心内容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富有新意的助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设计耳目一新的题目,从故事史料或史学名著中汲取素材,再梳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和延伸,明辨思路并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关键词:助学案;激趣;拓展延伸;建构体系  初中历史助学案的设计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催化情感及价值认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实教学内容,还能有效
期刊
国务院近日转批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5月18日发布了意见全文。这份1万多字的文件明确了今年要进行的8个方面39类改革,涉及一批激活市场、释放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新举措。“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改革推进的程度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北京青年
期刊
纪委监察部官网近日发布“国际追逃追赃 省一级在发力”一文。文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正在向纵深推进。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迅速行动,抓紧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全力推进本地区追逃追赃工作。2015年3月底,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5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决定启动“天网
期刊
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在前期大幅减少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事项的落实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管理真空,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审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的事项,不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