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全社会为教育揪心的时候,教育其实已经死亡。
最明显的症候是教育目的的全然异化,教育女神被权力从神圣的殿堂里逐出,沦落为卑贱的风尘女子。本应为民族立心的教育,只为自己牟利,而不惜残害人性之根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中国的现行教育,那就是溃败。
人的教育死了,掠夺开始了。在教育的名义下,所有人都被迫成为人质。产业化教育将中国拖入一场马拉松式的赌局之中,被胁迫加入游戏的皆成输家,坐庄者席卷了所有的财富。庄家制定了一整套复杂而冗长的游戏规则,并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完成了空前绝后的教育专制。
求赢的工具论教育理念与社会盛行的成功学,扭曲和窒息了众多学子的心灵。他们大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考分机器的面目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一胎化政策使孩子变成稀缺资源,每个人都会对这个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基因载体,本能地附加上无限的期望,将此生寄托于这个抓得住的东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进入社会上层,似乎是421家庭神圣的理想。如果说中国人还有什么宗教,那就是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的心理能量投射到社会上,便掀起无尽的竞争风暴。
牵动人心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显露出狰狞的面目。短缺源于流动性需求,有些人无幼儿园可上,好多人上不起幼儿园,最好的幼儿园总是被权势所垄断。一直到2010年第四季度,政府才出台了一个大办幼儿园的决定,给那些为后代夜不能寐的人画了一个大饼。即使如此,为人父母者仍旧陷于焦虑之中。他们都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为自家孩子搜寻到一条踏上康庄大道的捷径。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教育就跟价目表挂上钩。支付起兴趣科目学费,你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高级教育。那种打击孩子自尊心的区分,诱使家长掏钱买心理平衡。幼儿园教师的打分高低,直接决定能否被好小学录取。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已经沦为产业链的忠实人质。
孩子们没有享受到正常的教育,由利益集团掌控的辅助教育占据其休息时间,损害健康,攫取钱财。北京一个中学生每年的课外费高达上万元。从学校下课就进了补习班,丧失了双休日,每晚做作业到十一二点。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深夜疲惫地躺到床上,他们累计需要忙碌17个小时,近视镜,黑眼圈,驼背,一脸焦虑,这就是我们后代遭受的没有尽头的原罪。
攫取父母血汗钱的,除了自立为大的教育巨蟒外,还有买通了教育行政权力的商人。他们依附于蝇营狗苟的官员,获得进入学校吸血的特权,教辅、文具都是其获利的筹码,他们甚至可以发明出千奇百怪的收费项目来。主管教育的自上到下,各有不菲斩获。
父母们焦躁不安,倾注全力——精神和金钱,供养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希望之芽。全社会处于异常紧张的战争状态,为每年一次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而操劳。每一个考生的亲人,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奔走于权柄之间,迁移落户,风餐露宿,寄居他人屋檐之下,早起晚睡,接送,辅导,训斥,牺牲节假日,放弃人生享受,为的只是后代完成“跳龙门”的壮举。设计复算计,没有心机的有了心机,有心机的成了人精。在貌似唯一公平的平台上,谁也不愿意先输一程。有钱没钱,都得咬紧牙关,走过这一伟大的长征。一代代就这样老了,没有人知道苦难何时结束。
本为选优而设计的加分政策,全然走样。权力和金钱倾注其间,让教育膨胀为肥差。肩负育人使命的教师,既是教育GDP的工具,也是暴利的共享者。
在某种意义上,双方要走的只是一个程序,一个采撷果实——毕业证的行为艺术。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地发育过,从未获得过真正的教育滋养。无暇顾及自己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把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与生活和广大的世界隔离开,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一个美国中学生评论中国教育的话)。
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会犹疑、徘徊,父母包办设计好了他们可怜而伟大的一生。目标坚定——不是自己认可的;全心全意——父母已经包办了他们的一切;唯我独尊——他们是家庭的核心,喜怒哀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冷漠世故,他们把一切都看穿了,故此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世界与己无关。
他们就这样被抛入社会,一批批持有文凭的不合格毕业生,在把从学校里获得的那点东西归零后,才能重新开始真正的学习。
几天前碰到的一件事让我明白,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晚上六点钟,小区门楼前,在我摁通话器和家人联系时,一个六七岁男孩径直扑到门前,使劲拽。门开了,他进去就甩上门,险些把我关在外面。等我赶到电梯口,他已经摁了开关, “等一下——”铁门正迅疾合上,我急忙摁住开门键,电梯才又打开。那小孩一声不吭,只从眼镜片后面射过来冰冷的光,沉重的背包压在瘦小的身体上。我不怪他,他周围的人们已经教给他一整套生存原则。等他拿到文凭时,这些原则只会更精致,而不是被他扔掉。W
责编 /杨立华
lihuay2002@yahoo.com.cn
最明显的症候是教育目的的全然异化,教育女神被权力从神圣的殿堂里逐出,沦落为卑贱的风尘女子。本应为民族立心的教育,只为自己牟利,而不惜残害人性之根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中国的现行教育,那就是溃败。
人的教育死了,掠夺开始了。在教育的名义下,所有人都被迫成为人质。产业化教育将中国拖入一场马拉松式的赌局之中,被胁迫加入游戏的皆成输家,坐庄者席卷了所有的财富。庄家制定了一整套复杂而冗长的游戏规则,并通过意识形态的控制,完成了空前绝后的教育专制。
求赢的工具论教育理念与社会盛行的成功学,扭曲和窒息了众多学子的心灵。他们大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以考分机器的面目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一胎化政策使孩子变成稀缺资源,每个人都会对这个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基因载体,本能地附加上无限的期望,将此生寄托于这个抓得住的东西。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进入社会上层,似乎是421家庭神圣的理想。如果说中国人还有什么宗教,那就是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的心理能量投射到社会上,便掀起无尽的竞争风暴。
牵动人心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显露出狰狞的面目。短缺源于流动性需求,有些人无幼儿园可上,好多人上不起幼儿园,最好的幼儿园总是被权势所垄断。一直到2010年第四季度,政府才出台了一个大办幼儿园的决定,给那些为后代夜不能寐的人画了一个大饼。即使如此,为人父母者仍旧陷于焦虑之中。他们都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里,为自家孩子搜寻到一条踏上康庄大道的捷径。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的教育就跟价目表挂上钩。支付起兴趣科目学费,你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高级教育。那种打击孩子自尊心的区分,诱使家长掏钱买心理平衡。幼儿园教师的打分高低,直接决定能否被好小学录取。天真烂漫的年纪,他们已经沦为产业链的忠实人质。
孩子们没有享受到正常的教育,由利益集团掌控的辅助教育占据其休息时间,损害健康,攫取钱财。北京一个中学生每年的课外费高达上万元。从学校下课就进了补习班,丧失了双休日,每晚做作业到十一二点。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深夜疲惫地躺到床上,他们累计需要忙碌17个小时,近视镜,黑眼圈,驼背,一脸焦虑,这就是我们后代遭受的没有尽头的原罪。
攫取父母血汗钱的,除了自立为大的教育巨蟒外,还有买通了教育行政权力的商人。他们依附于蝇营狗苟的官员,获得进入学校吸血的特权,教辅、文具都是其获利的筹码,他们甚至可以发明出千奇百怪的收费项目来。主管教育的自上到下,各有不菲斩获。
父母们焦躁不安,倾注全力——精神和金钱,供养自己家庭以及家族的希望之芽。全社会处于异常紧张的战争状态,为每年一次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而操劳。每一个考生的亲人,为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而奔走于权柄之间,迁移落户,风餐露宿,寄居他人屋檐之下,早起晚睡,接送,辅导,训斥,牺牲节假日,放弃人生享受,为的只是后代完成“跳龙门”的壮举。设计复算计,没有心机的有了心机,有心机的成了人精。在貌似唯一公平的平台上,谁也不愿意先输一程。有钱没钱,都得咬紧牙关,走过这一伟大的长征。一代代就这样老了,没有人知道苦难何时结束。
本为选优而设计的加分政策,全然走样。权力和金钱倾注其间,让教育膨胀为肥差。肩负育人使命的教师,既是教育GDP的工具,也是暴利的共享者。
在某种意义上,双方要走的只是一个程序,一个采撷果实——毕业证的行为艺术。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完整地发育过,从未获得过真正的教育滋养。无暇顾及自己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目标在前,没有当下。教育把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割裂开,把他们与生活和广大的世界隔离开,他们在死寂的环境里,“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一个美国中学生评论中国教育的话)。
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会犹疑、徘徊,父母包办设计好了他们可怜而伟大的一生。目标坚定——不是自己认可的;全心全意——父母已经包办了他们的一切;唯我独尊——他们是家庭的核心,喜怒哀乐决定着家庭的气氛;冷漠世故,他们把一切都看穿了,故此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世界与己无关。
他们就这样被抛入社会,一批批持有文凭的不合格毕业生,在把从学校里获得的那点东西归零后,才能重新开始真正的学习。
几天前碰到的一件事让我明白,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晚上六点钟,小区门楼前,在我摁通话器和家人联系时,一个六七岁男孩径直扑到门前,使劲拽。门开了,他进去就甩上门,险些把我关在外面。等我赶到电梯口,他已经摁了开关, “等一下——”铁门正迅疾合上,我急忙摁住开门键,电梯才又打开。那小孩一声不吭,只从眼镜片后面射过来冰冷的光,沉重的背包压在瘦小的身体上。我不怪他,他周围的人们已经教给他一整套生存原则。等他拿到文凭时,这些原则只会更精致,而不是被他扔掉。W
责编 /杨立华
lihuay200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