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阳光下修行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1年4月18日
  地点:李铭家里
  被访者:李铭
  访谈者按: 一个偏僻山村的青年,因为家境贫寒辍学打工——水泥厂的搬运工、食堂的炊事员、酒店的保安……街头卖菜四年、建筑队民工六年,文学的梦想成为他心中始终不曾泯灭的阳光,也终于,阳光眷顾其身,照耀他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编剧。这过程本身,就有着某种戏剧性。
  
  在知识面前,我很饿
  
  在我们乡村,读书考学是唯一能够走出那里的途径。1992年初中毕业以后,我不能继续上学了。在乡亲们的眼里,我就该是顺着垄沟找豆包的命了。我心里一直不服气,通往理想和成功的路不应该只有这一条。
  因为家乡是油田的扶贫单位,油田一所疗养院来村里招工,大哥带着我就去了。在疗养院,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得好,玩得好。我第一次走进了图书阅览室,那里有几百种报纸和杂志,我像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下班以后的时间,我几乎都在阅览室里度过。做读书笔记,自己也开始写一些文字。
  我在餐厅里做主食,师傅很和蔼,他支持我写作。做完我分内的工作,师傅就允许我在面案上看报纸,写文章。那个时候,自己也不懂如何投稿,看到报纸上的地址,就把自己写的文章抄写一遍,寄了出去。
  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和师傅蒸了十几屉的馒头,食堂管理员无意间把一张《辽河石油报》放在了案板上。我边捡热气腾腾的馒头边看报纸,熟悉的句子瞬间蹦进我的眼帘,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在报纸的副刊头题发表了!我欢呼雀跃起来,师傅也跟着我高兴。
  管理员知道以后,再有粗重的活计就不叫我干了。餐厅有什么需要宣传的好人好事、工作总结之类的,都交给我来完成了。
  我成了餐厅里的“文曲星”,地位也直线上升。那篇小说让我拿到了第一笔稿费——12块钱。那12块钱叫我激动不已,保存了很多年都舍不得花掉。
  
  我的菜筐里有笔
  
  在乡村,一旦结婚生子,就被繁重的生活所累,理想和追求基本就处于停摆状态。我1994年结婚以后,带着妻子在县城的大街上卖了整整四年菜。因为日子拮据,写作一度中断。可是那颗理想的种子,已经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我知道,一旦遇到适合的条件,它还能够发芽开花。
  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去市场批发蔬菜。看到一辆车上垫蘑菇筐用的,是一些新报纸,名头露出来竟然是《兴城日报》。我在那里打工的时候,报纸发表过我的作品。我丢下倒骑驴,把垫有那些报纸的蘑菇全部买下来。
  我小心翼翼地把报纸都抽出来,那些熟悉的编辑名字和熟悉的副刊版面,一下子就叫我热泪盈眶。坐在菜摊前,我头顶着棉大衣,耳边是呼呼的冷风,我在我的菜筐里拿起了笔。
  整整四年时光,我都是一边卖菜一边写作的。每当顾客少的时候,我就从菜筐里拿出笔来写文章,不管是寂静的黎明,还是残阳如血的黄昏,都留下我笔耕不辍的身影。我在菜摊上再次放飞了文学的梦想,期待能够开花结果。
  这一年,我又到建筑队打工了。在建筑队里,我做过更夫、伙夫、力工、保管员、材料员,后来还在老板开的酒店里做过保安。
  民工睡的工棚条件很艰苦,两面铺睡七八十人,晚上的时候也很嘈杂。我跟其他民工没有啥区别,只是我的行李上方接了一个灯泡,这个灯泡的灯头上有开关,由我自己控制。看书写作的时候我就打开。那个时候买不起新书,我就时常到附近的废品收购站里买书。
  一次偶然机会,我进到了废品收购站的仓库里,里面满满一大屋子书报。我钻进去翻看,发现了很多崭新的杂志,有的是全年12期的,都整齐地钉在一起,看样子从没被人翻阅过。我欣喜若狂,跟老板商量,以一块钱一斤的价格买下。
  
  幸福来敲门
  
  2002年,辽宁省文学院招收首届新锐作家班学员,当时我正在盘锦的一家酒店做保安。得到消息以后,我觉得这是老天赐给我的一个机会,我辞职只身来到沈阳。
  作协和文学院的领导被我感动,他们破格收了我这个打工的农民。在文学院学习,我才看到了自己与那些作家的差距。为了解决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文学院还安排我在收发室上班。我是边在文学院打工边学习的学员,读书学习每天几乎都到深夜,我知道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多么难能可贵,我一定要珍惜再珍惜。
  十几年的底层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现在由一个农民工变成了省作协的签约作家,参加了全国第六届青创会,由我编剧的六部电影都先后得以拍摄,有几部电影还代表中国参加了芬兰、希腊、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展映活动。
  前年,我被辽宁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破格引进,成为一名有组织的人。现在,我住进了省城沈阳,我以后的生命将和这座城市发生很多关系。
  不经意间,我常会回忆起我第一次到城市打工的一个场景:在通往工地的路上,要路过一片楼群,那是一片豪华住宅,院里停满小汽车。我心里特别羡慕,梦想自己也能过那样的生活。我心里也妒忌,觉得命运给每个人的路真的是不一样啊。
  我的工友们,他们嫉妒的方式,是用力在地上拖着铁锹走。哗啦啦的声音,从都市文明人的眼皮底下经过,叫他们不再漠视我们的存在。而我,扛着铁锹走,我知道我扛起的是一个民工的尊严和向上的斗志!不放弃,再努力,我相信我能够喊一声幸福,叫它来开门!W
  
  
  责编/ 王深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陈化毒大米、金华敌敌畏火腿、地沟油、甘肃有毒中药材、河南双汇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辽宁毒豆芽、江苏水银刀鱼……接踵而来,令人坐立不安,生存再次成为全民的一个大问题。  台湾作家蒋勋在新近出版的小说集《因为孤独的缘故》里,写了一批荒诞不经的故事,读后令人情绪不稳。如果把他笔下的人物置于大陆食品危机的语境下,我相信美学大师才会真正体会没有底线的荒谬和深不见底的人性之恶。  我怎么办?每一个主人公都面临
期刊
有诗言道:  人靠衣裳马靠鞍,  政界名媛更讲穿。  霓裳羽衣含政治,  件件行头不平凡。    说到政治,人们都以为那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只不过是政治舞台上的陪衬。即便是像美国希拉里这样的女政治家,人们也认为她的演讲与外交手腕远比穿着更重要。实际上,这种认识已经远远落伍了。现在,穿什么和怎么穿,女人们的服装所透露出的政治信号早已是分析家们所关注的话题,女人们的衣着,也由此被称为政治软实力。    
期刊
对现代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已经是个人人皆知的生产理念。比如,很多企业生产班组早上开工之前,工人都会温习一下安全生产操作程序。对于某些违规操作的人,企业也毫不手软,大都处以重罚,以警示后人。只是,这样做真的有效果吗?  有企业领导者可能会说,必须要有效果!严格的管理和重罚都是为了大家好,否则一旦出了差错,轻则发生生产事故,重则造成人身伤亡。说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想让大家都按照道理去执行,这么做还是
期刊
最老的表率    电视剧《娘》在热播,老丈母娘天天都看,整晚攥着电视遥控器。我不敢惹她,因为她是媳妇的娘。媳妇是谁呀?媳妇是我儿子的老娘。  其实,《娘》这片,我不大想看,不是我对娘不关心,只是这片还没上演呢,扮演娘的俩娘就“吵、炒”起来了。斯琴高娃跟宋春丽,两个演娘专业户,不管她俩演技如何,只是两个人是否都真正当过娘呢?这话她们或许不爱听,可能还会甩出一句:“你不想活了?敢惹老娘!”  娘可真不
期刊
【编辑留言】 当切指断臂、开胸验肺、跳楼讨薪等黑色信息,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打工群体的生存想象时,李刚,这个80后打工仔却用一连串的鲜亮信息,冲击着整个社会的各色目光,昭示着这个庞大群体的新生代,正以迥异于父辈的方式,迈向日新月异的城市,迈向时代的主流舞台。    上岗子的晒版工    几经辗转,我终于找到了李刚的住处,沈阳市皇姑区的上岗子社区。  这一带是城中村,一条不宽的土路横穿社区。可能是因为最
期刊
红灯停职    我和同事赵静在一个小区住,早晨上班时,经常结伴而行。  这天,我从家出来得有些晚,一路拼命骑着自行车,以免迟到。  没想到,一直在我后边骑车的赵静很快追上我,“咱俩得快点儿,不然要被扣奖金了。”我点点头,两个人往前赶路。  当我们骑到第一个十字路口时,绿亮变成了红灯。我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赵静只是减慢了速度,左右望望没有警察,便加速冲了过去。好险!一辆大货车与她擦身而过……  东北
期刊
钱调走了    我是一名国企工人,专门倒夜班。我们这行挺危险,偶尔会出事故。所以,上班时必须小心翼翼。领导挺关心,对我们一再叮嘱:“注意劳动纪律,安全第一。”企业也定了好多奖惩制度,不过全是关于罚的,没看到有奖励的,也许是领导忘了吧。制度既然定了,实施起来可是一点儿不废话。  大年初二那天,我和一个小姑娘在站上值班。小姑娘家在外地,可能是想家了,就站在旁边角落里打电话。我在屋里值班。  这时候,领
期刊
有一种美好即使此刻消失,也必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与你不期而遇。这种美好也叫爱情。    卖洗澡票的女人    锦华浴池在我们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可算是老字号了。以前,买澡票的队伍要排到门外去,但现在,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主要是周围各种档次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  我躺在锅炉房污秽不堪的床上,看着电大教科书,枯燥的数字和定理,被我赋予了崇高的理想。陶丽就是在这个时候,端着一碗泡好的方便面进来的,“孙
期刊
“思佳”天使    24岁那年,我在一家知名企业的开发部当文员,主任是个38岁的女人,姓李。李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知性、慈善,一张干干净净的脸,看上去特别单纯。开发部在她的领导下很有效率,每年都超额完成预定的工作。可就在我来后不久,随着庄军(化名)的到来,好局面出现了逆转。  庄军是企业董事会副董事长的儿子,跟我同岁,但职业派头比我,不,是比开发部所有的人都大。他开新款凯美瑞轿车上下班,午餐有指定
期刊
我们班长是个老同志,技术棒得没的说,可就是脾气有点暴躁。生产中碰上什么技术难题,有青工刚提出一些想法,班长眼睛一瞪:你小子干过多少活,年纪轻轻的懂啥?对方只好把剩下的话咽进肚里。  有天公司聚餐,吃到尽兴时我给大伙讲了个故事。话说当年美国有个知名主持人,在现场访问一名小朋友:你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呀?小朋友回答说:我要当飞机驾驶员。主持人想难为一下这个孩子,接着问:如果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