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从事大学班导师工作十余年的心得、工作方法、感悟和取得的成效。文中提到的观点和做法,期待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大学 班导师 心得
一、前言
教师工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這是一种直面人生发展的创造。从长远意义上说,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了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大学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社会尽公民的责任。教师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一个教师有可能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教学者。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坚强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教师留给学生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他的幸福。
大学生完全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步入成年,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又存在叛逆心理。作为大学班导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
二、工作方法
我从2005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大学班导师工作,从大一到大四共带过2006级和2010级完整的两届普通班级,同时担任卓越班2010级至2013级各年级的班导师。我每周都跟学生们个别面谈,并设立QQ群,与学生们展开交流,力争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我的工作格言是,做个“五心”班导师,用责任心做好每件事,问心无愧,做好琐碎繁杂、千头万绪的班导师工作;用耐心做到防微杜渐;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用童心保持好奇,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调整心态,和学生亦师亦友。学生感谢我,其实我更感谢学生,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激情,能够永葆青春,可以学习到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与学生共同成长,所以我对学生永存感恩之心。
(一)深刻认识班导师工作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集体单元,班导师工作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有利于良好的学风班风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对不同年级的引导侧重点不同
对于普通班,大一大二注重基础课,广猎知识,抓及格率。采取的措施:1.亲自带领集体自习,召开考前动员会和考后总结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亲自任命班长和团支书,要求所有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允许挂科。3.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包括班级内部交流和邀请学长进行经验交流。4.组成互助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和竞赛活动,实现全班共同进步。5.加强调研,亲自去教室听课,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6.深入宿舍,和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实现因材施教。大三大四加强创新实践,组织参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鼓励学生攻读研究生。
对于卓越班,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绩优异,全方位优秀。采取的措施:1.邀请高年级、研究生,来班会进行经验交流。2.加强不同班级同学、不同年级卓越班的交流,实现纵向与横向相结合。3.邀请学院领导和企业嘉宾跟同学座谈。
(三)将本科教学、班导师、创新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吸引、引导学生
1.精心打造课堂,探索本科教学改革:教授《理论力学》《力学设计与操作》《工程力学》等课程。我对待本科的课程极其重视。工作十年多,从未请假或者迟到早退,甚至还常常带病上课,每学年教务处匿名评教网站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分数都是95分以上,每届学生都说我的课很难抢到(因为场地和选课人数限制),整学期都有学生来旁听。
2.指导创新实践活动:指导了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及上海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及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德尔福大学生创新比赛、工程创新3D打印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奋进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
指导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多种奖项和成果,获得奖项逐年增多,获奖级别逐年提高。这些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预约”我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
(四)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邀请高年级学长、研究生、校友给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展览会,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卓越班学科前沿讲座、基于项目的学习,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班导师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模范班导师标兵称号。教务处匿名评价网站学生对班导师评分全部为95分以上,文字评价各种好评。
【参考文献】
[1]李赛强,陆丽丽.创新高校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09).
【关键词】大学 班导师 心得
一、前言
教师工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這是一种直面人生发展的创造。从长远意义上说,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了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大学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社会尽公民的责任。教师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一个教师有可能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教学者。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坚强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教师留给学生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他的幸福。
大学生完全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步入成年,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又存在叛逆心理。作为大学班导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
二、工作方法
我从2005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大学班导师工作,从大一到大四共带过2006级和2010级完整的两届普通班级,同时担任卓越班2010级至2013级各年级的班导师。我每周都跟学生们个别面谈,并设立QQ群,与学生们展开交流,力争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我的工作格言是,做个“五心”班导师,用责任心做好每件事,问心无愧,做好琐碎繁杂、千头万绪的班导师工作;用耐心做到防微杜渐;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用童心保持好奇,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调整心态,和学生亦师亦友。学生感谢我,其实我更感谢学生,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激情,能够永葆青春,可以学习到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与学生共同成长,所以我对学生永存感恩之心。
(一)深刻认识班导师工作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集体单元,班导师工作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有利于良好的学风班风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对不同年级的引导侧重点不同
对于普通班,大一大二注重基础课,广猎知识,抓及格率。采取的措施:1.亲自带领集体自习,召开考前动员会和考后总结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亲自任命班长和团支书,要求所有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允许挂科。3.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包括班级内部交流和邀请学长进行经验交流。4.组成互助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和竞赛活动,实现全班共同进步。5.加强调研,亲自去教室听课,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6.深入宿舍,和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实现因材施教。大三大四加强创新实践,组织参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鼓励学生攻读研究生。
对于卓越班,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绩优异,全方位优秀。采取的措施:1.邀请高年级、研究生,来班会进行经验交流。2.加强不同班级同学、不同年级卓越班的交流,实现纵向与横向相结合。3.邀请学院领导和企业嘉宾跟同学座谈。
(三)将本科教学、班导师、创新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吸引、引导学生
1.精心打造课堂,探索本科教学改革:教授《理论力学》《力学设计与操作》《工程力学》等课程。我对待本科的课程极其重视。工作十年多,从未请假或者迟到早退,甚至还常常带病上课,每学年教务处匿名评教网站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分数都是95分以上,每届学生都说我的课很难抢到(因为场地和选课人数限制),整学期都有学生来旁听。
2.指导创新实践活动:指导了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及上海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及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德尔福大学生创新比赛、工程创新3D打印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奋进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
指导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多种奖项和成果,获得奖项逐年增多,获奖级别逐年提高。这些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预约”我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
(四)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邀请高年级学长、研究生、校友给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展览会,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卓越班学科前沿讲座、基于项目的学习,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班导师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模范班导师标兵称号。教务处匿名评价网站学生对班导师评分全部为95分以上,文字评价各种好评。
【参考文献】
[1]李赛强,陆丽丽.创新高校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