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新秩序中的中国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客座教授。
  
  摘要:经过当前这场80年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考验,凭借大国之中的最佳表现,“中国崛起”的成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目标也由此加快从单纯 “赶超”向兼顾“被赶超”转变,中国和其他国家围绕 “赶超”与“被赶超”的较量也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崛起 秩序重构 世界贸易 经济格局
  中图分类号:F832.51
  
  我国是全世界惟一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惟一能够在如此漫长历史中维持了国家主体基本完整的国家。正因为如此,自从中国国家成型以来,仅仅巨大规模一点就足以令中国的沉浮成为全球贸易秩序变动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关键内容。
  至少从春秋战国起,我国技术与经济连续领先世界两千年,并以此自丝绸之路开通起便持续占据国际分工体系上层。明代中欧海路直接贸易开通,更令“中国制造”借欧洲商人之手进一步覆盖了美洲和非洲的整个殖民地市场。满清政权的闭关锁国和压迫性政策使得中国边缘化成为此后300年来世界贸易秩序的“主旋律”之一。鸦片战争标志着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以不平等身份被强行纳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底层,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贸易封锁,又把满怀平等互利之心和冲天之志的新中国隔离在世界主流市场的边缘。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宣布取消对华全面贸易封锁之后,在贸易封锁和战争考验中初步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的中国才以平等身份进入世界主流市场,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崛起成为国际贸易秩序最大的变化之一。
  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已经覆盖了地球上几乎每一个有人定居的角落。在“中国制造”的凯歌行进声中,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第二货物贸易大国的位置指日可待,外向型经济主导的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繁荣富庶几乎不让中等发达国家,以至于国内外都有人声称,中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经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凭借在大国之中的最佳表现,“中国崛起”的成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目标也由此加快从单纯“赶超”向兼顾“被赶超”转变,中国和其他国家围绕 “赶超”与“被赶超”的较量也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贸易秩序重构的重要内容。
  
  中国经济的双重目标和压力
  
  在工业化起步之初,中国经济的压力虽然巨大,但目标单一,就是“赶超”。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艰苦创业,我国已经不是昔日那个一穷二白的“前现代”经济体,而是已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头衔,但是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双重目标和压力,一方面,是继续“赶超”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防止“被赶超”。
  具体到产业部门而言,我们一方面需要在新兴先进制造业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另一方面,需要在已经发展到庞大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防止迅速被其他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取代。前者无可争议,后者为什么?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中低收入群体是社会的大多数,中低收入消费者永远占世界人口的多数,对于他们来说,价格永远是赢得他们青睐的最具竞争力的手段,我国不能把这个最广大的市场拱手让人。我们的产业战略家、企业家尽可以在衣香鬓影、环佩叮当的高雅场合高谈阔论产业发展战略等宏大议题,构想攀登国际分工体系上层、赢得更高利润之方略,但不能忘记上述基本现实,应避免重演“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其次,中国需要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仅仅为高收入群体服务绝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我们只有占据劳动密集的产业,才能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那么,为什么中国兼顾“赶超”和防止“被赶超”会成为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拥有全世界1/5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全面实现“赶超”意味着近四百年来全球贸易秩序中西方主导格局被真正打破,这一点自不待言,惟其如此,这种进一步的“赶超”就注定不可能平稳。对于力图维持霸权的守成大国而言,除了直接阻挠新兴大国“赶超”之外,扶植其他发展中国家赶超新兴大国,令新兴大国“赶超”不成反“被赶超”,无疑更是上上之策。而新兴大国在“赶超”守成大国前期的初步成功又会创造自己被其他后起者“赶超”的可能性,因为这种初期成功会削弱其赖以起家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竞争力。
  
  赢得对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
  
  中国要在围绕“赶超”与“被赶超”的这场较量中胜出,要推动国际贸易秩序重构取得最符合我国利益的结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从昔日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所谓“比较优势”转向依靠完备产业配套的范围经济效益、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优越的基础设施、高效率公共服务和充沛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有了这些,我国就不仅不害怕“被赶超”,还会拥有更强的底气去“赶超”。
  第二,在短期内,充分利用危机余波荡漾仍将持续很久的机会,大力通过直接投资切入主要出口市场的流通环节,从而较快地提高我们整个出口的收益率,摆脱只能在低增值制造环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夺刀锋一般微薄利润空间的厄运。
  第三,在中期内,沿海外向型制造业、特别是“广东制造”,要通过生产能力转移与内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工,特别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要利用有利时机最大程度提升我国企业海外竞争力;同时,为了长远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组装环节)又需要“走出去”投资;另一方面,生产的国际转移潮流是不可避免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成本最为敏感,因此,也是流动性最高的制造业。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提高,无论我们怎样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些低增值制造环节最终仍然要大量地从我国向低成本的、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不可改变的长期趋势,我们借助当前的机会把未来的海外生产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届时就可以在不可避免的产业转移发生之际依然享受到相关利益,虽然损失GDP,但增加GNP。
  第四,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推动相结合,让中国越来越多地发挥商品吸纳者的作用,特别是要成为周边地区的商品吸纳中心,以此诱导后起国家走向为中国市场服务而获利的道路,而不是走向充当守成大国棋子与中国较量而两败俱伤。
  第五,在长时期内,无论是整个“中国制造”还是“广东制造”都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关于这一点,目前的谈论已经很多,问题是这些谈论基本上都局限于西方国家创造发明和西方国家生活方式下的商品。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这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因为局限于西方国家发明创造及其生活方式下的商品必然令对方享有天然的优势,如果我国能够让全世界消费者追逐中国生活方式下的商品,我国企业就在全球分工和收益分配体系中占有天然的优势。
  第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指导思想从“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所谓“国际惯例”,有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部分,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也有只具备局部、暂时正面作用的部分,有些做法更是仅仅体现了某些发达国家甚至这些国家内部某些利益集团的诉求,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侵犯了人类良知的基本底线,即使在发达国家国内也不可避免遭到激烈抨击。正因为如此,所谓“国际惯例”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不过是大国意志的体现而已。必须明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未来,民族国家都是国际政治、经济利益划分的基本单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时刻坚持本国利益的主体性;“与国际惯例接轨”本身不是目的,只是达到我们增进本国利益的手段而已。在西方国家主导国际经济体系及其游戏规则而我们的经济技能尚不熟练之时,要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与挂着“国际惯例”之名的西方主导规则接轨是必要的。在实践中,这种“接轨”也确实取得了堪称辉煌的成绩。然而,作为拥有独立利益的大国,随着实力增长,中国对西方主导制定实施的现行国际经贸规则的不公正性体会也日益痛切,现行国际经贸规则日益构成制约中国实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不可避免地,当中国成为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组织享有全部权利的成员之后,中国必然要行使合法权利,力图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向更符合自己期望的方向演化。赢得对国际规则制定的重大影响将是中国“赶超”成果的最高体现,推动规则演化的初步成果又将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加快实现“赶超”的目标。(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1月5日 编辑:王露)
  
  编者后记
  国际秩序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依据一定的原则、制度与规范,形成的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相对稳定的体系。一些强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巨大,而作为大国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强国,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必然成为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性因素。现在,面对国际秩序转变的契机,中国应该秉承自己一贯的国际新秩序观,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并推动现存国际秩序的变革中去。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增进一直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不断收窄,3月当月贸易逆差的出现是这.趋势的延伸,但仅仅是个个案,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不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753.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015-01    1 3月份贸易逆差及其不可持续性的原因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需求仍然延续“内比外
期刊
[摘要]作为长三角十六个核心城市之一的泰州市,自1996年独立建市以来,经济增长迅速,2009年经济发展水平比上年增加了13.8%,位居江苏省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市已经初步形成规模较大、门类比较齐全、配套比较完整、开放度较高的产业发展体系,本文通过对泰州市1985—2009年的各项发展数据进行整理,以此来作为分析泰州市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传统精英模式的高等教育不同,就业导向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65-01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 
期刊
[摘要]评价体系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衡量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明确教学方向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充分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与实用性,围绕多元评价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延伸、扩展与补充,建立适用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多元评价;课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
期刊
[摘 要]2009年1月,长虹首推“家电农村信贷消费”结构新模式,作为新一轮扩大农村家电下乡的政策,此模式的推广效果并不如预期那样理想。本文基于农民对此模式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进行SPSS数据分析,结合对长虹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的走访调查,分析形成此结果的原因有:①长虹对此模式不重视;②此信贷消费模式结构的局限性;③震后灾区环境的特殊性;④中国农村信贷消费市场欠发展。结合各种原因,给出对农村信贷消
期刊
[摘 要]目前对于刑事错案造成的严重结果主要是通过国家赔偿和错案追究的方式来消除影响,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刑事错案的发生除了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之外,也与当下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不无关系,尤其是对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证据标准和证明标准的不合理理解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刑事错案的发生,因此,预防错案的发生,必须从完善证据标准制度开始。  [关键词]错案;证据标准;证明标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近现代华人华侨在世界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贡献进行分析,深入分析当今华人华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特点,由偏重国内转为内外兼重,启发性地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华人华侨政策。  [关键词]华人华侨;全球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1-0084-04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出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5-0120-02    1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的现状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和结算代理金融机构,面向普通高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和新生,学生和家长(法定监护人
期刊
[摘 要]中国社会思想史是有益于锻炼和培养人们思维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基本理念是社会学与思想史的有机结合,这是社会学学科提升学术品位,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思想史研究颇具特色的学派——侯外庐学派,其凸显的学术风格,如注重运用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强调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世致用”作风;勇于学术创新的“阐微决疑”精神;注重学术交流,倡行独立研究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等可以为中国社会
期刊
[摘 要]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的精神,笔者对09级2368位大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量。测试结果表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体质的总体成绩处于及格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1-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