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课,一段旅程,几番思索,满腔情怀!语文课堂是续写春秋的大舞台,是思想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一方净土!教师的“说”与学生的“做”共同书写了课堂的情怀。通过“说”与“做”,我们可以尽情挥洒人生的风霜雨雪,可以坦然享受生命的阴晴圆缺!
关键词:说与做;语文课堂;艺术
一节完美的语文课,既要有科学的设计环节,也要有巧妙的“说”“做”过程。这就需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结合,理念与行动的有机配合。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因此,语文即艺术。既然提到艺术,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其形式。而语文课堂上的艺术形式就表现在教师的“说”与学生的“做”上。因此一节有艺术的语文课就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说”与“做”谈起!
首先,我们来看“说”的艺术。顾名思义,说就是表达心声与思想的活动。作为教师就是要把自己与文本的心声传播到学生的耳中与心里。让他们的心灵融入到艺术享受中。那么,要想更好地“说”给学生听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言之有道
道就是正确的、有价值衡量的准则。语文课堂上要说的内容有很多,但真正要说的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作品的艺术说给学生听。让他们去领悟其中的真善美。因此,切勿说东道西,漫天说道。一定要紧扣中心,有重点的去说,不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课堂有一种一盘散沙的感觉,毫无中心而言。哪怕这堂课状况百出,作为教师也要想法设法地去化解所有的“危机”。
二、言之有理
一堂课就是一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辩论赛!作为主角的教师必须要做到以理服人。切勿强词夺理!这场思想火花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言语的沟通。教师主动的说需要理的支撑,而被动的回答则更须严谨的理论支持。信其师则亲其道!只有完全的信任信服才能换来完全的的追随认可。而语文课堂就更少不了理的存在。这种理既存在于固有的文本中,也融入于机动的讲解里。尤其是学生的提问,我们就更应该用十足的理去回答他们,帮助其答疑解惑!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时,我就着重解释了“汗青”一词的含义(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珠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为“汗青”)。而且我加入了我自己的想象,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了这一词语的含义。
三、言之有度
古语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说话也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过多的说教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不足的讲解又常常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适度的说胜过盲目的做!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时,提到作者幼时求学的艰苦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很多学生似乎感受不到其读书的苦难。过多的讲解可能达不到教学效果。于是,我便在网上找了几张关于狂风大雪及皮肤皲裂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然后我说: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在心里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最后,我只用了寥寥几句话就让他们明白了作者读书的艰辛程度。这样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解释,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启发去引导学生思考,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预设与生成的艺术。一节有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要精通“说”的艺术,更要关注“做”的维度。如果把“说”的权利给教师,那么“做”的义务就应该是学生!两者只有做到统一,这堂课才会收到预期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语文课堂上学生“做”的艺术。
第一,灵活的做。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艺术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演员”都能随机应变地去适应、去演绎。做到组织有方,配合有序。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灵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好这堂课的关键环节。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当然,对于那些突发奇想并且有价值的提问,我们也可以抽出部分课堂时间加以引进并鼓励大家一起去探讨。这就需要灵活的把握了。另外,教师有时也要根据语境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二,有重点的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做,但真正重要的仅仅就只有那么几件。只要把它们做好了就可以了。如果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做好,那简直就是妄想。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做题、听讲也要做到有选择,有重点,有中心,有目的。千万不能全盘地做。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听有价值的东西,做有意义的事。当然,这是要建立在会学、善学的基础上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多多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提炼课堂教学,找寻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有重点的做还表现在语文课的预习上。作为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捕捉到有用的文本信息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三,有方法的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方法对了,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学习尤为如此!
很多同学只会盲目地学习,从未考虑到方法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人生旅程。有时方向选对了,怎么行走也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提问的方式、思考的角度、做题的步骤、答题的技巧、整理的方案等等。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场舞台戏的话,那么在这里既有“导演”也有“演员”。怎样演绎的更加出彩、更有艺术性就是我们这些师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了!这无疑就考量了我们如何去做到“言”“行”一致。言什么?怎么言?做什么?如何做?言是先驱,行是跟进。言行一致,言行统一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文学原理—創作论,杜书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300页.
[3]《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
关键词:说与做;语文课堂;艺术
一节完美的语文课,既要有科学的设计环节,也要有巧妙的“说”“做”过程。这就需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结合,理念与行动的有机配合。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因此,语文即艺术。既然提到艺术,我们就不得不提及其形式。而语文课堂上的艺术形式就表现在教师的“说”与学生的“做”上。因此一节有艺术的语文课就要从教师与学生的“说”与“做”谈起!
首先,我们来看“说”的艺术。顾名思义,说就是表达心声与思想的活动。作为教师就是要把自己与文本的心声传播到学生的耳中与心里。让他们的心灵融入到艺术享受中。那么,要想更好地“说”给学生听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言之有道
道就是正确的、有价值衡量的准则。语文课堂上要说的内容有很多,但真正要说的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作品的艺术说给学生听。让他们去领悟其中的真善美。因此,切勿说东道西,漫天说道。一定要紧扣中心,有重点的去说,不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课堂有一种一盘散沙的感觉,毫无中心而言。哪怕这堂课状况百出,作为教师也要想法设法地去化解所有的“危机”。
二、言之有理
一堂课就是一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辩论赛!作为主角的教师必须要做到以理服人。切勿强词夺理!这场思想火花的碰撞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言语的沟通。教师主动的说需要理的支撑,而被动的回答则更须严谨的理论支持。信其师则亲其道!只有完全的信任信服才能换来完全的的追随认可。而语文课堂就更少不了理的存在。这种理既存在于固有的文本中,也融入于机动的讲解里。尤其是学生的提问,我们就更应该用十足的理去回答他们,帮助其答疑解惑!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时,我就着重解释了“汗青”一词的含义(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珠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为“汗青”)。而且我加入了我自己的想象,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了这一词语的含义。
三、言之有度
古语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说话也一样。作为语文教师,过多的说教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不足的讲解又常常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适度的说胜过盲目的做!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时,提到作者幼时求学的艰苦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很多学生似乎感受不到其读书的苦难。过多的讲解可能达不到教学效果。于是,我便在网上找了几张关于狂风大雪及皮肤皲裂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然后我说: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在心里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大家会有怎样的感受?最后,我只用了寥寥几句话就让他们明白了作者读书的艰辛程度。这样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有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解释,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启发去引导学生思考,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教育是预设与生成的艺术。一节有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要精通“说”的艺术,更要关注“做”的维度。如果把“说”的权利给教师,那么“做”的义务就应该是学生!两者只有做到统一,这堂课才会收到预期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语文课堂上学生“做”的艺术。
第一,灵活的做。课堂是千变万化的艺术舞台,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演员”都能随机应变地去适应、去演绎。做到组织有方,配合有序。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做到灵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好这堂课的关键环节。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当然,对于那些突发奇想并且有价值的提问,我们也可以抽出部分课堂时间加以引进并鼓励大家一起去探讨。这就需要灵活的把握了。另外,教师有时也要根据语境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二,有重点的做。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等着我们去做,但真正重要的仅仅就只有那么几件。只要把它们做好了就可以了。如果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做好,那简直就是妄想。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做题、听讲也要做到有选择,有重点,有中心,有目的。千万不能全盘地做。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听有价值的东西,做有意义的事。当然,这是要建立在会学、善学的基础上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多多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提炼课堂教学,找寻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有重点的做还表现在语文课的预习上。作为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捕捉到有用的文本信息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三,有方法的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方法对了,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学习尤为如此!
很多同学只会盲目地学习,从未考虑到方法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人生旅程。有时方向选对了,怎么行走也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提问的方式、思考的角度、做题的步骤、答题的技巧、整理的方案等等。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场舞台戏的话,那么在这里既有“导演”也有“演员”。怎样演绎的更加出彩、更有艺术性就是我们这些师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了!这无疑就考量了我们如何去做到“言”“行”一致。言什么?怎么言?做什么?如何做?言是先驱,行是跟进。言行一致,言行统一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文学原理—創作论,杜书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第300页.
[3]《判断力批判》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