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生命的本性。日月自明,星辰自序,风不扇自动,水不推自流。万事万物各有各个道。千千万万学习雷锋的人们有一条共同的理想大道,然而学习雷锋真正的成功者,每个人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各有个各的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条属于自己的具体的雷锋路,那是自己悟出来的,是自己走出来的。原沈阳军区军威训练器材装备研究所所长曲静,是一个军内外、省内外远近闻名的雷锋人。人们称谓他是一个有色彩的雷锋人,有技术的雷锋的人,有张力的雷锋人。也许这就是他的雷锋之道。
绿色的雷锋梦
走进曲静的军威研究所大院,映入记者视野眼帘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绿色,那是一种温暖而富有魅力生机的绿色,就是——通常人们所喜欢爱的军绿色。这里到处都是军绿色,军绿色的科研办公楼、军绿色的多功能厅、军绿色的军用帐篷撑起的仓库、一身军绿色的一身迷彩服的员工……可以说从人到物、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从地面到空中都是军绿色的。这是军人的颜色,这是生命常青的颜色,也是曲静最喜爱的颜色,更是他装在心里的颜色,当然也是他人生不变地追求的、永不改变的颜色!
铺垫在楼梯上的红色地毯,颜色显得有些陈旧,显然已经用了很久了,但是和与四周军绿色的环境风格看起来还是很协调的。楼道两边的墙壁上,贴着五六副幅巨大的研究所内部的“光荣榜”照片,还配有文字介绍。,有雷锋式工程师,也有雷锋式的普通员工。他们都是研究所各个岗位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研究所的“活雷锋”,有的还是省市级的“劳动模范”。
蹬登上二楼,在一张洁净的木桌上摆放着一座一米多高、金光闪闪的半身雷锋半身塑像,两边写着:“忠心赤胆震四海,科技雷锋强中国”,这应该也是曲静学雷锋的远大志向吧!
向右拐的第一间屋子是研究所的科研部,四周的墙壁被军绿色的迷彩布包裹着,中间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研究用的器材和工具。再往里走是军用帐篷样品和野外训练用的各种军用器材模型,靠着墙四面墙的展台上摆满了数百种模拟军用器材的样品,这也是研究所的“保密产品”,好多其中很多都是他们刚刚研制成功的专利样品,;其中展台上还有十几个大、中、小三个不同型号的雷锋塑像,每一个座塑像都栩栩如生。
雷锋梦起源
年过半百的曲静,谈起他的研究所和20多年来的学雷锋之路,便滔滔不绝、兴奋不已,展现了一种幸福感、成就感和安慰感。
曲靜从1994年研究所刚成立时,曲静就来到了这里,从一名技术高工到所长,再到今天的老板。他对这个面积只有十几亩地的军营小院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已经深深地和他的生命深深地连在了一起,那是一种难以忘怀,不可割舍的情怀。研究所是他的单位,也是他的家,是他“雷锋梦”开始的地方,研究所里的战友和工人就是他的亲人,都是他的雷锋家园的家人,也是他学雷锋大军的重要成员。
20多年来,他和他的战友、工友们是唱着雷锋的歌,踏着雷锋的足迹,坚定不移地沿着雷锋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曲静牵头成立的“雷锋艺术团”和“雷锋军乐团”闻名遐迩,不仅在沈阳市是歌唱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主力军,就是在东北三省的多个许多大中城市里都有他们的队伍。现在想报名想入团的有近200多家团队,经过选拔被正式接纳为成员的有27家,近1万人。每逢重大节日,这27支团队的成员们就会出现在部队、社区、学校、工厂等有关场所。他们用嘹亮的雷锋之歌和激情昂扬的军乐,奏响时代的乐章。哪里有他们的影子,哪里就有雷锋的歌声,哪里就有雷锋文化氛围。
雷锋艺术团总团长朱丽艳告诉记者,曲所长对两个团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每一步的发展都牵动着他的心,在经济上也投入了过百万元,他什么都不图,只为让雷锋之歌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下去,让雷锋的生命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播撒科技“雷锋”种子
曲静的学雷锋之路是有根可寻的,他的母亲当年就是全军的学雷锋标兵。母亲的言传身教,已使雷锋精神在曲静的骨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在他的身体和血液里具有雷锋的基因和雷锋元素。
以前,每逢过年过节,曲静都会带领他的雷锋团队为贫困村民送米送面,的确令人感动。但是现在,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作为。他觉得要真正拔掉穷根子,还是要给农民们以智慧,让他们能够学会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进行科技扶贫致富,这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他组织了一支科技考察团,实打实地来到贫困地区农民之中,来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们传授科技致富的知识和实用技术,把农民希望的种子播种到黑土地里。抚顺市清原县的科技雷锋村——南天门村,把学雷锋活动写入村民公约,曲静带领他的科技团队,为南天门村免费赠送了大批科技书籍,和村民们因地制宜的地科技致富,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雷锋梦依然在路上
曲静的“雷锋梦”已经梦想成真、根深叶茂了。面对未来,他还有一篮子的“雷锋系列工程”。
在沈阳市的棋盘山有一个“雷锋山洞”。是当年雷锋参加建设的沈阳市委地下战备指挥部,如今已经对外开放。曲静和有关单位合作,正在把这里打造成为雷锋文化宫。
山洞两侧的墙壁上是一副幅连着一副幅的雷锋故事漫画,还有雷锋先进事迹展室、雷锋名人堂、雷锋藏品阁、雷锋题词馆等。
占地1300亩的沈阳军威国防军事模拟训练基地和少年军校基地在紧锣密鼓地的建设中,届时可容纳4600人生活进行生活与进行训练。教学设施及训练器材都是国内一流的,包括实弹射击场、室内激光模拟射击馆和室外体能训练器械场等,免费授课,免费培训。这里是一个雷锋圣地,可以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雷锋精神种子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等。
由曲静担任法人代表的“东方雷锋学院”已经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政府批准注册的雷锋学院。这个雷锋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和不可复制的雷锋文化不动产,坐落在沈阳、抚顺、铁岭三市交界处。这个雷锋学院具有丰富的雷锋人力资源。在这个团队里,有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不同身份的雷锋历史见证人,有系统的、全套的雷锋教科书。更重要是这个雷锋学院具有先进的信仰理念。借鉴孔子学院的成功模式,努力打造东方雷锋文化,把雷锋文化纳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升到国家精神意志、民族文化理念、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追求的战略高度和文化层面上来。坚信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复兴和现代东方文化的崛起;是以多元一体的理论道德为核心,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讲究万物万事的密切联系和真善美的完整统一。强调集体精神、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天赋人权、个人至上、竞争法则等有本质区别。因此,注定这注定是大国文化,大民族文化和大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东方雷锋学说,创立东方雷锋学院,构建东方雷锋文化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必将培养一批批雷锋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曲静的雷锋梦还在路上,还在道上,还在前进的过程之中,然而也正在一个一个地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马玥
绿色的雷锋梦
走进曲静的军威研究所大院,映入记者视野眼帘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绿色,那是一种温暖而富有魅力生机的绿色,就是——通常人们所喜欢爱的军绿色。这里到处都是军绿色,军绿色的科研办公楼、军绿色的多功能厅、军绿色的军用帐篷撑起的仓库、一身军绿色的一身迷彩服的员工……可以说从人到物、从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从地面到空中都是军绿色的。这是军人的颜色,这是生命常青的颜色,也是曲静最喜爱的颜色,更是他装在心里的颜色,当然也是他人生不变地追求的、永不改变的颜色!
铺垫在楼梯上的红色地毯,颜色显得有些陈旧,显然已经用了很久了,但是和与四周军绿色的环境风格看起来还是很协调的。楼道两边的墙壁上,贴着五六副幅巨大的研究所内部的“光荣榜”照片,还配有文字介绍。,有雷锋式工程师,也有雷锋式的普通员工。他们都是研究所各个岗位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研究所的“活雷锋”,有的还是省市级的“劳动模范”。
蹬登上二楼,在一张洁净的木桌上摆放着一座一米多高、金光闪闪的半身雷锋半身塑像,两边写着:“忠心赤胆震四海,科技雷锋强中国”,这应该也是曲静学雷锋的远大志向吧!
向右拐的第一间屋子是研究所的科研部,四周的墙壁被军绿色的迷彩布包裹着,中间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研究用的器材和工具。再往里走是军用帐篷样品和野外训练用的各种军用器材模型,靠着墙四面墙的展台上摆满了数百种模拟军用器材的样品,这也是研究所的“保密产品”,好多其中很多都是他们刚刚研制成功的专利样品,;其中展台上还有十几个大、中、小三个不同型号的雷锋塑像,每一个座塑像都栩栩如生。
雷锋梦起源
年过半百的曲静,谈起他的研究所和20多年来的学雷锋之路,便滔滔不绝、兴奋不已,展现了一种幸福感、成就感和安慰感。
曲靜从1994年研究所刚成立时,曲静就来到了这里,从一名技术高工到所长,再到今天的老板。他对这个面积只有十几亩地的军营小院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这份情感已经深深地和他的生命深深地连在了一起,那是一种难以忘怀,不可割舍的情怀。研究所是他的单位,也是他的家,是他“雷锋梦”开始的地方,研究所里的战友和工人就是他的亲人,都是他的雷锋家园的家人,也是他学雷锋大军的重要成员。
20多年来,他和他的战友、工友们是唱着雷锋的歌,踏着雷锋的足迹,坚定不移地沿着雷锋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曲静牵头成立的“雷锋艺术团”和“雷锋军乐团”闻名遐迩,不仅在沈阳市是歌唱雷锋、传承雷锋精神的主力军,就是在东北三省的多个许多大中城市里都有他们的队伍。现在想报名想入团的有近200多家团队,经过选拔被正式接纳为成员的有27家,近1万人。每逢重大节日,这27支团队的成员们就会出现在部队、社区、学校、工厂等有关场所。他们用嘹亮的雷锋之歌和激情昂扬的军乐,奏响时代的乐章。哪里有他们的影子,哪里就有雷锋的歌声,哪里就有雷锋文化氛围。
雷锋艺术团总团长朱丽艳告诉记者,曲所长对两个团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每一步的发展都牵动着他的心,在经济上也投入了过百万元,他什么都不图,只为让雷锋之歌一代又一代地传唱下去,让雷锋的生命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播撒科技“雷锋”种子
曲静的学雷锋之路是有根可寻的,他的母亲当年就是全军的学雷锋标兵。母亲的言传身教,已使雷锋精神在曲静的骨子里深深地扎下了深深的根基,在他的身体和血液里具有雷锋的基因和雷锋元素。
以前,每逢过年过节,曲静都会带领他的雷锋团队为贫困村民送米送面,的确令人感动。但是现在,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作为。他觉得要真正拔掉穷根子,还是要给农民们以智慧,让他们能够学会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进行科技扶贫致富,这样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他组织了一支科技考察团,实打实地来到贫困地区农民之中,来到田间地头,给农民们传授科技致富的知识和实用技术,把农民希望的种子播种到黑土地里。抚顺市清原县的科技雷锋村——南天门村,把学雷锋活动写入村民公约,曲静带领他的科技团队,为南天门村免费赠送了大批科技书籍,和村民们因地制宜的地科技致富,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雷锋梦依然在路上
曲静的“雷锋梦”已经梦想成真、根深叶茂了。面对未来,他还有一篮子的“雷锋系列工程”。
在沈阳市的棋盘山有一个“雷锋山洞”。是当年雷锋参加建设的沈阳市委地下战备指挥部,如今已经对外开放。曲静和有关单位合作,正在把这里打造成为雷锋文化宫。
山洞两侧的墙壁上是一副幅连着一副幅的雷锋故事漫画,还有雷锋先进事迹展室、雷锋名人堂、雷锋藏品阁、雷锋题词馆等。
占地1300亩的沈阳军威国防军事模拟训练基地和少年军校基地在紧锣密鼓地的建设中,届时可容纳4600人生活进行生活与进行训练。教学设施及训练器材都是国内一流的,包括实弹射击场、室内激光模拟射击馆和室外体能训练器械场等,免费授课,免费培训。这里是一个雷锋圣地,可以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雷锋精神种子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等。
由曲静担任法人代表的“东方雷锋学院”已经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政府批准注册的雷锋学院。这个雷锋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和不可复制的雷锋文化不动产,坐落在沈阳、抚顺、铁岭三市交界处。这个雷锋学院具有丰富的雷锋人力资源。在这个团队里,有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有不同身份的雷锋历史见证人,有系统的、全套的雷锋教科书。更重要是这个雷锋学院具有先进的信仰理念。借鉴孔子学院的成功模式,努力打造东方雷锋文化,把雷锋文化纳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升到国家精神意志、民族文化理念、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追求的战略高度和文化层面上来。坚信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复兴和现代东方文化的崛起;是以多元一体的理论道德为核心,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讲究万物万事的密切联系和真善美的完整统一。强调集体精神、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与西方文化以利益为核心价值、天赋人权、个人至上、竞争法则等有本质区别。因此,注定这注定是大国文化,大民族文化和大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东方雷锋学说,创立东方雷锋学院,构建东方雷锋文化体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必将培养一批批雷锋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曲静的雷锋梦还在路上,还在道上,还在前进的过程之中,然而也正在一个一个地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马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