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简单回顾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素质教育的导向下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提出要完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教育,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自2010年6月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发文(高教函[2010]7号)批准全国高校中61所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这应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由高等院校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卓越培养”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通过培养卓越小学教师,探索能完全胜任并带动现阶段小学层次素质教育的卓越师资培养模式,已成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学者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众所周知,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小学教师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当时的中等师范学校的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历中专,课程设置特点是科目较多、不分专业、不求学科精深,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知识面较宽,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突出,动手能力较强,能较快地适应当时的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二阶段,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我国开始探索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1984 年秋季,江苏省确定南通师范学校进行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一贯制”的具有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随后全国范围内的专科小学教师的培养也逐渐在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开展,也逐渐走上了规模化与制度化的道路。现阶段,教育部也积极鼓励和支持一些具备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举办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实践试点,先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天津师大、东北师大等一批高师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掀起了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热潮[2-4]。
高学历小学教师对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反馈的情况看,很多此类本科毕业生并不受欢迎,他们到小学工作后,往往难于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环境,也不懂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好的教育教学。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具有较为广博的、相对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但他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技能却相对薄弱,因此,思考小学教师进一步的培养问题,尤其是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对小学生如何开展较好的教育教学,使其教师的“卓越”显得尤为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导向性
对于素质教育的讨论,目前教育界众说纷纭,其开展的必要性已被社会、家长、教育工作者、国家认可。通常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的共性和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机结合的全面教育,是对各种教育对象的最基本的教育;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受教育者身心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5]。“素质教育” 与多年来沿袭的“ 应试教育”有着原则的区别。“应试教育” 只照顾到了受教育者的少数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多数,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其出发点在于应付考试。而“素质教育”则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以育人为基本出发点。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其教育教学方法依循素质教育的导向性特点将更加明显和突出。
因此,培养卓越小学教师,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在这一导向下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呢,这将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们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一)着力实施教师教育改革计划,完善教师职前培养
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群体,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形成一批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培养卓越小学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年限、课程设置、专业教育、教师技能、教育见习、实习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改革,形成一定创新特色;强化教师教育管理与研究机制创新,建设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教师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业务交流提供组织保证,专门负责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测试;注重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平台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库建设,为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二)完善职后教育,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紧跟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围绕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机结合的全面教育。利用政府资源,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内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延伸师范生学习空间,探索“4+2”的本科、教育硕士连续培养模式,为师范生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提供制度保证。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精心培养一批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和一定数量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小学教师队伍;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进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努力实现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实现小学教师卓越培养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健全卓越教师培养体制。努力构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三方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利用“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平台,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高校教师尤其是教师教育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训练,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行动能力,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建立卓越教师团队。
(三)培育教师培养示范基地。与各地方教育局共同选择优秀中小学,将其建成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能力实践的示范基地。
五.结束语
如何在素质教育下实现小学教师的卓越培养,不仅要考虑师范教育三级培养模式中学历提升的问题,还需考虑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培养的小学教师能在现阶段的小学中较好的适应教育教学,能开展素质教育,而不再是先前的靠考试来指挥的应试教育。因此,加强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就势在必行,通过职前职后的可持续性培养,以达到其教育教学的卓越。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标准·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1,6-7:2-6
[2]袁霞.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26-29
[3]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4):8-10
[4]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4):7-10
[5]邓顺堂,张玉娟.从开展素质教育谈对小学教师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1996,(1):87-89
基金资助:池州学院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
【关键词】素质教育;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自2010年6月以来,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发文(高教函[2010]7号)批准全国高校中61所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这应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如何由高等院校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卓越培养”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通过培养卓越小学教师,探索能完全胜任并带动现阶段小学层次素质教育的卓越师资培养模式,已成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学者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
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众所周知,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小学教师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当时的中等师范学校的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历中专,课程设置特点是科目较多、不分专业、不求学科精深,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知识面较宽,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突出,动手能力较强,能较快地适应当时的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二阶段,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我国开始探索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1984 年秋季,江苏省确定南通师范学校进行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五年一贯制”的具有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试验。随后全国范围内的专科小学教师的培养也逐渐在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开展,也逐渐走上了规模化与制度化的道路。现阶段,教育部也积极鼓励和支持一些具备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举办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实践试点,先后首都师大、上海师大、天津师大、东北师大等一批高师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掀起了我国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热潮[2-4]。
高学历小学教师对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反馈的情况看,很多此类本科毕业生并不受欢迎,他们到小学工作后,往往难于适应小学教育教学的环境,也不懂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好的教育教学。本科毕业的小学教师具有较为广博的、相对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但他们的实际教育教学技能却相对薄弱,因此,思考小学教师进一步的培养问题,尤其是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对小学生如何开展较好的教育教学,使其教师的“卓越”显得尤为重要。
二.素质教育的导向性
对于素质教育的讨论,目前教育界众说纷纭,其开展的必要性已被社会、家长、教育工作者、国家认可。通常认为,素质教育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的共性和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机结合的全面教育,是对各种教育对象的最基本的教育;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受教育者身心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5]。“素质教育” 与多年来沿袭的“ 应试教育”有着原则的区别。“应试教育” 只照顾到了受教育者的少数而忽视甚至放弃了多数,它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其出发点在于应付考试。而“素质教育”则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以育人为基本出发点。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其教育教学方法依循素质教育的导向性特点将更加明显和突出。
因此,培养卓越小学教师,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在这一导向下来培养卓越小学教师呢,这将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们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一)着力实施教师教育改革计划,完善教师职前培养
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群体,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形成一批较为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培养卓越小学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年限、课程设置、专业教育、教师技能、教育见习、实习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改革,形成一定创新特色;强化教师教育管理与研究机制创新,建设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教师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业务交流提供组织保证,专门负责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测试;注重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师教育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平台下,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库建设,为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内容和资源。
(二)完善职后教育,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
紧跟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围绕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的和有机结合的全面教育。利用政府资源,建设一定数量的校内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延伸师范生学习空间,探索“4+2”的本科、教育硕士连续培养模式,为师范生在职学习和进修提高提供制度保证。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精心培养一批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和一定数量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小学教师队伍;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推进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努力实现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实现小学教师卓越培养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健全卓越教师培养体制。努力构建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三方联动的长效合作机制,利用“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平台,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高校教师尤其是教师教育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训练,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和行动能力,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建立卓越教师团队。
(三)培育教师培养示范基地。与各地方教育局共同选择优秀中小学,将其建成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能力实践的示范基地。
五.结束语
如何在素质教育下实现小学教师的卓越培养,不仅要考虑师范教育三级培养模式中学历提升的问题,还需考虑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培养的小学教师能在现阶段的小学中较好的适应教育教学,能开展素质教育,而不再是先前的靠考试来指挥的应试教育。因此,加强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就势在必行,通过职前职后的可持续性培养,以达到其教育教学的卓越。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标准·途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1,6-7:2-6
[2]袁霞.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26-29
[3]徐雁.全科型本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4):8-10
[4]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4):7-10
[5]邓顺堂,张玉娟.从开展素质教育谈对小学教师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1996,(1):87-89
基金资助:池州学院省级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