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程”视角下中职声乐智慧课堂的构建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ming33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未来课程”的发展为视角,以“智慧课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中的构建实践应用为立足点,从课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创新开发、学习端平台的应用、实施效果、效果评价与改进几个方面展开,通过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的构建,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解决了中职声乐课堂发声技巧理论抽象化的实际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人工智能”连续三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可见,“人工智能”将是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未来的社会结构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智能化、虚拟化、超链接,等等。面对如此变化,教育将如何接受智能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基本形态。近几年,我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启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了各种实践探索,涌现出许多典型案例,也遭遇了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副校长肖远骑说: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先了解未来社会,根据时代要求,设计未来学校,开发未来课程。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未来课程、智慧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是在教学中简单地使用图片、视频、PPT等信息手段。未来学校如何开发课程,如何教学?我们需要整合资源,需要转变角色。整合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智能媒体、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来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
   (二)学校背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舞蹈等科目)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对一”模式、“口口相传”模式)已不能满足学校生源逐年剧增的现状。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幼师岗位职业能力的期待,中职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迫在眉睫。2020年春,战“疫”期间的线上直播教学,让我们意识到互联网 、网络信息化已然与教学密不可分,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珠三角地区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习惯等都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覆盖也给传统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多选择。
   (三)竞赛背景
   笔者为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第一主讲人,教学团队获一等奖。经历了市赛选拔、省赛、国赛遴选、国赛,赛程近一年,在这过程中,对课程设计、课程构建的构思与实践,对信息化教学、智能化、虚拟化的运用,对互联网 教学、平台评价都是一次积累、研究、实践。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未来课程是提供适应学生基础性学力的课程,促进学生有选择、主动而全面地发展;提供适应学生发展性学力的课程,促进学生有差异、健康而持续地发展;提供适应学生创新性学力的课程,促进学生有个性、独特而卓越地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声乐的未来课程应当融入核心素养,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STEAM教育,强调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充分利用智能媒体、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IT技术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教育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教育3.0的时代,教育具有无边界、互联、共享和个性化的特征。世界各国对此都进行了很多探索: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新的教育形式快速崛起,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从知网、维普等知名网站进行“智慧课堂”的检索发现,无论是高等学府,还是中小学,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都非常多,中職技校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中职声乐”二次检索,得到的文献几乎没有。从寥寥无几的文献、日常媒体宣传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中职声乐的“智慧课堂”构建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亟须改革。
   国内中职学校在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教育教学信息化实践探索中,往往存在教学效果不明显,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花费大量资金买回来的设备常常沦为“花瓶”。
   声乐课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学校音乐教师仍然沿用较为简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授课程中没有侧重点地进行“满堂灌”和“流程化”教学,学生不仅抓不住重点,且容易因内容单一、枯燥而丧失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制约了中职声乐学与教。
  三、中职声乐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运用
  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通过构建“云-台-端”整体架构,创设网络化、数据化、交互化、智能化学习环境,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内课外一体化、虚拟现实一体化的全场景教学应用;旨在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并促进转识成智、实现智慧发展。笔者认为,中职声乐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满足学前教育学生对于学习、比赛、演出、实习与见习的多元化需求,凸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与“学”能力,能有效突破声乐课程教学中的“课时少,学生多;功底薄,理知识弱;习惯差,动力缺”等“瓶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三角迭代”,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革新教学模式。
  (一)教学分析
  中职《声乐》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演唱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舞台表演综合素质,能够边弹边唱儿歌,指导与组织幼儿音乐歌唱活动,培养幼师基础职业能力。
  (二)教学设计
   该课程以教育基础综合考证考试大纲为参考,对接实际岗位,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设置为三大模块内容——树立歌唱腔体规范意识、提升歌唱腔体统一技巧、儿歌演唱与活动设计,通过学习歌唱的技巧与表现,以促进学生演唱能力与综合表现力为抓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幼儿教学能力,如图1所示。   (三)教学实施
   中职声乐课程智慧课堂的构建,是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能通过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来实现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本课程设计采用“三步五阶”教学模式,“三步”根据桑代克三大定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课前发声、自学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课中反复练唱,教学手段突破演唱技巧重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表现力及教师教学能力;课后对接岗位需求,评价、反馈、改进。“五阶”根据教材内容与应用,从“感知歌曲——演唱技巧——综合表现——教学能力——岗位需求”五个阶段,层层递进。歌曲选择由易到难,学生能力、综合水平逐步提高,实际应用符合岗位标准。教法运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学法运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在教师主导下,引导学生“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职业素养、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图2所示。
  (四)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应用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以课改与教改相关文件为理论基点,突出中职声乐课程特殊性,把难以理解的声乐理论通过可视化资源呈现,加深学生理解,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策略下力求创新中职声乐课堂,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信息化手段、网络平台等实现精准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采取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如EOP简谱大师软件、手机App软件“全民K歌、“青蛙练声”“每日开嗓”、VR虚拟舞台、各种动画、NEW声波软件、微课视频的制作等;设备应用,如3D全息设备、声卡麦等;教学资源应用,如蓝墨云班课平台、纸屏互动平台、声乐微课资源库等,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能动性与参与度。利用课堂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会学。
  (五)教学评价设计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以随堂测验为主,学习平台、软件测评、专家指导评价、调查问卷等多元化评价为辅,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为平时分数,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反馈,不断修正、完善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以集中考核为主,抽签必唱曲目对学生进行学习评定。通过反馈,收集教学评价,反思教学,以期更切合学生需求,提升教学效率。
  (六)教学实施效果
  1.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演唱水平
   课前确定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养目标;课后运用多种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进行测评,使教学目标可测可评。教学后学生在音准节奏、歌唱技巧、音乐表现、特色与创新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教学目标高效达成。如图3所示。
  2.紧跟岗位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得到认可
   对接实际岗位,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形成“课——赛——园”三位一体培养机制,为实际岗位输送学前教育人才。
   (1)贴合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教学,课中加强学生弹唱能力、创编能力训练,课后运用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程及组织活动的实际中去。
   (2)围绕技能考证大纲,课中深入教材,整合内容,实施严格“教考分离”制度,学生报考高职院校人数逐年提升,学校与高职院校形成“3 2”贯通培养人才模式,认可度高。
   (3)以国家、省、市级比赛为推手,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若干,在工作中获得幼儿园各项比赛的优异成绩。
  3.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营造学生自我成长的良好教学环境
   (1)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授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学习,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課堂中小组合作,进行反复练唱、延伸拓展,互动性强,形成多个“精品节目”应用于实际。
   (3)学生通过表演与创编,能够自信地表现自己,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学效果
   (1)学情改善:多维教学手段应用,增强了学生学唱曲谱、学习声乐的兴趣。蓝墨云平台反馈,可实时掌控学生学习效果。
   (2)教学效果提升:设置有效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以探究问题为动力,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职业感增强:整体教学知识结构适合幼师学生年龄特点,深化岗位对接模式。
   (4)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5)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团队合作学习,让学生体会团队魅力、合作精神,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打下良好职业素养;信息化手段,碎片化、非线性化、结构化等特征,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地点、时间、空间的约束,增强学生学习的宽度与长度。
  2.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1)问题:声乐专业技能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学生在演唱能力和课堂歌唱活动组织上仍需再提高。
   改进:多利用平台(网络)学习与评价,增加学与教的宽度和长度,完善监测与评价。
   (2)问题:合格的幼师需要具备更多的课堂组织与创新能力,部分学生仍需努力。
   改进:课中,多渗透幼儿园实际教学理念,多尝试体会教学;课外,搭建多平台(技能节、艺术节、月技能竞赛、幼儿园见习、实习等),给学生提供成长机会。
  四、结束语
   “未来课程”视角下中职声乐智慧课堂的构建实践研究,有利于推动中职专业课程教育改革,有利于教师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基于中职声乐课程特殊性,把难以理解的声乐理论通过可视化资源呈现,加深学生理解,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策略下力求创新中职声乐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教育”模式将深度融合,中职声乐课程教师将紧跟步伐,以中高职“3 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加大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为职业教育、未来课程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不久前,一头体长约14米的年轻雌性鳁鲸游进了美国切萨皮克湾的伊丽莎白河(一条工业区支流)。这真是不同寻常,因为这种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的鲸鱼,通常只在大西洋深水海域活动。这头鲸鱼看来已分不清方向,几天后科学家发现了它的尸体。尸检发现,它吞下的一块坚硬的黑色塑料刺破了它的胃,导致它无法进食而死亡。此外,这头已经很虚弱的鲸鱼还被一艘船撞断了椎骨。由此推断,它走向死亡的历程非常缓慢而又万分痛苦。它胃中的黑色
在发现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之后,直到1992年,才发现了新的海外天体“15760 1992 QB1”。从那以来,至今已发现了数百个新的海外天体。其中的大多数现在被归入柯伊伯带。所谓柯伊伯带,是指一大群剩余自太阳系形成时期的含冰天体,在海王星轨道外的黄道面附近运行。虽然这些天体中没有哪个像冥王星个头那么大,但其中的一些海外天体(例如塞德娜)也曾被媒体称为“新行星”。  2005年,美国天文学家布劳恩及
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整个地球,那么,地球上还有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还真不少:未被绘入地图的沙漠、来被攀登过的山峰、未经探索过的洞穴、来遭遇外来物种入侵的海岛……在这些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的地球的"最后之地"中,还包括了一些有趣之处,比如恐龙最后漫步的地方、没有生命的地方、太阳爆炸时我们可以藏身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3个"地球最后之地"。
向海洋投放铁,刺激吸收二氧化碳的浮游植物快速生长,一旦浮游植物死亡,它们就会将碳永远地带入海底。给海洋“施肥”成为目前被科学家广泛讨论的一个地球工程热点。给海洋“施肥”真能阻止全球变暖吗?    2007年5月,一家美国公司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西北约560公里的地方,往海水里播撒了50吨赤铁矿,这是该公司所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科学试验的第一步。  为什么要向海洋播撒铁元素呢?这项试验基于这样一个理论:热带
有这么一个科学笑话。生物学家达尔文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起走进同一间酒吧,而一对喜欢喝酒的老鼠母子正在那里过酒瘾。母鼠问两位大科学家:“天才们好。请告诉我:我的儿子怎么也酗酒?”达尔文回答:“先天遗传的坏习惯。”弗洛伊德则回答:“后天的培养不好。”  100多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先天的或后天的、生物学的或心理学的——对于多代人而非仅仅一代人的行为发展和持续提供了两种对立的解释。  科学家“巧遇
蜜蜂(Apoidea)是个大家族,成员众多,分布广泛,随处可见。我们在公园、社区花园、树林、乡村甚至自家阳台的花盆边,都能见到蜜蜂的身影。它们大多长得毛茸茸的,像个小毛球。在后足或者腹部上经常会长出很多长毛,用来采集和携带花粉。我们所熟知的蜜蜂科(Apidae)种类只是蜜蜂总科家族的一员。蜜蜂科有着严格的劳动分工,比如:蜂后负责繁育后代,雄峰负责与蜂后交尾,而工蜂则负责采集食物、饲喂后代、清洁巢穴
应用文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惯用格式的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应用文写作是语文高职类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占分为7至10分,因此,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势在必行。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应用文写作内容相比其他必考内容较为简单,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拿满分。然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类题型时,往往事与愿违,或多或少会被扣两三分,有的学生甚至会被扣四分。笔者
这种饱受期待的疗法导致多名患者死亡。它一落千丈却又东山再起,原因很简单——它不仅治愈了一些疑难病,而且有望在治疗癌症方面显身手。  在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1966年所著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改编成的同名电影后来获得奥斯卡奖)中,32岁的主人翁查理·戈登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其病因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苯丙酮尿症。这种绝症由一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这个基因为代谢苯基丙氨酸的酶解码。如果苯丙酮尿患者吃含有苯基丙
通常,动物福利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动物的身体健康状态、动物的情感状态和动物是否可以表达自然行为。所以,对于每一只动物,良好的动物福利不单注重身体上的健康,动物的情绪状态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英国农场动物福利委员会(FAWC)提出了动物福利的“五项自由”(Five Freedoms),即动物应享有:  1. 免于遭受饥饿和干渴的自由;  2. 免于不适的自由;  3. 免于疼痛、伤害和疾病
这是4月的一个寒冷的清晨,生物学家史蒂夫·埃尔本正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一道,驾驶着雪地摩托车驰骋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上。斯瓦尔巴特群岛位于北极地区,是挪威最北界的国土范围。此时,埃尔本等人正驾驶着高速行驶的雪地车,拖着一张单间公寓大小的方形网,朝着他们前面的三只如山羊般大小的动物疾驰而去。  追踪斯瓦尔巴特驯鹿  这些毛茸茸的灰色或白色动物就是斯瓦尔巴特驯鹿。这是一种生活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的驯鹿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