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推动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学生的素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具体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在沉浸于物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小学阶段就帮助他们建立生态文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包含着诸多生态文明教育资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深挖语文教材,搜集生态文明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素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被纳入教学当中的,范围广泛,且质量较高。如果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分析,搜集其中包含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在日常教学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继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理解生态文明资源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要点,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學习《珍珠鸟》一课的时候,经过对教材中文本的基础理解,班级中的学生已经开始羡慕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建立起的默契关系,并且还有部分学生也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这样的宠物。这时候,教师一定要主动打消学生的这种不良念头,并结合生态文明资源分析,告诉学生:其实很多的鸟类都不会与人类过分亲近,本文中作者与鸟儿的平等、尊重,以及与鸟儿坚持不懈的照顾,让珍珠鸟与作者有了比较多的接触。紧接着,拓展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针对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只有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主动与他们和平相处,这样才更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并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最后,总结得出人类一定要学会尊重生命,并与这些生命和谐相处,从而维护好现有的生态平衡。学生在教师的细致讲解中,也逐渐懂得了相关的道理
二、融入多种模式,渗透生态文明知识
在教育教学新时期,想要确保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效率,离不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入。因此,在开展引导的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成长需求分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开展教学引导,从而逐步渗透生态文明知识,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继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的时候,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会小鸟和树的情感,感受小鸟焦急的情绪的时候,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开始的阶段,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领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通过结合教学的要点,在丰富多彩的模式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继而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课外活动,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生态文明知识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理解效果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要停留于表达上,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而在教学引导中,帮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逐步渗透良好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例如,完成《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对“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于是,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分析,为学生建立科学考察小课题,或者要求学生创作环境保护创作广告语。以科学考察活动为例:首先,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如水污染的调查报告和对应的治理策略。其次,按照学生日常表现,结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划分考察活动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感知。然后,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将小组合作探究成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和探讨的结果总结分析,继而得出水污染的治理建议,并从细微之处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充分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凸显,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也在课后活动探究中得到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生态环境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勇敢承担起这一时代重任,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引导。通过不断尝试、积极分析、主动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行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继而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德义.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态理念渗透[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05):45-45.
[2]孙中艳.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7):66-67.
作者单位:云阳县龙洞镇龙洞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在沉浸于物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在小学阶段就帮助他们建立生态文明意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包含着诸多生态文明教育资源。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深挖语文教材,搜集生态文明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素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被纳入教学当中的,范围广泛,且质量较高。如果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分析,搜集其中包含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在日常教学引导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继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理解生态文明资源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要点,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學习《珍珠鸟》一课的时候,经过对教材中文本的基础理解,班级中的学生已经开始羡慕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建立起的默契关系,并且还有部分学生也希望能够拥有一只这样的宠物。这时候,教师一定要主动打消学生的这种不良念头,并结合生态文明资源分析,告诉学生:其实很多的鸟类都不会与人类过分亲近,本文中作者与鸟儿的平等、尊重,以及与鸟儿坚持不懈的照顾,让珍珠鸟与作者有了比较多的接触。紧接着,拓展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针对社会中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只有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主动与他们和平相处,这样才更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并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最后,总结得出人类一定要学会尊重生命,并与这些生命和谐相处,从而维护好现有的生态平衡。学生在教师的细致讲解中,也逐渐懂得了相关的道理
二、融入多种模式,渗透生态文明知识
在教育教学新时期,想要确保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效率,离不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融入。因此,在开展引导的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成长需求分析,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开展教学引导,从而逐步渗透生态文明知识,让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继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的时候,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会小鸟和树的情感,感受小鸟焦急的情绪的时候,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开始的阶段,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导入教学,领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通过结合教学的要点,在丰富多彩的模式中渗透生态文明知识,继而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课外活动,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生态文明知识的关键,也是检验学生理解效果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要停留于表达上,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而在教学引导中,帮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并逐步渗透良好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例如,完成《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对“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于是,可以结合本课的主题分析,为学生建立科学考察小课题,或者要求学生创作环境保护创作广告语。以科学考察活动为例:首先,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如水污染的调查报告和对应的治理策略。其次,按照学生日常表现,结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划分考察活动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感知。然后,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将小组合作探究成果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和探讨的结果总结分析,继而得出水污染的治理建议,并从细微之处指导学生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充分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凸显,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也在课后活动探究中得到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生态环境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勇敢承担起这一时代重任,主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积极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引导。通过不断尝试、积极分析、主动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行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继而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德义.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态理念渗透[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05):45-45.
[2]孙中艳.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7):66-67.
作者单位:云阳县龙洞镇龙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