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关注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四方面,对丰富课堂教学非常有效,有利于教师个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和激活,促进教学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改革;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只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1 教学要全面完成对学生进行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三大任务。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学生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2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历史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理解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由掌握史实入手,逐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3 在挖掘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智慧,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首先,要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境,设计问题与协作情境,构建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教师要充分预设学情,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例如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社会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接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一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创设旅游情景:以小组为单位,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参加“东京一日游”,体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出的宋代社会生活;同时,提出旅游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 通过对宋代的陋习——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②穿越时空,把你想象成22世纪的历史课本编写者,给那时候的学生编写“万千气象的中国——21世纪初期的社会风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将知识、思想、能力的要求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2.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主体性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教法的选择应考虑内容、学生知识水平、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时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的设计还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多用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组织历史辩论会、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编演历史短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学方式。如:“应当怎样评价秦始皇”教师做了下面这样的讨论活动设计: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秦始皇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此,有人说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可是也有人则秦始皇是千古暴君。那么,面对这种不同的争论,你的看法又是怎样呢?
(1)小组发言。对秦始皇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了五种基本观点;①秦始皇是个伟人;②秦始皇是个暴君;③秦始皇功大于过;④秦始皇过大于功;⑤秦始皇的功过相抵。
(2)各抒已见。①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贡献?②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3)深化认识。写一篇评价秦始皇的小文章,发表在校园网或校报上。
上述学习指导设计,学生学为主,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拥有较多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思考、讨论问题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向交流,形成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3. 教学程序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教学程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课前必须潜心做好准备,完善各个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完整性,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反馈,各个教学环节前后联贯,环环相扣。如设计《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课以讲述法、谈话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讨论、投影演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主要分三步:
(1)激趣引入。 投影显示“周恩来同志头像”及“周恩来同志赴重庆谈判”照片,自然导入新课。
(2)新课传授。这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在讲述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策略时,用投影显示材料二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再认得出蒋“假和平、真内战” 的反革命两手策略,提高学生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能力。在讲到中共面对蒋的两手策略是否赴重庆谈判的问题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去”与“不去”两种观点的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到中共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时,补充一首此役胜利后陈毅同志所作的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烘托气氛 ,突出主题。此外,还精心设计好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
(3)总结反馈。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如传授《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课时,我在一个教学班采用这样的教学程序:从解释“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按顺序介绍英、法、意、美、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特点;投影显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览表》,从政治 、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总结新课。这种方法讲授新课过于平淡,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另一个教学班设计了新的教学程序。课前就五个国家设计了五组思考题,导入新课后,让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组思考题,然后由每组回答,若本组同学无法完成,由别组同学帮助回答,如战后英国,设计的第一个问 题就是“有人说一战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优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教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程序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4. 教学反思的及时性与多样性
“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论证反思最经典的一句名言。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既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程序,还包括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获取准确的反馈。教学反思重在及时性。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 ,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为了加强反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既要着眼于“评教”,又要着眼于“评学”,即对教学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反思教学的真正目的,内在于反思教学活动本身。反思中充满着创造冲动与创造的快乐,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师根据反思信息对课堂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反思的途径:教师对自己与别人的反思,可以在备课、上课、评课与校本教研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一种提升。它不但不否认教育经验的价值,更注重在反思自己教学经验的过程,不断的完善经验,提升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的角度,让成熟的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经验指导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参考文献
[1] 《课程与教学论》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
收稿日期:2012-04-0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改革;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只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1 教学要全面完成对学生进行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三大任务。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就是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培养学生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历史学科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2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目标的设计必须遵循历史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由理解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由掌握史实入手,逐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网络,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3 在挖掘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智慧,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首先,要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境,设计问题与协作情境,构建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教师要充分预设学情,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例如在《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社会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接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一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能力目标:
①通过创设旅游情景:以小组为单位,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参加“东京一日游”,体验《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出的宋代社会生活;同时,提出旅游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 通过对宋代的陋习——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②穿越时空,把你想象成22世纪的历史课本编写者,给那时候的学生编写“万千气象的中国——21世纪初期的社会风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设计,将知识、思想、能力的要求有机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
2.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主体性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必须符合学科的特点。教法的选择应考虑内容、学生知识水平、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时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的设计还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为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多用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组织历史辩论会、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编演历史短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学方式。如:“应当怎样评价秦始皇”教师做了下面这样的讨论活动设计: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秦始皇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此,有人说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可是也有人则秦始皇是千古暴君。那么,面对这种不同的争论,你的看法又是怎样呢?
(1)小组发言。对秦始皇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了五种基本观点;①秦始皇是个伟人;②秦始皇是个暴君;③秦始皇功大于过;④秦始皇过大于功;⑤秦始皇的功过相抵。
(2)各抒已见。①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重大贡献?②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为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3)深化认识。写一篇评价秦始皇的小文章,发表在校园网或校报上。
上述学习指导设计,学生学为主,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中拥有较多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思考、讨论问题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向交流,形成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结构,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3. 教学程序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教学程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规划,课前必须潜心做好准备,完善各个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设计必须体现完整性,从导入新课到总结反馈,各个教学环节前后联贯,环环相扣。如设计《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课以讲述法、谈话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讨论、投影演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设计教学程序时,主要分三步:
(1)激趣引入。 投影显示“周恩来同志头像”及“周恩来同志赴重庆谈判”照片,自然导入新课。
(2)新课传授。这是整堂课的主体部分。在讲述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策略时,用投影显示材料二则,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再认得出蒋“假和平、真内战” 的反革命两手策略,提高学生透过现象,认清本质的能力。在讲到中共面对蒋的两手策略是否赴重庆谈判的问题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去”与“不去”两种观点的代表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讲到中共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时,补充一首此役胜利后陈毅同志所作的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烘托气氛 ,突出主题。此外,还精心设计好提问,不同层次的问题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
(3)总结反馈。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评价教学效果。
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如传授《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课时,我在一个教学班采用这样的教学程序:从解释“相对稳定时期”导入新课;按顺序介绍英、法、意、美、日五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特点;投影显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览表》,从政治 、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总结新课。这种方法讲授新课过于平淡,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另一个教学班设计了新的教学程序。课前就五个国家设计了五组思考题,导入新课后,让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组思考题,然后由每组回答,若本组同学无法完成,由别组同学帮助回答,如战后英国,设计的第一个问 题就是“有人说一战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但输掉了优势,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教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程序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4. 教学反思的及时性与多样性
“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论证反思最经典的一句名言。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既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程序,还包括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获取准确的反馈。教学反思重在及时性。心理学家实验表明,及时反馈及勤于反馈与教学效果极为相关 ,反馈间隔越短,反馈次数越多,学生的成绩提高越快。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为了加强反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既要着眼于“评教”,又要着眼于“评学”,即对教学双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反馈。反思教学的真正目的,内在于反思教学活动本身。反思中充满着创造冲动与创造的快乐,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师根据反思信息对课堂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反思的途径:教师对自己与别人的反思,可以在备课、上课、评课与校本教研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一种提升。它不但不否认教育经验的价值,更注重在反思自己教学经验的过程,不断的完善经验,提升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的角度,让成熟的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经验指导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调节,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参考文献
[1] 《课程与教学论》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
收稿日期:201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