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社会是我们建设的目标,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社会建设的理想态势,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以不同的哲学理论为基础而生成,了解其中的哲学内涵,对于我们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为哲学基础的理論
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规律,有自己的本质和结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社会结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社会制度就是随着人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实质上就是人们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就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这里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这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就是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基于这一构想发展的,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之间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这就是对人际交流,促进社会关系的最好诠释。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含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是政治发展,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和谐社会的内容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含义,就是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产良好的美好诠释。第三,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生产时间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因为矛盾的存在所以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发展,因此,生产实践中的矛盾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一般说来分为三大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中主要考虑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由此看来,我们国家实行的事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的背景下提出的,所以正是这一点的体现。政治结构的核心就是国家政权,国家的出现与阶级斗争和社会职能的划分是分不开的。从和谐社会的构想来看,每一个要求理想的提出都显示着以人为本的特色,民主法治就是要扩大民主的权利,发扬民主的精神。2010年,我们国家实现了城乡等比选举的选举制度改革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第三就是文化结构,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反映,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对现实文明的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想中提出充满活力就是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造力的发挥,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支持,就是对文化发展的最大鼓励。
二、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和发展为哲学基础的理论
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大的方面,联系和发展都是普遍存在的。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普遍联系的最好体现。首先,和谐社会的发展不能是独立的,必须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关联,这四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发展中以生产力的发展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以政治民主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以文化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发展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实现小康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所以和谐社会理念的理出与外部其它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内部各环节也是相互关系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本身也是涵盖了各个不同方面的内容,内部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在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提出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表现。在党的十三大中就明确提出“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的三位一体设想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进社会的更好发展,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构想,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扩展到包含社会和谐的四位一体的发展中。这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管中途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但是总体是前进的上升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表现。
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为哲学基础的理论
社会发展存在两大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原则。矛盾的对立双方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对的,两者互为前提,互相渗透。比如说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决定政治文化及其它方面,但是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反过来政治,文化也会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就会推进经济的发展,相反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正因为不同要素的相互矛盾,相互斗争才保证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矛盾的对立面,两者之间不是同归于尽的毁灭,而是相互促进的发展,这就是“和谐”的最大意义。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导。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职业圈.2007(16)
[2]杨子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3]于建英.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
关键词 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以不同的哲学理论为基础而生成,了解其中的哲学内涵,对于我们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为哲学基础的理論
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特点规律,有自己的本质和结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社会结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社会制度就是随着人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实质上就是人们关系的规范化和制度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就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指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这里马克思认为社会的本质就是实践,这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就是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基于这一构想发展的,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之间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这就是对人际交流,促进社会关系的最好诠释。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含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是政治发展,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和谐社会的内容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含义,就是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产良好的美好诠释。第三,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生产时间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因为矛盾的存在所以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发展,因此,生产实践中的矛盾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一般说来分为三大结构: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中主要考虑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由此看来,我们国家实行的事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的背景下提出的,所以正是这一点的体现。政治结构的核心就是国家政权,国家的出现与阶级斗争和社会职能的划分是分不开的。从和谐社会的构想来看,每一个要求理想的提出都显示着以人为本的特色,民主法治就是要扩大民主的权利,发扬民主的精神。2010年,我们国家实现了城乡等比选举的选举制度改革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第三就是文化结构,文化是对社会生活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具体反映,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对现实文明的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想中提出充满活力就是对创新的鼓励和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造力的发挥,发展提供了平台与支持,就是对文化发展的最大鼓励。
二、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联系和发展为哲学基础的理论
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大的方面,联系和发展都是普遍存在的。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普遍联系的最好体现。首先,和谐社会的发展不能是独立的,必须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这些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关联,这四部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发展中以生产力的发展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以政治民主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以文化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发展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实现小康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所以和谐社会理念的理出与外部其它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内部各环节也是相互关系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本身也是涵盖了各个不同方面的内容,内部因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在和谐社会这个概念提出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表现。在党的十三大中就明确提出“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了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的三位一体设想格局,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进社会的更好发展,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构想,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扩展到包含社会和谐的四位一体的发展中。这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管中途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但是总体是前进的上升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表现。
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为哲学基础的理论
社会发展存在两大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原则。矛盾的对立双方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相对的,两者互为前提,互相渗透。比如说政治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决定政治文化及其它方面,但是这种关系是相互的,反过来政治,文化也会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就会推进经济的发展,相反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正因为不同要素的相互矛盾,相互斗争才保证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面对矛盾的对立面,两者之间不是同归于尽的毁灭,而是相互促进的发展,这就是“和谐”的最大意义。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指导。
参考文献
[1]郭秀丽.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职业圈.2007(16)
[2]杨子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3]于建英.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