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师应增强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到制约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加快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农业、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提出的挑战,加快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发展,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明确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思路
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专科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全”教学理念,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及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和谐体育课程体系。
广大体育教师要从过去的体育课教学侧重生物学层面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服务与干预,使学生在校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通过大力开发体育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学期间的体育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
2.充分认识制约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充分认识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不足,对于指导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中尚存在一定不足和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增多,人们从原来对众多体育项目的不熟知,到现在对体育项目的名称、特点及锻炼方法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一观念的转变不但使人们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且促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学生兴趣日益广泛,要求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场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到位,必然导致某些体育项目无法正常开设,进而限制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范围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2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必然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锻炼全面性,因此,许多基础体育课程如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就必不可少,而学生往往对此类项目不感兴趣,要么不参加体育锻炼,要么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即个性化需求)来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不论选择哪种都将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学校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两者和谐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3喜欢体育与不喜欢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的兴趣很高,但上体育课的热情却不高或者很低,甚至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抵触情绪。综合考虑,有三方面原因:(1)学生对体育课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2)学生不喜欢上课时的学习氛围,只喜欢自由学习;(3)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互动性及娱乐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2.4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由于在师资力量、体育文化底蕴、资源投入等先天条件上的不足,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类高校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这一问题上,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矛盾更加明显且日益尖锐化。
学生主动参与主要取决于两点:(1)对项目感兴趣而参与锻炼;(2)具有体育锻炼意识而参与锻炼。被动接受主要取决于两点:(1)“从众心理”促使其被动接受;(2)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迫使其被动接受。
3.加快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3.1逐步加大师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教师、器材、场地、教材等资源的补充,拓宽学生的体育锻炼范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感兴趣—想活动—能活动—活动好—氛围好—都参与”的校园体育锻炼良性循环,营造“人人参与、终身体育”的体育文化氛围。
3.2对学生各个学年的体育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一年级学生须进行传统项目的学习,为二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年级可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开设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3.3改革学校体育课内容,以学生兴趣为主来选择;必修的基础项目,以举办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增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强调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由感兴趣向喜欢的态度转变。
3.4革新体育观念,制度为辅助(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通过长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体育运动观念,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J].体育教学,1999,1.
[2]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2001,8.
[3]张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
[4]吴敏才.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5,1.
[5]范颜辉.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
[6]何瑞映;黄华光.浅谈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体育课程改革建议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农业、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提出的挑战,加快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发展,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明确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思路
高职高专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专科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全”教学理念,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及校园体育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和谐体育课程体系。
广大体育教师要从过去的体育课教学侧重生物学层面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服务与干预,使学生在校全过程接受体育教育;通过大力开发体育资源,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学期间的体育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
2.充分认识制约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充分认识目前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不足,对于指导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改革中尚存在一定不足和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不断增多,人们从原来对众多体育项目的不熟知,到现在对体育项目的名称、特点及锻炼方法都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一观念的转变不但使人们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且促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兴趣要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学生兴趣日益广泛,要求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的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及场地资源)却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到位,必然导致某些体育项目无法正常开设,进而限制并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范围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2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在体育项目的设置上必然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锻炼全面性,因此,许多基础体育课程如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就必不可少,而学生往往对此类项目不感兴趣,要么不参加体育锻炼,要么会根据个人的喜好(即个性化需求)来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体育项目,不论选择哪种都将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学校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两者和谐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3喜欢体育与不喜欢体育课之间的矛盾
在日常的体育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时的兴趣很高,但上体育课的热情却不高或者很低,甚至有些学生对体育课具有抵触情绪。综合考虑,有三方面原因:(1)学生对体育课所教授内容不感兴趣;(2)学生不喜欢上课时的学习氛围,只喜欢自由学习;(3)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没有创新性、互动性及娱乐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得不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2.4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之间的矛盾
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由于在师资力量、体育文化底蕴、资源投入等先天条件上的不足,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类高校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主动参与与被动接受这一问题上,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矛盾更加明显且日益尖锐化。
学生主动参与主要取决于两点:(1)对项目感兴趣而参与锻炼;(2)具有体育锻炼意识而参与锻炼。被动接受主要取决于两点:(1)“从众心理”促使其被动接受;(2)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迫使其被动接受。
3.加快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建议
3.1逐步加大师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教师、器材、场地、教材等资源的补充,拓宽学生的体育锻炼范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感兴趣—想活动—能活动—活动好—氛围好—都参与”的校园体育锻炼良性循环,营造“人人参与、终身体育”的体育文化氛围。
3.2对学生各个学年的体育课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一年级学生须进行传统项目的学习,为二年级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年级可根据广大学生的要求,开设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解决个性化需求与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3.3改革学校体育课内容,以学生兴趣为主来选择;必修的基础项目,以举办比赛或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增强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强调培养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能力,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实现学生对体育课由感兴趣向喜欢的态度转变。
3.4革新体育观念,制度为辅助(如,早操检查制度、课外锻炼刷卡制度等),通过长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体育运动观念,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的转变,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卫工作[J].体育教学,1999,1.
[2]龚婉敏.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现状与改革[J].体育学刊,2001,8.
[3]张凯.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
[4]吴敏才.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5,1.
[5]范颜辉.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1.
[6]何瑞映;黄华光.浅谈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