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一季度主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8.5%,农民预期收益增加,可能导致农民误判形势,增加种植面积。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玉米供大于需的状态没有根本性改变,玉米的库存量还是比较大。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还需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特别是信息的发布预警,把这些信息给农民讲清楚,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产量≠给量,分析供需形势“管中窥豹”不可取
事实上,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玉米价格就进入了上行区间,数据显示,2018年3月玉米产区价格已达到1864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1%,较2016年同期上涨1.2%。
与之相呼应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内深加工产能继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淀粉出口增长,淀粉需求增加,燃料乙醇需求也呈增长态势,玉米工业需求继续大幅提高;饲料用玉米需求量大,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仍将维持上升态势。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市场,一边是日益减少的产量,加上市场行情渐好的加持,看起来种植户似乎理应顺势增加种植面积,谋求更大收益,为何农业农村部却一再提醒农户不要盲目扩种?
“我们看到产量确实在减少,事实上去年已经出现了产不足需的苗头。”农业农村部全产业链预警监测体系玉米首席分析师习银生解释,我国玉米市场供给量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除了与种植户密切相关的产量外,进口量和库存量也是影响供给量的重要因素。种植户在判断供需形势时,不能仅以产量数据作为依据。
与此同时,玉米库存依然保持较高水平。4月2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挂牌“五一”节后第一次临储玉米投放公告,“800万吨”成为临储玉米拍卖历史上单周投放新高。要看到,当前我国玉米供大于需的状态没有根本性改变,从供需形势上看,现在扩种玉米并非良机。
短期上涨≠长期看好,价格走向哪市场自己有判断
随着近几个月玉米价格的持续回暖,一些农戶或合作社可能会抱着“看涨”的心态。“再加上玉米管理较为省心,改换作物品种可能还会涉及相应的耕作农机具的调整,他们想要继续种植甚至扩种的心理也可以理解。”习银生说。
数据显示,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提升,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跟去年比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黑龙江增加7%,吉林增加3%,辽宁增加1%,内蒙古增加4%。
在备耕过程中,玉米价格的上涨和种植面积的扩张直接拉高了种植成本。正如魏百刚所言,如果今年因为价格的上扬,造成一些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的种植增加,既影响到玉米结构调整预期目标的实现,也将造成价格下跌,使农民的增收受到影响。
“其实供给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市场有自己的判断,通过价格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农民对价格是十分敏感的。”习银生说,抛储确实会对农民的种植意向产生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以蔬菜生产或进行轮作替代玉米种植。
习银生建议,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优质、绿色的导向,不盲目跟风,种植户应做足功课,先摸清种子市场,选出适合当地种,也能卖得好的品种;同时,要尽量抱团生产,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对接市场,抵御风险,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谋观察 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将有助于解决“卖难买贵”问题
针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想根本解决,就需要让农民能直接与城市居民对接,有专家提出“农民合作社可以在城市开超市,在农贸市场卖菜”。国外的一些伯文法很值得借鉴,例如日本,农民以组织的形式与批发市场合作,将生产的农产品委托给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扣除交易费均归农民组织。如果当天农产品供应不足,批发市场会向农民组织发通知增力u供货,反之则减少供货。
此外,针对价格的波动,日本还有价格安定基金。即农产品价格比较高时,提取一部分钱做基金,一旦价格出现下跌,立即调动基金用来补偿生产者,当基金不足以补偿生产者时,政府则拿钱出来用以充实基金补贴农户。而认定蔬菜产地制度则是通过蔬菜产地制度的认定,有效地将蔬菜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农产品市场,蔬菜的产地、产量、销往何处、价格等都有准确的记录。
专家认为,解决“卖难”,关键是要对接市场。如组建大型农业合作社,建立完善、及时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信息平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灵敏度,做大农产品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等都可行。
产量≠给量,分析供需形势“管中窥豹”不可取
事实上,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玉米价格就进入了上行区间,数据显示,2018年3月玉米产区价格已达到1864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21%,较2016年同期上涨1.2%。
与之相呼应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内深加工产能继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淀粉出口增长,淀粉需求增加,燃料乙醇需求也呈增长态势,玉米工业需求继续大幅提高;饲料用玉米需求量大,一段时间内,市场需求仍将维持上升态势。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市场,一边是日益减少的产量,加上市场行情渐好的加持,看起来种植户似乎理应顺势增加种植面积,谋求更大收益,为何农业农村部却一再提醒农户不要盲目扩种?
“我们看到产量确实在减少,事实上去年已经出现了产不足需的苗头。”农业农村部全产业链预警监测体系玉米首席分析师习银生解释,我国玉米市场供给量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除了与种植户密切相关的产量外,进口量和库存量也是影响供给量的重要因素。种植户在判断供需形势时,不能仅以产量数据作为依据。
与此同时,玉米库存依然保持较高水平。4月25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挂牌“五一”节后第一次临储玉米投放公告,“800万吨”成为临储玉米拍卖历史上单周投放新高。要看到,当前我国玉米供大于需的状态没有根本性改变,从供需形势上看,现在扩种玉米并非良机。
短期上涨≠长期看好,价格走向哪市场自己有判断
随着近几个月玉米价格的持续回暖,一些农戶或合作社可能会抱着“看涨”的心态。“再加上玉米管理较为省心,改换作物品种可能还会涉及相应的耕作农机具的调整,他们想要继续种植甚至扩种的心理也可以理解。”习银生说。
数据显示,随着玉米价格的不断提升,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跟去年比预计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黑龙江增加7%,吉林增加3%,辽宁增加1%,内蒙古增加4%。
在备耕过程中,玉米价格的上涨和种植面积的扩张直接拉高了种植成本。正如魏百刚所言,如果今年因为价格的上扬,造成一些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的种植增加,既影响到玉米结构调整预期目标的实现,也将造成价格下跌,使农民的增收受到影响。
“其实供给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市场有自己的判断,通过价格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农民对价格是十分敏感的。”习银生说,抛储确实会对农民的种植意向产生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民已经以蔬菜生产或进行轮作替代玉米种植。
习银生建议,农业结构调整要注重优质、绿色的导向,不盲目跟风,种植户应做足功课,先摸清种子市场,选出适合当地种,也能卖得好的品种;同时,要尽量抱团生产,通过合作社的平台对接市场,抵御风险,发展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谋观察 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将有助于解决“卖难买贵”问题
针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想根本解决,就需要让农民能直接与城市居民对接,有专家提出“农民合作社可以在城市开超市,在农贸市场卖菜”。国外的一些伯文法很值得借鉴,例如日本,农民以组织的形式与批发市场合作,将生产的农产品委托给批发市场拍卖,拍卖所得扣除交易费均归农民组织。如果当天农产品供应不足,批发市场会向农民组织发通知增力u供货,反之则减少供货。
此外,针对价格的波动,日本还有价格安定基金。即农产品价格比较高时,提取一部分钱做基金,一旦价格出现下跌,立即调动基金用来补偿生产者,当基金不足以补偿生产者时,政府则拿钱出来用以充实基金补贴农户。而认定蔬菜产地制度则是通过蔬菜产地制度的认定,有效地将蔬菜信息收集起来反馈给农产品市场,蔬菜的产地、产量、销往何处、价格等都有准确的记录。
专家认为,解决“卖难”,关键是要对接市场。如组建大型农业合作社,建立完善、及时的农产品种植、销售信息平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灵敏度,做大农产品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等都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