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河必有岸,有岸必有柏树。
村前的小河从上游的上游流来,蜿蜒流过我们村庄,又向着下游的下游一路流去。在我们村前两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河岸上,那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柏树,大的如腰杆,小的也胜过粗胳膊大腿,间杂着高耸的白杨、阔叶的梧桐,把一河满满的流水遮盖得严严实实,碧绿如染。
河的两岸,是大片的水田。小时候,村庄周边的山山岭岭,泉眼广布,溪流潺湲,一条条溪渠宽宽窄窄曲曲折折而来,汇聚入河,水量丰沛,再干旱的年成,这里的稻田也是灌溉无虞。倒是每年的春夏之交,雨天频繁,常有山洪暴发,淹过河岸,淹没两岸的稻田,冲走村前两墩三跨的木板桥。黄汤漫漫中,唯有两行高耸的苍柏高杨和梧桐,断续地标记着河道的走向。洪水退去,粗大的树干上印着一人多高的水痕,挂着干枯的残枝杂草,宛如胡乱系在颈脖上的烂丝巾。
木桥边有一眼老水井,井台低于河岸,长宽各一丈有余,满嵌着青石板。沿河岸及南北两面筑着比成人还高的三道青石条围墙,十余级青石台阶自井台平缓地延伸而上,通过一条笔直的石板路,与村庄连接起来。水井的外围,是一圈儿高大的柏树。地势低,这眼水井每年都被洪水带来的泥沙掩埋。尽管村前还有一口水井足以供给一村的饮用,但这眼井的泉水特别甘冽又清凉,每次洪水过后,村人都要花费几天工夫,将泥沙清除干净。一眼洁净的泉水又汩汩流淌。
一河秀水深树,成了飞禽和鱼虾的天堂。时有白鹭沿着河面一路飞过,宽大的翅膀有力地扇动,一沉一浮,不急不慢。灰黑的野鸭停在水面上,像一只静止的鞋,突然间受了惊吓,身子一提,两蹼点水,飞速向前面滑去不见了。尖嘴又小巧的翠鸟,冷不防从树枝间俯冲入水,旋即冲水而去,叼一条腰尾摇晃的小鱼,蹿到了树上,只在河面留下一圈圈细细的波纹。麻雀成群结队,像一阵疾风,呼呼啦啦,一忽而落下稻田,一忽而彈向空中,扑进河岸的深树隐藏了起来。天晴的日子,常有山外的煤矿工人,戴着白草帽,提着鱼篓和装了鱼饵的竹筒,肩膀扛几根细长的竹子鱼竿,三五成群来这里钓鱼。因了好奇心,我们常去围观,那细长的丝线,一沉一浮的红白相间的浮标,让我们充满了神往。大概是嫌我们吵闹,他们有时就把我们驱赶开。我们的嘴里便有了骂这些钓鱼工人的歌谣:“钓鱼的钓鱼的你不要来,钓一条花花蛇。钓鱼的钓鱼的你不要丑,钓一只花花手。”隔着稻田远远地喊。
夏日里,蓝空如洗,南风阵阵。一朵一朵白云仿佛就在柏树的枝头上,似乎只要一个弹跳,就能伸手抓住。亮晃晃的碧绿稻田,快速掠过巨大的阴影,寂然无声。也有巨大的阴影长久地停留在河岸两旁的稻田上,那便是树的影子。太阳东升,浓厚的树影倒向河面和西岸的稻田;太阳西斜,又重重地倒过去。因此,在早稻和晚稻收割的时候,岸边的禾苗总是熟得晚,黄得迟。
这个原因,成人是明白的,并且深知它的危害性。当时是大集体,这点儿轻微的危害被忽略了,谁也不会在意。可是一旦到了分田到户,这危害就被无限扩大,谁家也不愿自己的水稻受树影的影响而少了收成。办法是有的,谁家都能想到,谁都不会手软,拿了刀斧,砍树。
河岸上的树,是哪一棵最先倒下?又是哪一棵最后消失的?谁也不曾留意,谁也不会关心,就像我们浑浑噩噩间就过去了的乡村岁月。
听着噼噼啪啪断折的声音,看着修长苍翠的树干树叶被一寸寸辗碎填埋,我的心头一阵阵紧缩,难受。二十多年的缘分,尽了。
我家的新瓦房建成那年,我十三岁。对我来说,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终于有了我的专属地方,能够栽种树木了。之前,我家蜗居在老厅屋的一角,前后左右不是连着别人家的房子,就是紧挨着石板巷子。每年春上,看到别的伙伴到河边砍杨树枝,到柏树挂灯挖柏树苗,种在自己的庭院或者房前屋后,只有羡慕的份儿。
第二年春上,我迫不及待砍了杨树枝条,密密地插在房前的溪岸和房侧禾场边的塘岸。当年就长得绿叶如掌,亭亭玉立。
有一年,舅舅来到我家。看到这些杨树,他说塘岸边最好种一些柏树,四季青色,大了,既挡风护屋,又风景好。过了些日子,他带来了一些柏树的小枝条。我们正疑惑间,他说,这是他村里的插柏,很稀少,插在泥土里就能活,一年四季都能插活,就是长得慢,日后长高长大了,树形很漂亮,就可以砍掉这些杨树。依照舅舅的话,我把插柏的小枝剪一斜口,密密地插在杨树间的缝隙里。一年下来,插柏的成活率并不高,大多数死了。但终究有几棵绿油油的活了下来。
插柏实在是长得太慢,就像被钉子钉住了一样,好几年了,还没有我的屁股高,分开的枝桠倒是长了一丛。我们生怕别人知道后,或明或偷来剪枝,一家人守口如瓶,从不在村人面前提及,这是村里从没有过的新树种。
但村人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个秘密。从此,这几棵插柏遭了殃,时常有大人孩子趁我们不在家,偷偷来剪枝,有一棵被剪得光秃秃,有两棵被折断了主干,死了。最后只剩下塘岸正中的三棵插柏,正对着我家瓦房的侧门。
又过了很多年,我们把塘岸一排高杨砍了,腾出空间,以便这三棵插柏生长。我在塘岸两端各栽了一棵苦楝的幼苗,期待日后苦楝长大了,护卫在三棵插柏的左右。
二○○八年秋,武广高速铁路线巨大的水泥桥墩有如两根巨大的脊骨,更像两条饥饿的巨蟒,由南北两端向着瘫坐一团发出最后喘息的村庄围猎。村庄加速了拆迁的进程,我家的瓦房在村庄南端,首当其冲。这个时候,我的父母已先后辞世。塘岸的两棵苦楝高过了瓦面,干粗如腿。三棵插柏笔立清瘦,干修如臂。
瓦房拆了,一地狼藉。两棵高大的苦楝没有护卫住三棵依然弱小的插柏,作为没有用处的木材,倒是先被砍了。工程队的挖掘机发出巨大的轰鸣,迫不及待开了过来,前后左右乱哄哄地站满了地方各级指指点点大喊大叫的地方各级官员和看热闹的村人。我心里急得打鼓,我想要挖掘机师傅帮个忙,小心地挖出这三棵插柏,以便能够移栽。可是能栽到哪里去呢?到处都在施工,安置的建房宅基还没有落实好。连树带土那么重的东西,怎么移,怎么送?面对不断地催促,我手足无措,无能为力。
挖掘机发出怒吼,伸展巨臂和挖斗。三棵苍翠的插柏,随着挖斗一挖一提,轻易就倒在地上。它们像突然遭到致命扼杀的菁华少年,向我这个老主人投来最后一眼。宽大的履带沉重地推进,传来噼噼啪啪断折的声音,分明是插柏无力绝望的呻吟。
黄孝纪:1969年生,男,湖南永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学员。著有散文集《八公分记忆》《时光的味道》。近年致力于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湖南文学》《时代文学》《鹿鸣》《奔流》《小品文选刊》等期刊。散文集《时光的味道》入选2016年度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选题。
村前的小河从上游的上游流来,蜿蜒流过我们村庄,又向着下游的下游一路流去。在我们村前两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河岸上,那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柏树,大的如腰杆,小的也胜过粗胳膊大腿,间杂着高耸的白杨、阔叶的梧桐,把一河满满的流水遮盖得严严实实,碧绿如染。
河的两岸,是大片的水田。小时候,村庄周边的山山岭岭,泉眼广布,溪流潺湲,一条条溪渠宽宽窄窄曲曲折折而来,汇聚入河,水量丰沛,再干旱的年成,这里的稻田也是灌溉无虞。倒是每年的春夏之交,雨天频繁,常有山洪暴发,淹过河岸,淹没两岸的稻田,冲走村前两墩三跨的木板桥。黄汤漫漫中,唯有两行高耸的苍柏高杨和梧桐,断续地标记着河道的走向。洪水退去,粗大的树干上印着一人多高的水痕,挂着干枯的残枝杂草,宛如胡乱系在颈脖上的烂丝巾。
木桥边有一眼老水井,井台低于河岸,长宽各一丈有余,满嵌着青石板。沿河岸及南北两面筑着比成人还高的三道青石条围墙,十余级青石台阶自井台平缓地延伸而上,通过一条笔直的石板路,与村庄连接起来。水井的外围,是一圈儿高大的柏树。地势低,这眼水井每年都被洪水带来的泥沙掩埋。尽管村前还有一口水井足以供给一村的饮用,但这眼井的泉水特别甘冽又清凉,每次洪水过后,村人都要花费几天工夫,将泥沙清除干净。一眼洁净的泉水又汩汩流淌。
一河秀水深树,成了飞禽和鱼虾的天堂。时有白鹭沿着河面一路飞过,宽大的翅膀有力地扇动,一沉一浮,不急不慢。灰黑的野鸭停在水面上,像一只静止的鞋,突然间受了惊吓,身子一提,两蹼点水,飞速向前面滑去不见了。尖嘴又小巧的翠鸟,冷不防从树枝间俯冲入水,旋即冲水而去,叼一条腰尾摇晃的小鱼,蹿到了树上,只在河面留下一圈圈细细的波纹。麻雀成群结队,像一阵疾风,呼呼啦啦,一忽而落下稻田,一忽而彈向空中,扑进河岸的深树隐藏了起来。天晴的日子,常有山外的煤矿工人,戴着白草帽,提着鱼篓和装了鱼饵的竹筒,肩膀扛几根细长的竹子鱼竿,三五成群来这里钓鱼。因了好奇心,我们常去围观,那细长的丝线,一沉一浮的红白相间的浮标,让我们充满了神往。大概是嫌我们吵闹,他们有时就把我们驱赶开。我们的嘴里便有了骂这些钓鱼工人的歌谣:“钓鱼的钓鱼的你不要来,钓一条花花蛇。钓鱼的钓鱼的你不要丑,钓一只花花手。”隔着稻田远远地喊。
夏日里,蓝空如洗,南风阵阵。一朵一朵白云仿佛就在柏树的枝头上,似乎只要一个弹跳,就能伸手抓住。亮晃晃的碧绿稻田,快速掠过巨大的阴影,寂然无声。也有巨大的阴影长久地停留在河岸两旁的稻田上,那便是树的影子。太阳东升,浓厚的树影倒向河面和西岸的稻田;太阳西斜,又重重地倒过去。因此,在早稻和晚稻收割的时候,岸边的禾苗总是熟得晚,黄得迟。
这个原因,成人是明白的,并且深知它的危害性。当时是大集体,这点儿轻微的危害被忽略了,谁也不会在意。可是一旦到了分田到户,这危害就被无限扩大,谁家也不愿自己的水稻受树影的影响而少了收成。办法是有的,谁家都能想到,谁都不会手软,拿了刀斧,砍树。
河岸上的树,是哪一棵最先倒下?又是哪一棵最后消失的?谁也不曾留意,谁也不会关心,就像我们浑浑噩噩间就过去了的乡村岁月。
插柏的呻吟
听着噼噼啪啪断折的声音,看着修长苍翠的树干树叶被一寸寸辗碎填埋,我的心头一阵阵紧缩,难受。二十多年的缘分,尽了。
我家的新瓦房建成那年,我十三岁。对我来说,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终于有了我的专属地方,能够栽种树木了。之前,我家蜗居在老厅屋的一角,前后左右不是连着别人家的房子,就是紧挨着石板巷子。每年春上,看到别的伙伴到河边砍杨树枝,到柏树挂灯挖柏树苗,种在自己的庭院或者房前屋后,只有羡慕的份儿。
第二年春上,我迫不及待砍了杨树枝条,密密地插在房前的溪岸和房侧禾场边的塘岸。当年就长得绿叶如掌,亭亭玉立。
有一年,舅舅来到我家。看到这些杨树,他说塘岸边最好种一些柏树,四季青色,大了,既挡风护屋,又风景好。过了些日子,他带来了一些柏树的小枝条。我们正疑惑间,他说,这是他村里的插柏,很稀少,插在泥土里就能活,一年四季都能插活,就是长得慢,日后长高长大了,树形很漂亮,就可以砍掉这些杨树。依照舅舅的话,我把插柏的小枝剪一斜口,密密地插在杨树间的缝隙里。一年下来,插柏的成活率并不高,大多数死了。但终究有几棵绿油油的活了下来。
插柏实在是长得太慢,就像被钉子钉住了一样,好几年了,还没有我的屁股高,分开的枝桠倒是长了一丛。我们生怕别人知道后,或明或偷来剪枝,一家人守口如瓶,从不在村人面前提及,这是村里从没有过的新树种。
但村人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个秘密。从此,这几棵插柏遭了殃,时常有大人孩子趁我们不在家,偷偷来剪枝,有一棵被剪得光秃秃,有两棵被折断了主干,死了。最后只剩下塘岸正中的三棵插柏,正对着我家瓦房的侧门。
又过了很多年,我们把塘岸一排高杨砍了,腾出空间,以便这三棵插柏生长。我在塘岸两端各栽了一棵苦楝的幼苗,期待日后苦楝长大了,护卫在三棵插柏的左右。
二○○八年秋,武广高速铁路线巨大的水泥桥墩有如两根巨大的脊骨,更像两条饥饿的巨蟒,由南北两端向着瘫坐一团发出最后喘息的村庄围猎。村庄加速了拆迁的进程,我家的瓦房在村庄南端,首当其冲。这个时候,我的父母已先后辞世。塘岸的两棵苦楝高过了瓦面,干粗如腿。三棵插柏笔立清瘦,干修如臂。
瓦房拆了,一地狼藉。两棵高大的苦楝没有护卫住三棵依然弱小的插柏,作为没有用处的木材,倒是先被砍了。工程队的挖掘机发出巨大的轰鸣,迫不及待开了过来,前后左右乱哄哄地站满了地方各级指指点点大喊大叫的地方各级官员和看热闹的村人。我心里急得打鼓,我想要挖掘机师傅帮个忙,小心地挖出这三棵插柏,以便能够移栽。可是能栽到哪里去呢?到处都在施工,安置的建房宅基还没有落实好。连树带土那么重的东西,怎么移,怎么送?面对不断地催促,我手足无措,无能为力。
挖掘机发出怒吼,伸展巨臂和挖斗。三棵苍翠的插柏,随着挖斗一挖一提,轻易就倒在地上。它们像突然遭到致命扼杀的菁华少年,向我这个老主人投来最后一眼。宽大的履带沉重地推进,传来噼噼啪啪断折的声音,分明是插柏无力绝望的呻吟。
黄孝纪:1969年生,男,湖南永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学员。著有散文集《八公分记忆》《时光的味道》。近年致力于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湖南文学》《时代文学》《鹿鸣》《奔流》《小品文选刊》等期刊。散文集《时光的味道》入选2016年度湖南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