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教育新生态增强教育发展新活力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shua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生态系统,改变治理方式,使教育生态良性发展是考量治理成效的关键。为了营造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环境,协调教育各利益主体的态度、观念和认知,陕西省安康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紧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从探索理顺,厘清政府、学校、社会关系入手,改革创新教育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多方支持教育发展的大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育治理方式,完善宏观管理体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政府保障机制。安康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建立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县区党委一把手抓教育、县区长主管教育、一名常委联系教育、分管县区长协管教育的体制,积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套班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机制上,落实“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六优先”措施,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在经费投入上,在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遵循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教育的原则,严格落实“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达标。政府宏观统筹,学校自主管理,师生和谐发展有序推进,在全市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重教兴学氛围。近年来,全市十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有8个县区通过“陕西省双高双普县”验收,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县5个。
  创新体制機制,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改变教育治理方式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优化区域教育发展环境。汉阴县推进教育领域简政放权,将教育系统人事、编制、财政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人事、编制实行备案制,财政实行财政、审计监管制。在县教体局成立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推行“校财局管”。实施“学校人”变“系统人”管理改革,推行编制“县控局管、局管校用”,根据“大规模学校用师生比、小规模学校用班师比”的原则,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并适时动态调整,有效解决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和晋级的问题。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区域教育活力
  区域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改革活力,是教育生态环境发生良性改变的印证体现,而简政放权、落实办学自主权是激发区域教育活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安康市进一步实施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教育活力。以汉阴县为例,他们率先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县域内各类教育呈现出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教师流动方式。汉阴县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流动管理办法》,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建立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教师良性循环双向流动机制,做到同等条件下省市级教学能手优先、综合考核优异者优先、工龄长者优先、大龄单身青年优先、县级以上优秀(模范)班主任优先,激励优秀教师赴乡村任教。6年来,双向流动教师1042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720余人,230余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继续在农村任教,稳定了山区教师工作情绪,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推行绩效工资考核改革。按照“依规执行、全员参与、按月考核、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汉阴县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指导意见》,对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年人均新增6000元,并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同时制定了《关于县级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突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激发了全县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施校长负责制,还权于校长。汉阴县在教育“人、财、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落实校长负责制,每年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进入校长队伍,实行校长任期制,将任期内学校发展的引领责任交给校长,在学校教学时间安排、资源分配、教师选调等方面充分给予校长自主权。在教育教学中,校长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规定,在保证总课时不变情况下,可自行决定每节课授课时间,可自行组织和实施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并进行课程整合,报县教体局备案后实施。目前,部分中小学结合实际有序推进走班教学,探索实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自主开展教改实验、成果推广。
  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面实施学区制管理改革的基础上,汉阴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相继成立凤台教育集团、平梁教育集团,推行“核心校+薄弱校”小学一体化和“初中+小学+学前”一体化集团办学,实施集团内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了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机制。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汉阴县优化资源配置,优先在城区周边建设了草桥小学、三元小学、东岳小学、太平小学、五一小学等一批“卫星”学校,在硬件和师资配置、学校特色发展上高配置、精特色。推行集团化办学吸引了一大批进城学生回流,有效缓解了因择师、择校导致的城区大班额问题,实现了办学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科学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监测。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中小学转变育人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政府和教育部门改进教育质量管理,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汉阴县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全市实施中小学全学科统一检测,出台了《汉阴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汉阴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以中高考改革为契机,探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开发学生成长记录及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台《汉阴县第三轮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方案》《汉阴县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办园行为评估、教育质量提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推动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依据。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任务。我市构建了多元育人载体,保障了“五育并举”的全面落实。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二是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义务教育國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实施与管理,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教材校本化处理,提升地方课程实效,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化建设。三是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和体质健康监测;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开足并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四是严格落实音乐、美术等课程,坚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综合检测;定期开展市、县、校三级艺术展演、学生才艺大赛等活动,因地制宜组建各类艺术社团和开展社团活动,基本形成“一县一特色”“一校一品”的工作格局。五是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发掘各类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立一大批校外综合实践基地。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提升区域教育治理能力
  为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我市各县区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
  建立家委会搭建共育桥梁。汉阴县中小学校积极推进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模式,通过民主选举组建以“班级、年级、校级”和“教育支持部、生活安全部、实践活动部、宣传推广部、家长社团部、综合事务部”为基本架构的“三级六部”家委会,推行家委会集中议事制度,让家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由汉阴县凤台教育集团设立的家委会组织,依托心理发展中心举办“智慧家长”沙龙服务等活动,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完成教学实践、后勤管理等活动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使家长从学校教育的旁观者、监督员变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同盟军,与学校教育实现了目标一致、利益相关、责任相同、同心同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德育作业编织“三位一体”育人网。汉阴县探索了一套“德育作业”工作模式,将抽象的德育教育通过“三段三层三类”模式设计成“德育作业”来落实,找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交汇点。学校给学生配发《德育成长手册》,记录德育作业内容、德育作业评价、德育作业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和记录学生德育成长点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三段”就是把中小学各年级分成三个教育段,低段侧重家庭美德教育,中段侧重个人品德养成,高段侧重社会公德培养。“三层”即把“德育作业”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育人网络。“三类”即把“德育作业”分为知识类、作品类、实践类。按照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学生、家庭的实际,通过作业把宏观的概念具体化,让孩子、父母、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在孩子完成德育作业过程中家长提供技术指导等支持,学生和家长配套进行,把家长拉回到教育体系中来,最终潜移默化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区域甚至整个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助推家校共育。近年来,各学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家委会资源组织开展消防、法律、防溺水等方面的研学体验课程,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基地、红色基地、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社区工厂及各行业职业体验基地为依托的实践活动基地,将课堂搬到社会,凝聚各方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行家长学校建设,各中小学成立了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主,各行业专业人士、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及乡贤为师资队伍,按照一季度一培训,一培训一主题持续为家长开办培训班,搭建了与学校、教师、社会管理服务人员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携手育人合力。
  建立退休教师服务中心,发挥老教师余热。自2014年起,各县区结合实际建立了相关机构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工作激情。汉阴县建立了退休教师服务中心,牵头组织退休教师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家校联系,指导社区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区域教育治理进言献策。
  区域教育治理关键在于发挥多元治理作用,统筹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同频共振,在于各级政府担当起教育改革大任,简政放权。今后,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人民满意教育。
其他文献
2015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二小学对学生的劳动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弱化。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對劳动教育的重视不够,传统的劳动教育仅以说教形式进行,起不到教育的实效。二是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普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常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劳动。  开辟疏林,建立“百菇园”  为了突破劳动教育的“壁障”,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开发劳动资
期刊
江苏南通海门市能仁中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系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学校一贯重视劳动教育,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更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必修课。目前,学校已构成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以
期刊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华小学坚持“劳而创,创而活”的劳动教育思想,把劳动教育理念与学校的生命教育办学思想完美融合,丰盈劳动内涵,提升劳动素养,让每个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学校创建了 “三类五自九课”劳动教育框架。“三类”分为基础类、体验类、拓展类。以“五自”(自我、自理、自信、自立、自强)培养目标开设九种劳动课程。  在基础类劳动课程中提升学生健康成长生活力  劳动技术课程:低年级学习冷拼、中年级学习制
期刊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龙塘学校创办于1964年4月,坐落于合肥东大门,合马路与合宁高速交汇处。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状况复杂,学困生、留守儿童占比多。结合校情,学校实施常态化、课程化、系统化劳动教育,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勞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有效利用实践平台,实施常态化劳动教育  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班级卫生、校园美化、宿舍管理、就餐规范等常规劳动活动。每
期刊
学校课程建设丰富多彩,基于实际,各地学校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不过,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课程与青少年学生的适切性问题比较突出。学校的课程开设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视角,忽视了青少年学生的需求。从适切性的角度看,电影课程以其特有的属性,比较符合青少年学习特点,值得学校深入研究开发。  开设电影课程的必要性  电影在发展之初,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娱乐需要
期刊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常态,引发了很多教育人对学校教育的思考,也为未来教育变革吹响了冲锋号。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教育手段的变革,学校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中心”,教师的“教”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教育目标从“传递知识”转向“发展心智”——学校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期刊
最美的四月,山河春色渐浓,人们踏青赏花,格外珍惜这个春天。  2020年始,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挑战。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為“大流行”。受疫情影响,全球亿万学生停课,线上学习已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如何让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平静的书桌,看似是技术问题,实则需要对生命更为温暖的关照。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对于真假、善恶、美丑的辨析能力,都会影响到正在成长的学生
期刊
为扎实做好学生复课前的疫情防控准备,落实疫情防控模拟演练预案,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腰站镇小屯学校经过精心策划,按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的原则,开展了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全真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开学后一天的各个环节以及突发应急事件时的应对处置,使一日流程清晰化、规范化。  为保障此次开学模拟演练顺利进行,在演练开始之前,学校全体教职工召开了桌面推演会议。通过反复研讨、调整及确
期刊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党建统领、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第三中学充分利用校园内的40余亩空地,打造成“劳动实践基地”,并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基本形式,把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使之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2018年10月开建以来,贵州省黔西
期刊
当一波疫情突然暴发,当一场災难无情降临,全民宅家抗击疫情,全国停课应对风险,家长日渐担忧,社会关切聚焦,教育和学校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与史无前例的挑战。  这便是2020年春天开学季那个焦虑与期待并存的时刻。  “停课不停学”,教育部及时回应家长担忧和社会关切,向全国学校和教师发出了号召。各级学校,全体教师,坚守初心,心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线上指导学习,指尖传达关爱,虚拟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