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唱响水浒故里“好汉歌”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奋进新时代,水浒故里日新月异,千年古城焕发新颜,唱遍大江南北的《好汉歌》又被赋予新的内涵。
  郓城县各级领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跨入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全力全方位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目标定位,以担当作为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魄力、干事创业的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再造新优势,再谱新篇章,勇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快进、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
  风风火火闯九州。水浒之乡郓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走在前列的梦想正越来越近。
  存量变革  增量崛起
  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
  着力构建经济发展“双驱动”格局。
  你或许想不到,全国平均每5个玻璃酒瓶,就有1个是“郓城造”。作为玻璃大县,郓城玻璃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年产玻璃酒瓶21亿只,居全省第1位,约占全国总量的20%,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郓城县成为“中国酒类包装之都”。
  然而,近年由于受传统行业高耗能、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等“通病”影响,郓城玻璃行业也渐露疲态,效益下滑,市场占有率趋降。借助科技点“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郓城玻璃产业开始寻求突破重围。
  几经波折,郓城牵手齐鲁工业大学,共建齐鲁工业大学郓城玻璃研究院建设项目。项目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依托齐鲁工业大学32人专家团队和新材料研发基地推动郓城玻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玻璃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郓城玻璃行业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棉纺织名城”的郓城,纺织产业也面临几乎同样的困境。如何拉长产业链,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转机出现在《全省印染行业“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建设方案》出台之后。依据方案,郓城主动与山东康平纳集团洽谈沟通,通过多方协调,康平纳集团同意在原定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之外,在郓城再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筒子纱智能染色园,项目于今年4月9日成功签约并正式落地,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超过1亿元。由此,将全面提升郓城县纺织产业档次,实现棉纺织全产业链的提升,完成了动能转换的“惊险一跳”。
  科技之光,大放异彩,照亮了传统行业的前行之路,让郓城发展释放出强劲动能。
  郓城始终坚持“科技兴县、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重视与国内外各高校院所、知名专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合作平台,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县里专门出台《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对当年认定的院士工作站给予10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
  郓城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围绕“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推动传统行业“存量变革”,另一方面激发催生新兴业态“增量崛起”,打造经济发展“双驱动”格局。动能转换初见成效,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今年,郓城县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27家,同比增长42.11%。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双招双引 近悦远来
  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流程再造,强化平台思维,释放“洼地”效应,
  让投资者、有“智”者纷至沓来。
  3月2日确定厂房,3日企业注册登记,5日原料进场,6日工人进厂,12日设备进场安装,15日投产运营。仅用13天时间,一座年产2万多吨的肥料加工厂就在郓城“横空出世”,助力一家湖北企业跨省完成复工复产。
  这一幕说来颇有些“戏剧性”。湖北格林凯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勋领是郓城人,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定制水溶肥2万吨,出口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疫情影响,滞留郓城老家的郑勋领无法返鄂,企业无法复工,订单积压严重,企业面临违约风险,郑勋领心急如焚。
  在得知郑勋领公司的情况后,郓城县委、县政府迅速安排分管副县长和张鲁集镇党委主动了解情况,并向郑勋领提出在郓城异地复工复产的建议。双方一拍即合,各方火速展开行动。县里抽调一名县级干部并成立工作专班,寻找厂房,协调购置设备、原材料,连夜派车赶往河南等地,安排专车3天内把原湖北工厂工人接到郓城,专班人员全程帮助企业完善材料,并通过“容缺审批”的方式解决公司注册难题。
  13天实现异地复工复产,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两批肥料已运往云南宾川等地的花卉、蔬菜种植客户。亲身见证这一被山东新闻联播赞为“火神山”速度的郑勋领,被满满的“郓城诚意”暖到了,他当即表示再追加投资3亿元,新上生产线20条,建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基地,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以上。
  格林凯尔异地“满血复活”,绝非个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郓城主动出击、化危为机,通过“云招商”、线上线下结合,与康平纳集团、鲁商集团成功签约;扶持易康医疗、禹豪防水、硕宇生物等企业危中求机、顺利转产,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沧海横流,何以显现英雄本色?这有赖于郓城“双招双引”持续注入的不竭动力。毋容置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決胜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在区域经济竞技场上,谁能在“双招双引”上胜出一筹,谁就能抢得发展先机。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郓城精准发力,狠抓“双招双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县里聚焦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建成郓城招商地图智慧平台,画好“产业树”、描绘“全景图”,扎实做好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预计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0个以上。   单就“双招双引”抓“双招双引”,只能事倍功半。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流程再造,强化平台思维,栽下“金梧桐”,释放“洼地”效应,让投资者、有“智”者不请自来,才是上策之选。
  郓城从抓“双招双引”入手,牢固树立“不抓营商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营商环境就是不称职”的理念,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容缺审批”的基础上,今年针对疫情对企业的严重冲击,坚持刀刃向内,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先行试点,又创新实施惠企暖企“菜单式”集成服务模式,从“制单、点单、办单、评单”四个环节入手,探索出“集成化、便捷化、精准化、规范化”服务企业的新路径,收到了“企业轻松点、部门想法办”的良好效果,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自5月份实施以来,先后接受企业“点单”836件,一次办结率100%。“菜单式”集成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痛点、堵点、难点,实施“备案制+负面清单+承诺制”项目审批模式,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服务环境。今年 7 月份,郓城被列为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并在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近者悦,远者来。近年来,郓城狠抓“双招双引”,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招才引智亦成效明显。今年郓城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4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5名,成功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齐鲁首席技师2名,日本工程院蒋宇静院士工作站也已通过省科技厅备案。
  多元发力  振兴乡村
  立足五大振兴生动实践,郓城全方位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幅“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脱贫攻坚决胜在即!作为全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郓城县委、县政府打出多套“组合拳”,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县109个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摘掉了“贫困帽”,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围绕既要“打得好”,又要“打得赢”,全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扎实开展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回头看”“再走访、再排查、再整改”等系列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乡镇、所有村、所有贫困户、所有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一村不落、一户不漏,边排查、边交办、边整改,织密兜底保障体系,让贫困群众过上“稳稳的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基于此,郓城把更多气力投入到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寻求长效机制上,让攻坚战果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此,县里强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持续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和全县人民一道奔小康。
  让扶贫车间变身“幸福车间”
  漫步郓城农村,乡村公路在绿树掩映下四通八达,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地忙碌……“妈妈走得早,我跟着爷爷奶奶过。中学毕业后,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是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没出去。镇扶贫办的同志知道后,把我介绍到扶贫车间干缝纫,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说话的女孩叫李微,是随官屯镇随西村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人。
  乡村振兴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郓城县重点抓好就业扶贫,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大力推行“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互联网+光伏+电商+贫困户”模式,建设扶贫车间545个,引导服装加工、玩具加工、藤编等11类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年受益贫困群众1.9万余人。
  让“归雁工程”变身致富工程
  郓城人刘强曾在北京一家农业公司担任高管,返乡创业4年多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分两期流转4个村的2000亩土地,建成了百蔬园蔬菜种植基地,建有6栋连体大棚,90栋冬暖棚,成为鲁西南最大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他的蔬菜基地每年向市场供应绿色蔬菜1.5万吨,所种植的西红柿直接供应北京物美、永辉等大型连锁超市。帮助16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带动周边10多个村500多人在家門口就业,平均每人实现年收入近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镇发展设施农业3000多亩,初步形成一个绿色农业产业带,年收入1000多万元。
  眼下像刘强这样返乡创业的郓城人越来越多,“归雁经济”方兴未艾。郓城抢抓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机遇,大力实施“归雁兴郓”工程,推进返乡返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打好“乡情牌”,筑实“引凤巢”,精准发力,激活内生动力,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围绕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建立起组织领导、对接沟通、示范引领三项机制,搭建服务、园区、融资三个平台,实施招商引资、电子商务、“一村一品”等六个带动,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7处。开展了“返乡创业+扶贫”“第一书记喊你回家”等一系列活动,在北京、深圳、青岛等28个郓城籍在外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建立数据库,精准识别,鼓励他们回报家乡、返乡创业。同时,县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负责招工并按照用工需求免费培训工人、减免税费、建设厂房、协助安装设备……五年来,累计吸引返乡创业就业5万多人,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注册实体4.3万家、个体工商户3.4万余家,带动就业12.8万人。
  让“农”字号品牌变身金字招牌
  打好“乡情牌”靠的是以真情动人、以商机取胜,叫响“农产品品牌”,则要靠品质立足,抢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
  “忠义古郓,厚道农品”。依托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郓城县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品牌提升、人才战略三大工程,深入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三年行动。2019年3月2日,郓城县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好郓来”在济南正式发布;12月20日,“e品好郓”电商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动。作为“好郓来”农产品公用品牌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延伸,“e品好郓”整合了郓城县数字经济领域特色产品资源,为全县50家电商企业授权,形成了系统的品牌开发应用体系,实现农特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销售,提升农产品品牌附加值。   近年来,郓城县把握机遇,把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自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电商发展“鄆城样板”。目前,郓城县建成投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22处,全县拥有淘宝村34个、淘宝镇4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市级4家,电商企业6970家,互联网品牌56个,活跃店铺9000家,从业人员2.3万人,电商服务站点2300多个,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淘宝峰会论坛郓城分论坛,先后成为山东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县、菜鸟网络全国首个县域智慧物流中心、山东省农村电子商务标准化试点、山东省淘宝直播“村播计划”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子商务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
  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全方位实践立足,郓城全方位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而今,一幅“三生三美”的斑斓画卷正在徐徐展现。
  —生产美产业强。精准实施平台构筑、融合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主体培育、支撑保障等六大专项行动,1个乡镇、7个村纳入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成立了山东省首家农业高端专家智库,成功创建“好郓来”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郓半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达到185个。山东省科学院(菏泽)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芦笋产业技术研究院顺利落户郓城。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3个示范县之一,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县。
  —生态美环境优。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75个、示范片区7个。玉皇庙镇西陈庄等4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7月5日,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生活美家园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基地+农户”“专家教授+产业+农户”等发展新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316家,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达到25个。侯咽集镇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是全省1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之一、也是菏泽市唯一入选单位。
  “四宜”之地 水浒新城
  底线民生再巩固、基本民生再提效、普惠民生再提速,
  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温度持续升温。
  一座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按二级医院建设标准设计的郓城县传染病医院,于11月底开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发热门诊楼各一座,设置床位260张——在郓城县医疗卫生发展史上,建设这样一座“大体量”的专科医院,可谓是“大手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如何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成了当务之急。郓城聚焦于此,接连打出“组合拳”,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短板,全面提升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非空洞地喊喊口号、停留于纸面,而是让百姓时时刻刻、真真切切感受到。郓城全力打造民生改善先行区,底线民生再巩固、基本民生再提效、普惠民生再提速,千方百计补齐民生短板,让民生温度持续升温。
  郓城县地处鲁西南,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量大面广,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特困供养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敬老院,选择居家供养。而居家条件千差万别,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掉不到地上”?
  针对这一实际,郓城县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定制服务车辆12辆(7坐),组建了包括技术、行政、服务、后勤等专业人员的10人管理服务团队,为全县60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高效便捷服务,实现了救助和养老服务的供需精准对接,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率先走出了一条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今年65岁的陈振乾家住随官屯镇于官屯村,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行动艰难,并患有严重哮喘和冠心病,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周一次的上门贴心服务,让陈振乾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去敬老院就有人照顾,党和政府把实事做到俺心坎上了。”
  郓城县“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分散供养服务模式以其示范性、创新性、可操作性,一举跻身“2019年度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同时位列中国民生示范工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郓城坚持把“为民建城、建城为民”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身边的每一点变化都与普通人关联起来,不仅让城镇原有居民,更让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转换而来的新市民过上有面子、有尊严的生活。
  郓城县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山东省中等城市培育机遇,以投融资改革为突破口,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人往哪里去”,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郓城县是全市首家综合利用PPP模式、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发行债券、银行融资、基金募集、金融租赁、信托七个金融工具成功融资的县区,2016年以来累计融资突破300亿元。5年来,城镇化率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区人口由15万人增加到35万人。城区面积由28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加速崛起。
  城市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先后实施了40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城区学校33所、医疗养老服务设施27处、文化服务设施20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累计投入23.5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34条、97公里,达到40条、156.2公里;东溪湿地、市民文化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持续做精做美“水绿花文”四篇文章,新栽植乔灌木400多万株,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40.4%,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千年古县郓城水浒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发挥文化引领,延续历史文脉,以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让“水浒新城”呼之欲出!
  漫步郓城县城,沿城市历史发展轴来一次文化之旅,郓州大道、水泊路、东溪路、忠义广场、武术广场、戏曲广场、水墨丹青、层林尽染景点,140多处标识无不透着文化味儿,而当地每条道路、每处公园、每个广场都体现一个文化主题,水浒文化旅游小镇则更是叫响了“好汉郓城”品牌。2019年2月郓城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也是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以文化人,以境润人。近年来,郓城县提升改造宋金河等7条水系,累计栽种花灌木1200余万株,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往水臭,都想住得离河远点,现在景美,都想离河更近些。”水浒小区居民郑爱云说。宋金河风景带与南湖公园、沙河景观纵横连接,为市民提供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空间,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生态格局。
  人在花中走,车在林下行。如今,郓城县城区清水荡漾、绿树环绕,绿地面积由6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17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市民健身圈和“5分钟”出行生活圈。
  持续不断地打造“四宜”城市,让千年郓城大放异彩,连获殊荣。1月22日,成功获批国家园林县城。5月29日,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是全国120个、全省10个之一,也是菏泽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好汉人品 侠义精神
  把初心和使命转化为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埋头苦干的原动力,
  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
  人人称道的“好汉郓城”,是水浒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路见不平一声吼”,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侠义精神,在今年全民抗疫战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总体战。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医疗卫生人员义无反顾、日夜奋战,4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公安民警、交通执勤人员、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一线;各位企业家、各界爱心人士、在外郓城籍老乡,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汇聚起强大的抗疫合力。
  全面小康决胜在即,大战大考激越在前。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新的战场上得到彰显。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牢记总书记的厚望重托,郓城广大干部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让人民满意的抱负和气概,把初心和使命变成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埋头苦干的原动力,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是不是好汉子、真英雄,在干事创业的激情燃烧岁月中得到淬炼和检验。
  ——脚踏实地。知重负重,实干苦干,用心用力,主动作为,矛盾面前敢于亮剑,面对困难冲锋在前,以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推动郓城大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只争朝夕。倡树“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对标先进,自抬标杆,创新争先,不负韶华,肩负起打造“突破菏泽”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提升效能。完善效能建设激励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大力推行智慧政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守初心。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增强斗争本领,坚决纠治“四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让清廉成为行动自觉,让勤政成为政府本色。
  基层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成长成才的“练兵场”。郓城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批“李云龙式”“老黄牛式”干部相继涌现。县里因势利导,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一线识别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先后调整干部12批次、269人,其中提拔46人、重用22人。深入开展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全县74个单位、6000多名党员主动深入一线、共建共治社区,广大党员干部比担当、勇攻坚、争优先的干事热情空前高涨。
  入户调查、建扶贫车间、探索脱贫长效机制……水堡乡副镇长杨丛丛没日没夜扑在全乡脱贫攻坚一线,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户一户地精准定点帮扶脱贫,并在全乡先后建起19个扶贫车间,让贫困户获得了“稳稳的幸福”,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扶贫副乡长”。至今,她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逢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她都往村里跑,看看贫困户的住房是否安全、蔬菜大棚是否受到影响、扶贫车间是否漏雨……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今年4月,杨丛丛被选拔到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职务。
  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如何提振?要严管也要厚爱,要激励也要约束。郓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大警示教育、政治巡察、惩治腐败力度,立查案件139件、党纪政务处分172人、移送检察机关3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开展常态化监督,查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9起,党纪政务处分17人,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新的征程。郓城儿女豪情满怀、众志成城,正大踏步奋勇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程洪建  公晓慧)
其他文献
陈百藏,菏泽鄄城县人。2021年春节是包括陈百藏在内的黄河滩区群众乔迁之后的第一個春节。对于陈百藏一家来说,这个春节特别之处,还在于他的二儿子今年过年没回家,响应国家号召,留在工作地北京过年。  购年货、贴福字、挂灯笼、蒸花糕……年关将近,“滩里人”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也不例外,这是我从位于黄河滩区的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迁入六合社区(三合村村台)后过的第一个春节。  以前,为了避免黄河水患,我们村家家
期刊
辛红亮,34岁,济南人,青年旅舍“2046”的经营者,是位外表“粗线条”,实则细心、有爱的“暖男”。2021年春节,为了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中“就地过年”的号召,他决定将自己的旅舍利用起来,给在济打工、上学的外地人提供过年的地方。  一切都得源于1月17号我发的那条朋友圈,但我着实没想到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更没想到自己一个简单的举动还会引发一连串的爱心连锁反应。  今年年初,我在新闻上看到河北等地疫
期刊
韩月明,24岁,辽宁辽阳人,济南市杂技团杂技演员。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在辽宁老家过年,只有她一个留守在济南杂技团里过年。  大年二十九晚上7点半,辽宁卫视春晚开播,我准时打开手机视频软件开始看。这时候,在经七路西头的这栋五层的小楼里,除了门卫、值班人员,就只剩一个我了。当听到《如此排练》小品里的台词“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大辽阳”时,我的眼泪哗哗的。我真想家了。  说心里不难受,肯定是假的。谁不想回家
期刊
易胜冬,湖北武汉人,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副主任。妻子李莉,山东德州人,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小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为响应国家号召,今年,作为医护人员的夫妻二人选择坚守岗位,留在商河过年。  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因为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饱含着无数中国人共同的情感体验。而今年,已经是我没回乡过年的第三年了。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我第一时间报名
期刊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如何“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成为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关心的大事。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副主任孙德江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以守护人们食品安全为初心。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孙德江针对部分农场、合作社中的农民年龄偏大,不太会用手机的情况,先后带领同事下沉到明集镇
期刊
两名“轿夫”抬着一根5米多长的竹竿,“县官”手捧大印坐在竹竿上,“轿”前有两名旗牌手,旗牌上分别写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字样。  春节期间,京杭大运河畔的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热闹非凡,踩高跷、竹马、舞龙等社火巡游表演各具特色。来自峄城区坛山街道的民间艺人向游客表演“独杆轿”,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欢欢喜喜过大年。  “独杆轿”是当地民间秧歌、竹马、踩高跷、花船、舞龙舞狮等社火巡游
期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人们原本平静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应对变化的需求。面对疫情影响下越发严峻的就业压力,提高个人生活事业的抗风险能力,发展一门副业似乎成为更理性的选择。身兼时尚健身教练与专业康复治疗师双重身份的王宁,就是典型的“斜杠青年”代表。  “我是个没有感情的Body Combat女教练”  康复治疗师?Les Mills Body Combat认
期刊
影像系列之二  近日,我们有幸得到一组来自云志艺术馆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盛况的照片。照片中所涉及的艺术形式之丰富,参与不同艺术形态的人员数量之巨大,让我们今日看来倍感惊讶。有些照片虽然拍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但斯时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程度也足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我们请到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先生,以他的亲身经历,为读者朋友再现那个年代的文艺盛况。  今看到孙女发来的一组
期刊
步步皆景的威海华夏城景区,曾是遍体鳞伤的废弃矿山,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建设者夏春亭和工人们耗时18年,修复矿坑44处,栽树1127万棵,投资51.6亿元将其建设为一个兼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和浓郁胶东海洋风情的5A级景区。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步行道实地查看治理区新貌,对其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  破解龙山之殇  龙山位于威海市境内的里口山脉西南部。从20
期刊
菏泽市东明县的毛吉志已70岁,这辈子他有40年的时光都花在给自家盖房子上。他曾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命”。命运也有拐弯时,如今他的新家园建在了一个占地800余亩、高约4米的大村台上。这个村台够大、够高,能够抵御黄河花园口每秒12370立方米流量的洪水。他不用再担心家园被冲垮了。他的妻子还在家门口的秋葵种植基地里打工,每年能挣近万元。  把这辈子盖房子的事画下来  “这辈子能经历这么大的变迁,心里头美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