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取规范化喉返神经监测与喉返神经解剖变异的识别、辨认及保护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并行术中神经监测患者共计122例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术中喉返神经解剖、规范化神经监测情况。结果:手术通过神经监测仪导引,共计对左侧109支、右侧116支喉返神经解剖,迷走神经225支,喉返神经解剖变异54支,解剖变异发生率24.00%,通过喉返神经监测导引对喉返神经走行路径、分支数目、毗邻关系变异均准确识别。结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喉返神经解剖变异将会引发神经的错误识别,造成神经损伤,通过规范化神经监测有利于准确认知各种变异的解剖特点,提升喉返神经保护效果。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神经监测;解剖学;喉返神经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59-02
在开展甲状腺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喉返神经受损的情况,并且甲状腺手术的难度越高,喉返神经受损的几率便越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施甲状腺手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术难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喉返神经受损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实施甲状腺手术时,严格检测患者的喉返神经状态,加强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以往进行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实施了喉返神经检测的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并行术中神经监测患者共计122例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1例,女51例,年龄在37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8±4.13)岁。
1.2方法
所有的案例都出自同一组医师之手,麻醉方式都选用静脉复合麻醉法来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检测患者喉返神经的仪器选择美力敦生产的NIH—Response2.0神经检测仪,力求控制变量,保证研究准确性。
1.2.1确认对喉返神经检测的系统完整
在患者脖颈中线的位置将筋膜沿纵向切开,对颈前肌群进行分离,让患者的甲状软骨和甲状腺上下极充分的暴露出来。然后便对同侧的迷走神经进行解剖,用0.3~0.5mA的电流来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这时应该能够听到“嘟嘟”的声音,每秒大约4次,并且EMG显示出波形,给予了设备链接正常的提示。
1.2.2选择刺激探针探测的路径
这个操作有两种方法,其一便是:先将双侧的喉返神经显露出来,具体操作如下:将气管食道沟作为解剖标志,沿着其一路解剖,直到找到神经的位置。然后便根据神经来向上解剖,让甲状腺得以全部显露出来,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左侧的喉返神经离气管食道沟是比较远的,而右侧的喉返神经则比较的接近气管食道沟。
第二种方法便是:将喉返神经人喉的地方作为解剖标志,先对甲状腺之中的静脉以及上极血管进行处理,将甲状软骨的下角的地方扪清,然后分离上极背侧的腺体,期间尽量紧贴上极腺体,喉返神经的入喉点便处于甲状腺软骨下面大约1cm的位置。这个过程要注意:对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甲状腺悬韧带进行处理时,尽量远离气管且靠近甲状腺
1.2.3设定刺激电流的强度
刺激电流强度的确定要遵从从低到高的原则,慢慢升高电流,确保在显露神经的过程中患者安全、结果准确。测试得出,电流初始强度以1~2mA为佳,达到3mA时,喉返神经位置较为明显。
1.2.4术中记录各类肌电信号,并用专门的代号来表示
本次研究中用V1代表在显露喉返神经前刺激迷走神经获得的肌电信号。v2表示止血已经彻底完成后刺激迷走神经获得的信号。R1表示在首次定位喉返神经位置时对其成绩获得的肌电信号。R2表示在喉返神经全部显露之后对其刺激获得的肌电信号。
1.3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2、t检验,当P
【关键词】甲状腺癌术;神经监测;解剖学;喉返神经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59-02
在开展甲状腺手术的过程中,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喉返神经受损的情况,并且甲状腺手术的难度越高,喉返神经受损的几率便越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施甲状腺手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术难度也越来越高,使得喉返神经受损事件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实施甲状腺手术时,严格检测患者的喉返神经状态,加强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以往进行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实施了喉返神经检测的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并行术中神经监测患者共计122例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1例,女51例,年龄在37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5.28±4.13)岁。
1.2方法
所有的案例都出自同一组医师之手,麻醉方式都选用静脉复合麻醉法来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检测患者喉返神经的仪器选择美力敦生产的NIH—Response2.0神经检测仪,力求控制变量,保证研究准确性。
1.2.1确认对喉返神经检测的系统完整
在患者脖颈中线的位置将筋膜沿纵向切开,对颈前肌群进行分离,让患者的甲状软骨和甲状腺上下极充分的暴露出来。然后便对同侧的迷走神经进行解剖,用0.3~0.5mA的电流来对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这时应该能够听到“嘟嘟”的声音,每秒大约4次,并且EMG显示出波形,给予了设备链接正常的提示。
1.2.2选择刺激探针探测的路径
这个操作有两种方法,其一便是:先将双侧的喉返神经显露出来,具体操作如下:将气管食道沟作为解剖标志,沿着其一路解剖,直到找到神经的位置。然后便根据神经来向上解剖,让甲状腺得以全部显露出来,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左侧的喉返神经离气管食道沟是比较远的,而右侧的喉返神经则比较的接近气管食道沟。
第二种方法便是:将喉返神经人喉的地方作为解剖标志,先对甲状腺之中的静脉以及上极血管进行处理,将甲状软骨的下角的地方扪清,然后分离上极背侧的腺体,期间尽量紧贴上极腺体,喉返神经的入喉点便处于甲状腺软骨下面大约1cm的位置。这个过程要注意:对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甲状腺悬韧带进行处理时,尽量远离气管且靠近甲状腺
1.2.3设定刺激电流的强度
刺激电流强度的确定要遵从从低到高的原则,慢慢升高电流,确保在显露神经的过程中患者安全、结果准确。测试得出,电流初始强度以1~2mA为佳,达到3mA时,喉返神经位置较为明显。
1.2.4术中记录各类肌电信号,并用专门的代号来表示
本次研究中用V1代表在显露喉返神经前刺激迷走神经获得的肌电信号。v2表示止血已经彻底完成后刺激迷走神经获得的信号。R1表示在首次定位喉返神经位置时对其成绩获得的肌电信号。R2表示在喉返神经全部显露之后对其刺激获得的肌电信号。
1.3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两组数据使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发生率(%)、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x22、t检验,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