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谢:本文由淮海工学院2013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DS2013004)支持。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热点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而且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但有调查表明, 在我国重视责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 多, 处在世界垫底的位置, 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自我责任感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上通宵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没有人生奋斗目标。
(二)家庭责任感缺失
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在外求学时,父母在家里望眼欲穿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一声问候。
(三)集体责任感缺失
很多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对周围的人和事情都比较冷淡,对集体组织的活动也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四)社会公德责任感缺失
在大学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校园里随时随地可以看见情侣们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不文明场面。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期,在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滋生蔓延,这些思潮同样波及到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主要处于他律阶段,对社会不公、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丑恶现象不能明辨,使他们在价值观念、责任意识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多年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做一个诚信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健康人格的人。另一方面对发生在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自私自利等现象又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对正面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产生疑虑,转而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产生兴趣,滋生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
(二)学校教育中责任感教育的缺乏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好坏, 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而不注重社会实践的锻炼; 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考意识的灌输, 而不注重对他们高尚思想品德养成的引导。责任感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注重自身体验多于被动灌输的过程, 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远无法做好这一工作, 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乏 。
(三)家庭教育影响责任感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都是出生于90年代, 而且出生在城鎮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出生在农村的也受到家庭的各种优待, 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没有经历过一些逆境的锤炼, 更多的是在父母百般呵护下成长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父母狭隘地把学习成绩好视为孩子发展的最高目标,有的甚至是唯一要求。学习成绩在家长限里成了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有的为了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使用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导致了孩子的责任意识的淡化。另外,有的父母则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对孩子漠不关心或无能关心,任凭孩子“自由”发展。三、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建议
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则要为当代大学生创设种种条件,让其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美国学者已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作为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理想,提高自身责任感。首先,作为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加强精神境界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抵抗一些不文明行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为自己负责,为社会和他人负责。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其次,学会科学的自我管理法,珍惜宝贵时间。大学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自我管理,大学生应不断地强化自律能力、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珍惜时间,有计划地实现目标,这是对人生负责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三个“育人”。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创造一种社会道德存在的使命,教师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因此在教师工作中,一切都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展开,着眼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进行创新教育,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向学生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优秀之处,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进而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观念、体制和机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因涉世不深,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例如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的报道常常在校园内引起一定的波动,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健全,而“不逃课、不挂科、不谈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的言论,更是让大学生的随意行为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也从就业等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走向,同时也关乎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我们有必要拿出更多的关注和精力投人到对这项任务的探索和实践中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热点问题,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而且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构建奠定了科学基础。但有调查表明, 在我国重视责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 多, 处在世界垫底的位置, 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自我责任感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上通宵网打游戏、看电影、闲聊等等,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没有人生奋斗目标。
(二)家庭责任感缺失
很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在外求学时,父母在家里望眼欲穿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一声问候。
(三)集体责任感缺失
很多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协作观念和奉献精神;对周围的人和事情都比较冷淡,对集体组织的活动也漠不关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四)社会公德责任感缺失
在大学教室里的墙壁上、课桌上,甚至卫生间的门栏上,都可以看见大学生们的“涂鸦”;寝室里,有的同学根本不顾他人感受,常常高声喧哗到深夜;校园里随时随地可以看见情侣们搂搂抱抱、卿卿我我的不文明场面。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期,在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滋生蔓延,这些思潮同样波及到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主要处于他律阶段,对社会不公、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丑恶现象不能明辨,使他们在价值观念、责任意识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多年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做一个诚信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健康人格的人。另一方面对发生在身边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自私自利等现象又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对正面的积极的人格品质产生疑虑,转而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产生兴趣,滋生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
(二)学校教育中责任感教育的缺乏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的好坏, 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 而不注重社会实践的锻炼; 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思考意识的灌输, 而不注重对他们高尚思想品德养成的引导。责任感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注重自身体验多于被动灌输的过程, 而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远无法做好这一工作, 造成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缺乏 。
(三)家庭教育影响责任感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都是出生于90年代, 而且出生在城鎮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出生在农村的也受到家庭的各种优待, 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没有经历过一些逆境的锤炼, 更多的是在父母百般呵护下成长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父母狭隘地把学习成绩好视为孩子发展的最高目标,有的甚至是唯一要求。学习成绩在家长限里成了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有的为了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使用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导致了孩子的责任意识的淡化。另外,有的父母则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对孩子漠不关心或无能关心,任凭孩子“自由”发展。三、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建议
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则要为当代大学生创设种种条件,让其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美国学者已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作为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理想,提高自身责任感。首先,作为大学生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加强精神境界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抵抗一些不文明行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为自己负责,为社会和他人负责。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其次,学会科学的自我管理法,珍惜宝贵时间。大学生活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自我管理,大学生应不断地强化自律能力、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珍惜时间,有计划地实现目标,这是对人生负责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三个“育人”。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文化传递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创造一种社会道德存在的使命,教师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想象中的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因此在教师工作中,一切都围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来展开,着眼于提高教师职业素质,进行创新教育,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向学生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增强教育效果。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优秀之处,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进而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观念、体制和机制,帮助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把如何做人、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三)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因涉世不深,看待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例如对大学生的一些负面的报道常常在校园内引起一定的波动,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健全,而“不逃课、不挂科、不谈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的言论,更是让大学生的随意行为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也从就业等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走向,同时也关乎着学校的发展和声誉,我们有必要拿出更多的关注和精力投人到对这项任务的探索和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