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前提,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一堂课。有效的备课应该是在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通过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情,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做到:
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判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如果没能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或者课堂教学没有明確的目标,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具体又分为(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部分,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使教学失去整体性;如果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对知识和能力目标不敢深化,那么,学生情感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强的基石。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1)诱导。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2)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3)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
(4)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
(5)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二,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兑现“三句话”:
(1)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
(2)倡导自学,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
(3)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我们的历史老师能做到这些,你的学生们能不“动”起来?你的历史课能不“活”起来?
三、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比如说,识记是同学们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为了能让同学们快速记住几个重要条约的内容,就给他们编了些顺口溜,如《南京条约》:“割岛香港,赔款2100万,开放广厦福宁上(谐音:广厦不能上),进口关税要协商。”《马关条约》:“割让辽台澎,开放沙市重庆和苏杭,赔款2亿两,通商口岸办工厂。”至于《辛丑条约》,利用谐音,记住钱禁兵馆(谐:前进宾馆)就不会出错了。比较法也很重要,像三次科技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与大化改新、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等。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做到:
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判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选择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但如果没能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或者课堂教学没有明確的目标,就会导致很大的教学随意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具体又分为(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部分,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轻视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会使教学失去整体性;如果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对知识和能力目标不敢深化,那么,学生情感的发展就会失去坚强的基石。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是教师、学生角色定位的转变,即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们动起来、历史课活起来的保证。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1)诱导。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的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2)指导。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3)引导。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
(4)疏导。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
(5)辅导。新课改提出,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倡导。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审视思辨习惯、全面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态度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评价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二,关注学生主体,必须兑现“三句话”:
(1)尊重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民主性。
(2)倡导自学,让主体意识穿越学生心灵。
(3)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我们的历史老师能做到这些,你的学生们能不“动”起来?你的历史课能不“活”起来?
三、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比如说,识记是同学们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为了能让同学们快速记住几个重要条约的内容,就给他们编了些顺口溜,如《南京条约》:“割岛香港,赔款2100万,开放广厦福宁上(谐音:广厦不能上),进口关税要协商。”《马关条约》:“割让辽台澎,开放沙市重庆和苏杭,赔款2亿两,通商口岸办工厂。”至于《辛丑条约》,利用谐音,记住钱禁兵馆(谐:前进宾馆)就不会出错了。比较法也很重要,像三次科技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与大化改新、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等。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