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辽宁省新课程改革样本校,本溪县高级中学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3年来,学校紧随新课改的步伐,与新课程同行,已经融进了新课程的洪流,并且努力着、拼搏着,经过学校不懈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了新课改下办学的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努力营造优良的课改环境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改革无不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是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学校体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的管理体制、课程、评价方式、教师、学生已构成了一个同心圆,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新课改也只有围绕这个核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校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课改督导小组,使新课改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全员培训、通识培训、专题讲座、课改快报、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学习方式,为新课改注入了催化剂,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了渐进式的突破,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课改中,教师获得了准确定位,在教学中突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观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处,负责教师培训组织工作。几年来,培训处坚持以“人性化管理促进个性发展,科学化管理促进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促进整体性提高”为工作指导方针,注重实效,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树立师德典型,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通过请教育专家、外校名师到校进行“努力提升人格魅力,树立良好师德”专题讲座,开展师德报告会、演讲比赛,评选“阳光教师”,以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倡导“奉献、吃苦、乐观、自信、公正、无私”六种精}电及“争先、精品、效率、创新、合作、危机”六种意识,积极引导教师把教书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争当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师德典型。
二是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教师进行全程培训,通过师徒结对子、安排指导教师深入班级听课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通过开展推门课、诊断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组织老教师听课、评课,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召开新老教师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帮助青年教师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演讲比赛、教学基本功达标考试等,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公开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学院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由外出学习的领导、学科组长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再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变化,基本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学校现已被确定为省课改样本校,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三次到学校进行新课改调研,对学校新课改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先后派遣百余名教师赴澳大利亚、日本、河北衡水中学及详思中学,以及省内重点中学考察学习。通过校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以科研促教研。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研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现状调查及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综合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探索高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发展的新人才”等8项科研课题,并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校教师共有400多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编辑出版校本课程9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要。学校现仍承担16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7项。
三、以教学为中心发扬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使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显著,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
一是加强业务精细化管理,确保教学规范有序。近几年,学校始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在教学方法上把握“六知”(知己、知生、知书、知法、知考、知练),在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创新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实”上下工夫,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变以往一次备课为周一下午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用实际行动建立了“和谐备课组”,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走上“轻负高效”的良性轨道。
二是科学、系统、有效的检查评价激励机制,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学校非常重视学科组和教研组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一整套聘、用、评、管等制度。进一步明确“淡化内部比,强调外部比;取消名次比,建立分数比”的思想,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一是积极探索有效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学学科组探索总结的“三五五”“1211”全效教学模式,外语学科组探索总结的“快乐阅读”“动感词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组探索总结的“分点升格”有效作文教学模式和“知行式”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得到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试验”课题组领导、专家的认可及好评,并在全国得以推广。
二是开发多样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学校力求做到六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导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科学内容与学习方式相结合;学科体系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以语文教学为例,首先,在对语文教材的整体处理上做到了创新——从整体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增删取舍,整合重组。一方面,从一册书的角度处理教材时,做到了三点交叉,齐头并进,科学安排,专题研究,内外结合,延伸拓展;另一方面,抓好从单元角度处理教材,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处理时有所侧重。其次,在对语文的教法的改进上,做到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启学生思维门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会阅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优化新课程结构的设置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学校采用“订餐制、套餐制、自助餐制”的方式,不断加长学习链条。“订餐”即每位学生在八大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套餐”即选修课程一(统一出版的选修教材),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自助餐”即选修课程二,学校在开好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发选修课程,结合本地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先后编辑出版了《满族文化》、《生活与物理》等校本课程近20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利用本县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工厂、农村、部队、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县抗联纪念馆、杨靖宇纪念碑、邓铁梅纪念碑、抗联会议遗址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学校安排每周二(高一)、每周五(高)午后为活动课时间,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20多个活动小组,实现了学校倡导的“在高中阶段让每位学生学会一两项特长,终身受益”的办学理念。通过活动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每人都学有一技之长。2007年辽宁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学校代表队一举夺得高中(乙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学校团体三个总分第一名,2008年辽宁省体育新课改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学校举行,充分展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
学校深知,新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探索无止境,追求无极限,学校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课改的要求,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崇高教育理想,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本溪县高级中学的具有品牌特色的课改之路。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努力营造优良的课改环境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改革无不以观念变革为先导。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是新课改的基本目标。学校体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的管理体制、课程、评价方式、教师、学生已构成了一个同心圆,相互联系、互相促进,新课改也只有围绕这个核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学校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课改督导小组,使新课改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全员培训、通识培训、专题讲座、课改快报、座谈会、交流会等多种学习方式,为新课改注入了催化剂,使教师在观念上有了渐进式的突破,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课改中,教师获得了准确定位,在教学中突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观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专门成立了培训处,负责教师培训组织工作。几年来,培训处坚持以“人性化管理促进个性发展,科学化管理促进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促进整体性提高”为工作指导方针,注重实效,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师资培训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树立师德典型,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通过请教育专家、外校名师到校进行“努力提升人格魅力,树立良好师德”专题讲座,开展师德报告会、演讲比赛,评选“阳光教师”,以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全校教师中大力倡导“奉献、吃苦、乐观、自信、公正、无私”六种精}电及“争先、精品、效率、创新、合作、危机”六种意识,积极引导教师把教书当作一生追求的事业,争当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师德典型。
二是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新教师进行全程培训,通过师徒结对子、安排指导教师深入班级听课等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通过开展推门课、诊断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组织老教师听课、评课,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召开新老教师座谈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帮助青年教师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汇报课、展示课、示范课、演讲比赛、教学基本功达标考试等,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希望之星”青年教师公开课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是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学院组织的新教材培训活动,在此基础上;由外出学习的领导、学科组长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再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变化,基本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学校现已被确定为省课改样本校,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三次到学校进行新课改调研,对学校新课改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先后派遣百余名教师赴澳大利亚、日本、河北衡水中学及详思中学,以及省内重点中学考察学习。通过校际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以科研促教研。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研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现状调查及课程资源综合开发综合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探索高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适应发展的新人才”等8项科研课题,并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全校教师共有400多篇论文在全国及省、市各种评选活动中获奖。编辑出版校本课程9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要。学校现仍承担16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7项。
三、以教学为中心发扬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学校在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使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显著,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
一是加强业务精细化管理,确保教学规范有序。近几年,学校始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在教学方法上把握“六知”(知己、知生、知书、知法、知考、知练),在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创新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实”上下工夫,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变以往一次备课为周一下午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用实际行动建立了“和谐备课组”,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良好教风,使学校的课堂教学走上“轻负高效”的良性轨道。
二是科学、系统、有效的检查评价激励机制,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保障。学校非常重视学科组和教研组队伍的建设,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一整套聘、用、评、管等制度。进一步明确“淡化内部比,强调外部比;取消名次比,建立分数比”的思想,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一是积极探索有效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学学科组探索总结的“三五五”“1211”全效教学模式,外语学科组探索总结的“快乐阅读”“动感词汇”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组探索总结的“分点升格”有效作文教学模式和“知行式”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模式,得到教育部“十一五”专项任务项目“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试验”课题组领导、专家的认可及好评,并在全国得以推广。
二是开发多样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新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学校力求做到六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导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相结合;科学内容与学习方式相结合;学科体系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以语文教学为例,首先,在对语文教材的整体处理上做到了创新——从整体的角度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增删取舍,整合重组。一方面,从一册书的角度处理教材时,做到了三点交叉,齐头并进,科学安排,专题研究,内外结合,延伸拓展;另一方面,抓好从单元角度处理教材,对每一篇课文进行处理时有所侧重。其次,在对语文的教法的改进上,做到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开启学生思维门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会阅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优化新课程结构的设置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学校采用“订餐制、套餐制、自助餐制”的方式,不断加长学习链条。“订餐”即每位学生在八大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保证所有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套餐”即选修课程一(统一出版的选修教材),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自助餐”即选修课程二,学校在开好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发选修课程,结合本地实际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先后编辑出版了《满族文化》、《生活与物理》等校本课程近20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利用本县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工厂、农村、部队、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县抗联纪念馆、杨靖宇纪念碑、邓铁梅纪念碑、抗联会议遗址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学校安排每周二(高一)、每周五(高)午后为活动课时间,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20多个活动小组,实现了学校倡导的“在高中阶段让每位学生学会一两项特长,终身受益”的办学理念。通过活动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每人都学有一技之长。2007年辽宁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学校代表队一举夺得高中(乙组)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学校团体三个总分第一名,2008年辽宁省体育新课改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学校举行,充分展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
学校深知,新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探索无止境,追求无极限,学校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课改的要求,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崇高教育理想,才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本溪县高级中学的具有品牌特色的课改之路。